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便携建筑施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7172发布日期:2021-08-17 13:3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便携建筑施工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便携建筑施工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足够的施工高度,常用到的工具便是施工架,施工架又叫脚手架,用于在建筑物的建造或修复中支撑人员和材料,通常通过多根横杆和多根竖杆的组装,建筑施工架具有很多种类,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为立杆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悬吊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挑式脚手架、爬式脚手架,建筑施工因露天和高处作业多,生产流动性大,机械化程度低,工序复杂,并受自然气候、人为因素等影响,成为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

现有的施工架一般是由多根钢管和扣件拼接而成,在拆装时极为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在组装完成后进行使用时,施工架会因结构固定,导致其高度无法调节,从而使得施工架的实用性较差;同时,现有的施工架为了在使用时不发生移动,大多没有给施工架安装移动轮,从而在需要对施工架进行移动时,只能通过搬运的方式,进而降低了整体的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折叠便携建筑施工架,在使用时能够快捷地将其展开,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快捷地将其折叠,且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随时调节其高度,从而使得装置的实用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便携建筑施工架,通过支撑外杆、支撑内杆、连接杆、滑动座、底座和顶板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施工架因在拆装时极为繁琐,且不便于移动,从而导致装置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折叠便携建筑施工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脚,所述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移动组件,所述底座上表面铰接有四支撑外杆,四所述支撑外杆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四所述支撑外杆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支撑内杆,四所述支撑内杆表面均铰接有滑动座,四所述滑动座表面滑动连接有顶板;

所述底座上表面且对应支撑外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四组卡合板,四所述支撑外杆一表面均铰接有连接杆,四所述连接杆内壁均滑动连接有两呈对称分布的卡柱,每所述卡柱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a,每所述弹簧a另一端均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壁铰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十字座,所述固定座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一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十字座相配合的限位座,所述滑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钮a;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一表面与支撑外杆固定连接,所述支座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周侧面与支座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柱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钮b。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下表面开设有四与滑动座相配合的滑动槽,所述拉动钮a和拉动钮b周侧面开设有防滑槽,所述外筒内壁固定连接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弧形块,所述限位座周侧面开设有一组与弧形块相配合的弧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杆周侧面且位于外筒和限位座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弹簧b,所述移动柱周侧面且位于支座和限位柱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弹簧c。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内杆一表面开设有一组与限位柱相配合的限位孔,所述卡合板表面开设有与卡柱相配合的卡合孔,所述底座和顶板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滑动座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滑块,所述顶板内壁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外杆、支撑内杆、连接杆、滑动座、底座和顶板的设计,在使用时,将支撑外杆和支撑内杆竖起,使用完毕后,将装置进行折叠,折叠为体积较小的长方体结构,使得施工架便于变形,显著提升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和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外杆、支撑内杆和限位组件的设计,在将施工架展开后,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可以便捷地对施工架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进而显著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组件、支脚和底座的设计,在使用施工架时,将移动轮收起,使得施工架在使用过程中状态稳定,在需要对施工架进行移动时,将移动轮展开,使移动轮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施工架便于移动,进而提升装置的移动便捷性和实用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外杆、支撑内杆、连接杆、滑动座、底座和顶板的设计,装置在展开状态下和折叠状态下,均为一个整体,相较于现有的钢管和扣件的分散式零部件组装方式,在使用时更加方便,且装置在折叠后体积极小,使得装置便于存放和运输,显著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折叠便携建筑施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座、支撑外杆、支撑内杆和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移动组件的零件爆炸图;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支撑外杆、支撑内杆、滑动座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支脚,3-移动组件,4-支撑外杆,5-限位组件,6-支撑内杆,7-滑动座,8-顶板,9-卡合板,10-连接杆,11-卡柱,12-弹簧a,13-固定座,14-移动轮,15-十字座,16-外筒,17-滑动杆,18-限位座,19-拉动钮a,20-支座,21-限位柱,22-移动柱,23-拉动钮b,24-弧形块,25-弧形槽,26-限位孔,27-卡合孔,28-弹簧b,29-弹簧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折叠便携建筑施工架,包括底座1,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脚2,支脚2用来对施工架进行稳定支撑,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移动组件3,底座1上表面铰接有四支撑外杆4,四支撑外杆4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5,四支撑外杆4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支撑内杆6,四支撑内杆6表面均铰接有滑动座7,四滑动座7表面滑动连接有顶板8;

底座1上表面且对应支撑外杆4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四组卡合板9,四支撑外杆4一表面均铰接有连接杆10,四连接杆10内壁均滑动连接有两呈对称分布的卡柱11,卡合板9与卡柱11相配合,在装置展开时,对连接杆10进行固定,从而对支撑外杆4进行固定,每卡柱11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a12,每弹簧a12另一端均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杆10固定连接,弹簧a12用于将在将卡柱11向内推动后,将卡柱11复位;

移动组件3包括固定座13,固定座13内壁铰接有移动轮14,移动轮14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十字座15,固定座1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外筒16,外筒16一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7,滑动杆17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十字座15相配合的限位座18,限位座18与十字座15相互紧贴时,可对十字座15进行固定,从而避免移动轮14在使用时发生弯折,滑动杆17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钮a19;

限位组件5包括支座20,支座20一表面与支撑外杆4固定连接,支座20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柱21,限位柱2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柱22,移动柱22周侧面与支座20滑动配合,移动柱22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钮b23。

其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顶板8下表面开设有四与滑动座7相配合的滑动槽,拉动钮a19和拉动钮b23周侧面开设有防滑槽,外筒16内壁固定连接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弧形块24,限位座18周侧面开设有一组与弧形块24相配合的弧形槽25,弧形块24和弧形槽25相互配合,使限位座18不会相对外筒16发生转动,只会在外筒16内部进行直线运动,从而在限位座18与十字座15紧贴时,能够对十字座15进行固定。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滑动杆17周侧面且位于外筒16和限位座18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弹簧b28,弹簧b28用于对限位座18进行复位,移动柱22周侧面且位于支座20和限位柱21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弹簧c29,弹簧c29用于对限位柱21进行复位。

其中如图3和图8所示,支撑内杆6一表面开设有一组与限位柱21相配合的限位孔26,在限位柱21在限位孔26内部时,可使支撑外杆4和支撑内杆6不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对施工架进行固定,卡合板9表面开设有与卡柱11相配合的卡合孔27,底座1和顶板8均为长方体结构,滑动座7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滑块,顶板8内壁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需要使用施工架时,假设装置的初始状态为折叠状态,首先,向上移动顶板8,顶板8带动滑动座7沿滑动槽滑动,滑动座7带动支撑内杆6转动,支撑内杆6带动支撑外杆4转动,将支撑外杆4转动至竖直状态,此时,滑动座7会位于滑动槽的一端,随后,转动连接杆10,向内推动卡柱11,再将卡柱11移动到卡板中,随后在弹簧a12的作用下,将卡柱11推入卡孔中,对连接杆10进行固定,此时,支撑外杆4也被固定,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调节顶板8的高度,具体的调节方式为向外移动拉动钮b23,拉动钮b23带动移动柱22移动,移动柱22带动限位柱21移动,将限位柱21从限位孔26中移出,随后移动支撑内杆6,调节支撑内杆6的伸出长度,随后将限位柱21再次移入限位孔26中,对支撑内杆6进行固定,随后便可正常使用施工架;在需要对施工架进行位置转移时,先向外移动拉动钮a19,拉动钮a19带动滑动杆17移动,滑动杆17带动限位座18移动,使限位座18与十字座15分离,随后转动移动轮14,将移动轮14转动至竖直状态,使移动轮14与地面接触,随后松开拉动钮a19,在弹簧b28的作用下,使限位座18再次对十字座15进行固定,从而使移动轮14固定在竖直状态,随后便可通过移动轮14对施工架进行移动;在使用完毕后,先将支撑内杆6收进支撑外杆4中,随后将卡柱11从卡孔中移出,再转动支撑外杆4,对施工架进行折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