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4658发布日期:2021-08-20 17:0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在传统装修中,背景墙经常会采用灯光叠级的设计手法,其施工需要做好基层造型在做装饰面板才能完成设计效果,现今装配式装修在大力的发展中,装配式装修也逐渐的进入市场,由于装配式装修还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其有些设计效果还仍需配合传统装修去结合。比如,灯光叠级背景墙在装配式装修施工中还需传统木工前期打好基础造型,再由施工人员施工完成装配,整个装修施工过程作业繁琐,施工成本高,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用来安装至少两块不同延伸方向的面板的连接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构件,其能够安装至少两块不同延伸方向的面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一种连接构件,用于安装至少两块不同延伸方向的面板,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用于与固定平面连接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沿垂直于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自所述第一安装部沿平行于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部、自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平行于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接部,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连接部围合形成用于安装面板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用于安装面板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卡槽包括用于安装面板的第一子槽和用于安装灯体的第二子槽,所述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延伸,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一隔离部设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隔离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槽,所述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连接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子槽。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二卡槽包括用于安装面板的第三子槽和用于安装基板的第四子槽,所述第一卡接部自所述第二安装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延伸,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设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隔离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子槽,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隔离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围合形成所述第四子槽。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向上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支撑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连接构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构件通过螺丝安装在固定平面(例如墙面)上,并通过设计第一安装部和连接部形成用于安装第一块面板的第一卡槽,以及通过设计第二安装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形成用于安装第二面板的第二卡槽,由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反,因此两块面板的延伸方向相反,进一步地,两块不同延伸方向的面板形成叠级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构件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连接构件;10、固定部;20、第一安装部;30、连接部;40、第二安装部;50、第一卡接部;60、第二卡接部;70、第一卡槽;71、第一子槽;72、第二子槽;80、第二卡槽;81、第三子槽;82、第四子槽;90、第一隔离部;100、第二隔离部;110、支撑部;

2、面板;

3、灯体;

4、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构件1,用于安装至少两块不同延伸方向的面板2,连接构件1包括用于与固定平面(例如墙面)连接的固定部10、自固定部10沿垂直于固定部1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20、自第一安装部20沿平行于固定部10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30、自连接部30沿垂直于固定部10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部40、自第二安装部40沿平行于固定部1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接部50、以及与第一卡接部50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接部60,固定部10、第一安装部20和连接部30围合形成用于安装面板2的第一卡槽70,第二安装部40、第一卡接部50和第二卡接部60形成用于安装面板2的第二卡槽80,第一卡槽70和第二卡槽80的开口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的连接构件1通过螺丝安装在固定平面(例如墙面)上,并通过设计第一安装部20和连接部30形成用于安装第一块面板2的第一卡槽70,以及通过设计第二安装部40、第一卡接部50和第二卡接部60形成用于安装第二面板2的第二卡槽80,由于第一卡槽70和第二卡槽80的开口方向相反,因此两块面板2的延伸方向相反,进一步地,两块不同延伸方向的面板2形成叠级面板2,叠级面板2通过连接构件1定位安装在墙面,并通过其他辅助构件来支撑延伸方向朝向地面的面板2。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连接构件1还可以通过在第二安装部40上形成与第一卡槽70或第二卡槽80开口相同的卡槽来安装第三块面板2,甚至第四块面板2,这些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可选地,连接构件1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牢固,且不需要装配,减少了装配时间。

进一步地,第一卡槽70包括用于安装第一块面板2的第一子槽71和用于安装灯体3的第二子槽72,连接部30自第一安装部20远离固定部10的端部延伸,连接构件还包括与连接部30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部90,第一隔离部90设于固定部10和连接部30之间,固定部10、第一安装部20和第一隔离部90围合形成第一子槽71,第一子槽71的宽度根据需要安装的面板2厚度设计,第一隔离部90、第一安装部20和连接部30围合形成第二子槽72,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有的用户需要灯光设计,因此通过在第一卡槽70内设置第一隔离部90从而将第一卡槽70分隔成用于安装第一块面板2的第一子槽71和用于安装灯体3的第二子槽72,拓宽了连接构件1的使用场合,并有利于提高连接构件1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第二卡槽80包括用于安装面板2的第三子槽81和用于安装基板4的第四子槽82,第一卡接部50自第二安装部40远离固定部10的端部延伸,连接构件还包括与第一卡接部50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隔离部100,第二隔离部100设于第一卡接部50和第二卡接部60之间,第一卡接部50、第二隔离部100和第二安装部40围合形成第三子槽81,第二卡接部60、第二隔离部100和第二安装部40围合形成第四子槽82。第三子槽81的宽度根据需要安装的面板2厚度设计,第四子槽82的宽度根据需要安装的基板4厚度设计,为了更好地安装固定第二块面板2,在第二卡槽80内设置第二隔离部100从而将第二卡槽80分隔成用于安装第二块面板2的第三子槽81和用于安装基板4的第四子槽82,且第二隔离部100起到定位作用。

可选地,第二隔离部100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卡接部50和第二卡接部60的延伸长度,第二隔离部100的厚度较薄,这样设计,在安装基板4和面板2时,便于基板4和面板2贴合安装,又能将基板4和面板2插接固定在连接构件1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自所述固定部10向上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部40的支撑部110,通过设置支撑部110来提高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40的承载力,能够更平稳地将第一块面板2固定在连接构件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