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1919发布日期:2021-10-09 10:3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背景技术:

2.为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目前几乎所有建筑均需要采取墙体保温隔热措施,以减少热能消耗、节约能源。过去普遍采用的内保温技术难以克服“热桥效应”,同时存在占用使用空间,易被墙体附着物破坏整体结构等弊端。
3.外墙保温技术能够保护墙体结构,延长建筑寿命,是目前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措施。常用的外墙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纤维、硅酸铝纤维、聚苯板(eps)、聚氨酯泡沫塑料、陶粒混凝土复合仿石装饰板和钢丝网架夹心墙板等。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上述材料存在防火性能差、吸水性强难以施工、隔热保温效率低、使用寿命不理想以及施工成本较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层厚度大、整体保温效果差、整体重量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面板层、铝蜂窝芯层、保温层及背衬层;
7.所述的铝蜂窝芯层的上表面设置第一塑料网格层,所述的铝蜂窝芯层的下表面设置第二塑料网格层;
8.所述的面板层与所述的第一塑料网格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的第一塑料网格层与所述的铝蜂窝芯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粘结层,所述的铝蜂窝芯层与所述的保温层之间设置有第三粘结层,所述的保温层与所述的背衬层之间设置有第四粘结层。
9.上述所述的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所述的面板层为金属板。
10.上述所述的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所述的金属板为钢板或铝板;所述的钢板的厚度范围为0.5mm

1.5mm;所述的铝板的厚度范围为0.4mm

0.8mm。
11.上述所述的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所述的铝蜂窝芯层的厚度为20mm。
12.上述所述的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所述的铝蜂窝芯层内设有若干正六角形蜂窝结构。
13.上述所述的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所述的保温层为岩棉层。
14.上述所述的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所述的岩棉层填充有竖丝岩棉条;所述的竖丝岩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的面板层的延伸方向垂直。
15.上述所述的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所述的背衬层为铝箔层或
水泥卷材层。
16.上述所述的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所述的铝箔层或所述的水泥卷材层的厚度范围为0.2mm

0.5mm。
17.上述所述的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所述的第一粘结层内、所述的第二粘结层内、所述的第三粘结层内及第四粘结层内均填充有胶粘剂。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设计四大结构,面板层、铝蜂窝芯层、保温层、背衬层相互作用并产生协同增效。其中面板层可采用铝板,这是由于现有的市面上传统一体板普通采用粘锚结合方式,上述方式使得面板层的板面较薄,因背面具空腔在风压下,板面长时间易变形(受力非整个面,而是在条状龙骨上);其中铝蜂窝芯层内设有若干正六角形蜂窝结构,相当于增加一个静置空气层,提高保温能力,并可降低保温层的厚度,实现减轻整体重量,减少对墙体的承载力;其中保温层设置有竖丝岩棉条,有效增强保温效果;其中背衬层的设置进一步起到蓄热储温效果。总的来说,上述结构增强板面整体受力,不易产生形变,同时增强板材的保温能力,可在同等保温性能下降低保温层的厚度,进而减轻板材的重量,避免板面切割造成空气层的破裂。经测试,主要性能指标如下:导热系数≤0.02,防火等级>b1级标准,粘接能力>0.25mpa,抗压能力>200kpa,尺寸稳定性<2%。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面板层;2、铝蜂窝芯层;3、保温层;4、背衬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机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所示,一种可干挂的外墙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面板层1、铝蜂窝芯层2、保温层3及背衬层4。由四个结构层组成,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制作。
25.关于面板层1,所述的面板层1为金属板,所述的金属板为钢板或铝板,所述的钢板的厚度范围为0.5mm

1.5mm(具体应用时,可以选择0.5mm、 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 1.5mm等),所述的铝板的厚度范围为0.4mm

0.8mm(具体应用时,可以选择 0.4mm、0.5mm、0.6mm、0.7mm、0.8mm等)。
26.关于铝蜂窝芯层2,所述的铝蜂窝芯层2的厚度为20mm,所述的铝蜂窝芯层2内设有若干正六角形蜂窝结构。同时,所述的铝蜂窝芯层2的上表面设置第一塑料网格层,所述的铝蜂窝芯层2的下表面设置第二塑料网格层,需要提醒的是,第一塑料网格层和第二塑料网格层具有不燃、阻燃性质。
27.关于保温层3,所述的保温层3为岩棉层,所述的岩棉层填充有竖丝岩棉条,所述的竖丝岩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的面板层1的延伸方向垂直。竖丝岩棉条的设置,提高保温性
能、降低能耗,环保节能,同时增加墙面岩棉表面结构强度,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
28.关于背衬层4,所述的背衬层4为铝箔层或水泥卷材层,所述的铝箔层或所述的水泥卷材层的厚度范围为0.2mm

0.5mm(具体应用时,可以选择 0.2mm、0.3mm、0.4mm、0.5mm等)。
29.所述的面板层1与所述的第一塑料网格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的第一塑料网格层与所述的铝蜂窝芯层2之间设置有第二粘结层,所述的铝蜂窝芯层2与所述的保温层3之间设置有第三粘结层,所述的保温层3与所述的背衬层4之间设置有第四粘结层。需要提醒的是,所述的第一粘结层内、所述的第二粘结层内、所述的第三粘结层内及第四粘结层内均填充有胶粘剂。
30.现有技术,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120545700.0,公开号: cn202416606u,公开一种建筑外墙纸蜂窝保温隔热板,其具体方案如下(如其具体实施方式所示):“本实施例的建筑外墙纸蜂窝保温隔热板,它包括蜂窝纸芯3,蜂窝纸芯3表面通过发泡贴合聚氨酯发泡防护层2。蜂窝纸芯3厚度为10mm,聚氨酯发泡防护层2厚度为5mm。
31.本实施例的建筑外墙纸蜂窝保温隔热板生产步骤如下:
32.(1)备料:采用经过防水、阻燃处理后的纸卷作为原料,生产蜂窝纸芯 3。
33.(2)裁切:将蜂窝纸芯3裁切成规格尺寸。
34.(3)制备聚氨酯发泡防护层:在模具中对标准尺寸的专用蜂窝纸芯3进行发泡处理,即在定尺的蜂窝纸芯3表面形成具有阻燃功能的聚氨酯发泡防护层2。
35.(4)成型:进行整形处理,制成具有规格尺寸的建筑外墙纸蜂窝保温隔热板。
36.本实施例的建筑外墙纸蜂窝保温隔热板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37.导热系数≤0.04;
38.防火等级>b1级标准;
39.粘接能力>0.15mpa;
40.抗压强度>170kpa;
41.尺寸稳定性<2%(

70

140摄氏度)。
42.本实施例的建筑外墙纸蜂窝保温隔热板,施工时将内侧的聚氨酯发泡防护层2固定在建筑外墙1上,在外侧的聚氨酯发泡防护层2表面固定装饰层4”。
43.另一现有技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910482351.3,公开号: cn110056149a,公开一种外墙成品保温板干挂体系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其具体方案如下(如其具体实施方式所示):“外墙成品保温板601干挂体系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层墙体1、界面层4、粘贴层5、保温层6、密封层7和饰面层8;所述保温层6和基层墙体1通过干挂件2连接,并通过锚栓件3固定。锚栓件3采用φ8凸缘锚栓。
44.作为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基层墙体1为混凝土墙或砌体墙,优选为混凝土墙;所述界面层4的界面剂材质为砂浆;所述粘贴层5为聚氨酯胶粘剂层;所述密封层7为两侧均涂有水泥基防水涂料的衬布;所述饰面层8为饰面砂浆或涂料,优选为饰面砂浆。
45.作为本发明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保温层6由若干上下交错排布的保温板601拼接而成,更好的情形是,保温板601间的竖缝竖行错缝1/2板长设置,保温板601为矩形或正方形,保温板601采用石墨聚苯板单面挂玻纤抹面层保温板(耐碱玻纤网+3mm厚抹面砂浆,比如天津禾盛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品保温板60*600*1200mm)。所述干挂件2间隔
设在上下相邻的两块保温板601的连接缝隙处,并通过锚栓与保温层6和基层墙体1固定。具体来说,保温层与基层墙体的连接方式采用的a型干挂件和b型干挂件—— a型干挂件201和b型干挂件均为现有市售产品(比如a型干挂件采用天津禾盛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z型锚固件60,b型干挂件采用天津禾盛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蝴蝶型锚固件30/60

75),且均为镀锌干挂件,a型用于板间固定、b型用于起始和终止部位固定,再用φ8凸缘锚栓连接,锚固深度满足3

5cm。每块成品保温板设置4

6个镀锌干挂件,干挂件只能固定在成品保温板的拼缝处,不得在保温板上打孔钉钉。
46.作为本发明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密封层7沿相邻两块保温板601 的板缝连接处连续设置。密封层7外沿距板缝或下侧原墙体的间距为 10

30cm,优选为10cm。
47.作为本发明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粘贴层5由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聚氨酯胶粘剂条9组成,聚氨酯胶粘剂条9的总面积不小于保温层6面积的 70%;为了实现保温层外部出挑部位阴角的结构性防水,在所述保温层6上端、密封层7和界面层4之间粘贴有保温八字10,所述保温八字10为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的聚苯块。保温层中的保温板和保温八字防火等级均为b1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保温八字这种结构性防水构件,可解决漏水、开裂、存水现象,其可适用于外墙外保温施工、维修、改造。使用部位包括但不限于:保温层朝天缝、飘窗上檐阴角、出挑线条腰线阴角、空调板阴角等出挑部位。
48.具有如上所述的外墙成品保温板601干挂体系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9.(1)基层墙体1处理,之后在墙面上刷涂界面剂,构成界面层4;
50.(2)就作业墙面门窗洞口11部位进行防水处理,并在作业墙面起始部位安装托架15;优选的,门窗洞口11防水处理的方法为:窗口四圈涂刷水泥基防水涂料内设衬布,涂刷水泥基防水涂料不少于3遍,窗口内侧四个阴角部位设置加强衬布12,窗口四周角部设置斜拉衬布13,衬布之间搭接不小于 100mm;
51.(3)将成品保温板601粘接到界面层4外表面,构成保温层6,并对成品保温板601板缝进行粘接;优选的,成品保温板601应使用聚氨酯胶粘剂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铺设粘贴,在墙角处应交错互锁,并应保证墙角垂直度;更优选的,成品保温板601采用条粘法,板的侧边四圈各有一条聚氨酯胶粘剂;进一步优选的,成品保温板601上喷完聚氨酯胶粘剂后,应先将成品保温板601下端与基层墙体1墙面粘贴自下而上均匀挤压,挤压后揭开成品保温板601观察有效粘结面积是否达到要求,然后贴回成品保温板601自下而上均匀挤压、滑动就位,成品保温板601的侧边用聚氨酯胶粘剂与相邻成品保温板601紧密对接,板缝不得大于2mm,板间高度差不大于1mm;
52.(4)在门窗洞口11安装成品口套14,对门窗洞口11进行密封处理;
53.(5)在保温层6左上侧收口部位朝天缝处安装保温八字10;
54.(6)保温板601板缝之间进行锚栓锚固,板缝外部进行密封处理,构成密封层7;
55.(7)在保温层6和密封层7外涂抹色抗裂砂浆饰面或有色腻子饰面,并批刮平整,构成饰面层8。
56.具体来说,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7.1、基层墙体1处理:基层墙体1基层必须清理干净,铲除空鼓开裂部位、涂料饰面的铲除原墙面饰面层及腻子层,铲除后墙面平整度偏差较大的用建筑保温砂浆修补,外侧用抗裂砂浆找平。
58.2、墙面涂刷界面剂:在基层结构墙体清理干净后,使用维修用界面剂砂浆对全部作业面墙体进行界面处理。
59.3、门窗洞口11防水处理:窗口四圈涂刷水泥基防水涂料内设衬布(衬布与主框搭接20mm、与外墙面搭接50mm),涂刷水泥基防水涂料不少于3遍,窗口内侧四个阴角部位设置加强衬布12,窗口四周角部设置斜拉衬布13,衬布之间搭接不小于100mm。衬布(包括有水泥基防水涂料的衬布、加强衬布和斜拉衬布)的材质为丙纶。
60.4、托架15安装:在作业墙面起始部位楼板处用墨线弹出水平线,沿水平线安装金属托架15,使用凸缘锚栓固定,托架15安装时必须保证托架15 处于水平位置,两根托架15之间应留有3mm的间隙,托架15水平方向宽度应小于成品保温板601厚度。
61.5、成品保温板粘贴、板缝粘接、窗口套粘贴、成品阴角粘贴:
62.(1)成品保温板601应使用聚氨酯胶粘剂1401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铺设粘贴,竖缝应逐行错缝1/2板长,在墙角处应交错互锁,并应保证墙角垂直度。保温层6进行分散独立作业,但同时也必须保证个独立作业面的衔接良好。
63.(2)成品保温板601采用条粘法,其有效粘接面积不得小于70%,条粘法每条宽40mm,间隔40mm,板的侧边四圈各有一条聚氨酯胶粘剂。
64.(3)成品保温板601上喷完聚氨酯胶粘剂后,应先将成品保温板601下端与基层墙体1墙面粘贴自下而上均匀挤压,挤压后揭开成品保温板601观察有效粘结面积是否达到要求(这样也可有效降低聚氨酯胶粘剂的发泡率),然后贴回成品保温板601自下而上均匀挤压、滑动就位,板的侧边用聚氨酯胶粘剂与相邻成品保温板紧密对接,板缝不得大于2mm,板间高度差不大于1mm。
65.(4)门窗洞口11安装成品口套14,成品口套14由口套角、上口套条1401、下口套条1402、左侧套条和右侧套条等四大部分组成,成品口套14采用聚氨酯胶粘剂1410进行全面积粘接,成品口套14四周板材长度、宽度按墙体部位现场确定成品保温板的尺寸并用电热刀切割(使用电热刀避免切割时产生碎屑污染环境)。
66.作为一种优选的可实施方式,成品口套14由上口套条1401、下口套条 1402和位于它们两侧的侧口套条1403(两侧的套条分别为左侧套条和右侧套条)构成,且相邻两个套条的连接交处安装有套角,套角包括安装在左上角的上口套l角1405,安装在右上角的上口套r角1406,安装在左下角的下口套 l角1407,以及安装在右下角的下口套r角1408。所有的套条和套角之间、套条和门窗口周边的基层墙体1之间、套角和门窗口周边的基层墙体1之间均用聚氨酯胶粘剂粘接。
67.更进一步的,所述侧口套条1403横截面成l形,上口套条1401和下口套条1402的纵截面均成l形,且所有套条、套角其l形一侧均通过聚氨酯胶粘剂与基层墙体1粘接;上口套条1401底部下表面设有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起1404,该凸起1404位于上口套条1401靠近门窗洞口11外侧一端,凸起1404的一条直角边与上口套条1401外侧表面平齐,另一条直角边与上口套条1401的底部重合;下口套条1402上表面自内而外向下倾斜,形成泛水板1409。
68.更进一步的,上口套条1401、下口套条1402、侧口套条1403和各个套角材质均为聚苯;每一个套角的两侧结构均分别与其紧邻的两个套条结构保持一致。具体来说,上口套l角1405和上口套r角1406整体均成l形,且构成l形的竖向部分的横截面和纵向部分的纵截
面均为l形,上口套l角1405 和上口套r角1406与上口套条1401连接的一端均与上口套条的形状、尺寸和结构都一致,且位于门窗洞口11前侧的外表面平齐,上口套l角1405和上口套r角1406位于门窗洞口11前侧一侧,均与上口套条1401一样,设有凸起1404;上口套l角1405和左侧侧口套条的形状、尺寸和结构都一致,且位于门窗洞口11左侧的外表面平齐,上口套r角1406和右侧侧口套条的形状、尺寸和结构都一致,且位于门窗洞口11右侧的外表面平齐;左侧口套条和右侧口套条结构、尺寸完全一致;下口套l角1407和下口套r角1408整体均成l形,且构成l形的竖向部分的横截面和纵向部分的纵截面均为l形,下口套l角1407和下口套r角1408与下口套条1402连接的一端均与下口套条的形状、尺寸和结构都一致,且位于门窗洞口11前侧的外表面平齐,下口套l角1407和下口套r角1408位于门窗洞口11窗台上表面的位置,均跟下口套条1402一样,自门窗洞口11内侧向外向下倾斜形成泛水板1409,且该泛水板1409上表面平齐。下口套l角1407和下口套r角1408分别与左侧口套条1403和右侧口套条1403连接的部位,且分别与左侧口套条1403和右侧口套条1403形状、尺寸和结构都一致,同时,下口套l角1407与左侧口套条1403左侧表面平齐,下口套r角1408与右侧口套条1403右侧表面平齐。
69.(5)保温八字安装:成品保温八字10采用全面积粘接,粘接材料可选用聚氨酯胶粘剂,安装在保温层6左上侧收口部位朝天缝。
70.6、锚栓(干挂件)锚固:
71.具体安装:保温层6与基层墙体1的连接方式采用a、b型镀锌干挂件(a 型用于板间固定、b型用于起始和终止部位固定),用φ8凸缘锚栓连接,锚固深度满足3

5cm。每块成品保温板601设置4

6个镀锌干挂件,干挂件只能固定在成品保温板601的拼缝处,不得在保温板上打孔钉钉。
72.7、成品保温层板缝外部连接(密封系统)
73.(1)保温层1接缝密封系统基本要求:以非成型状态的聚氨酯胶粘剂嵌入成品保温板601板间缝隙中,通过与缝隙表面粘贴达到密封,能够承受接缝位移保证保温层6完整性,已达到气密、水密的目的并可以和下一道饰面层很好粘接的水泥基胶粘剂。
74.(2)密封系统选择:目前水泥基防水防腐系统是最佳的选择,水泥基防水涂料的材料是由有机材料高分子丙烯酸乳液和无机材料水泥基粉料,可以采用北京中核北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leac丙烯酸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再通过现场复合而成即可。它既有有机材料优秀的力学指标,又有无机材料良好的稳定性。耐高、低温、耐冻融、耐水炮、耐腐蚀、耐紫外线老化、粘接力强、抗裂性能强等特点。
75.(3)密封层施工工艺:成品保温板601板缝施工前应对基层部位浮灰及污垢进行清理。所有板缝部位使用水泥基防水涂料进行抗裂、防水、阻锈处理。板缝部位水泥基防水涂料边缘与板缝距离大于等于10cm,衬布选用接缝布带 (衬布下涂刷一遍、衬布上涂刷两遍水泥基防水涂料)。成品保温板601下侧启示部位安装金属托架15,使用凸缘锚栓连接,水泥基防水涂料层下口搭接至金属托架15下侧原墙体10cm。
76.8、饰面:饰面层8可选用有色抗裂砂浆饰面或有色腻子饰面,也可直接使用涂料饰面。选用有色砂浆、腻子饰面的应采用不锈钢刮刀批刮平整,施工应连续进行,施工间断应设置在阴角及腰线等部位”。
7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设计四大结构,面板层1、铝蜂窝芯层2、保温层3、背衬层4
相互作用并产生协同增效。其中面板层1可采用铝板,这是由于现有的市面上传统一体板普通采用粘锚结合方式,上述方式使得面板层1 的板面较薄,因背面具空腔在风压下,板面长时间易变形(受力非整个面,而是在条状龙骨上);其中铝蜂窝芯层2内设有若干正六角形蜂窝结构,相当于增加一个静置空气层,提高保温能力,并可降低保温层3的厚度,实现减轻整体重量,减少对墙体的承载力;其中保温层3设置有竖丝岩棉条,有效增强保温效果;其中背衬层4的设置进一步起到蓄热储温效果。总的来说,上述结构增强板面整体受力,不易产生形变,同时增强板材的保温能力,可在同等保温性能下降低保温层3的厚度,进而减轻板材的重量,避免板面切割造成空气层的破裂。经测试,主要性能指标如下:导热系数≤0.02,防火等级>b1级标准,粘接能力>0.25mpa,抗压能力>200kpa,尺寸稳定性<2%。
7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