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8839发布日期:2021-08-24 12:4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预应力张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建筑很多采用预应力筋,这就需要用到预应力张拉设备,对钢筋以及钢绞线进行拉伸,现有的预应力张拉设备,都是通过螺栓夹紧钢筋,这种夹持力固定且有限,随着张拉强度增大,容易出现打滑。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预应力张拉设备随着张拉强度增大容易出现打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其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底板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的支撑板;两个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并且,两个所述液压缸的固定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侧壁上,用以施加驱动力;两个筒体,其位于两个所述液压缸之间且与所述液压缸一一对应,用以套设在钢筋的两端;两个所述筒体上均设有若干个夹紧机构,用以夹紧所述钢筋;两个楔块机构,其与所述液压缸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两个所述楔块机构分别设置在其对应的所述液压缸和所述筒体之间,用以将所述液压缸施加的驱动力分割,一部分带动所述筒体沿所述筒体的轴向运动以施加预应力至所述钢筋上,另一部分转化为垂直于所述筒体轴向的夹持力,以二次夹紧所述钢筋。

进一步地,上述预应力张拉装置,所述楔块机构包括:拉筒,所述拉筒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筒体的外周且与所述筒体之间可滑动地相连接,所述拉筒的第二端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相连接;所述拉筒的内壁在靠近所述第一端处设有挤压结构;两个楔块本体,两个所述楔块本体均设置在所述筒体位于所述拉筒内的部分上,并且,两个所述楔块本体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钢筋插入;两个所述楔块本体与所述挤压结构相配合,所述挤压结构和所述楔块本体用以对所述拉筒施加的张拉力进行分割,以使所述楔块本体带动所述筒体沿所述筒体的轴向运动,并施加垂直于所述筒体轴向的夹持力至所述钢筋上;挡板,其设置在所述筒体位于所述拉筒内的连接端上,用以对所述楔块本体进行限位和支撑。

进一步地,上述预应力张拉装置,所述楔块本体的分割端上设有第一斜面结构,所述挤压结构为与所述第一斜面结构相适配的第二斜面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预应力张拉装置,自靠近所述筒体轴线的位置至远离所述筒体轴线的位置,所述第一斜面结构向所述筒体的连接端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预应力张拉装置,所述拉筒的第二端设有连接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拉筒和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预应力张拉装置,所述连接件包括:拉板,其设置在所述拉筒的第二端且与所述拉筒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筒,其设置在所述拉板的一侧,并且,所述螺纹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用以套设在所述液压缸伸缩端的外部且螺纹连接在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上。

进一步地,上述预应力张拉装置,所述楔块本体的夹紧端上设有导向结构,用以对自两个所述楔块本体之间插入的钢筋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上述预应力张拉装置,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且与所述筒体的侧壁螺纹连接;夹紧板,所述夹紧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筒体内的端部上,用以施加夹紧力至所述钢筋上,还用以对所述螺纹杆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上述预应力张拉装置,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筒体外的端部设有转动件,用以施加旋转力并对所述螺纹杆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上述预应力张拉装置,所述底板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撑件;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卡固件,所述卡固件与任一个所述支撑件均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应力张拉装置,通过支撑板位置可调地连接在底板上,以根据钢筋的长度调节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距;通过筒体套设在钢筋的两端,并通过夹紧机构夹紧钢筋的两端,楔块机构不仅可实现筒体和液压缸之间的连接,同时,可将液压缸施加的驱动力分割,一部分带动筒体沿筒体的轴向运动以施加预应力至钢筋上,实现钢筋的预应力的施加,另一部分转化为垂直于筒体轴向的夹持力,以二次夹紧钢筋,以挤压钢筋增大钢筋和楔块机构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钢筋的松动和打滑,进而提高钢筋拉伸和对钢筋施加预应力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张拉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侧的筒体与挤压板的连接右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筒的左视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筒与连接件的连接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6,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张拉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底板1、两个支撑板2、两个液压缸3、两个筒体4、两个夹紧机构5和两个楔块机构6;其中,

底板1上设有两个与底板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的支撑板2。具体地,两个支撑板2之间间隔设置,以使钢筋7可放置在两个支撑板2之间,并通过支撑板2上的零部件对钢筋7进行拉伸;两个支撑板2位置可调地连接在底板1的顶壁上,以便根据钢筋7的长度调节两个支撑板2之间的间距,进而适配不同长度的钢筋7的拉伸。

两个液压缸3相对设置在两个支撑板2之间,并且,两个液压缸3的固定端(如图1所示的左侧的液压缸的左端和右侧液压缸的右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板2的相对侧壁(如图1所示的左侧支撑板的右侧壁和右侧支撑板的左侧壁)上,用以施加驱动力,以拉动两个筒体4和两个楔块机构6。具体地,液压缸3可回缩,以施加沿水平方向的拉伸力至两个筒体4和两个楔块机构6上,以使两个筒体4相背运动,并且,两个楔块机构6同步相背运动,进而通过两个筒体4和两个楔块机构6施加拉伸力至钢筋7上。

两个筒体4位于两个液压缸3之间且与液压缸3一一对应,用以套设在钢筋7的两端(如图1所示的左右两端);两个筒体4上均设有夹紧机构5,用以夹紧钢筋7。具体地,筒体4可以为方形筒体,亦可为圆形筒体,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以方形筒体为例进行说明。筒体4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一个夹紧机构5,两个夹紧机构5相对设置,以自钢筋7的上下两侧(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施加夹紧力至钢筋7上,进而实现钢筋7的夹紧;当然,夹紧机构5亦可为其他数量,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两个楔块机构6与液压缸3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两个楔块机构6分别设置在其对应的液压缸3和筒体4之间,用以将液压缸3施加的驱动力分割,一部分带动筒体4沿筒体4的轴向(如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运动以施加预应力至钢筋7上,另一部分转化为垂直于筒体4轴向的夹持力,以二次夹紧钢筋7。具体地,楔块机构6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左侧的右端)可与筒体4传动连接,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左侧的左端)可与液压缸3相连接,以对液压缸3施加的驱动力进行分割,一部分形成沿筒体4的轴向拉动筒体4的拉伸力,一部分形成沿垂直于筒体4轴向用以二次夹紧钢筋7的夹持力,实现钢筋7的自锁,以挤压钢筋7增大钢筋7和楔块机构6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钢筋7的松动和打滑,进而提高钢筋7拉伸和对钢筋7施加预应力的稳定性。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该底板1和支撑板2之间的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底板1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撑件11;支撑板2的底部设有卡固件21,卡固件21与任一个支撑件11均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底板1上沿其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11,支撑板2的下端(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固定有套接在支撑件11上的卡固件21,卡固件21上设有卡槽,用以套设支撑件11上;卡固件21上螺纹连接有穿设于卡固件21的紧固件22,紧固件22位于卡槽的端部用以抵压接触支撑件11,以使卡固件21紧固在支撑件11上;其中,紧固件22可以为螺栓,亦可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在该底板1和支撑板2之间的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底板1上可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轨,支撑板2底部设有可滑动地连接在导轨上的滑块,并且,导轨和滑块之间可设有锁止件以紧固滑块和导轨,避免液压缸3拉伸锁滑块的滑动。

继续参见图1、图3至图4,夹紧机构5包括:螺纹杆51、夹紧板52和转动件53;其中,螺纹杆51穿设于筒体4的侧壁且与筒体4的侧壁螺纹连接;夹紧板52可转动地连接在螺纹杆51位于筒体4内的端部(如图3所示的上侧螺纹杆51的底端)上,用以施加夹紧力至钢筋7上,还用以对螺纹杆51进行限位;转动件53设置在位于螺纹杆51位于筒体4外的端部(如图3所示的上侧螺纹杆51的顶端),用以施加旋转力并对螺纹杆51进行限位。具体地,夹紧板52抵在筒体4的内壁上以限制夹紧板52的旋转,使得夹紧板52仅随螺纹杆21沿垂直于筒体2周向的方向上移动,即使得夹紧板52施加夹紧力至钢筋7上且确保夹紧板52扣合在钢筋7的外周,同时可避免螺纹杆21向筒体4的外部移动时,螺纹杆21向外脱落,即螺纹杆21仅能移动至完全抵接在筒体4的内壁处;转动件53设置在螺纹杆21的端部,可作为转动部件,以便方便实现螺纹杆21的转动,进而实现夹紧板52的移动和夹紧;其中,夹紧板52可以为弧形结构,其背向筒体4的轴线凹设,以便与钢筋7的外壁相适配夹紧在钢筋7的外周上;转动件53可以呈杆状,方便施力。各筒体4上设置的两个夹紧机构5的两个夹紧板52相对设置,即开口相对设置以便将钢筋7的两侧拢向中部,便于钢筋7取直,靠近中部。

继续参见图1、图3至图6,楔块机构6包括:拉筒61、两个楔块本体62、挡板63、连接件64;其中,拉筒61的第一端(如图3所示的右端)套设在筒体4的外周且与筒体4之间可滑动地相连接,拉筒61的第二端(如图3所示的左端)与液压缸3的伸缩端(如图3所示的右端)相连接;拉筒61的内壁在靠近第一端处设有挤压结构611;两个楔块本体62均设置在筒体4位于拉筒61内的部分上,并且,两个楔块本体62之间具有间隙,以使钢筋7插入;两个楔块本体62与挤压结构611相配合,挤压结构611和楔块本体62用以对拉筒61施加的张拉力进行分割,以使楔块本体62带动筒体4沿筒体4的轴向运动,并施加垂直于筒体4轴向的夹持力至钢筋7上;挡板63设置在筒体4位于拉筒61内的连接端(如图3所示的左端)上,用以对楔块本体62进行限位和支撑;拉筒61的第二端设有连接件64,其两端分别与拉筒61和液压缸3的伸缩端螺纹连接。具体地,拉筒61可以为筒状结构,其与筒体4的结构相适配,以套设在筒体4的外部,本实施例中以方形筒体为例进行说明。拉筒61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的内壁上(如图5所示的上下两侧壁的内壁)设有挤压结构611;筒体4与挤压结构611相对的两侧在位于拉筒61内的部分上分别设有一个楔块本体62,该楔块本体62可插接在筒体4上,并且,楔块本体62与挤压结构611相配合,以便在拉筒61受到驱动力时,楔块本体62与挤压结构611配合对驱动力进行分割,一部分转化为楔块本体62沿垂直于筒体4轴向的夹持力,以使两个楔块本体62自钢筋7的上下两侧再次夹紧钢筋7,一部分转化为楔块本体62沿筒体4轴向的拉动力,以拉动筒体4沿筒体4的轴向移动,进而施加拉伸力至夹紧机构5和楔块本体62夹紧的钢筋7上。为提高楔块本体62传导的拉伸力的稳定性,优选地,筒体4位于拉筒61内的连接端上设有挡板63,其抵压接触在楔块本体62的左侧,以提高楔块本体62和筒体4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挡板63可以为环形结构,其与筒体4为一体结构,即筒体4的连接端向其外周延设环形结构的挡板63。连接件64可便于实现拉筒61和液压缸3的伸缩端之间的连接,以提高驱动力的传递性。

在本实施例中,楔块本体62的分割端(如图3所示的下侧楔块本体62的下端)上设有第一斜面结构621,挤压结构611为与第一斜面结构621相适配的第二斜面结构。自靠近筒体4轴线的位置(如图3所示的下侧楔块本体62的下侧板)至远离筒体轴线的位置(如图3所示的下侧楔块本体62的上侧板),第一斜面结构621向筒体4的连接端倾斜设置,即下侧楔块本体62自上至下向左倾斜设置。楔块本体62的夹紧端(如图3所示的下侧楔块本体62的上端)上设有导向结构622,用以对自两个楔块本体62之间插入的钢筋7进行导向,以便于钢筋7的插入,导向结构622可以为倒角结构;其中,第一斜面结构621和导向结构622均设置在楔块本体62远离筒体4连接端的侧壁(如图3所示的右侧壁)上。

继续参见图3,连接件64包括:拉板641和螺纹筒642;其中,拉板641设置在拉筒61的第二端且与拉筒61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筒642设置在拉板641的一侧(如图3所示的左侧),并且,螺纹筒64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用以套设在液压缸3伸缩端的外部且螺纹连接在液压缸3的伸缩端上。具体地,拉板641可以为圆形结构,螺纹筒642与拉板641同轴设置,以通过旋拧实现连接件64与液压缸3、拉筒61之间的连接。

结合图1至图6,对该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席,根据钢筋7的长度,调节支撑板2卡固在不同的支撑件11上,以实现两个支撑板2之间长度的调节;将钢筋7插入到两个夹紧板52之间,并自两个楔块本体62之间的间隙穿过,转动转动件53,使得夹紧板52夹紧钢筋7,并相向拉动两个筒体4,保证楔块本体62挤压接触挤压结构611;然后,启动液压缸3,两个液压缸3拉动两个拉筒61相背运动,

拉筒61内的挤压结构611挤压楔块本体62,楔块本体62带动筒体4相向运动,从而拉动螺纹杆51和夹紧板52,拉紧钢筋7;这里楔块本体62的第一斜面结构621被挤压,产生指向钢筋7的分力,从而夹紧钢筋7,随着拉紧力度增大,分力增大,对钢筋7的夹持力度也增大,提高了加持效果。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张拉装置,通过支撑板2位置可调地连接在底板1上,以根据钢筋7的长度调节两个支撑板2之间的间距;通过筒体4套设在钢筋7的两端,并通过夹紧机构5夹紧钢筋7的两端,楔块机构6不仅可实现筒体4和液压缸3之间的连接,同时,可将液压缸3施加的驱动力分割,一部分带动筒体4沿筒体4的轴向运动以施加预应力至钢筋7上,实现钢筋7的预应力的施加,另一部分转化为垂直于筒体4轴向的夹持力,以二次夹紧钢筋7,以挤压钢筋7增大钢筋7和楔块机构6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钢筋7的松动和打滑,进而提高钢筋7拉伸和对钢筋7施加预应力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