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1869发布日期:2021-10-27 17:48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墙面调平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在建筑装饰中,通常会在施工完成的墙面铺设一层墙板,墙板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墙体,增强墙体的坚固性、耐久性,延长墙体的使用年限,改善墙体的使用功能,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隔声能力,提高建筑的艺术效果,美化环境。在墙板铺设时,需要对墙面进行找平,否则铺设的墙板就会高低不平,起不到该有的装饰效果。在工业化装饰领域,通常是采用墙板背面与金属构件连接,再与原始墙面进行钉接或者胶粘剂粘接的方式进行墙板的铺设,通过墙板与墙面之间的金属构件来进行调平,但是对于大板块式墙面板材的安装,现有技术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脚的更换和个数的增加,且稳定性差。
3.中国专利cn110331833a、公开日2019

10

15公开了一种墙面调平组件及墙面调平方法。该墙面调平组件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建筑墙面;调平件,所述调平件通过调平螺栓与所述安装底板可拆卸地连接;龙骨,所述龙骨扣设于所述调平件上,且所述龙骨具有与所述装饰板相配合连接的安装面,所述装饰板安装于所述安装面。该实用新型提供的墙面调平组件通过调节调平螺栓调节调平件与安装底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建筑墙面的平面偏差以保证安装面的平整度,实现装饰板的快速、精确安装,墙面调平组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准确,缩短了装修施工时间,有效提高了装饰板的安装效率。但是该调平组件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脚的更换和个数的增加,且且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墙面调平装置,能够进行调节脚的更换和个数的增加,且稳定性强。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用于在原始墙面上安装墙板时对墙板进行调平,包括固定于原始墙面上的调平底座,设于所述调平底座上、可在调平底座上调节自身高度的调节件,设于所述调节件上、供所述调节件在其底部滑动的主型材,以及设于主型材上、用以拼接两个相邻墙板的连接件。
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包括设有螺纹部、一端固定连接于调平底座的螺杆,以及与所述螺纹部配合、用以在螺杆上调节高度的滑杆。
7.进一步地,所述螺纹部为设于所述螺杆表面的外螺纹,所述滑杆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8.进一步地,所述主型材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杆顶部设有与所述滑槽卡接、用以滑杆在主型材上滑动的第一凸起部。
9.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贯穿所述滑杆,所述主型材上设有供所述螺杆贯穿的第一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调平底座为圆盘形结构,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调平底座中心,所述
调平底座上设有第二通孔,还包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用以将调平底座固定于原始墙面的第一螺钉。
11.进一步地,所述调平底座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调节件底部设有插接部,还包括设于调节件底部、用以在插接部贯穿所述第三通孔时将调节件固定于所述调平底座上的卡簧。
12.进一步地,所述墙板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端与所述墙板的第一凹槽配合、另一端与相邻墙板的第一凹槽配合、用以两个相邻墙板拼接的第二凸起部。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凹槽上设有第五通孔,还包括一端贯穿所述第四通孔、用以将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主型材的第二螺钉,以及一端贯穿所述第五通孔、用以将所述墙板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的第三螺钉。
14.进一步地,所述主型材与所述连接件固定的一端面上有锯齿槽。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具有以下增益效果:
16.(1)本调平装置的调平底座固定于原始墙面上,调节件的底部固定在调平底座上,主型材滑动连接于调节件的顶部,连接件固定于主型材顶部,相邻两块墙板插接于连接件的两端,由于调节件的顶部可在主型材底部水平滑动,但在垂直方向上主型材与调节件固定连接,因此可以根据墙板的大小,在主型材底部增加或减少调节件的个数,通过滑动来调节各个调节件之间的距离,每一个调节件底部都固定有调平底座,再通过调节各个调节件在调平底座上的高度,从而使主型材的上端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而实现插接在连接件两端的相邻两块墙板的调平;
17.(2)本调平装置的调节件包括设有螺纹部、一端固定连接于调平底座的螺杆,以及与螺纹部配合、用以在螺杆上调节高度的滑杆。螺杆的一端与调平底座固定连接,而且设有螺纹部,滑杆通过与螺纹部配合,在螺杆上可以调节高度,从而实现调节件在调平底座上调节自身高度;
18.(3)本调平装置的主型材上设有滑槽,滑杆顶部设有与滑槽卡接、用以滑杆在主型材上滑动的第一凸起部。在主型材底部设有滑槽,滑杆顶部设有第一凸起部,通过第一凸起部与滑槽的配合,实现调节件在主型材底部滑动,由于在本技术中,主型材的长度远远大于滑杆的长度,滑槽的长度也远远大于第一凸起部的长度,这样就能够在主型材上设有多个调节件。第一凸起部与滑槽是进行卡接的,在保证第一凸起部能够在滑槽中水平滑动的同时,第一凸起部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会带动主型材高度的变化,因此当滑杆在螺杆上调节高度时,即调节件在调平底座上调节自身高度时,会对主型材的上端面进行调平;
19.(4)本调平装置的内螺纹贯穿滑杆,主型材上设有供螺杆贯穿的第一通孔。在本技术中,主型材底部设有多个调节件,通过滑动来调节各个调节件之间的距离,但是为了使主型材与调节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在各个调节件之间的距离调节完成后,需要在主型材上对调节件的位置进行固定,因此将内螺纹设置成贯穿滑杆,主型材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便于螺杆贯穿滑杆,与第一通孔配合,限制调节件继续在主型材上滑动;
20.(5)本调平装置的调平底座为圆盘形结构,调节件设于调平底座中心,调平底座上设有第二通孔,还包括一端贯穿第二通孔、用以将调平底座固定于原始墙面的第一螺钉。将调平底座设置成圆盘形结构,是为了加大调平底座与原始墙面的接触面积,因为在本技术
中,墙板、连接件、主型材和调节件最后均是由调平底座固定在原始墙面上的,因此加大调平底座与原始墙面的受力面积,可以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避免造成墙板安装完成后不牢固,容易晃动。而将调节件设于调平底座中心,一方面是为了使调平件上的作用力均匀的作用在调平底座上,从而加大调平底座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在调平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通过多个第一螺钉一端贯穿第二通孔,将调平底座固定在原始墙面上;
21.(6)本调平装置的墙板一端设有第一凹槽,连接件上设有一端与墙板的第一凹槽配合、另一端与相邻墙板的第一凹槽配合、用以两个相邻墙板拼接的第二凸起部。在墙板一端设有第一凹槽,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凸起部,将两块墙板的第一凹槽分别与连接件的第二凸起部的两端进行配合,从而实现相邻两个墙板的拼接;
22.(7)本调平装置的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上设有第四通孔,第三凹槽上设有第五通孔,还包括一端贯穿第四通孔、用以将连接件固定于主型材的第二螺钉,以及一端贯穿第五通孔、用以将墙板固定于连接件上的第三螺钉。在调节件对主型材的上端面进行调平后,只要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主型材和墙板相抵,就能够保证铺贴完成的墙板表面在同一个高度上。但是又需要通过螺钉将连接件和主型材、墙板和连接件进行固定,为了防止螺钉拧入后,调平后的端面又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连接件与主型材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设有第四通孔,在连接件与墙板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中设有第五通孔。安装时,先将第一块墙板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起部的一端插接,然后通过第二螺钉一端贯穿第四通孔将连接件与第一块墙板固定,再通过第三螺钉一端贯穿第五通孔将连接件与主型材固定,最后将第二块墙板与第二凸起部的另一端插接,实现相邻两个墙板的拼接。
附图说明
23.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安装剖面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调节件与主型材的安装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连接件与墙板的安装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调节件与调平底座的安装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调平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主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原始墙面;2、墙板;21、第一凹槽;3、调平底座;31、第二通孔;32、第三通孔;4、调节件;41、螺杆;42、滑杆;421、第一凸起部;43、插接部;5、主型材;51、滑槽;52、第一通孔;53、锯齿槽;6、连接件;61、第二凸起部;62、第二凹槽;63、第三凹槽;7、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调平装置,用于在原始墙面1上安装墙板2时对墙板2进行调平,包括固定于原始墙面1上的调平底座3,设于调平底座3上、可在调平底座3上调节自身高度的调节件4,设于调节件4上、供调节件4在其底部滑动的主型材5,以及设于主型材5上、用以拼接两个相邻墙板2的连接件6,具体效果见图1。调平底座3固定于原始墙面1上,调节件4的底部固定在调平底座3上,主型材5滑动连接于调节件4的顶部,连接件6固定于主型材5顶部,相邻两块墙板2插接于连接件6的两端,由于调节件4的顶部可在主型材5底部水平滑动,但在垂直方向上主型材5与调节件4固定连接,因此可以根据墙板2的大小,在主型材5底部增加或减少调节件4的个数,通过滑动来调节各个调节件4之间的距离,每一个调节件4底部都固定有调平底座3,再通过调节各个调节件4在调平底座3上的高度,从而使主型材5的上端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而实现插接在连接件6两端的相邻两块墙板2的调平。
36.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4包括设有螺纹部、一端固定连接于调平底座3的螺杆41,以及与螺纹部配合、用以在螺杆41上调节高度的滑杆42,具体效果见图7。螺杆41的一端与调平底座3固定连接,而且设有螺纹部,滑杆42通过与螺纹部配合,在螺杆41上可以调节高度,从而实现调节件4在调平底座3上调节自身高度。
37.本实施例中,螺纹部为设于螺杆41表面的外螺纹,滑杆42上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具体效果见图7。调节件4上设有螺纹部,滑杆42与螺纹部配合在螺杆41上调节高度,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螺杆41上设有内螺纹,滑杆42上设有外螺纹,通过滑杆42上的外螺纹与螺杆41上的内螺纹配合,实现滑杆42在螺杆41上调节高度;还有一种实施方式是螺杆41上设有外螺纹,滑杆42上设有内螺纹,通过滑杆42上的内螺纹与螺杆41上的外螺纹配合,也可以实现滑杆42在螺杆41上调节高度。相比较前一种实施方式,后一种实施方式的调节范围更大,而且结构也更加稳定,因为对于前一种实施方式,要想加大滑杆42在螺杆41上高度的调节范围,不仅需要加长螺杆41,还需要加长滑杆42,而后一种实施方式只需要加长螺杆41的长度,更加易于实施。
38.主型材5上设有滑槽51,滑杆42顶部设有与滑槽51卡接、用以滑杆42在主型材5上滑动的第一凸起部421,具体效果见图2、图7和图8。在主型材5底部设有滑槽51,滑杆42顶部设有第一凸起部421,通过第一凸起部421与滑槽51的配合,实现调节件4在主型材5底部滑动,由于在本技术中,主型材5的长度远远大于滑杆42的长度,滑槽51的长度也远远大于第一凸起部421的长度,这样就能够在主型材5上设有多个调节件4。第一凸起部421与滑槽51是进行卡接的,在保证第一凸起部421能够在滑槽51中水平滑动的同时,第一凸起部421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会带动主型材5高度的变化,因此当滑杆42在螺杆41上调节高度时,即调节件4在调平底座3上调节自身高度时,会对主型材5的上端面进行调平。
39.本实施例中,内螺纹贯穿滑杆42,主型材5上设有供螺杆41贯穿的第一通孔52,具体效果见图1和图8。在本技术中,主型材5底部设有多个调节件4,通过滑动来调节各个调节
件4之间的距离,但是为了使主型材5与调节件4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在各个调节件4之间的距离调节完成后,需要在主型材5上对调节件4的位置进行固定,因此将内螺纹设置成贯穿滑杆42,主型材5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52,便于螺杆41贯穿滑杆42,与第一通孔52配合,限制调节件4继续在主型材5上滑动。
40.本实施例中,调平底座3为圆盘形结构,调节件4设于调平底座3中心,调平底座3上设有第二通孔31,还包括一端贯穿第二通孔31、用以将调平底座3固定于原始墙面1的第一螺钉,具体效果见图4和图6。将调平底座3设置成圆盘形结构,是为了加大调平底座3与原始墙面1的接触面积,因为在本技术中,墙板2、连接件6、主型材5和调节件4最后均是由调平底座3固定在原始墙面1上的,因此加大调平底座3与原始墙面1的受力面积,可以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避免造成墙板2安装完成后不牢固,容易晃动。而将调节件4设于调平底座3中心,一方面是为了使调平件上的作用力均匀的作用在调平底座3上,从而加大调平底座3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在调平底座3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31,通过多个第一螺钉一端贯穿第二通孔31,将调平底座3固定在原始墙面1上。
41.调平底座3上设有第三通孔32,调节件4底部设有插接部43,还包括设于调节件4底部、用以在插接部43贯穿第三通孔32时将调节件4固定于调平底座3上的卡簧7,具体效果见图1。在调平底座3上设有第三通孔32,调节件4底部设有插接部43,将调节件4的插接部43贯穿调平底座3上的第三通孔32,由于调节件4的螺杆41截面积要大于插接部43的截面积,因此当插接部43贯穿调平底座3的第三通孔32时,螺杆41会对插接部43进行限位,防止其继续向下,再通过在插接部43底部卡接卡簧7,卡簧7对插接部43进一步限位,防止其向上移动,这样就可以将调节件4固定于调平底座3上。
42.墙板2一端设有第一凹槽21,连接件6上设有一端与墙板2的第一凹槽21配合、另一端与相邻墙板2的第一凹槽21配合、用以两个相邻墙板2拼接的第二凸起部61,具体效果见图3、图5和图9。在墙板2一端设有第一凹槽21,连接件6上设有第二凸起部61,将两块墙板2的第一凹槽21分别与连接件6的第二凸起部61的两端进行配合,从而实现相邻两个墙板2的拼接。
4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上设有第二凹槽62和第三凹槽63,第二凹槽62上设有第四通孔,第三凹槽63上设有第五通孔,还包括一端贯穿第四通孔、用以将连接件6固定于主型材5的第二螺钉,以及一端贯穿第五通孔、用以将墙板2固定于连接件6上的第三螺钉,具体效果见图1和图9。在调节件4对主型材5的上端面进行调平后,只要连接件6的两端分别与主型材5和墙板2相抵,就能够保证铺贴完成的墙板2表面在同一个高度上。但是又需要通过螺钉将连接件6和主型材5、墙板2和连接件6进行固定,为了防止螺钉拧入后,调平后的端面又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连接件6与主型材5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凹槽62,第二凹槽62中设有第四通孔,在连接件6与墙板2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三凹槽63,第三凹槽63中设有第五通孔。安装时,先将第一块墙板2的第一凹槽21插接于第二凸起部61的一端,然后通过第二螺钉一端贯穿第四通孔将连接件6与第一块墙板2固定,再通过第三螺钉一端贯穿第五通孔将连接件6与主型材5固定,最后将第二块墙板2与第二凸起部61的另一端插接,实现相邻两个墙板2的拼接。
44.在本实施例中,主型材5与连接件6固定的一端面上有锯齿槽53,具体效果见图8。在主型材5与连接件6固定的端面上设有锯齿槽53,一方面是为了加大主型材5与连接件6之
间的摩擦,防止其产生位移。另一方面是为了对更好的对第三螺钉进行限位,使其更够更好的对主型材5和连接件6进行固定。
45.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