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7513发布日期:2021-05-11 15:1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暗藏灯带是近年来建筑装修吊顶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美观做法,它能营造出一种很好的视觉效果,因此现已被广泛采用,但目前暗藏灯带尚未有明确的节点做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也无标准化节点构造参照,从而导致后期易出现美观效果差、结构不稳固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该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设计合理,美观性优越,稳固性能好,且具有优良的防火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包括有吊顶板、吊装组件、顶板、暗槽、螺丝、l型吊板、第一基层阻燃板、第二基层阻燃板、第三基层阻燃板、白铁皮、灯带、第四基层阻燃板、方木、成品风口装置、木框架、覆面石膏板、乳胶漆饰面层、膨胀螺栓、膨胀螺丝、墙体;所述吊顶板通过吊装组件固定在顶板下方,该吊顶板下吊高度为300-800mm,且吊顶板端部与墙体之间设有120-200宽的暗槽;所述吊装组件包括次龙骨、主龙骨、主龙骨挂件、吊杆、膨胀螺套、螺母;所述吊顶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次龙骨底面,该次龙骨也通过螺丝固定在主龙骨底面;所述主龙骨卡固在主龙骨挂件上,该主龙骨挂件上端还通过两个螺母紧固在吊杆下端;所述吊杆上端通过膨胀螺套固定在顶板底面;所述顶板下方于吊顶板背面且距离吊顶板端部100-200mm处通过l型吊板吊装有第一基层阻燃板;所述吊顶板背面端部还设有第二基层阻燃板,该第二基层阻燃板设有贯穿吊顶板的螺丝固定;所述第二基层阻燃板与第一基层阻燃板之间于次龙骨顶面设有第三基层阻燃板;所述第三基层阻燃板顶面还粘结有白铁皮;所述第三基层阻燃板于白铁皮上方安装有灯带;所述暗槽顶面于第三基层阻燃板上方120mm处设有第四基层阻燃板,该第四基层阻燃板背面两端设有方木;所述暗槽中部于第四基层阻燃板上设有成品风口装置,该成品风口装置与第四基层阻燃板之间设有木框架;所述木框架与第四基层阻燃板之间设有螺丝固定;所述第一基层阻燃板、第二基层阻燃板、第四基层阻燃板外表面还通过螺丝固定有覆面石膏板;所述覆面石膏板及吊顶板外表面还刮有乳胶漆饰面层。

作为优选,所述l型吊板一边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顶板底面,l型吊板另一边通过螺丝实现与第一基层阻燃板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基层阻燃板两端均通过螺丝分别与第一基层阻燃板与第二基层阻燃板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基层阻燃板与方木之间设有螺丝固定;所述方木于墙体的一侧设有膨胀螺丝固定;所述方木于第一基层阻燃板的一侧设有螺丝固定在第一基层阻燃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方木及木框架做阻燃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设计合理,美观性优越,稳固性能好,且具有优良的防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吊顶板,2为吊装组件,21为次龙骨,22为主龙骨,23为主龙骨挂件,24为吊杆,25为膨胀螺套,26为螺母,3为顶板,4为暗槽,5为螺丝,6为l型吊板,7为第一基层阻燃板,8为第二基层阻燃板,9为第三基层阻燃板,10为白铁皮,11为灯带,12为第四基层阻燃板,13为方木,14为成品风口装置,15为木框架,16为覆面石膏板,17为乳胶漆饰面层,18为膨胀螺栓,19为膨胀螺丝,20为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包括有吊顶板1、吊装组件2、顶板3、暗槽4、螺丝5、l型吊板6、第一基层阻燃板7、第二基层阻燃板8、第三基层阻燃板9、白铁皮10、灯带11、第四基层阻燃板12、方木13、成品风口装置14、木框架15、覆面石膏板16、乳胶漆饰面层17、膨胀螺栓18、膨胀螺丝19、墙体20;所述吊顶板1通过吊装组件2固定在顶板3下方,该吊顶板1下吊高度为300-800mm,且吊顶板1端部与墙体20之间设有120-200宽的暗槽4;所述吊装组件2包括次龙骨21、主龙骨22、主龙骨挂件23、吊杆24、膨胀螺套25、螺母26;所述吊顶板1通过螺丝5固定在次龙骨21底面,该次龙骨21也通过螺丝5固定在主龙骨22底面;所述主龙骨22卡固在主龙骨挂件23上,该主龙骨挂件23上端还通过两个螺母26紧固在吊杆24下端;所述吊杆24上端通过膨胀螺套25固定在顶板3底面;所述顶板3下方于吊顶板1背面且距离吊顶板1端部100-200mm处通过l型吊板6吊装有第一基层阻燃板7;所述吊顶板1背面端部还设有第二基层阻燃板8,该第二基层阻燃板8设有贯穿吊顶板1的螺丝5固定;所述第二基层阻燃板8与第一基层阻燃板7之间于次龙骨21顶面设有第三基层阻燃板9;所述第三基层阻燃板9顶面还粘结有白铁皮10;所述第三基层阻燃板9于白铁皮10上方安装有灯带11;所述暗槽4顶面于第三基层阻燃板9上方120mm处设有第四基层阻燃板12,该第四基层阻燃板12背面两端设有方木13;所述暗槽4中部于第四基层阻燃板12上设有成品风口装置14,该成品风口装置14与第四基层阻燃板12之间设有木框架15;所述木框架15与第四基层阻燃板12之间设有螺丝5固定;所述第一基层阻燃板7、第二基层阻燃板8、第四基层阻燃板12外表面还通过螺丝5固定有覆面石膏板16;所述覆面石膏板16及吊顶板1外表面还刮有乳胶漆饰面层17。

具体实施时,所述l型吊板6一边通过膨胀螺栓18固定在顶板3底面,l型吊板6另一边通过螺丝5实现与第一基层阻燃板7的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三基层阻燃板9两端均通过螺丝5分别与第一基层阻燃板7与第二基层阻燃板8固定。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四基层阻燃板12与方木13之间设有螺丝5固定;所述方木13于墙体20的一侧设有膨胀螺丝19固定;所述方木13于第一基层阻燃板7的一侧设有螺丝5固定在第一基层阻燃板7上。

具体实施时,所述方木13及木框架15做阻燃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吊顶板、吊装组件、顶板、暗槽、螺丝、l型吊板、第一基层阻燃板、第二基层阻燃板、第三基层阻燃板、白铁皮、灯带、第四基层阻燃板、方木、成品风口装置、木框架、覆面石膏板、乳胶漆饰面层、膨胀螺栓、膨胀螺丝、墙体;所述吊顶板通过吊装组件固定在顶板下方,该吊顶板下吊高度为300-800mm,且吊顶板端部与墙体之间设有120-200宽的暗槽;所述吊装组件包括次龙骨、主龙骨、主龙骨挂件、吊杆、膨胀螺套、螺母;所述吊顶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次龙骨底面,该次龙骨也通过螺丝固定在主龙骨底面;所述主龙骨卡固在主龙骨挂件上,该主龙骨挂件上端还通过两个螺母紧固在吊杆下端;所述吊杆上端通过膨胀螺套固定在顶板底面;所述顶板下方于吊顶板背面且距离吊顶板端部100-200mm处通过l型吊板吊装有第一基层阻燃板;所述吊顶板背面端部还设有第二基层阻燃板,该第二基层阻燃板设有贯穿吊顶板的螺丝固定;所述第二基层阻燃板与第一基层阻燃板之间于次龙骨顶面设有第三基层阻燃板;所述第三基层阻燃板顶面还粘结有白铁皮;所述第三基层阻燃板于白铁皮上方安装有灯带;所述暗槽顶面于第三基层阻燃板上方120mm处设有第四基层阻燃板,该第四基层阻燃板背面两端设有方木;所述暗槽中部于第四基层阻燃板上设有成品风口装置,该成品风口装置与第四基层阻燃板之间设有木框架;所述木框架与第四基层阻燃板之间设有螺丝固定;所述第一基层阻燃板、第二基层阻燃板、第四基层阻燃板外表面还通过螺丝固定有覆面石膏板;所述覆面石膏板及吊顶板外表面还刮有乳胶漆饰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吊板一边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顶板底面,l型吊板另一边通过螺丝实现与第一基层阻燃板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层阻燃板两端均通过螺丝分别与第一基层阻燃板与第二基层阻燃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基层阻燃板与方木之间设有螺丝固定;所述方木于墙体的一侧设有膨胀螺丝固定;所述方木于第一基层阻燃板的一侧设有螺丝固定在第一基层阻燃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木及木框架做阻燃处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顶系统边部暗藏灯带及出风口处理结构,吊顶板通过吊装组件固定在顶板下方,该吊顶板下吊高度为300‑800mm,且吊顶板端部与墙体之间设有120‑200宽的暗槽,顶板下方于吊顶板背面且距离吊顶板端部100‑200mm处通过L型吊板吊装有第一基层阻燃板,吊顶板背面端部还设有第二基层阻燃板,第二基层阻燃板与第一基层阻燃板之间于次龙骨顶面设有第三基层阻燃板,第三基层阻燃板顶面还粘结有白铁皮,第三基层阻燃板于白铁皮上方安装有灯带,暗槽顶面于第三基层阻燃板上方120mm处设有第四基层阻燃板,暗槽中部于第四基层阻燃板上设有成品风口装置,该成品风口装置与第四基层阻燃板之间设有木框架,木框架与第四基层阻燃板之间设有螺丝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周芳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交子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1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