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排水口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4135发布日期:2021-11-22 16:4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排水口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屋面排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屋面排水口组件。


背景技术:

2.房建项目中屋面施工完成后需铺设保温层、施工找平层及防水层,进行上述层面施工时会遇到短时雷雨天气,造成屋面保温层内积水,虽然进行应急排水处置,难免会有处理不彻底的情况,在多雨地区大面积屋面保温与防水施工时此现象尤为严重;保温层与防水层覆盖后,留置在保温层中的部分积水会逐渐向屋面下部渗漏,使房间内屋顶持续滴水或潮湿,处置极为困难。
3.另一方面,在全部屋面工程施工结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出现雨水或者屋顶设备工作产生的冷凝水透过防水层的破损处进入保温层,并积蓄在保温层的情况。而屋面保温层蓄水会引起屋面保温层失效、长期渗漏、屋面构造层冻融破坏、甚至是保温层上部构造被蒸汽顶裂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屋面保温层蓄水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屋面排水口组件。
6.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排水口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排水口单元;
7.所述排水口单元包括排水管和过滤部件;
8.所述排水管包括排水管本体,所述排水管本体为上粗下细式结构;
9.所述过滤部件包括第一过滤罩和第二过滤罩,所述第一过滤罩的敞口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罩的敞口端接合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罩的顶端部分设置为第一端盖,所述第二过滤罩的顶端部分设置为第二端盖;
10.所述第一过滤罩紧密设置在所述排水管本体的上端内腔中,所述第二过滤罩置于所述排水管本体的外部;
11.所述排水管本体的上部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盖被取下时的所述第二过滤罩的顶端通孔的孔径。
12.作为优选的是,所述排水管本体的轴向截面为截顶圆锥形。
13.作为优选的是,所述排水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管径。
14.作为优选的是,所述排水管还包括第一外延板,所述第一外延板环绕设置在所述排水管本体的上端口的外缘上。
15.作为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过滤罩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罩的过滤精度。
16.作为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过滤罩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漏水孔,在所述第二过滤罩的除所述第二端盖以外的部分上设置有多个条形漏水口,每个条形漏水口自所述第二过滤罩的顶端竖向延伸至所述第二过滤罩的开放侧,所述多个条形漏水口沿圆周方向均匀分
布。
17.作为优选的是,所述过滤部件还包括第二外延板,所述第二外延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罩与所述第二过滤罩的接合区域上,所述第二外延板搭设在所述排水管本体的上端口上。
18.作为优选的是,所述排水管和所述过滤部件均为金属构件。
19.作为优选的是,当所述排水口单元的数量为n且n>1时,n个所述排水口单元能够构成轴向复合层式排水口;
20.在所述轴向复合层式排水口中,在上排水口单元的排水管本体的下端穿过在下排水口单元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皆被取下的过滤部件,并伸入在下排水口单元的排水管本体内;
21.在下排水口单元的排水管本体与伸入其中的在上排水口单元的排水管本体之间形成排水环腔。
22.作为优选的是,在上排水口单元的排水管本体的下端与在下排水口单元的所述第一过滤罩的间距大于5cm。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4.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排水口组件,提供了一种排水口单元。在使用时,将所述排水口单元设置于屋面保温层之下的屋面混凝土结构层中。如此设置,屋面保温层中的积水便可以通过排水口单元排出屋面保温层,并最终通过与所述排水口单元相连的专用排水管道排至建筑结构外。由此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排水口组件能够有效地解决屋面保温层蓄水的问题。
2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2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单层排水口的爆炸图。
28.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双层排水口的爆炸图。
29.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三层排水口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1.实施例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单层排水口的爆炸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屋面排水口组件包括一个排水口单元,该排水口单元构成单层排水口;
32.排水口单元包括排水管和过滤部件;
33.排水管包括排水管本体,排水管本体为上粗下细式结构;
34.过滤部件包括第一过滤罩1和第二过滤罩2,第一过滤罩1的敞口端与第二过滤罩2的敞口端接合设置,第一过滤罩1的顶端部分设置为第一端盖(图中未示出),第二过滤罩2的顶端部分设置为第二端盖3;
35.第一过滤罩1紧密设置在排水管本体的上端内腔中,第二过滤罩2置于排水管本体的外部;排水管本体的上部管径大于第二端盖3被取下时的第二过滤罩2的顶端通孔的孔径。
36.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罩1的底面设置为平面,在该平面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开设第一通孔所产生的余料即为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与第一过滤罩1螺纹连接。第二过滤罩2的顶端部分设置为第二端盖3,第二端盖3与第二过滤罩2螺纹连接。
37.本实施例中,排水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4和第二管体5,第一管体4与第二管体5相连通,第一管体4的管径比第二管体5的管径大4cm。
38.本实施例中,排水管还包括第一外延板6,第一外延板6环绕设置在排水管本体的上端口的外缘上。
39.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罩1的过滤精度小于第二过滤罩2的过滤精度。
40.具体地,在第一过滤罩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漏水孔。在第二过滤罩2 的除第二端盖3以外的部分上设置有多个条形漏水口,每个条形漏水口自第二过滤罩2的顶端竖向延伸至第二过滤罩2的敞口端,多个条形漏水口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以使第二过滤罩2形成流线型的镂空结构。在本领域中,通常将第二过滤罩2称之为防叶罩。第一过滤罩1与第二过滤罩2 一同起到过滤和防止气水混流的作用。
41.本实施例中,过滤部件还包括第二外延板7,第二外延板7环绕设置在第一过滤罩1与第二过滤罩2的接合区域上,当第一过滤罩1紧密设置在第一管体4的上端内腔时,第二外延板7搭设在第一管体4的上端口上,以防止第二过滤罩2也进入第一管体4。
42.本实施例中,构成排水管的所有部件和构成过滤部件的所有部件均为不锈钢部件。
43.本实施例的一个排水口单元构成单层排水口。在使用时,排水管安装在屋面混凝土结构层中所预先开设的水落口处并嵌入屋面混凝土结构,第一外延板6通过防水密封材料(通常采用耐候密封胶)与屋面混凝土结构密实连接。如此设置,屋面保温层中的积水便能够通过排水口单元排出屋面保温层。
44.实施例2: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双层排水口的爆炸图。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屋面排水口组件包括两个排水口单元,每个排水口单元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提及的排水口单元的结构相同。
45.本实施例的两个排水口单元组合使用,构成双层排水口。具体地,在将两个排水口单元组合在一起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将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过滤部件上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3拧下来,以使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二管体5的下端能够穿过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过滤部件。在穿过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过滤部件后,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二管体5的下端继续伸入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一管体4,直至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一管体4的下端封闭面与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二过滤罩2的顶端通孔相接触,由于该顶端通孔的孔径小于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一管体4的管径,当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一管体4的下端封闭面与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二过滤罩2 的顶端通孔相接触时,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二管体5的下
端无法继续前伸。
46.本实施例中,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过滤部件上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3 均设置在该过滤部件上,无需取下。具体地,当过滤部件只起过滤作用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3均无需取下,拧在过滤部件上即可。而当过滤部件不只起过滤作用还要起连接作用时,例如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过滤部件,该过滤部件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3都要取下,以便于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二管体5穿过该过滤部件。
47.本实施例中,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二管体5的下端超出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过滤部件10cm,即在上排水口单元的第二管体5的下端与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一过滤罩1的间距为10cm。如此设置,是为了使两个排水口单元构成的组合体的结构更加牢固。
48.本实施例中,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一过滤罩1嵌入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一管体4内起固定作用,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二外延板7起支撑作用,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过滤部件既起过滤作用又起连接固定在上的排水口单元的第二管体5的作用。
49.本实施例中,在下排水口单元的第二管体5与伸入其中的在上排水口单元的第一管体4之间形成排水环腔。该排水环腔为在下排水口单元的排水通道,经在下排水口单元的过滤部件所滤过的水分经所述排水环腔流下,并最终经在下排水口单元的第二管体5下端排出该排水口单元。
50.本实施例的屋面排水口组件,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的排水管安装在屋面混凝土结构层中所预先开设的水落口处并嵌入屋面混凝土结构,第一外延板6通过防水密封材料(通常采用耐候密封胶)与屋面混凝土结构密实连接。如此设置,屋面保温层中的积水便能够通过在下的排水口单元排出屋面保温层。对于在上的排水口单元,其第一管体4嵌入屋面保护层,如此设置,屋面保护层顶面上的积水便能够通过在上的排水口单元排至在下的排水口单元中,并通过与在下的排水口单元相连的专用排水管道排至建筑结构外。
51.实施例3: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三层排水口的爆炸图。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屋面排水口组件包括三个排水口单元,每个排水口单元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提及的排水口单元的结构相同。
52.本实施例的三个排水口单元组合使用,构成三层排水口。在该三层排水口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排水口单元之间的组合方式与实施例2中提及的两个排水口单元的组合方式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在使用时,底部的排水口单元的排水管安装在屋面混凝土结构层中所预先开设的水落口处并嵌入屋面混凝土结构,第一外延板6通过防水密封材料(通常采用耐候密封胶)与屋面混凝土结构密实连接。如此设置,屋面保温层中的积水便能够通过该排水口单元排出屋面保温层。而位于上部的两个排水口单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两个排水口单元设置在屋面层结构中的其他功能层内。
53.综合实施例1

3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排水口组件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4.1、安装拆卸方便,能够随意组合,可做单层排水口使用,也可组合为双层或多层排水口使用,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55.2、过滤部件既可作为双层或多层排水口的连接过滤件,也可作单层、双层或多层排水口的防堵塞用的雨水篦子。过滤部件的第二过滤罩采用流线型的镂空结构,可以使杂物在水流的作用下聚集在第二过滤罩的外部,彻底解决排水口堵塞问题。
56.3、各组件之间均采用机械切合固定,后期屋面维修时排水口可轻易进行单层到多
层或多层到单层之间的转换,可操作性强、灵活性高。
57.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