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5433发布日期:2021-06-29 23:46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原料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现有的水泥路面在铺设时需要在水泥中加入碎石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但是传统的水泥骨料混合装置,在搅拌时搅拌装置受到骨料的影响,发生晃动,从而导致后期搅拌效果不好,混合的稳定性不好。

因此需要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能够方便后期对水泥进行稳定性搅拌处理,进而提升后期搅拌的效果和混合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水泥路面在铺设时需要在水泥中加入碎石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但是传统的水泥骨料混合装置,在搅拌时搅拌装置受到骨料的影响,发生晃动,从而导致后期搅拌效果不好,混合的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结构和支撑结构,混合结构包括混料桶和搅拌轴,混料桶的顶面贯穿设置,且混料桶的内部底面上通过密封轴承竖直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混料桶的底面上竖直固定有输出端与搅拌轴固定的电机,且混料桶的外圆周上均匀竖直焊接有支架,混料桶的支架上均竖直连接有支撑结构,且支撑结构包括支板、滑槽板和底板,支板的顶端水平焊接有滑槽板,且支板竖直设置在混料桶的支架外侧,支板的侧端面通过回复弹簧与支架的外侧端面连接,且支板的底端水平设置有底板。

进一步的,支架为l型,且支架的顶面上水平焊接有与滑槽板滑动配合的滑块。

进而通过利用支架为l型,且支架的顶面上水平焊接有与滑槽板滑动配合的滑块,从而支撑连接混料桶,便于受到震动时进行移动挤压回复弹簧形变吸收震动。

进一步的,底板的顶面两侧均竖直焊接有支柱,且支柱的顶部竖直焊接套设有减震弹簧。

进而通过底板的顶面两侧均竖直焊接有支柱,且支柱的顶部竖直焊接套设有减震弹簧,便于支撑吸收震动,提高混合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支板的底端水平焊接有支孔板,且支孔板与支柱竖直滑动贯穿配合,且支柱上的减震弹簧底端焊接在支孔板的顶面上。

进而通过支板的底端水平焊接有支孔板,且支孔板与支柱竖直滑动贯穿配合,且支柱上的减震弹簧底端焊接在支孔板的顶面上,从而通过支孔板下移造成减震弹簧形变,吸收震动提高混合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混料桶的底面上贯穿安装有下料筒,且下料筒上安装有控制阀。

进而通过混料桶的底面上贯穿安装有下料筒,且下料筒上安装有控制阀,便于后期导送物料流出。

进一步的,底板的两侧端面上水平焊接有固定孔板,且底板上的固定孔板中竖直贯穿安装有固定钉。

进而通过底板的两侧端面上水平焊接有固定孔板,且底板上的固定孔板中竖直贯穿安装有固定钉,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

在使用该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进行水泥混料时,首先通过将水泥碎石材料加入放置在混料桶中,然后启动混料桶的底面上竖直固定有输出端与搅拌轴固定的电机,带动搅拌轴进行搅拌处理,搅拌处理后然后打开混料桶底端贯穿连接的下料筒上的控制阀,将物料导流处,从而完成搅拌需求,并且利用支板的侧端面通过回复弹簧与支架的外侧端面连接,且支板的底端水平设置有底板,吸收搅拌时的震动,保证搅拌桶的稳定性,然后利用支架为l型,且支架的顶面上水平焊接有与滑槽板滑动配合的滑块,从而支撑连接混料桶,便于受到震动时进行移动挤压回复弹簧形变吸收震动,从而能够方便后期对水泥进行稳定性搅拌处理,进而提升后期搅拌的效果和混合的稳定性,克服了现有的水泥路面在铺设时需要在水泥中加入碎石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但是传统的水泥骨料混合装置,在搅拌时搅拌装置受到骨料的影响,发生晃动,从而导致后期搅拌效果不好,混合的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结构;11、混料桶;12、搅拌轴;13、支架;14、滑块;15、下料筒;2、支撑结构;21、支板;22、滑槽板;23、回复弹簧;24、支孔板;25、底板;251、支柱;252、减震弹簧;253、固定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结构1和支撑结构2,混合结构1包括混料桶11和搅拌轴12,混料桶11的顶面贯穿设置,且混料桶11的内部底面上通过密封轴承竖直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2,混料桶11的底面上竖直固定有输出端与搅拌轴12固定的电机,且混料桶11的外圆周上均匀竖直焊接有支架13,混料桶11的支架13上均竖直连接有支撑结构2,且支撑结构2包括支板21、滑槽板22和底板25,支板21的顶端水平焊接有滑槽板22,且支板21竖直设置在混料桶11的支架13外侧,支板21的侧端面通过回复弹簧23与支架13的外侧端面连接,且支板21的底端水平设置有底板25。

进而通过在使用该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进行水泥混料时,首先通过将水泥碎石材料加入放置在混料桶11中,然后启动混料桶11的底面上竖直固定有输出端与搅拌轴12固定的电机,带动搅拌轴12进行搅拌处理,搅拌处理后然后打开混料桶11底端贯穿连接的下料筒15上的控制阀,将物料导流处,从而完成搅拌需求,并且利用支板21的侧端面通过回复弹簧23与支架13的外侧端面连接,且支板21的底端水平设置有底板25,吸收搅拌时的震动,保证搅拌桶11的稳定性,然后利用支架13为l型,且支架13的顶面上水平焊接有与滑槽板22滑动配合的滑块14,从而支撑连接混料桶11,便于受到震动时进行移动挤压回复弹簧23形变吸收震动,从而能够方便后期对水泥进行稳定性搅拌处理,进而提升后期搅拌的效果和混合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支架13为l型,且支架13的顶面上水平焊接有与滑槽板22滑动配合的滑块14。

进而通过利用支架13为l型,且支架13的顶面上水平焊接有与滑槽板22滑动配合的滑块14,从而支撑连接混料桶11,便于受到震动时进行移动挤压回复弹簧23形变吸收震动。

请参阅图4,底板25的顶面两侧均竖直焊接有支柱251,且支柱251的顶部竖直焊接套设有减震弹簧252。

进而通过底板25的顶面两侧均竖直焊接有支柱251,且支柱251的顶部竖直焊接套设有减震弹簧252,便于支撑吸收震动,提高混合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支板21的底端水平焊接有支孔板24,且支孔板24与支柱251竖直滑动贯穿配合,且支柱251上的减震弹簧252底端焊接在支孔板24的顶面上。

进而通过支板21的底端水平焊接有支孔板24,且支孔板24与支柱251竖直滑动贯穿配合,且支柱251上的减震弹簧252底端焊接在支孔板24的顶面上,从而通过支孔板24下移造成减震弹簧252形变,吸收震动提高混合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混料桶11的底面上贯穿安装有下料筒15,且下料筒15上安装有控制阀。

进而通过混料桶11的底面上贯穿安装有下料筒15,且下料筒15上安装有控制阀,便于后期导送物料流出。

请参阅图3,底板25的两侧端面上水平焊接有固定孔板,且底板25上的固定孔板中竖直贯穿安装有固定钉253。

进而通过底板25的两侧端面上水平焊接有固定孔板,且底板25上的固定孔板中竖直贯穿安装有固定钉253,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进行水泥混料时,首先通过将水泥碎石材料加入放置在混料桶11中,然后启动混料桶11的底面上竖直固定有输出端与搅拌轴12固定的电机,带动搅拌轴12进行搅拌处理,搅拌处理后然后打开混料桶11底端贯穿连接的下料筒15上的控制阀,将物料导流处,从而完成搅拌需求,并且利用支板21的侧端面通过回复弹簧23与支架13的外侧端面连接,且支板21的底端水平设置有底板25,吸收搅拌时的震动,保证搅拌桶11的稳定性,然后利用支架13为l型,且支架13的顶面上水平焊接有与滑槽板22滑动配合的滑块14,从而支撑连接混料桶11,便于受到震动时进行移动挤压回复弹簧23形变吸收震动。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一种能够方便后期对水泥进行稳定性搅拌处理,进而提升后期搅拌的效果和混合的稳定性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用原料混合装置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