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石材水斑病变的石材湿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6599发布日期:2021-03-30 20:1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石材水斑病变的石材湿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构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防石材水斑病变的石材湿贴结构。



背景技术:

石材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建筑材料之一,常应用于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室内装修当中,也是优选的饰面材料。然而石材天生多孔隙,具有一定的吸水渗透性,当水分通过石材微裂纹、孔隙渗透至石材内部,容易引起石材产生水斑病变,影响石材装饰性和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cn20299034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石材面板湿贴结构,包括石材本体,所述石材本体经粘结层与主体结构的找平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材本体与粘结层之间设有一防水背胶网层,该防水背胶网层由第一背胶层、网格布层及第二背胶层依次叠合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石材本体与粘结层之间设置一防水背胶网层,避免石材出现白华、水渍、脱落等问题,无需铲除网格,减少施工工序及石材损耗,降低成本。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仅仅在石材本体与粘结层之间设置有防水背胶网层,即能够在石材本体的背面对石材进行防水防护,但是石材本体的侧面和饰面也会被水侵入,导致石材产生水斑、色差、泛碱等病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石材水斑病变的石材湿贴结构,其具有能够对石材表面进行全方位的防护,预防石材水斑病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防石材水斑病变的石材湿贴结构,包括石材主体,所述石材主体的背面设置有第一背胶层和第一防护层,所述石材主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防护层,所述石材主体的饰面设置有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均为水泥砂浆层,所述第三防护层为有机硅材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背胶层具有防水性和强粘结性,能够与第一防护层稳定粘结,第一防护层则采用水泥砂浆层,能够与混凝土结构紧密粘结,使得石材在混凝土结构表层铺贴牢固,防止石材的脱落;第二防护层则能够增强两相邻石材本体之间的粘结,避免水从石材本体的侧面侵入导致石材出现水斑病变;且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中由于采用水泥砂浆层,具有一定的防水性,避免水分从石材本体的背面和侧面侵入;有机硅材料具有憎水性,能够起到防护石材饰面的作用,且有机硅材料具有防冻、防脱落等作用,能够在石材饰面层长期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石材主体的背面设置有粘黏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黏纹使得石材背面具有一定的纹路,能够增加背胶与石材主体的粘结紧密程度,避免背胶从石材的背面脱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石材主体的第一背胶层与第一防护层之间设置有玻璃纤维增强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增强网能够增强石材的强度,能够提高石材的抗折强度,减少石材的破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玻璃纤维增强网与第一防护网之间设置有第二背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背胶层的强粘结性能够提高玻璃纤维增强网与第一防护层之间的粘结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石材主体的背面与混凝土结构相贴,所述混凝土结构表面设置有界面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界面剂能够让混凝土结构表面变得粗糙,增加其对石材的粘结力,加强混凝土结构与第一防护层之间的粘结强度,避免石材从混凝土结构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界面剂层为醋酸乙烯-乙烯涂刷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醋酸乙烯-乙烯能够双向渗透粘结,增强混凝土结构与第一防护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且界面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冻融、耐水、无污染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防护层内填充有细骨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骨料的颗粒直径在0.16-5mm之间,质地坚硬,能够在水泥混合材料中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防护层表面设置有透明水性面漆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水性面漆层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使得石材饰面不易磨损,有效提高第三防护层的保护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透明水性面漆层为水性丙烯酸面漆涂刷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性丙烯酸面漆干燥后形成透明水性面漆层,使得石材饰面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使得石材饰面不易被磨损,提高了第三防护层和石材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石材主体背面的第一防护层、石材主体侧面的第二防护层和石材饰面的第三防护层,能够对石材主体的各个面都进行涂刷防护,避免水分从石材主体的表面侵入石材孔隙中,引起石材的水斑病变;

2.通过在第一防护层和石材背面之间设置第一背胶层,能够提高第一防护层和石材背面之间的粘结强度,避免第一防护层从石材背面上脱落;

3.通过界面剂层的设置,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变得粗糙,增强其与第一防护层之间的粘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石材主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石材主体;11、粘黏纹;2、混凝土结构;3、第三防护层;31、透明水性面漆层;4、第一背胶层;41、玻璃纤维增强网;42、第二背胶层;43、第一防护层;44、界面剂层;5、第二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预防石材水斑病变的石材湿贴结构,包括石材主体1,石材主体1铺贴在混凝土结构2表面。

石材主体1的饰面设置有第三防护层3和透明水性面漆层31,第三防护层3为有机硅材料涂层,采用有机硅材料涂刷形成,利用有机硅材料的憎水性,能够避免水分从石材主体1的饰面侵入石材主体1的孔隙中导致水斑病变的形成,且有机硅材料具有防冻、防脱落等作用,避免因气候变化导致破裂,防止第一防护层43从石材饰面上脱落。透明水性面漆层31为水性丙烯酸面漆涂刷形成,水性丙烯酸面漆干燥后形成的透明水性面漆层31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使得第三防护层3和石材主体1饰面不易被磨损,能够提高第三防护层3和石材主体1的使用寿命。

石材主体1的背面与混凝土结构2相贴,石材主体1的背面至混凝土结构2依次设置有第一背胶层4、玻璃纤维增强网41、第二背胶层42、第一防护层43和界面剂层44。第一背胶层4和第二背胶层42均采用背胶涂刷而成,第一防护网为水泥砂浆层,界面剂层44采用醋酸乙烯-乙烯涂刷形成。

石材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粘黏纹11(结合图2),粘黏纹11为斜纹设置,能够提高石材主体1与背胶的粘结紧密程度,避免第一背胶层4从石材主体1的背面脱落,而且第一背胶层4具有强粘结性和防水性,不仅能够与石材主体1背面紧密粘结,而且能够防止水分从石材主体1的背面侵入石材主体1的孔隙中导致石材主体1出现水斑病变。

第一背胶层4和第二背胶层42将玻璃纤维增强网41紧密粘结,避免玻璃纤维增强网41从石材主体1的背面脱落,玻璃纤维增强网41能够增强石材的强度,能够提高石材的抗折强度。第一防护层43采用水泥砂浆层,水泥砂浆层中填充有细骨料,细骨料的颗粒直径在0.16-5mm之间,质地坚硬,能够增强第一防护层43的支撑作用,利用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能够与混凝土结构2紧密粘结,且水泥砂浆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够避免水分侵入。界面剂层44设置在混凝土结构2表面,让混凝土结构2表面变得粗糙,增加其对第一防护层43的粘结力。

参照图3,石材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防护层5,第二防护层5也采用水泥砂浆层,水泥砂浆不仅仅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而且能够填充到相邻石材主体1的拼接缝中,增强相邻石材之间的粘结强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石材主体1的饰面上涂刷有机硅材料,形成第一防护层43,当第一防护层43干燥后,在其表面涂刷水性丙烯酸面漆,干燥后形成透明水性面漆层31;在石材主体1的背面上依次铺上第一背胶层4、玻璃纤维增强网41和第二背胶层42,待第一背胶层4和第二背胶层42均干燥后,在石材主体1的背面和侧面涂刷水泥砂浆作为第一防护层43和第二防护层5,并且同时在混凝土结构2表面用水泥刮刀做好找平层,并在其表面涂刷界面剂;将石材主体1铺设在界面剂层44上,然后在相邻石材主体1的拼接缝中再填充水泥砂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