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8551发布日期:2021-01-23 09:2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横向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向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


背景技术:

[0002]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简称alc(autoclavd lightweight concrete)板,是以粉煤灰(或硅砂)、水泥、石灰等为主要原料,用铝粉为发气剂,由经过防锈处理的钢筋增强,经一系列工艺过程(配料、浇注、配筋、发泡、切割)最后经高温、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多气孔硅酸盐混凝土制品。其隔音与吸音性能俱佳,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容重轻,是普通混凝土的1/5,大大降低了墙体的自重,减低建筑物基础造价。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按使用功能分为屋面板、楼板、外墙板、隔墙板等。传统的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 15762生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一般被用在框架填充墙或外围护墙,墙板通常竖向拼接,属于自承重墙,竖向荷载由主体结构承担。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是将以上传统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即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15762生产的墙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对板内配筋进行了技术改造而成为用于横向拼装且能够承受竖向荷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4]
一种横向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和设置于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内的配筋,所述配筋包括两层钢筋网片,每层钢筋网片包括正交焊接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配筋还包括设置于墙板厚度方向且连接两层钢筋网片的短向分布筋。
[0005]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厚度方向的短向分布筋与板内上、下两层钢筋网片焊接固定。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小于5mm,所述纵向钢筋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00mm,所述的短向分布筋的间距小于或等于600mm,所述短向分布筋的间距与横向钢筋的间距相同。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的宽度为600mm,每层钢筋网片包括至少4根纵向钢筋。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的端部的上侧面留有长度不大于2000mm的置筋凹槽,用于放置与构造柱拉结的钢筋。此置筋凹槽由部品加工部按设计图纸专门加工,位置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端部竖向加工可用于埋设线管的内凹型布线槽。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内凹型布线槽的深度不大于200mm,宽度不大于200mm。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上设有编号信息标识。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编号信息标识为二维码标识。
[0013]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向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具有
以下优点:
[0014]
1、在墙板厚度方向设置短向分布筋,既有利于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20mm)的准确,又增加了墙体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墙体的抗裂能力,增加了墙板的延性,有利于墙体抗裂、抗震;
[0015]
2、将仅能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提供围护墙或用作建筑隔墙的传统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即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 15762生产的墙板),进行工艺技术改进并重新进行板内钢筋设计后,使之构造及配筋更加合理,成为既能承重,又具有足够的延性,使板材成为用于横向拼装且能够承受竖向荷载的多层板构式建筑承重墙板;
[0016]
3、墙板端部竖向加工可用于埋设线管的内凹型布线槽,当两侧墙板拼装时形成可以敷设线管的竖向通道,此举避免了在拼装好的墙面再进行剔凿的习惯,方便施工,保证了墙体质量,符合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
图1a和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筋构造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布线槽在两侧墙板拼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布线槽竖向穿线管做法示意图(两侧墙板拼接)。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布线槽竖向穿线管做法示意图(墙板与构造柱拼接)。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横向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1和设置于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1内的配筋2,所述配筋2包括上、下两层钢筋网片21,每层钢筋网片21包括正交焊接的横向钢筋22和纵向钢筋23,所述配筋2还包括设置于墙板厚度方向且连接两层钢筋网片21的短向分布筋24。
[0023]
所述沿板厚方向的短向分布筋24与两层钢筋网片21焊接固定,短向分布筋24的设置可提高承重墙板沿平面外的承载力及约束承重墙板平面外的变形。
[0024]
所述配筋2包括上、下两层钢筋网片21,所述横向钢筋22与纵向钢筋23焊接固定,两层钢筋网片21应形成框型结构。所述横向钢筋22和纵向钢筋23的直径不小于5mm,所述纵向钢筋23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00mm,所述短向分布筋24的间距小于或等于600mm,所述短向分布筋24的间距与横向钢筋22的间距相同,配筋更加合理,对于宽度为600mm的墙板,每层钢筋网片21包括至少4根纵向钢筋23,对于宽度为300mm的墙板,每层钢筋网片21包括至少2根纵向钢筋23。
[0025]
目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一般均为沿着板材长度方向竖向预留孔或在施工好的墙面上剔凿竖向沟槽,这种做法将损伤墙体或成为墙体开裂的隐患。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端部沿竖向加工可用于埋设线管4的内凹型布线槽11,也就是说,布线槽11设置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沿宽度方向的端部,当两侧墙板拼装时或者墙板与构造柱5等结构拼接时(具体可以设置于内承重墙板或外承重墙板与构造柱之间),形成可以敷设线管的竖向通道3,此举避免了在拼装好的墙面再进行剔凿的习惯,方便施
工,保证了墙体质量,符合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布线槽的深度不大于100mm,宽度不大于200mm或者深度不大于200mm,宽度也不大于200mm,在拼接时形成槽口尺寸不大于200mm
×
200mm的布线通道,布线槽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布线槽的深度是指内凹的深度,宽度是指布线槽在墙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施工时,布线槽11对接形成的竖向通道3内布设设备管线,并用轻质砂浆灌实。
[0026]
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的端部的上侧面留有长度不大于2000mm的置筋凹槽12,用于放置与构造柱拉结的钢筋。此置筋凹槽由部品加工部按设计图纸专门加工,位置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0027]
本实施例适用于地震设防烈度不高于9度的所有区域建造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的承重墙体,建筑层数不多于6层,房屋开间不大于6000mm,是能用于横向拼装且能够承受竖向荷载的板构式建筑承重墙板,既能满足多层建筑(不高于六层)的承载能力又能保证墙体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延性,充分发挥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自重轻、热工性能优、抗裂性能好、耐久性强及施工方便等特点,用其作为竖向受力构件,建造高宽比较小、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墙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以剪切变形为主(第一振型贡献率达80%以上)的不高于六层的建筑,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所规定的“用底部剪力法确定地震水平作用”的范畴,从而可以简化计算,方便设计。
[0028]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板材生产时,安排专人控制好料浆发气时间,在插完钢钎开始发气,确保料浆即将稠化时结束发气,消除了板内钢筋周围坯体出现的不均匀孔洞进而影响坯体与钢筋的握裹能力的现状,此举可确保钢筋与蒸压加气混凝土之间的紧密接触,为板材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确保钢筋周围气孔均匀,保证了钢筋的握裹力。并且出于对装配板构式建筑承载力、抗震、节能、耐久的要求,规定了板材抗压强度等级,即:装配板构式建筑所用的承重型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强度等级确定为不低于a5.0,自承重型板材的强度等级确定为不大于a3.5。本实施例配筋更加合理、钢筋与制品结合更加密实,成为既能承重,又具有足够的延性,是装配板构式建筑承重墙体的重要部件,为装配式建筑新体系提供了最新部品。房屋装配施工时,横向拼装承重墙板用专用粘结剂粘好拼实,拼装成承重板材墙体,专用粘结剂由水泥、砂、外加剂、掺和料和水等组成,按一定比例机械拌和而成,其与基材的拉伸粘结剂强度不应低于0.4mpa。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1上设有编号信息,具体可以为二维码标识的形式,施工时按照墙号顺序堆放,做到:一墙一图、一图一明细、一板一编码、一墙一包装、施工时只需按照编码顺序拼装即可。
[0029]
鉴于本实施例适用房屋层数不高于六层,竖向荷载不大,传统的砌块墙体的承载能力已绰绰有余,而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又配置的钢筋又提高了墙体的竖向承载力,故竖向承载足够安全,本实施例重点验证了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延性),即通过对传统砌体承重墙与由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拼装成承重墙体的恢复力特性(低周往复荷载)的对比试验,通过其开裂荷载、开裂位移、破坏荷载、破坏位移来验证本专利对改善墙体延性的效果。
[0030]
传统墙体的开裂无明显预兆,水平承载力在开裂后很快就进入极限状态并快速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裂缝宽而疏,为脆性破坏;而本实施例拼接成的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在达到极限荷载后下降较为缓慢,板内配筋进入工作状态,分担了大部分剪力,使墙体应力分布更均匀,表现为在主裂缝附近产生许多细密的斜裂缝。表1为墙体恢复力特性
试验结果。
[0031]
表1墙体恢复力特性试验结果
[0032][0033]
由表可知:对比传统墙及由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拼装成承重墙体的试验可知,变量为板内有无配筋。板内配筋试件较板内无筋试件开裂荷载提高了38.5%,极限荷载提高33.9%,说明板内配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墙体的抗震承载力提升作用明显,能使墙体应力分布的更均匀,耗能能力更大。
[0034]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