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用移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5187发布日期:2020-07-31 20:4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建筑施工用移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移动脚手架。



背景技术:

移动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它具有装拆简单,承载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移动脚手架在各种新型脚手架中,开发最早,使用量也最多。

但是,现有的移动脚手架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高度调节不便,只能在组装时设定好其高度,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第二,功能单一,工人在平台上没有辅助功能,不利于工人取放工具,需要工人弯腰取放工具,实用性较低。第三,移动脚手架在使用时通过将移动轮卡住而使其稳定,但是,移动轮与地面接触面积很小,一方面容易出现晃动等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使的移动轮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移动脚手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脚手架功能单一、高度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移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所述脚手架本体的上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调节台组件,所述调节台组件包括调节台板、板槽、两个收纳槽、四个调节杆和两个支撑杆,所述板槽和两个收纳槽均设置在脚手架本体上,且板槽位于两个收纳槽的中间,所述调节台板安装在板槽内,所述调节杆和支撑杆均匀分布在收纳槽内且调节杆和支撑杆的一端均与调节台板的下端铰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均安装在对应的收纳槽内,每个收纳槽的槽底均设有与支撑杆的自由端卡合的卡合槽,所述脚手架本体的下端设有四个呈两两分布在脚手架本体两侧的移动轮,所述脚手架本体下端的两侧均设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的旁侧。

进一步,每个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均设有磁铁。

进一步,所述调节台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拉手。

进一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架、支撑板和拉伸弹簧,两个支撑架的上端均与脚手架本体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脚手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脚手架本体上设有四个凸起部,四个凸起部分别位于四个支撑架的旁侧,每个所述凸起部均与脚手架本体之间形成一个供支撑架转动的限位转槽。

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连杆、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悬杆、两个第一限位块和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限位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架的旁侧且两个限位杆均与对应的凸起部转动连接,两个限位悬杆的上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与限位连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限位块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杆的下方,两个第二限位块分别与两个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悬杆的旁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对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调节台板在脚手架本体的上端再形成一层平台,一方面能够在调节台板上放置工具,便于工人取放工具,增加脚手架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站在调节台板上,对更高处进行建筑施工。

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杆上设置磁铁,使得支撑杆的一端能始终插在卡合槽内,避免两者之间松动,提高稳定性。

其三,在使用时,通过支撑组件和限制组件的配合工作,使得两个支撑架和支撑板支撑在地面上,使得移动轮脱离地面,与移动轮支撑脚手架本体相比,能够增大脚手架本体的支撑面积,使得脚手架本体更加稳定,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移动轮工作时收到的压强过大而导致变形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台组件的展开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脚手架本体1,调节台组件2,调节台板21,板槽22,收纳槽23,调节杆24,支撑杆25,卡合槽26,移动轮3,稳定机构4,支撑组件41,支撑架411,支撑板412,拉伸弹簧413,限位组件42,限位连杆421,限位杆422,限位悬杆423,第一限位块424,第二限位块425,磁铁5,拉手6,凸起部7,限位转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移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1,所述脚手架本体1的上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调节台组件2,所述调节台组件2包括调节台板21、板槽22、两个收纳槽23、四个调节杆24和两个支撑杆25,所述板槽22和两个收纳槽23均设置在脚手架本体1上,且板槽22位于两个收纳槽23的中间,所述调节台板21安装在板槽22内,所述调节杆24和支撑杆25均匀分布在收纳槽23内且调节杆24和支撑杆25的一端均与调节台板21的下端铰接,所述调节杆24的另一端均安装在对应的收纳槽23内,每个收纳槽23的槽底均设有与支撑杆25的自由端卡合的卡合槽26,所述脚手架本体1的下端设有四个呈两两分布在脚手架本体1两侧的移动轮3,所述脚手架本体1下端的两侧均设有稳定机构4,所述稳定机构4包括支撑组件41和限位组件42,所述限位组件42设置在支撑组件41的旁侧;其中,脚手架本体1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将脚手架本体1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两个支撑组件41进行定位,之后,通过限位组件42限制支撑组件41的位置,避免支撑组件41在工作时脱离位置,当需要对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调节台板21在脚手架本体1的上端再形成一层平台,一方面能够在调节台板21上放置工具,便于工人取放工具,增加脚手架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站在调节台板21上,对更高处进行建筑施工;其中,参照附图6可知,四个调节杆24呈矩形分布,且调节台板21一侧的两个调节杆24与调节台板21以及脚手架本体1的上端面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同时转动调节杆24的角度能够调节调节台板21的高度,实现高度调节,此外,还能够保持调节台板21和脚手架本体1的上台面始终平行,通过两个支撑杆25的一端插接在卡合槽26内,用于对调节台板21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

参照附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两侧均设置有稳定机构4,且两个稳定机构4同向设置,在使用时,可以两个人同时踩动稳定机构4,使两个稳定机构4同时工作,这样两个稳定机构4工作时使得脚手架本体1的侧向移动能够同时同向移动。此外,也可以一个人依次对两个稳定机构4进行踩动,但第二个稳定机构4工作时造成的脚手架本体1的侧向移动会对第一个稳定机构1造成影响,因此,踩踏第二个稳定机构4工作时,可以略微抬起脚手架本体1的一侧,使得踩踏第二个稳定机构4工作时造成的脚手架本体1的侧向移动减小,避免对前一个稳定机构4造成影响

具体地,每个所述支撑杆25的自由端均设有磁铁5,磁铁5的作用是使得支撑杆25的一端能始终插在卡合槽26内,避免两者之间松动,提高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调节台板21上设有至少一个拉手6;便于将调节台板21从板槽22内取出。

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41包括两个支撑架411、支撑板412和拉伸弹簧413,两个支撑架411的上端均与脚手架本体1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架411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板41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413的一端与脚手架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413的另一端与支撑架411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当脚手架本体1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踩动支撑板412,使得两个支撑架411和支撑板412支撑在地面上,使得移动轮3脱离地面,与移动轮3支撑脚手架本体1相比,能够增大脚手架本体1的支撑面积,使得脚手架本体1更加稳定,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移动轮3工作时收到的压强过大而导致变形损坏,拉伸弹簧413的作用是当支撑组件41不工作时,弹簧收缩使得支撑组件41脱离地面。

具体地,所述脚手架本体1上设有四个凸起部7,四个凸起部7分别位于四个支撑架411的旁侧,每个所述凸起部7均与脚手架本体1之间形成一个供支撑架411转动的限位转槽8,限位转槽8的形成主要用于限制支撑架411的转动角度,避免支撑架411过度转动。

具体地,所述限位组件42包括限位连杆421、两个限位杆422、两个限位悬杆423、两个第一限位块424和两个第二限位块425,两个限位杆422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架411的旁侧且两个限位杆422均与对应的凸起部7转动连接,两个限位悬杆423的上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杆42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杆422的另一端分别与限位连杆421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限位块424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杆422的下方,两个第二限位块425分别与两个限位杆42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限位块425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悬杆423的旁侧;具体参照附图2,当踩动支撑板412,使得支撑架411支撑地面的过程中,支撑架411上的突起处抵住限位悬杆423,使得限位悬杆423向左即顺时针摆动,直至支撑架411上的突起处经过限位悬杆423的下方,并移动至限位悬杆423的左边,此时,限位悬杆423和支撑架411的状态如附图2所示。之后,支撑组件41如果要恢复原来的位置,必须从附图2中的位置逆时针转动,支撑架411上的突起处必然会推动限位悬杆423逆时针摆动,此时,由于第二限位块425的设置,会阻止限位悬杆423逆时针摆动,因此,能够对支撑组件41起到限位作用,提高限位组件41的稳定性。当需要支撑组件41停止工作回到原来的位置时,踩动限位连杆421,使得限位杆422与限位连杆421连接的一端向下转动,而由于限位杆422中部与凸起部7的转动连接,使得限位杆422与限位悬杆423连接的一端向上升起,从而使得限位悬杆423上升到支撑架411上的突起处的上方,不再对支撑架411的逆时针转动造成限制,其中,在不工作状态下,两个限位杆422与限位悬杆423的一端是始终下坠的,而限位杆422与限位连杆421连接的一端是始终翘起的,此处可以通过设置弹簧进行实现,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