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工地实验室集中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44182发布日期:2021-06-25 16:5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工地实验室集中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工地实验室集中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强度大,抗震性能好。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底部通常为简单的混凝土底座作为支撑,并没有挖掘地基,使用过程中,落到屋顶的雨水汇聚从屋檐流下后,对底座下方的泥土产生冲刷,时间久了会在底座下方产生空穴,底座因受力不均而倾斜或断裂,危及建筑和用户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工地实验室集中排水系统,利用排水系统将建筑上流下的雨水和实验室内排出的污水引流到远离底座的地方,避免水流将底座下方的泥土带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工地实验室集中排水系统,包括集水槽、下水管、沉砂池、过滤机构、导流管和排渣机构;所述集水槽用于汇聚实验室屋顶的雨水,所述集水槽的出水端设有下水孔,所述集水槽通过所述下水孔与所述下水管的高位端连通,所述下水管的低位端和实验室内排水系统的出水端均与所述沉砂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沉砂池的出水端通过所述过滤机构与所述导流管连通;

所述下水孔的下游一侧设有挡渣块,所述挡渣块靠近所述下水孔的一侧设有导向弧面;所述排渣机构包括安装座、排渣推板、安装轴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所述安装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可旋转连接,所述安装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安装轴的中部与所述排渣推板的一侧相连;所述排渣推板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带动下绕所述安装轴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排渣推板转动到靠近所述挡渣块位置时,所述排渣推板的末端靠近所述导向弧面,所述排渣推板用于推动所述集水槽出水端的杂质沿所述导向弧面上升并排出所述集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水管的低位端和实验室内排水系统的出水端均与所述沉砂池的顶部连通,所述沉砂池出水端的中部与所述过滤机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水孔为条形,所述下水孔的长度方向与水流在所述集水槽中流动方向平行;所述集水槽与所述下水管之间设有下水槽,所述下水管通过所述下水槽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所述下水槽上设有防堵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防堵机构包括驱动机构、滑动杆和滑动架,多个所述滑动杆互相平行,所述滑动杆与所述下水孔对应设置,所述滑动杆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下水孔之间的下方,所述滑动杆的端部贯穿所述下水槽的侧壁并与所述滑动架连接,所述滑动杆的中部设有防堵块,所述防堵块的高位端伸入所述下水孔内;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动架传动连接,所述滑动杆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下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往复丝杆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往复丝杆与所述滑动杆平行设置,所述往复丝杆与所述下水槽可旋转连接,所述往复丝杆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上套设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滑动架连接;所述往复丝杆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进而通过丝杆螺母带动所述滑动架做往复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实验室的屋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用于为所述蓄电池充电,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雨水通过集水槽汇集,雨水和实验室内排出的污水都通过沉砂池和过滤机构进行净化,然后经导流管引流到远离底座的地方排掉,避免了水流冲刷底座下方的泥土,保障了建筑安全,净化后的水流符合相关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2)通过集水槽汇集雨水,水流朝着下水管方向流动,水中较大的杂质被挡在集水槽的出水端,水流的推力逐渐将杂质推到导向弧面附近,通过排渣推板推动杂质沿导向斜面上升,然后从末端落下进行排渣,在雨水进入沉砂池和滤网等净化设备之前进行预处理,先清理去除其中体积较大的杂质,极大地降低了清洗净化设备的频率,降低了净化设备运行压力,而且避免了用户在屋顶上高空作业清理杂质,提高了安全性;

(3)防堵机构运行时,滑动杆带动防堵块在下水孔内运动,通过防堵块切割和挤压卡在下水孔内的杂质,有效避免下水孔堵塞,保证雨水快速经下水孔进入下水管,设备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渣推板与挡渣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杆和防堵块与下水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中:1-实验室,11-太阳能电池板,12-底座,2-集水槽,21-下水孔,22-挡渣块,23-导向弧面,24-下水槽,3-下水管,4-沉砂池,5-过滤机构,6-导流管,7-排渣机构,71-排渣推板,72-安装座,73-安装轴,74-第一驱动电机,8-防堵机构,81-滑动杆,82-滑动架,83-防堵块,84-往复丝杆,85-丝杆螺母,86-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工地实验室集中排水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集水槽2、下水管3、沉砂池4、过滤机构5、导流管6和排渣机构7;集水槽2用于汇聚实验室1屋顶流下的雨水,集水槽2的出水端设有下水孔21,集水槽2通过下水孔21与下水管3的高位端连通,下水管3的低位端和实验室1内排水系统的出水端均与沉砂池4的进水端连通,沉砂池4的出水端通过过滤机构5与导流管6连通。

其中,沉砂池4和过滤机构5均设置在底座12上,过滤机构5采用现有技术实现,过滤机构5包括外箱体和过滤网,过滤网安装在外箱体内,通过过滤网去除水流中的杂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下水管3的低位端和实验室1内排水系统的出水端均与沉砂池4的顶部连通,沉砂池4出水端的中部与过滤机构5连通。密度较大的杂质进入沉砂池4后会快速沉入底部,而密度较轻的杂质会漂浮在水面,沉砂池4出水端的中部与过滤机构5连通,这样可以减少杂质流出沉砂池4,便于清理沉砂池4中蓄积的杂质。

请参考图2和图3,下水孔21的下游一侧设有挡渣块22,挡渣块22靠近下水孔21的一侧设有导向弧面23;排渣机构7包括安装座72、排渣推板71、安装轴73和第一驱动电机74,安装座72固定设置,安装轴73的一端与安装座72可旋转连接,安装轴73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74的转轴传动连接,安装轴73的中部与排渣推板71的一侧相连;排渣推板71在第一驱动电机74的带动下绕安装轴73的中心轴线转动,排渣推板71转动到靠近挡渣块22位置时,排渣推板71的末端靠近导向弧面23,排渣推板71用于推动集水槽2出水端的杂质沿导向弧面23上升并排出集水槽2。

进一步地,下水孔21为条形,下水孔21的长度方向与水流在集水槽2中流动方向平行;集水槽2与下水管3之间设有下水槽24,下水管3通过下水槽24与集水槽2连通,下水槽24上设有防堵机构8。

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防堵机构8包括驱动机构、滑动杆81和滑动架82,多个滑动杆81互相平行,滑动杆81与下水孔21对应设置,滑动杆81位于相邻两个下水孔21之间的下方,滑动杆81的端部贯穿下水槽24的侧壁并与滑动架82连接,滑动杆81的中部设有防堵块83,防堵块83的高位端伸入下水孔21内;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滑动架82传动连接,滑动杆81在驱动机构带动下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三组防堵块83,相邻两组防堵块83之间相距接近三分之一个下水槽24的长度,滑动杆81水平滑动的距离也是接近三分之一个下水槽24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往复丝杆84和第二驱动电机86,往复丝杆84与滑动杆81平行设置,往复丝杆84与下水槽24可旋转连接,往复丝杆84与第二驱动电机86的转轴传动连接,往复丝杆84上套设有丝杆螺母85,丝杆螺母85与滑动架82连接;往复丝杆84在第二驱动电机86的带动下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进而通过丝杆螺母85带动滑动架82做往复直线运动。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还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1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11安装在实验室1的屋顶,太阳能电池板11用于吸收太阳能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用于在下雨天为第一驱动电机74和第二驱动电机86供电,进而带动排渣推板71和防堵块83运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