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0963发布日期:2021-08-27 11:0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型建筑体正在逐渐的普及。预制型建筑体具有工期短,成本低的优点。而进一步的简化装配过程,减少装配时间以及减少预制型建筑体的加工成本正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本实用新型意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关于预制屋顶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种屋顶结构,其包括墙体和设置于所述墙体上方的主梁与副梁,所述副梁位于所述主梁上方,所述副梁与所述主梁垂直并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副梁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支撑墩,所述支撑墩的下端面与所述主梁的下端面对齐并均用于抵触在所述墙体的上表面,所述副梁连接有多根吊杆;所述支撑墩呈矩形管状结构,所述支撑墩的开口朝向为水平;所述墙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注浆孔,所述墙体设置有从所述注浆孔内向上伸出的植筋,所述支撑墩开设有避让口以使所述植筋伸入到所述支撑墩内,所述支撑墩的两端开口固定设置有挡板,两块所述挡板之间浇注有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种屋顶结构,包括墙体和设置于所述墙体上方的主梁与副梁,所述副梁贴合于所述主梁上表面并与所述主梁垂直,所述副梁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支撑墩,所述支撑墩的下端面与所述主梁的下端面对齐并均用于抵触在所述墙体的上表面,所述副梁连接有多根吊杆;所述墙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预埋套管,所述预埋套管内注有混凝土,所述主梁的下表面和所述支撑墩的下表面均固定有插入所述预埋套管内的栓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套管的顶端管口呈扩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三种屋顶结构,包括墙体和设置于所述墙体上方的主梁与副梁,所述副梁贴合于所述主梁上表面并与所述主梁垂直,所述副梁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支撑墩,所述支撑墩的下端面与所述主梁的下端面对齐并均用于抵触在所述墙体的上表面,所述副梁连接有多根吊杆;所述墙体预埋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上伸出的螺栓,所述主梁和所述支撑墩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适配的穿孔,所述螺栓通过配合螺母与所述主梁以及所述支撑墩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将副梁设置于主梁上方是为吊顶留出空间;

2、实施例1中的两块挡板之间能够存蓄混凝土,使得支撑墩与墙体的连接十分牢靠;

3、实施例1中的挡板起到了现浇模板的作用,但是不需要拆除;

4、在实施例2中直接将栓体插入到预埋套管中即可,简化了操作过程;

5、在实施例3中利用螺栓连接而放弃了常规的现浇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屋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副梁与墙体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主梁与墙体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3中屋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梁;2、副梁;3、支撑墩;4、墙体;41、植筋;42、预埋螺栓;43、螺母;44、预埋套管;5、栓体;6、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屋顶结构,其包括墙体4和设置于墙体4上方的主梁1与副梁2。副梁2位于主梁1上方,副梁2与主梁1垂直并与主梁1固定连接。副梁2与主梁1优先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但是也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等其他连接方式。

副梁2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支撑墩3。支撑墩3呈矩形管状结构,支撑墩3的开口朝向为水平。支撑墩3也优先采用与副梁2焊接相连的方式,支撑墩3同样的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等其他连接方式。支撑墩3的下端面与主梁1的下端面对齐并均用于抵触在墙体4的上表面,副梁2连接有多根吊杆。

主梁1和副梁2均使用工字钢,因为工字钢是十分普通的工业型材,获取容易并且成本低廉,并且工字钢十分便于切割到不同的长度,这对于定制化的房屋设计十分有好处,可以随意的根据房屋大小切割出对应长度的主梁1和副梁2,并且主梁1和副梁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房屋的大小进行调整。相比于混凝土预制的屋顶,本实施例中提出的屋顶结构并不受限于浇筑用的模板,生产过程更简单,生产周期更短。另外主梁1与副梁2以及支撑墩3的连体结构同样采用外场预制,在现场直接装配即可。

将副梁2设置于主梁1上方是为吊顶留出空间,吊杆以及连接在吊杆之间的龙骨均与主梁1位于同一层,在棚顶上方常见的中央空调管道等管道只需要适当的改变尺寸规格即可,这对于房屋设计人员是十分容易的,这样使棚顶尽可能的靠近主梁1,增加房屋内的高度。

结合图2和图3,墙体4的上表面设置有注浆孔,墙体4设置有从注浆孔内向上伸出的植筋41。支撑墩3开设有避让口以使植筋41伸入到支撑墩3内,支撑墩3的两端开口固定有挡板。在支撑墩3内浇筑有混凝土,混凝土灌入到注浆孔内并将伸出的植筋41埋没,这样当混凝土凝固后可以使支撑墩3与墙体4牢靠的连接在一起。挡板起到了现浇模板的作用,但是挡板不需要拆卸,挡板的设置可以使支撑墩3与墙体4的连接更牢靠。另外使挡板的上端与植筋41的上端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浇筑混凝土时使混凝土刚好可以淹没植筋41却不会从挡板处溢出,在充分连接的情况下又不浪费材料。

结合图7,图7中示出了主梁1和副梁2上安装防护板6的结构,防护板6使得屋顶能够封闭且完整,防护板6可以是具有装饰性的。

实施例2:

结合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屋顶结构,包括墙体4和设置于墙体4上方的主梁1与副梁2,副梁2贴合于主梁1的上表面并与主梁1垂直。

副梁2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焊接支撑墩3,支撑墩3的下端面与主梁1的下端面对齐并均用于抵触在墙体4的上表面,副梁2连接有多根吊杆。墙体4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预埋套管44,预埋套管44内注有混凝土。主梁1的下表面和支撑墩3的下表面均固定有插入预埋套管44内的栓体5。当栓体5插入到预埋套管44内,预埋套管44内的混凝土将充满预埋套管44与栓体5间的空隙。当混凝土凝固后,主梁1和支撑墩3将与墙体4连接在一起。预埋套管44的上端管口呈扩口结构,这是为了便于栓体5插入到预埋套管44内。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的区别包括:本实施例并不要求副梁2与主梁1固定连接,因为主梁1和副梁2均能够独立的与墙体4连接,但是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仍然采用主梁1与副梁2焊接相连,这样做是为了使主梁1与副梁2能够一体受力。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数量更少,混凝土在放置主梁1和副梁2之前预先填充到预埋套管44内即可,放置主梁1和副梁2后不再需要其他操作步骤,等待混凝土凝固即可,施工过程更为简单。

关于本实施例未提及的其他部分,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3:

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屋顶结构,包括墙体4和设置于墙体4上方的主梁1与副梁2,副梁2贴合于主梁1上表面并与主梁1垂直,副梁2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焊接支撑墩3,支撑墩3的下端面与主梁1的下端面对齐并均用于抵触在墙体4的上表面,副梁2连接有多根吊杆。墙体4预埋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上伸出的螺栓,主梁1和支撑墩3上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穿孔,螺栓通过配合螺母43与主梁1以及支撑墩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的区别包括:本实施例并不要求副梁2与主梁1固定连接,因为主梁1和副梁2均能够独立的与墙体4连接。虽然可以采用主梁1与副梁2固定连接的技术方案,但是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采用主梁1与副梁2不连接的技术方案,这样做是因为当主梁1与副梁2连接为一体时,将螺栓与主梁1和支撑墩3上的穿孔同时全部对准是困难的,解决的方案只能是将穿孔扩孔,这就需要额外定制螺母43,并且还可能影响螺母43连接处的强度,所以主梁1与副梁2并不连接,本实施例较为适合房屋面积小的情况。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再需要使用混凝土,装配过程十分简单易操作,舍弃了现浇和等待凝固的过程,现场施工时更加迅速。

关于本实施例未提及的其他部分,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