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周转使用的建筑模板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5572发布日期:2021-11-10 01:1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可周转使用的建筑模板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建筑模板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周转使用的建筑模板夹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越来越多,但在模板工程施工中,由于支护过程中加固措施不当,造成混凝土成型差、胀模等现象,对工程总体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工程实体质量评价。梁、柱模板通常采用钢管加扣件/模板钻孔加对拉螺栓,梁侧模下部使用f形步步紧,甚至用12#铁丝拧紧
……
3.在授权公告号为cn 106013787 b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梁模板工具式加固体系及其施工工艺,其设有呈u形的梁模板夹具,梁模板夹具沿现浇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梁模板夹具的两块侧板上部的对应位置处之间设置有对拉螺栓,应用时,梁模板夹具的两块侧板分别紧贴两相对侧的次龙骨,且对拉螺栓贯穿梁侧模板及梁模板夹具,拧紧对拉螺栓两端的螺母后即实现对现梁侧模板的紧固,之后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需要将对拉螺栓从混凝土梁中抽出。如前述,混凝土梁及二次结构构造柱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建筑物外侧构造柱模板加固时采用原有带有对拉螺栓的加固方法需要在构造柱各侧加固及后期的拆除作业,高空操作安全隐患极大;同时,对拉螺栓孔封堵工作量极大;原有加固方法作业持续时间长,不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周转使用的建筑模板夹具,其可大大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可提高结构的整体完整性,还可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适用性广,可周转使用,以降低措施材料的资金投入,增加市场竞争力。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8.可周转使用的建筑模板夹具,包括两根方钢管,两根所述方钢管长度方向的中部及其尾端均开设有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栓孔,两根所述方钢管中部的栓孔之间共同穿设有一根拉力丝杆,两根所述方钢管尾端的栓孔之间共同穿设有一根顶力丝杆,所述拉力丝杆和顶力丝杆的两端侧均加工有螺纹,所述拉力丝杆的两端位于两根方钢管相背侧的部分上螺纹适配性套设有第一紧固螺母,所述顶力丝杆的两端位于两根方钢管相背侧的部分上螺纹适配性套设有第二紧固螺母,且顶力丝杆的两端位于两根方钢管相向侧的部分上螺纹适配性套设有顶紧螺母。
9.进一步地,所述拉力丝杆和顶力丝杆的中部均固定套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外侧可滑动式套设有限位套筒,且限位套筒与相应的限位套转动联动式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套筒均连接到方钢管上。若拉力丝杆或顶力丝杆意外发生转动,会使第一紧固螺母或者
顶紧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发生意外移动,而导致方钢管发生偏位。设置通过转动联动的限位套筒和限位套,在方钢管安装固定后,限位套筒的位置已经确定,则限位套筒不能发生转动,即限位套不能转动,从而可避免拉力丝杆或顶力丝杆发生意外转动。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限位套筒之间设有垂直于方钢管长度方向的中间连杆,两个所述限位套筒的相向侧均固定有与中间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中间连杆的两端与相应侧的方钢管可拆卸式连接。中间连杆、连接杆及限位套筒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进行与方钢管的连接或拆分,便于应用。
11.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杆的截面呈矩形,所述中间连杆的两侧均套装有方形套杆,所述方形套杆背向连接杆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端面面积大于方形套杆的限位块,所述方钢管上位于两个栓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方形口和连通于方形口一侧的方形安装口,所述方形口刚好供方形套杆穿过,所述方形安装口刚好供限位块穿过。方形安装口与限位块的适配设置,可确定方形套杆的安装形态;方形套杆与方形口的适配设置,可防止方形套杆相对于方钢管发生转动;中间连杆的矩形设置,可防止中间连杆与方形套杆发生相对转动,则在方钢管位置确定后,方形套杆安装在方钢管上,可确定其位置,并带动中间连杆和限位套筒的位置确定,从而便于后续安装拉力丝杆和顶力丝杆。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套的外侧面的截面呈矩形,所述拉力丝杆、顶力丝杆分别与其上的限位套一体成型,所述限位套筒上开设有与限位套的外侧面相适配的限位通孔。由于限位套的截面外轮廓呈矩形,而限位套筒通过限位通孔与限位套适配套接,使得限位套筒只能相对于限位套发生滑动移动,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实现两者的转动联动。
13.3.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在两根方钢管的中部之间设置拉力丝杆,并在两根方钢管的尾端之间设置顶力丝杆,且拉力丝杆的两端螺纹套装有第一紧固螺母,顶力丝杆的两端螺纹套装有分别位于方钢管两侧的顶紧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应用时,也不需要在构造柱各侧加固及后期的拆除作业,建筑物外侧构造柱模板加固时采用此夹具可在安全一侧完成构造柱加固,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安全隐患。
15.(2)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方钢管的头端侧紧贴次龙骨,不需要设置会掩埋在混凝土梁中的对拉螺栓,也就不需要在拆模后抽出对拉螺栓,施工完毕后的混凝土构件无对拉螺栓孔,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完整性,同时省去了对拉螺栓孔封堵工作,节约了堵孔成本。
16.(3)本实用新型安装时,方钢管的头端侧紧贴次龙骨,然后一一旋拧各螺母,即可完成模板加固,夹具安装加固速度快,作业持续时间短,可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7.(4)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可根据工程中柱宽度、梁高度调整紧固螺母及顶紧螺母的位置,即调整拉力丝杆及顶力丝杆位于两根方钢管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并进行加固,则本实用新型适用性广。
18.(5)本实用新型中的方钢管、拉力丝杆、顶力丝杆、紧固螺母和顶紧螺母均可以周转使用,可降低措施材料的资金投入,增加市场竞争力。
19.综上,本实用新型可大大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可提高结构的整体完整性,还可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适用性广,可周转使用,以降低措施材料的资金投入,增加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应用时的加固体系的结构俯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应用时的加固体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应用时的加固体系的结构俯视图;
23.图4为方钢管在实施例2中栓孔所在的侧面的示意图;
24.图5为限位套筒及其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实施例2中限位套筒、限位套及顶力丝杆的截面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方钢管;11、栓孔;12、方形口;13、方形安装口;2、拉力丝杆;3、第一紧固螺母;4、顶力丝杆;41、限位套;5、顶紧螺母;6、第二紧固螺母;7、中间连杆;8、方形套杆;81、限位块;9、连接杆;10、限位套筒;101、限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28.实施例1
29.如图1所示的可周转使用的建筑模板夹具,包括两根方钢管1,两根所述方钢管1长度方向的中部及其尾端均开设有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栓孔11,两根所述方钢管1中部的栓孔11之间共同穿设有一根拉力丝杆2,两根所述方钢管1尾端的栓孔11之间共同穿设有一根顶力丝杆4,所述拉力丝杆2和顶力丝杆4的两端侧均加工有螺纹,所述拉力丝杆2的两端位于两根方钢管1相背侧的部分上螺纹适配性套设有第一紧固螺母3,所述顶力丝杆4的两端位于两根方钢管1相背侧的部分上螺纹适配性套设有第二紧固螺母6,且顶力丝杆4的两端位于两根方钢管1相向侧的部分上螺纹适配性套设有顶紧螺母5。
30.所述方钢管1根据构造柱一边宽度、梁高度进行加工制作,其长度方向中部、尾端钻栓孔11;所述拉力丝杆2和顶力丝杆4均采用直径为10mm的圆钢,并在其两端套丝加工制作,其长度根据构造柱另一边宽度、梁宽度确定。
31.上述可周转使用的建筑模板夹具的具体应用过程为:
32.1.建筑模板夹具的安装
33.先将顶紧螺母5安装在顶力丝杆4的两端,然后将顶力丝杆4的两端分别穿入两根方钢管1尾端的栓孔11,再在顶力丝杆4两端位于两根方钢管1外侧的部分上装上第二紧固螺母6;
34.先在拉力丝杆2的一端装上一个第一紧固螺母3,然后将拉力丝杆2穿入两根方钢管1中部的栓孔11,再在拉力丝杆2的另一端装上第一紧固螺母3,即组装好建筑模板夹具;
35.如图2所示,将组装好的建筑模板夹具按照模板加固计算书加固间距安装;
36.将拉力丝杆2一端的第一紧固螺母3抵紧该侧的方钢管1,并初拧拉力丝杆2另一端的第一紧固螺母3,使方钢管1与其所在侧的模板保持平行;
37.向外侧旋拧顶力丝杆4一端的顶紧螺母5,使两侧的顶紧螺母5分别顶紧相应侧的方钢管1;
38.拧紧顶力丝杆4一端的第二紧固螺母6,使顶力丝杆4一端的顶紧螺母5与其所在侧的方钢管1紧固;
39.终拧拉力丝杆2另一端的第一紧固螺母3,紧固拉力丝杆2和两侧的方钢管1;
40.拧紧顶力丝杆4另一端的第二紧固螺母6,使建筑模板夹具最终紧固,实现模板加固。
41.2.建筑模板夹具的拆卸
42.达到拆模条件后,分别拧松顶紧螺母5和第一紧固螺母3,即可拆除建筑模板夹具。
43.本建筑模板夹具及其中所述方钢管1、拉力丝杆2、第一紧固螺母3、顶力丝杆4、顶紧螺母5、第二紧固螺母6均可拆卸周转使用。
44.实施例2
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拉力丝杆2和顶力丝杆4的中部均固定套设有限位套41,所述限位套41的外侧可滑动式套设有限位套筒10,且限位套筒10与相应的限位套41转动联动式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套筒10均连接到方钢管1上。若拉力丝杆2或顶力丝杆4意外发生转动,会使第一紧固螺母3或者顶紧螺母5和第二紧固螺母6发生意外移动,而导致方钢管1发生偏位。设置通过转动联动的限位套筒10和限位套41,在方钢管1安装固定后,限位套筒10的位置已经确定,则限位套筒10不能发生转动,即限位套41不能转动,从而可避免拉力丝杆2或顶力丝杆4发生意外转动。
47.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套41的外侧面的截面呈矩形,所述拉力丝杆2、顶力丝杆4分别与其上的限位套41一体成型,所述限位套筒10上开设有与限位套41的外侧面相适配的限位通孔101。由于限位套41的截面外轮廓呈矩形,而限位套筒10通过限位通孔101与限位套41适配套接,使得限位套筒10只能相对于限位套41发生滑动移动,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实现两者的转动联动;如图3及图5所示,两个所述限位套筒10之间设有垂直于方钢管1长度方向的中间连杆7,两个所述限位套筒10的相向侧均固定有与中间连杆7的中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杆9,所述中间连杆7的两端与相应侧的方钢管1可拆卸式连接。中间连杆7、连接杆9及限位套筒10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进行与方钢管1的连接或拆分,便于应用。
48.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中间连杆7的截面呈矩形,所述中间连杆7的两侧均套装有方形套杆8,所述方形套杆8背向连接杆9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端面面积大于方形套杆8的限位块81,如图4所示,所述方钢管1上位于两个栓孔11之间的位置开设有方形口12和连通于方形口12一侧的方形安装口13,所述方形口12刚好供方形套杆8穿过,所述方形安装口13刚好供限位块81穿过。方形安装口13与限位块81的适配设置,可确定方形套杆8的安装形态;方形套杆8与方形口12的适配设置,可防止方形套杆8相对于方钢管1发生转动;中间连杆7的矩形设置,可防止中间连杆7与方形套杆8发生相对转动,则在方钢管1位置确定后,方形套杆8安装在方钢管1上,可确定其位置,并带动中间连杆7和限位套筒10的位置确定,从而便于后续安装拉力丝杆2和顶力丝杆4。
49.其它同实施例1。
50.上述可周转使用的建筑模板夹具的具体应用过程为:
51.1.建筑模板夹具的安装
52.(1)先将拉力丝杆2和顶力丝杆4分别穿入相应侧的限位套筒10,再将顶紧螺母5安装在顶力丝杆4的两端;
53.(2)先将两个方形套杆8向外拉动,至限位块81位于拉力丝杆2和顶力丝杆4相应端
之外,然后将两个限位块81分别插入相应侧方钢管1的方形安装口13,并平移至方形套杆8卡入方形口12内,即完成限位套筒10与方钢管1的连接,此时,拉力丝杆2和顶力丝杆4分别与相应侧的栓孔11对齐,而两根方钢管1之间的间距仍可随意调节,带动方形套杆8相对于中间连杆7发生滑动移动;
54.(3)先将顶力丝杆4的两端分别穿入两根方钢管1尾端的栓孔11,并将拉力丝杆2的两端分别穿入两根方钢管1中部的栓孔11;然后在顶力丝杆4的两端位于方钢管1外侧的部分上装上第二紧固螺母6,在拉力丝杆2的两端位于方钢管1外侧的部分上装上第一紧固螺母3,即组装好建筑模板夹具;
55.(4)将组装好的建筑模板夹具按照模板加固计算书加固间距安装;
56.(5)将拉力丝杆2一端的第一紧固螺母3抵紧该侧的方钢管1,并初拧拉力丝杆2另一端的第一紧固螺母3,使方钢管1与其所在侧的模板保持平行;
57.(6)向外侧旋拧顶力丝杆4一端的顶紧螺母5,使两侧的顶紧螺母5分别顶紧相应侧的方钢管1;
58.(7)拧紧顶力丝杆4一端的第二紧固螺母6,使顶力丝杆4一端的顶紧螺母5与其所在侧的方钢管1紧固;
59.(8)终拧拉力丝杆2另一端的第一紧固螺母3,紧固拉力丝杆2和两侧的方钢管1;
60.(9)拧紧顶力丝杆4另一端的第二紧固螺母6,使建筑模板夹具最终紧固,实现模板加固。
61.在上述过程中旋拧第一紧固螺母3、顶紧螺母5及第二紧固螺母6时,由于限位套筒10和限位套41的转动联动关系,而限位套筒10与方钢管1连接,可有效阻止限位套筒10的转动,则限位套41也就不能转动,使得拉力丝杆2和顶力丝杆4不能转动,从而在旋拧相关螺母时,不需要把持拉力丝杆2和顶力丝杆4,即可达到第一紧固螺母3、顶紧螺母5及第二紧固螺母6在拉力丝杆2或顶力丝杆4发生位置移动的目的,操作较为方便。
62.2.建筑模板夹具的拆卸
63.达到拆模条件后,分别拧松顶紧螺母5和第一紧固螺母3,即可拆除建筑模板夹具。
64.本建筑模板夹具及其中所述方钢管1、拉力丝杆2、第一紧固螺母3、顶力丝杆4、顶紧螺母5、第二紧固螺母6,以及中间连杆7、方形套杆8、连接杆9和限位套筒10形成的整体均可拆卸周转使用。
65.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可大大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可提高结构的整体完整性,还可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适用性广,可周转使用,以降低措施材料的资金投入,增加市场竞争力。
66.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技术方案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