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4710发布日期:2021-08-03 13:2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板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上用于混凝土现浇施工的模板支撑结构,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利用钢或木杆搭建成脚手架构成托架支撑,并配合钢模板进行混凝土施工。

目前大多数土建模板通过顶筒或者丝杆进行支撑固定,但由于顶筒的面积过小需要较多的数量才能完成模板的支撑,且在加固过程中由于每根顶筒的受力都不同,导致整体支架模板受力不均,造成灌浆施工中出现模板倾斜或坍塌的情况影响,影响设备的安全生产,对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包括底座、顶板和支撑装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所述顶板位于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支撑装置位于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支撑杆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架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弹簧,所述稳定弹簧远离支架的一端与支撑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滑动块远离支架的一端插入顶杆,所述滑动块与顶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杆,所述连接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所述齿轮与第一移动杆啮合连接,所述齿轮与第二移动杆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远离齿轮的一端与支架相抵,所述第二移动杆远离齿轮的一端与支架相抵。

优选的,两个所述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两端均插入顶板中并与其内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插板,所述插板与两个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所述顶板靠近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靠近插板的一端插入顶板中并与其内壁相抵,所述插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推动板。

优选的,所述推动板远离插板的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销,所述插销远离推动板的一端贯穿插板并插入顶板中,所述插销与顶板的内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插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两个推动板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稳定块的一端套设并螺纹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靠近稳定块的一侧与顶板相抵,所述稳定块的表面插设并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靠近卡块的一端贯穿稳定块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装置,在需要将顶板支撑时,摇动转动轮带动齿轮转动,将第一移动杆与第二移动杆随即受力向两边扩张,稳定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将支架向靠近支撑杆的方向推动,支架随即带动滑动块在顶杆的内壁滑动,支架随即通过滑动块和顶杆将顶板支撑起来,当需要拆卸顶板时,将转动轮旋转,使第一移动杆与第二移动杆向中间移动,使其松开对支架的支撑,稳定弹簧失去束缚将支架推离,便于设备的下次使用,目前大多数土建模板通过顶筒或者丝杆进行支撑固定,但由于顶筒的面积过小需要较多的数量才能完成模板的支撑,且在加固过程中由于每根顶筒的受力都不同,导致整体支架模板受力不均,造成灌浆施工中出现模板倾斜或坍塌的情况影响,影响设备的安全生产,本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并有效的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在顶板铺设完成后需要将顶板之间固定连接起来时,将插板放入顶板之间的缝隙内,稳定块通过插板的滑动与顶板的内壁相抵,将卡块插入转动杆的一侧后,将把手插入稳定块的内壁与转动杆插设连接后,转动把手使转动杆旋转后将推动板带动推开,推动板受力将插销推出插板并插入顶板中,卡块随转动杆转动向靠近顶板的方向移动并与其抵紧,目前大多数的顶板之间通过加固支撑顶进行固定,导致连接处的受力点薄弱,灌浆时顶板连接处易发生漏浆的情况,影响顶板的后续拆卸,给灌浆工作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本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并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易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的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中顶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中固定装置的拆卸图。

图例说明:1、底座;2、支撑杆;3、顶板;4、支撑装置;41、支架;42、稳定弹簧;43、滑动块;44、顶杆;45、连接杆;46、齿轮;47、转动轮;48、第一移动杆;49、第二移动杆;5、固定装置;51、插板;52、稳定块;53、推动板;54、插销;55、转动杆;56、卡块;5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建楼层用模板支撑机构,包括底座1、顶板3和支撑装置4,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2,顶板3位于支撑杆2的上方,支撑装置4位于顶板3的下表面设置。

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支撑装置4和固定装置5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装置4包括支架41,支架41与支撑杆2的内壁转动连接,支架41靠近支撑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弹簧42,稳定弹簧42远离支架41的一端与支撑杆2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架41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43,顶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44,滑动块43远离支架41的一端插入顶杆44,滑动块43与顶杆44的内壁滑动连接,支撑杆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5,连接杆4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齿轮46,齿轮46远离连接杆4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轮47,连接杆4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杆48,连接杆4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49,齿轮46与第一移动杆48啮合连接,齿轮46与第二移动杆49啮合连接,第一移动杆48远离齿轮46的一端与支架41相抵,第二移动杆49远离齿轮46的一端与支架41相抵。

其整个支撑装置4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装置4,在需要将顶板3支撑时,摇动转动轮47带动齿轮46转动,将第一移动杆48与第二移动杆49随即受力向两边扩张,稳定弹簧42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第一移动杆48和第二移动杆49将支架41向靠近支撑杆2的方向推动,支架41随即带动滑动块43在顶杆44的内壁滑动,支架41随即通过滑动块43和顶杆44将顶板3支撑起来,当需要拆卸顶板3时,将转动轮47旋转,使第一移动杆48与第二移动杆49向中间移动,使其松开对支架41的支撑,稳定弹簧42失去束缚将支架41推离,便于设备的下次使用,目前大多数土建模板通过顶筒或者丝杆进行支撑固定,但由于顶筒的面积过小需要较多的数量才能完成模板的支撑,且在加固过程中由于每根顶筒的受力都不同,导致整体支架41模板受力不均,造成灌浆施工中出现模板倾斜或坍塌的情况影响,影响设备的安全生产,本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并有效的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如图1和图3所示,两个顶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的两端均插入顶板3中并与其内壁相抵,固定装置5包括插板51,插板51与两个顶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顶板3靠近连接杆4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稳定块52,稳定块52靠近插板51的一端插入顶板3中并与其内壁相抵,插板5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推动板53,推动板53远离插板51的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销54,插销54远离推动板53的一端贯穿插板51并插入顶板3中,插销54与顶板3的内壁相抵,插板5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5,转动杆55与两个推动板53啮合连接,转动杆55远离稳定块52的一端套设并螺纹连接有卡块56,卡块56靠近稳定块52的一侧与顶板3相抵,稳定块52的表面插设并转动连接有把手57,把手57靠近卡块56的一端贯穿稳定块52并与转动杆55固定连接。

其整个的固定装置5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装置5,在顶板3铺设完成后需要将顶板3之间固定连接起来时,将插板51放入顶板3之间的缝隙内,稳定块52通过插板51的滑动与顶板3的内壁相抵,将卡块56插入转动杆55的一侧后,将把手57插入稳定块52的内壁与转动杆55插设连接后,转动把手57使转动杆55旋转后将推动板53带动推开,推动板53受力将插销54推出插板51并插入顶板3中,卡块56随转动杆55转动向靠近顶板3的方向移动并与其抵紧,目前大多数的顶板3之间通过加固支撑顶进行固定,导致连接处的受力点薄弱,灌浆时顶板3连接处易发生漏浆的情况,影响顶板3的后续拆卸,给灌浆工作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本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并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易用性。

其整体的工作原理为,在需要将顶板3支撑时,摇动转动轮47带动齿轮46转动,将第一移动杆48与第二移动杆49随即受力向两边扩张,稳定弹簧42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第一移动杆48和第二移动杆49将支架41向靠近支撑杆2的方向推动,支架41随即带动滑动块43在顶杆44的内壁滑动,支架41随即通过滑动块43和顶杆44将顶板3支撑起来,当需要拆卸顶板3时,将转动轮47旋转,使第一移动杆48与第二移动杆49向中间移动,使其松开对支架41的支撑,稳定弹簧42失去束缚将支架41推离,便于设备的下次使用,目前大多数土建模板通过顶筒或者丝杆进行支撑固定,但由于顶筒的面积过小需要较多的数量才能完成模板的支撑,且在加固过程中由于每根顶筒的受力都不同,导致整体支架41模板受力不均,造成灌浆施工中出现模板倾斜或坍塌的情况影响,影响设备的安全生产,本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并有效的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在顶板3铺设完成后需要将顶板3之间固定连接起来时,将插板51放入顶板3之间的缝隙内,稳定块52通过插板51的滑动与顶板3的内壁相抵,将卡块56插入转动杆55的一侧后,将把手57插入稳定块52的内壁与转动杆55插设连接后,转动把手57使转动杆55旋转后将推动板53带动推开,推动板53受力将插销54推出插板51并插入顶板3中,卡块56随转动杆55转动向靠近顶板3的方向移动并与其抵紧,目前大多数的顶板3之间通过加固支撑顶进行固定,导致连接处的受力点薄弱,灌浆时顶板3连接处易发生漏浆的情况,影响顶板3的后续拆卸,给灌浆工作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本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并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易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