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手术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62384发布日期:2021-08-13 16:2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菌手术室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菌手术室。



背景技术:

手术间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间应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要与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抓好手术切口感染四条途径的环节管理,即:手术间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术间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间工作日趋现代化。

现有的手术室一般都设置在医院的内部,一旦发生需要伤者立即手术的情况,一般都需要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手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针对人们在野外受伤的情况,不便于就地对伤者进行手术,这对亟需手术的伤者来说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在野外给伤者快速搭建手术室,本申请提供一种无菌手术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菌手术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菌手术室,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可拆卸对称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可拆卸对称设置有第一门板,所述侧板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朝向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门板和一侧的第一门板上均铰接设置有转动门,所述第二门板与设置有转动门的第一门板之间形成隔离间,所述第二门板与另一侧的第一门板之间形成手术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搭建手术室时,首先将底板铺设在地面上,然后将两侧侧板可拆卸连接在底板上,随后再将两侧的第一门板可拆卸连接在侧板上,最后将顶板可拆卸连接在侧板上,此时整个用于手术的房间便搭建完毕;在需要使用手术室时,先通过第一门板上的转动门进入隔离间内消毒,再通过第二门板上的转动门进入到手术间内进行手术,整个手术室的搭建过程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可选的,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自身长度方向相平行的燕尾条,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燕尾条滑动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设置,所述底板上穿设有用于限制燕尾条滑动的定位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板放置到地面上后,将侧板上的燕尾条通过燕尾槽与底板滑动配合,当燕尾条与燕尾槽封闭端的内壁相贴合后,将定位螺栓穿过底板的侧壁后与燕尾条的一端螺纹连接,从而限制燕尾条在燕尾槽内滑动;当需要拆卸侧板时,取下定位螺栓,然后将燕尾条从燕尾槽内滑出即可;具有便于安装和拆卸侧板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门板上设置有凸块,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供凸块卡入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限制凸块脱出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侧板安装好后,将第一门板上的凸块通过凹槽与侧板卡接配合,然后利用定位件限制凸块在凹槽内移动,即可完成安装;而当需要拆卸第一门板时,取消定位件的限制,将凸块从凹槽内取出即可;具有便于对第一门板进行安装和拆卸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弹簧和卡块,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弹簧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弹簧具有始终使得卡块朝背离容纳槽内底壁侧移动的趋势,所述凸块上开设有供卡块卡入的卡槽,所述卡块上设置有用于与凸块相抵接的斜面,所述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拨片,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供拨片滑动的开口,所述开口与容纳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块卡入凹槽内的过程中,凸块首先与卡块的斜面相抵接,将卡块推入容纳槽中,而当卡槽与卡块相正对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带动卡块卡入卡槽内,从而阻止凸块在凹槽内移动,完成第一门板的安装;当需要拆除第一门板时,拨动拨块,使卡块脱离卡槽,随后将凸块从凹槽内脱出即可。定位件的设置,具有便于对凸块进行定位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插块,所述侧板的顶壁上开设有供插块插入的插槽,所述侧板上穿设有用于限制插块脱离插槽的定位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和第一门板安装好后,将顶板上的插块插入到插槽内,同时利用定位螺钉对插块进行定位,限制插块从插槽内脱出;当需要拆卸顶板时,将定位螺钉拆下,使插块脱离插槽即可,具有便于安装和拆卸顶板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卡接座,所述卡接座上开设有供第二门板卡入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板安装好时,第二门板卡入卡接槽内,能够使得第二门板的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所述手术间内设置有薄膜滤菌器,所述薄膜滤菌器包括进气口端和出气口端,所述手术间的顶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薄膜滤菌器的出气口端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端与手术间的内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手术前,首先启动风机,将手术间内的空气通过薄膜滤菌器的进气口端吸入、出气口端排出,过滤后的空气再经风机的出风口端排入手术间内,具有便于对手术间内的空气进行除菌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隔离间和手术间内均设置有紫外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紫外灯的设置,能够便于对隔离间和手术间内的环境进行杀菌,营造较为理想的无菌环境。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利用底板、侧板、第一门板、顶板之间可拆卸连接,能够在野外快速搭建用于手术的房间,方便快捷;

定位件的设置,具有便于对凸块进行定位的效果;

薄膜滤菌器的设置,具有便于对手术间内的空气进行除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底板、侧板、第一门板、顶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用于展示手术室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11、燕尾槽;12、定位螺栓;13、卡接座;131、卡接槽;2、侧板;21、燕尾条;22、凹槽;23、容纳槽;24、插槽;25、定位螺钉;3、第一门板;31、凸块;311、卡槽;4、顶板;41、第二门板;42、插块;5、隔离间;6、手术间;61、薄膜滤菌器;7、转动门;8、定位件;81、弹簧;82、卡块;821、斜面;822、拨片;9、风机;10、紫外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无菌手术室。参照图1、图2,一种无菌手术室包括底板1,底板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底板1上对称设置有两块侧板2,侧板2与底板1之间可拆卸连接;侧板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门板3,第一门板3与侧板2之间可拆卸连接;侧板2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顶板4,顶板4与底板1相平行,顶板4朝向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门板41;第二门板41和一侧的第一门板3上均铰接设置有转动门7,转动门7上设置有把手,便于打开转动门7供人进入;第二门板41与设置有转动门7的第一门板3之间形成隔离间5,第二门板41与另一侧的第一门板3之间形成手术间6,隔离间5用作伤者进入手术间6前的消毒室,手术间6用来做手术。

参照图2、图3,两块侧板2上均设置有燕尾条21,燕尾条21与侧板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底板1上对称开设有供燕尾条21滑动的燕尾槽11,燕尾槽1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设置,底板1上穿设有定位螺栓12,当燕尾条21与燕尾槽11封闭一端的内侧壁相抵接后,将定位螺栓12穿过底板1后螺纹穿设于燕尾条21内,从而阻止燕尾条21在燕尾槽11内滑动,提升侧板2的稳定性。第一门板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块31,侧板2上开设有供凸块31卡入的凹槽22,凹槽22内设置有限制凸块31脱出的定位件8;顶板4上设置有插块42,侧板2的顶壁上开设有供插块42插入的插槽24,侧板2上穿设有定位螺钉25,当插块42与插槽24插接配合后,将定位螺钉25穿过侧板2后螺纹穿设于插块42内,从而阻止插块42从插槽24内脱出,提升顶板4的稳定性。

当需要搭建手术室时,首先将底板1放置在地面上,随后将侧板2上的燕尾条21滑入燕尾槽11中,并利用定位螺栓12进行固定;随后再将第一门板3上的凸块31卡入侧板2的凹槽22内,并利用定位件8进行固定;最后将顶板4上的插块42插入侧板2的插槽24内,并利用定位螺钉25进行固定,便实现了整个手术间6的快速搭建,对于亟需在野外手术的伤者提供了便利。

参照图2、图3,定位件8包括弹簧81和卡块82,凹槽22的内顶壁上开设有容纳槽23,容纳槽23与凹槽22相连通,弹簧8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容纳槽23的内底壁上、另一端与卡块82固定连接,弹簧81具有始终使得卡块82朝背离容纳槽23内底壁侧移动的趋势;凸块31的顶壁上开设有供卡块82卡入的卡槽311,卡块82上设置有用于与凸块31相抵接的斜面821;卡块82的侧壁上设置有拨片822,侧板2上开设有供拨片822竖向滑动的开口,拨片822通过开口延伸出侧板2外,便于人手拨动拨片822。

将凸块31卡入凹槽22内后,卡块82在弹簧81的作用力下卡入卡槽311内。实现凸块31的固定;而当需要对第一门板3进行拆卸时,向上拨动拨块,压缩弹簧81,使卡块82脱离卡槽311,从而能够将凸块31与凹槽22分离。定位件8的设置,具有加强第一门板3和侧板2之间相对稳定性的效果。

参照图4,底板1上位于第二门板41的正下方设置有卡接座13,卡接座13为一个条形板,卡接座13的顶壁上开设有供第二门板41卡入的卡接槽131,当顶板4的插块42插入插槽24内后,第二门板41的底壁卡入卡接槽131内,能够提升第二门板41的稳定性。

参照图4,位于手术间6内、顶板4朝向底板1的板面上设置有薄膜滤菌器61,薄膜滤菌器61包括进气口端和出气口端,手术间6的顶部设置有风机9,风机9的进风口与薄膜滤菌器61的出气口端相连通,风机9的出风口端与手术间6的内部相连通。隔离间5和手术间6内均设置有紫外灯10,便于对隔离间5和手术间6的内部进行杀菌。

当手术间6搭建好后,打开紫外灯10,对隔离间5和手术间6内进行消毒;同时启动风机9,将手术间6内的空气吸入薄膜滤菌器61内进行滤菌,随后再经风机9排回手术间6内,实现空气净化。

具体的,薄膜滤菌器61是通过内部的超细纤维膜达到除菌的目的,当含有微生物颗粒的空气通过滤层时,空气流仅能从纤维间的间隙通过,由于纤维纵横交错,层层叠叠,迫使空气流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由于微生物颗粒的惯性大于空气,因而当空气流遇阻而绕道前进时,微生物颗粒未能及时改变它的运动方向,而撞击并被截留于纤维的表面,从而达到滤菌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无菌手术室的实施原理为:在搭建手术室时,首先将底板1放置在地面上,随后将侧板2与底板1可拆卸连接,随后再将第一门板3与侧板2可拆卸连接,最后将顶板4与侧板2可拆卸连接,便实现了整个手术间6的搭建。第二门板41的设置,将房屋内部分隔为隔离间5和手术间6,隔离间5用于人进入手术间6前的消毒室,利用紫外灯10和薄膜滤菌器61可对手术室进行除菌;当需要进行手术时,伤者和医护人员首先通过第一门板3的转动门7进入隔离间5内进行消毒,随后再通过第二门板41的转动门7进入到手术间6进行手术。整个手术室拆装方便,能够在野外快速搭建,给亟需手术的伤者提供了便利。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