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临时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7551发布日期:2021-07-20 16:3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临时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幕墙临时挡水装置,应用在幕墙施工隔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随着幕墙行业的发展,幕墙翻新改造、高空玻璃更换维修的业务项目日益增多,此类项目的施工条件为室内装修已完成,然而如何在幕墙施工期间保护室内设施为其防风挡雨,减少幕墙改造期间对其他未改造区域的影响,为项目带来更规范更便捷的防护措施,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亟需一种拆装方便和便于调整的幕墙临时挡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幕墙临时挡水装置,能够将玻璃幕墙改造期间与未改造区域有效隔离,且整个装置可灵活调整、拆装方便,便于运输和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幕墙临时挡水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顶部分别连接有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遮挡布;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内部均设有竖杆,竖杆的外部连接有发条,发条的外部设置有芯体,竖杆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芯体的压缩弹簧,芯体的外部与遮挡布连接,芯体的顶部设置有棘轮;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的内顶面上均设有与棘轮相适配的棘爪,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顶部面的中心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按制的连接孔。

所述支撑座为中空的长方型或圆柱型结构,支撑座顶部面的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插槽,插槽的旁侧设置有与支撑座内部连通的灌水嘴。

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为中空的圆柱型结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均固定有用于连接支撑座的插接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内腔的中心均固定有圆柱型的竖杆,竖杆的高度高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高度,竖杆的顶部面上开设有圆柱型的限位槽,限位槽的高度小于压缩弹簧的高度,限位槽的内底面与压缩弹簧的底部连接,压缩弹簧的顶部与芯体的内顶面连接。

所述芯体为开口向下的圆柱型结构,芯体套设在竖杆的顶部,竖杆外侧壁的上部与发条的内部端头固定连接,发条套设在芯体的内部,发条的外部端头与芯体卡接。

所述芯体侧壁面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卡接发条的卡槽,芯体的顶部面上设有棘轮,芯体和棘轮为一体连接,棘轮的顶部面上连接有圆柱型的按制。

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内壁面的上部均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块,限位块为弧型结构,限位块等距分布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内部。

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均为开口向下的圆柱型结构,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插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侧壁面上均开设有长条型的第一开口,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的侧壁面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开口相适配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的内顶面上均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设有棘爪,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外侧壁的上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的外螺纹。

所述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均为圆柱型结构,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的上半部均为橡胶材质,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的下半部均为中空结构,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内壁面的下部均设有内螺纹。

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内部的两个芯体的外壁面分别与遮挡布的两个端头固定连接,遮挡布的一端从第一立柱和第一上盖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拉出,遮挡布的另一端从第二立柱和第二上盖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拉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根据现场隔离面积的大小调整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距离,遮挡布可随着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距离的长短进行相适应的调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2、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挡布在向外拉伸时,芯体在竖杆的外部旋转,与此同时棘轮配合棘爪,使得遮挡布在停止向外拉伸时,芯体不会受发条的蓄力回转,进而使得遮挡布拉伸开之后能够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保持稳定。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挡布使用完毕需要收起时,只需去掉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上的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进一步按下按制,使得压缩弹簧向下压缩,棘轮向下与棘爪脱离,进而在发条的蓄力作用下使得遮挡布的两端分别向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内部回卷,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逐渐靠近,使得收纳更加省时省力而且节约占用空间。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座设置为空心结构,在使用时向其内部注入水或沙子,以增加支撑座的自动保持稳定性,使用完毕后将支撑座内部的水或沙子倒出,使得支撑座的运输更加轻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立柱和第一上盖内部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支撑座;2、第一立柱;3、第一上盖;4、第一顶块;5、遮挡布;6、第二顶块;7、第二上盖;8、第二立柱;9、插接部;10、竖杆;11、第一开口;12、限位槽;13、限位块;14、第二开口;15、连接孔;16、棘爪;17、按制;18、棘轮;19、芯体;20、卡槽;21、压缩弹簧;22、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一种幕墙临时挡水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座1,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的顶部分别连接有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之间设有遮挡布5;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的内部均设有竖杆10,竖杆10的外部连接有发条22,发条22的外部设置有芯体19,竖杆10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芯体19的压缩弹簧21,芯体19的外部与遮挡布5连接,芯体19的顶部设置有棘轮18;所述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的内顶面上均设有与棘轮18相适配的棘爪16,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顶部面的中心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按制17的连接孔15。

所述支撑座1为中空的长方型或圆柱型结构,支撑座1顶部面的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的插槽,插槽的旁侧设置有与支撑座1内部连通的灌水嘴。

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均为中空的圆柱型结构,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的底部均固定有用于连接支撑座1的插接部9,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内腔的中心均固定有圆柱型的竖杆10,竖杆10的高度高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的高度,竖杆10的顶部面上开设有圆柱型的限位槽12,限位槽12的高度小于压缩弹簧21的高度,限位槽12的内底面与压缩弹簧21的底部连接,压缩弹簧21的顶部与芯体19的内顶面连接。

所述芯体19为开口向下的圆柱型结构,芯体19套设在竖杆10的顶部,竖杆10外侧壁的上部与发条22的内部端头固定连接,发条22套设在芯体19的内部,发条22的外部端头与芯体19卡接。

所述芯体19侧壁面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卡接发条22的卡槽20,芯体19的顶部面上设有棘轮18,芯体19和棘轮18为一体连接,棘轮18的顶部面上连接有圆柱型的按制17。

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内壁面的上部均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块13,限位块13为弧型结构,限位块13等距分布在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的内部。

所述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均为开口向下的圆柱型结构,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分别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插接,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的侧壁面上均开设有长条型的第一开口11,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的侧壁面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开口11相适配的第二开口14。

所述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的内顶面上均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设有棘爪16,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外侧壁的上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的外螺纹。

所述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均为圆柱型结构,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的上半部均为橡胶材质,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的下半部均为中空结构,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内壁面的底部均设有内螺纹。

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内部的两个芯体19的外壁面分别与遮挡布5的两个端头固定连接,遮挡布5的一端从第一立柱2和第一上盖3上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4拉出,遮挡布5的另一端从第二立柱8和第二上盖7上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4拉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两个支撑座1放置在改造区域的室内边缘,通过注水嘴向支撑座1的内部注满水或者沙子,然后将第一立柱2底部的插接部9插入到其中一个支撑座1顶部面上的插槽内,手持第二立柱8向另一个支撑座1的方向拉伸,使得芯体19在竖杆10的外部旋转,此时发条22蓄力,当遮挡布5拉伸至合适的宽度时停止拉伸即可,此时在棘轮18和棘爪16的配合作用下,遮挡布5不会回卷,进一步将第二立柱8通过其底部的插接部9固定在另一个支撑座1上的插槽内,然后将第一上盖3和第二上盖7上的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旋转,使得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向上与室内顶面接触,实现了将改造区域和未改造区域的隔离;当使用完毕时,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向下旋转,然后将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从支撑座1内拔出,进一步取下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6,将连接孔15内的按制17向下按动,使得压缩弹簧21在限位槽12内压缩、芯体19向下发生位移与限位块13接触,进而实现了棘轮18与棘爪16的脱离,此时没有了棘轮18和棘爪16的配合作用,在发条22的蓄力下,芯体19回转,使得遮挡布5的两端同时向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的内腔回收,当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8相邻时遮挡布5完全回收,这样就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拆装工作,操作起来省时省力;所述遮挡布5由防水材料制作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