用于多工序集成一体式免拼接轻质墙体成型的装置及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0933发布日期:2020-12-18 13:2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用于多工序集成一体式免拼接轻质墙体成型的装置及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工序集成一体式免拼接轻质墙体成型的装置及墙体。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现有的高层楼体先利用水泥混凝土和钢筋建筑剪力墙和主体框架,封顶后再在框架内进行分割,通过拼装条形墙板或砌块进行二次结构搭建,分隔房型和屋内隔墙,预埋开关、线盒及水电开槽埋线等处理。

由于墙体的搭建受主体框架的限制,而且墙体采用将零散的墙板或砌块在竖直面内垂直拼接,工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反复使用铅垂线或直靠尺比对墙体的垂直度,并认真观察填缝后拼装墙板或砌块的平整度。一旦墙体的垂直度超过规范规定值,则影响墙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应返工重拼或砌,平整度超过规范规定值,使得墙体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外观质量,墙体表面,需要抹水泥沙浆找平。施工中大量的抹灰、批腻子、打磨均会造成大量的粉尘,及污染环境由于施工人工的健康造成危害。

另外,交房后,住户还需要再对墙面进行批腻子磨平涂漆,以及其它饰面的处理。

因此采用现有的小块墙板进行拼装搭建,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而且二次分割结构的墙体易开裂。

究其原因,轻质墙板是高层建筑普遍使用的材料,该种建筑材料上通常制有均匀分布的减重孔。现有的轻质墙板每立方重量在800~1200公斤,重量仍较大。另外,在轻质墙板的施工中,减重孔通过拔管的方式加工,单块墙板的尺寸增加后不利于拔管。为了满足吊装和拔管的需求,共同限制了单块墙板的尺寸,多为0.6米宽的长条形墙板。

综上,由于现有的墙板尺寸小,导致现有的建筑施工操作难度大,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且施工后墙体易开裂。

而现有的轻质墙板生产装置多是采用竖向浇筑成型,直接用于大尺寸生产墙板生产,生产出的墙板的平整度差,且不容易拔管脱模,操作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多工序集成一体式免拼接轻质墙体成型的装置及墙体,可用于生产建筑装配用的一体式轻质墙体,使其随楼主体施工进行装配,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墙体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多工序集成一体式免拼接轻质墙体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腔,具有水平的浇筑腔,包括水平的下底板和围构于下底板四周的侧板,相对应的两侧板上整列开设有多个穿孔;

上模板,具有水平的下端面,所述上模板能够扣合于下模腔的上方,其边缘延伸下模腔外;

多个空心纸筒,每一空心纸筒的两端对应的穿设于一组穿孔内;

钢筋骨架,包括水平置于空心纸筒上方的上钢筋网片、水平置于空心纸筒下方的下钢筋网片以及连接上钢筋网片、下钢筋网片的多根连接钢筋,所述上钢筋网片和/或下钢筋网片上按图纸设计要求预设有线盒、水电安装线管和配电箱;

多根浇连钢筋,分别弯折的固定于钢筋骨架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弯折部分与下模腔对应的侧板接触;

多根支撑钢筋,分设于钢筋骨架的中部和对称的长度两端,所述支撑钢筋的两端与对应的防护网片固定,且所述支撑钢筋的两端延伸至外并可拆卸的连接有封帽,所述封帽的端面与对应的下模腔和上模板接触;及

多根穿管,分设于钢筋骨架的长度两端,所述穿管的两端与对应的防护网片固定,且所述穿管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封帽,所述封帽的端面与对应的下模腔和上模板接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下模腔和上模板均由铝制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下模腔的外壁固定有振动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模板具有多块分模板拼接构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每一所述支撑钢筋的一端借助四根固定杆与对应的防护网片固定,四根固定杆呈“x”形布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钢筋网片距上模板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下钢筋网片距下模腔的距离不小于15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穿孔设于与墙体高度方向相对应的一组侧板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穿孔内固定有与其同心的、用于与插入的纸筒抱紧的抱紧装置,所述抱紧装置的孔径可调。

一体式轻质墙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向如上述的装置的浇筑腔内浇筑浆料制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该装置,能够水平浇筑墙板,相较于传统的竖向浇筑成型,水平浇筑的方式使得空心纸筒在浆料浇筑时的受力大大降低,易变形损坏,不需要辅助的钢管进行支撑,避免了插管和拔管的操作。

下模腔的上方敞口,形成一于墙体面积相同的大的浇筑口,通过向浇筑腔内移动浇筑浆料,该浇筑方式能够使浆料填充的更加均匀,保证墙体的强度。

利用浆料的水平流动性,及上模板的重量对浇筑腔内的浆料下压,且压力方向的浆料尺寸较薄,使得各处浆料受力均匀,最终使得由该装置制得的墙板的平整度更好。

通过将支撑钢筋的下端延伸至下模腔的端面上,在墙体的生产过程中,支撑钢筋还起到对钢筋骨架进行支撑的作用,使钢筋骨架的底部悬空,满足墙体中外防护层的尺寸要求,并且通过支撑钢筋的支撑,可降低或避免钢筋骨架作用在纸筒上的压力,避免纸筒变形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钢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多工序集成一体式免拼接轻质墙体成型的装置,包括由下模腔110和上模板120构成的一浇筑腔,于浇筑腔内设有多个空心纸筒130、钢筋骨架140、多根浇连钢筋150、多根支撑钢筋160和多根穿管170。其中空心纸筒130、钢筋骨架140、多根浇连钢筋150、多根支撑钢筋160和多根穿管170在每次完成墙体浇筑后需要重新布置。

下模腔110具有水平的浇筑腔,包括水平的下底板和围构于下底板四周的侧板,相对应的两侧板上整列开设有多个穿孔,每一空心纸筒130的两端对应的穿设于一组穿孔内,纸筒的设置可形成多个减重孔,还可起到隔音的作用。纸筒的两端延伸出下模腔110外,可用于模腔内外的空气流通。上模板120具有水平的下端面,所述上模板120能够扣合于下模腔110的上方,其边缘延伸下模腔110外。

优选的,下模腔110和上模板120均由铝制得,由铝制得的模具的平整度更高,制得制作出来的墙体的平整度高。

其中,下模腔上与墙体左右端面对应的侧板上,向内具有凸起块,以使制得的墙体左右两侧具有向内凹陷的沉槽,以便于与对应的承重体浇筑连接。

钢筋骨架140包括水平置于空心纸筒130上方的上钢筋网片141、水平置于空心纸筒130下方的下钢筋网片142以及连接上钢筋网片141、下钢筋网片142的多根连接钢筋143。连接钢筋143的两端与对应的防护网片焊接固定。上钢筋网片141和/或下钢筋网片142上按图纸设计要求预设有线盒、水电安装线管和配电箱,避免墙体后期开槽二次建设。下钢筋网片142和上钢筋网片141的结构相同,采用点焊的冷拔钢丝网片作为抗拉材料,均包括横纵相交固定的多根第一钢筋和多根第二钢筋。

多根浇连钢筋150分别弯折的固定于钢筋骨架140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弯折部分与下模腔110对应的侧板接触。浇接钢筋可由几根横向的第一钢筋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或与第一钢筋的两端焊接形成。通过该装置生产的墙体,当需要将轻质墙体与剪力墙或承重柱等承重体连接浇筑时,浇连钢筋150伸展开预埋于待浇筑的混凝土内。通过在墙体两侧设置浇连钢筋150,可保证该墙体与两端的剪力墙浇筑后的连接强度。

支撑钢筋160的直径为1.5~3cm,直径远大于钢筋骨架140上钢筋的直径,多根支撑钢筋160分设于钢筋骨架140的中部和对称的长度两端,所述支撑钢筋160的两端与对应的防护网片固定,具体的,每一支撑钢筋160的每一端借助四根固定杆与对应的防护网片焊接固定,四根固定杆呈“x”形布置,强度更高。支撑钢筋160的两端延伸至外并可拆卸的连接有封帽,所述封帽的端面与对应的下模腔110和上模板120接触。支撑钢筋160的两端开设有螺纹沉槽,所述封帽螺纹连接于螺纹沉槽内。

在墙体生产时,封帽封堵住支撑钢筋支撑钢筋160的两端,以使注浇的端面齐平。在浇筑成型后,将墙体竖起来,去掉两端的封帽,安装吊环,可临时吊运或作为支点安装支撑杆进行支撑,以保证墙体脱模竖起后的稳定性。在将墙体装配后,在形成的沉槽内填补腻子砌平,保证平面质量。该墙体在施工吊装时,通过墙体顶部预埋的吊装螺栓进行吊装。

穿管170的设置,起到预留穿孔的目的,以便于再将该墙体与剪力墙连接时,在墙体内穿设螺栓以固定内、外侧的模板,实现浇筑。多根穿管170分设于钢筋骨架140的长度两端,所述穿管170的两端与对应的防护网片固定,穿管170可采用塑料管,通过线扎带与对应的防护网片固定捆绑固定,以减轻整体重量。穿管170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封帽,所述封帽的端面与对应的下模腔110和上模板120接触。

同样的,在墙体生产时,封帽封堵住吊穿管170的两端,以使注浇的端面齐平,在装配时,掉两端的封帽在其内穿设螺栓,以固定两侧的模板,并在与剪力墙装配完成后,去掉螺栓,并在形成的沉孔内填补腻子砌平,保证平面质量。

通过该装置,能够水平浇筑墙板,相较于传统的竖向浇筑成型,水平浇筑的方式使得空心纸筒130在浆料浇筑时的受力大大降低,易变形损坏,不需要辅助的钢管进行支撑,避免了插管和拔管的操作。

下模腔110的上方敞口,形成一于墙体面积相同的大的浇筑口,通过向浇筑腔内移动浇筑浆料,该浇筑方式能够使浆料填充的更加均匀,保证墙体的强度。

利用浆料的水平流动性,及上模板120利用其重量对浇筑腔内的浆料下压,且压力方向的浆料尺寸较薄,使得各处浆料受力均匀,最终使得由该装置制得的墙板的平整度更好。

通过将支撑钢筋160的下端延伸至下模腔110的端面上,在墙体的生产过程中,支撑钢筋160还起到对钢筋骨架140进行支撑的作用,使钢筋骨架140的底部悬空,满足墙体中外防护层的尺寸要求,并且通过支撑钢筋160的支撑,可降低或避免钢筋骨架140作用在纸筒上的压力,避免纸筒变形损坏。

进一步的,为保证注浆的均匀性,在下模腔110的外壁固定有振动装置,通过振动的方式可使浆料均匀的填充在模腔内。

另外,由于上模板120需要开模移动,为了便于上模板120的覆盖和打开,上模板120具有多块分模板拼接构成,操作更加方便,且单块的分模板还可当做一个铲板使用,抹平凸起的浆料。

为保证使用该装置制得的墙体的内、外防护层的尺寸,上钢筋网片141距上模板120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下钢筋网片142距下模腔110的距离不小于15mm。

穿孔设于与墙体高度方向相对应的一组侧板上,使得通过该装置生产的墙体中纸筒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设置,轴向长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8m,在浇筑时不易变形,使得纸筒的厚度适用,利于在墙体定型时空气从纸筒内进入墙体内。另外,通过穿孔的设置,使相邻的两空心纸筒130之间的边缘距离不小于20mm,空心纸筒130的厚度为6~8mm,可保证气体穿透。

为了适用不同粗细的纸管,且在浇筑浆料时纸管不浮动,保证各纸管位置的稳定性,因此在穿孔内固定有与其同心的、用于与插入的纸筒抱紧的抱紧装置,所述抱紧装置的孔径可调。抱紧装置可采用多个弹簧连接多瓣弧形板,通过压缩弹簧以调节多瓣弧形板形成的孔径。

一体式轻质墙体,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向上述的装置的浇筑腔内浇筑浆料制得。能够水平生产,使得单块的轻质墙板的长、宽、高各尺寸可按照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准确的生产制造,使两承重体之间只装配一块该轻质墙板,无需多块拼装,在建筑过程中,避免了框架的搭建,可直接将该轻质墙体与剪力墙或承重柱等承重体浇筑为一体,随楼主体施工进行装配,墙体不会开裂,提高了墙体质量,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大缩短了建筑工期。并且,通过预设开关/插座盒、水电安装管线和配电箱,避免后期开槽二次建设,以及在施工前可整体做腻子层、防水层或装饰层等,节约了建筑工序,进一步缩短了建筑工期。

浆料可采用陶粒加气混凝土,采用陶粒加气混凝土作为基材,以陶粒代替石子作为混凝土的骨料,并发泡,大大减轻了墙板的单位体积的重量。其中,陶粒加气混凝土的基材为硫酸盐水泥、硫氧镁水泥、氯化镁水泥或者是普通水泥等。

钢筋骨架140中两层钢筋网片的设置,加强了注浆主体的抗拉强度,而且两层钢筋网片间还连接有多根连接钢筋143和支撑钢筋160,以保证钢筋骨架140整体的不变形,进一步提高了注浆主体的抗拉强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