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平式明框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1836发布日期:2021-07-13 15:3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齐平式明框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齐平式明框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随着幕墙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幕墙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全隐框玻璃幕墙(即横向竖向均为隐框)已很难被允许使用,通常都是明框玻璃幕墙及半隐框玻璃幕墙,在建筑外观效果上给设计师减少了一种选择。

图1为现有的隐框玻璃幕墙的节点构造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包括板材1、龙骨6、压块8和一组玻璃副框9,板材1嵌合在龙骨6内。一组玻璃副框9对称设置在龙骨6的顶部两侧。压块8压紧龙骨6,且通过紧固件4将压块8和龙骨6连接在一起。相邻两块板材1之间通过泡沫棒7和密封胶粘合。隐框玻璃幕墙结构的特点是玻璃在铝框外侧,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把玻璃与铝框粘结,幕墙的荷载主要靠密封胶承受。

图2为现有的明框玻璃幕墙的节点构造图。如图2所示,现有的明框玻璃幕墙结构,包括板材1、盖板3、压板5和龙骨6。板材1嵌合在龙骨6内,且通过密封胶条2和密封胶粘合。压板5盖在板材1之上,且通过盖板3压合。压板5和龙骨6通过紧固件4连接在一起。明框玻璃幕墙结构的特点是盖板3和压板5浮于板材1的外表面。

但是,尤其是在采光顶幕墙系统中,由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盖板突出板材1的外表面,因此采光顶幕墙更容易造成积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齐平式明框玻璃幕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齐平式明框玻璃幕墙,包括板材、盖板、压板和龙骨;所述板材嵌入所述龙骨内,且通过密封胶条和密封胶填充所述板材和所述龙骨之间的间隙;所述盖板盖在所述压板之上;所述盖板和所述板材齐平;所述压板和所述龙骨之间设置密封垫块,且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为u型;所述第一凹槽关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纵向对称轴对称;所述压板包括第一水平部、弯折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关于所述弯折部的纵向对称轴对称;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一侧分别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所述密封胶条和密封胶;所述连接部设置榫眼;所述榫眼的长边所在直线和所述第一水平部所在直线或所述第二水平部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榫眼嵌合。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截面形状为凵字形。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包括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三本体的顶部设置第四凹槽和一组第三凹槽;所述一组第三凹槽关于所述第三本体的纵向对称轴对称;所述第三凹槽内填充密封胶条和密封胶;所述第四凹槽内埋置所述紧固件的一端。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压板和所述龙骨,且所述紧固件的两端通过螺母旋紧。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板材为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全隐框玻璃幕墙的安全性问题,又能达到隐框玻璃幕墙的效果,在建筑设计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本实用新型由于盖板和压板与板材的一面齐平,用于采光顶系统时能有效的解决排水问题。

3、本实用新降低幕墙制作成本,外形美观,有效解决幕墙玻璃整体脱落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隐框玻璃幕墙的节点构造图。

图2为现有的明框玻璃幕墙的节点构造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节点构造图。

图4为图3中盖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压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龙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板材;2、密封胶条;3、盖板;31、第一本体;32、第一凹槽;4、紧固件;5、压板;51、第一水平部;52、弯折部;53、第二水平部;54、连接部;55、榫眼;56、第二凹槽;6、龙骨;61、第三本体;62、第三凹槽;63、第四凹槽;7、泡沫棒;8、压块;9、玻璃副框。

具体实施方式

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节点构造图。如图3所示,一种齐平式明框玻璃幕墙,包括板材1、盖板3、压板5和龙骨6。板材1嵌入龙骨6内,且通过密封胶条2和密封胶填充板材1和龙骨6之间的间隙。优选地,板材1为玻璃。盖板3盖在压板5之上。盖板3和板材1齐平。压板5和龙骨6之间设置密封垫块,且通过紧固件4连接在一起。

图4为图3中盖板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压板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盖板3包括第一本体31。第一本体31的两侧设置第一凹槽32。第一凹槽32的截面形状为u型。第一凹槽32关于第一本体31的纵向对称轴对称。压板5包括第一水平部51、弯折部52和第二水平部53。弯折部52的截面形状为凵字形。第一水平部51和第二水平部53关于弯折部52的纵向对称轴对称。第一水平部51的一侧和第二水平部53的一侧分别设置连接部54。连接部54开设第二凹槽56。第二凹槽56内填充密封胶条2和密封胶。连接部54设置榫眼55。榫眼55的长边所在直线和第一水平部51所在直线或第二水平部53所在直线相互平行。第一凹槽32和榫眼55嵌合。

图6为图3中龙骨的放大示意图。龙骨6包括第三本体61。第三本体6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三本体61的顶部设置第四凹槽63和一组第三凹槽62。一组第三凹槽62关于第三本体61的纵向对称轴对称。第三凹槽62内填充密封胶条2和密封胶。第四凹槽63内埋置紧固件4的一端。第四凹槽63包括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的宽度小于第二容置腔的宽度。

优选地,紧固件4为螺栓,紧固件4依次穿过压板5和龙骨6,且紧固件4的两端通过螺母旋紧。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原理和工作原理如下:

压板5和龙骨6抵接,紧固件4依次穿过压板5和龙骨6,且紧固件4的两端通过螺母旋紧,一端的螺母埋置在弯折部52的凹陷部内,另一端的螺母埋置在第二容置腔内。板材1嵌入龙骨6内,且通过密封胶条2和密封胶填充板材1和龙骨6之间的间隙。盖板3埋置在压板5内,盖板3和压板5与板材1齐平。

本实用新型在明框幕墙系统的基础上,达到隐框幕墙系统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顶面系统,可保证顶部不积水,能更好解决排水系统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