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80484发布日期:2021-06-22 15:5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及其相关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是指在城市区、镇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等;其中,人们在进行公路建设时,会在公路的施工场地安置安全防护装置,以此来防止因施工因外对行人造成的伤害,且有利于公路交通,但是,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组装步骤繁琐,导致降低了人们组装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时的工作效率,即增加了人们组装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时所花费的时间;第二,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通过板材制作,使得人们无法对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收卷折叠,即人们无法减少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大小,进而不便于人们携带和运输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绳索、橡胶板、魔术母贴、魔术公贴、连接块和第一外螺纹柱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组装步骤繁琐以及无法减小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所占用空间的大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之间从上到下等间距的连接有绳索,绳索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通过胶水粘接在绳索上,连接块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支撑柱的第三柱形内螺纹孔槽,支撑柱上等间距的开设有第二内螺纹通孔,支撑柱通过第二内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有第一外螺纹柱,第一外螺纹柱通过第三柱形内螺纹孔槽和连接块螺纹连接;绳索上等间距的连接有橡胶板,橡胶板的上下两端对称的通过胶水粘接有连接软带,连接软带的后表面靠近橡胶板的一侧设置有魔术母贴,连接软带的后表面远离橡胶板的一侧设置有魔术公贴。

进一步地,第一外螺纹柱远离连接块的端面焊接有第一手柄,第一手柄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二内螺纹通孔的内径尺寸,第一手柄便于使用者施加外力,进而便于使用者转动第一外螺纹柱,有利于使用者对第一外螺纹柱和连接块的拆分和连接。

进一步地,橡胶板的前表面上侧连接有荧光软带,橡胶板靠近荧光软带的表面粘接有魔术母贴,荧光软带靠近橡胶板的表面粘接有魔术公贴,荧光软带发光,进而防止因光线不足而不便于行人看到本实用新型,通过魔术公贴和魔术母贴的配合,使得橡胶板和荧光软带可拆式连接,进而使得使用者在拆分橡胶板和荧光软带时,不会对橡胶板和荧光软带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支撑柱的下端面中间位置上焊接有第二外螺纹柱,第二外螺纹柱通过第一柱形内螺纹孔槽和连接柱螺纹连接,连接柱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柱形内螺纹孔槽,通过第二外螺纹柱和第一柱形内螺纹孔槽的配合,使用者将连接柱连接在支撑柱上,且使得支撑柱和连接柱可拆式连接,进而使得使用者在拆分支撑柱和连接柱时,不会对支撑柱和连接柱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连接柱远离第二外螺纹柱的端面焊接有连接座,连接座远离连接柱的表面中间位置上焊接有万向轮,提升了连接座在连接柱上的稳定,提升了万向轮在连接座上的稳定性,万向轮便于使用者移动本实用新型。

进一步地,连接座上的四个角落均开设有第一内螺纹通孔,连接座通过第一内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有外螺纹锚杆,外螺纹锚杆远离万向轮端面通过第二柱形内螺纹孔槽和第二手柄螺纹连接,第二手柄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柱形内螺纹孔槽,通过第二柱形内螺纹孔槽使得外螺纹锚杆和第二手柄之间可拆式连接,进而使得使用者在拆分第二手柄和外螺纹锚杆时,不会对第二手柄和外螺纹锚杆造成损坏,通过第一内螺纹通孔使得外螺纹锚杆和连接座可拆式连接,使得使用者在拆分外螺纹锚杆和连接座时,不会对外螺纹锚杆和连接座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魔术母贴、魔术公贴、连接块和第一外螺纹柱结构,第一外螺纹柱通过第二内螺纹通孔和支撑柱螺纹连接,第一外螺纹柱通过第三柱形内螺纹孔槽和连接块螺纹连接,绳索的左右两端面均连接有连接块,如此,便于使用者将绳索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之间,橡胶板的上下两端对称连接有连接软带,连接软带的后表面设置有魔术母贴和魔术公贴,如此,使用者只需绕着绳索将魔术公贴和魔术母贴进行粘接,就可将橡胶板连接在绳索上,进而便于使用者对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减少了使用者组装本实用新型所花费的时间,即增加了使用者组装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绳索和橡胶板结构,支撑柱之间连接有绳索,绳索上连接橡胶板,使得使用者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收卷,即减小了本实用新型所占用的空间,进而便于使用者对本实用新型的携带,也便于使用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运输。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软带和橡胶板的连接后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荧光软带;2、绳索;3、连接软带;301、魔术母贴;302、魔术公贴;4、橡胶板;5、连接块;501、第三柱形内螺纹孔槽;6、连接柱;601、连接座;602、万向轮;603、第二手柄;604、第一柱形内螺纹孔槽;605、第二柱形内螺纹孔槽;606、外螺纹锚杆;607、第一内螺纹通孔;7、第一外螺纹柱;701、第一手柄;8、支撑柱;801、第二外螺纹柱;802、第二内螺纹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4、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柱8,支撑柱8之间从上到下等间距的连接有绳索2,绳索2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块5,且连接块5通过胶水粘接在绳索2上,连接块5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支撑柱8的第三柱形内螺纹孔槽501,支撑柱8上等间距的开设有第二内螺纹通孔802,支撑柱8通过第二内螺纹通孔802螺纹连接有第一外螺纹柱7,第一外螺纹柱7通过第三柱形内螺纹孔槽501和连接块5螺纹连接,第一外螺纹柱7远离连接块5的端面焊接有第一手柄701,第一手柄701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二内螺纹通孔802的内径尺寸,使用者将第一外螺纹柱7对准连接块5上的第三柱形内螺纹孔槽501,接着,使用者用手握住第一手柄701,使用者对第一手柄701施加逆时针的外力,使得第一外螺纹柱7向靠近连接块5的方向移动进入第三柱形内螺纹孔槽501的内侧,同时使得第一手柄701向靠近支撑柱8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一外螺纹柱7填满第三柱形内螺纹孔槽501为止,且第一手柄701的内端面和支撑柱8的圆周面外侧接触为止,接着,使用者将绳索2固定连接支撑柱8之间;

反之,使用者用手分别捏住连接块5和第一手柄701,接着,使用者对第一手柄701施加顺时针的外力,使得第一外螺纹柱7顺时针转动,且使得第一外螺纹柱7向远离连接块5的方向移动,接同时使得第一手柄701向远离支撑柱8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的第一外螺纹柱7和连接块5分开,接着,使用者将绳索2从支撑柱8之间拆卸下来;

绳索2上等间距的连接有橡胶板4,橡胶板4的上下两端对称的通过胶水粘接有连接软带3,连接软带3的后表面靠近橡胶板4的一侧设置有魔术母贴301,连接软带3的后表面远离橡胶板4的一侧设置有魔术公贴302,使用者将橡胶板4放置在绳索2的正前方,且使得绳索2的圆周面前侧和橡胶板4的后表面接触,接着,使用者将连接软带3绕着绳索2对折,使得魔术母贴301朝向魔术公贴302,接着,使用者轻压连接软带3,使得魔术母贴301和魔术公贴302稳定的粘接在一起,即使用者将橡胶板4连接在绳索2上;

反之,使用者对连接软带3施加外力,使得魔术母贴301和魔术公贴302完全分开,接着,使用者将橡胶板4从绳索2上拆卸下来。

其中如图1、2所示,橡胶板4的前表面上侧连接有荧光软带1,橡胶板4靠近荧光软带1的表面粘接有魔术母贴301,荧光软带1靠近橡胶板4的表面粘接有魔术公贴302,使用者对荧光软带1施加拉力,使得荧光软带1上的魔术公贴302和橡胶板4上的魔术母贴301完全分开,即使用者将荧光软带1从橡胶板4上拆卸下来;

反之,当使用者对荧光软带1施加压力时,使得荧光软带1上的魔术公贴302和橡胶板4上的魔术母贴301稳定连接,即使用者将荧光软带1连接在橡胶板4上。

其中如图1、3所示,支撑柱8的下端面中间位置上焊接有第二外螺纹柱801,第二外螺纹柱801通过第一柱形内螺纹孔槽604和连接柱6螺纹连接,连接柱6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柱形内螺纹孔槽604,连接柱6远离第二外螺纹柱801的端面焊接有连接座601,连接座601远离连接柱6的表面中间位置上焊接有万向轮602,使用者用手捏住万向轮602,接着,使用者对万向轮602施加逆时针的外力,使得连接座601逆时针转动,带动连接柱6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外螺纹柱801进入第一柱形内螺纹孔槽604的内侧,直至使得第二外螺纹柱801完全进入第一柱形内螺纹孔槽604的内侧为止,即使用者将万向轮602固定连接在支撑柱8上;

使用者对支撑柱8施加外力,使得万向轮602滚动,带动连接座601移动,带动连接柱6移动,带动支撑柱8移动,带动绳索2移动,带动橡胶板4移动,直至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工作地点为止;

当使用者对万向轮602施加顺时针的外力时,使得连接座601顺时针转动,带动连接柱6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二外螺纹柱801向远离连接柱6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二外螺纹柱801和连接柱6分开为止,即使用者将万向轮602从支撑柱8上拆卸下来。

其中如图1、3所示,连接座601上的四个角落均开设有第一内螺纹通孔607,连接座601通过第一内螺纹通孔607螺纹连接有外螺纹锚杆606,外螺纹锚杆606远离万向轮602端面通过第二柱形内螺纹孔槽605和第二手柄603螺纹连接,第二手柄603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柱形内螺纹孔槽605,使用者用手握住第二手柄603,对第二手柄603施加逆时针的外力,使得外螺纹锚杆606逆时针转动,且使得外螺纹锚杆606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使得外螺纹锚杆606插入地下,同时使得第二手柄603向靠近连接座601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二手柄603和连接座601接触为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