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救援教学用气墙充气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08600发布日期:2021-08-27 10:4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急救援教学用气墙充气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急救援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急救援教学用气墙充气帐篷。



背景技术:

紧急救援,指在对待突发事件时,应尽可能的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将受害者的伤害降到最低的行动,根据紧急事件的不同类型,分为卫生应急、交通应急、消防应急、地震应急、厂矿应急、家庭应急等领域的应急救援。为避免遇到紧急情况时手足无措,企业和/或学校通过设置教学课程,指导员工和学生进行应急救援培训,使其掌握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

救援帐篷是应急救援设备的一种,救援帐篷主要用于军队、民政、红十字、卫生等水灾地震突发灾害的应急救援,其可用于存放物质、收容灾民,以及为救援人员提供便利。救援帐篷看似结构简单,但未经培训的人员搭建救援帐篷时极易出现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处开始的情况。公告号为cn210828580u提出一种气墙充气应急救援帐篷,该救援帐篷充气安装,节省安装时间,但其充气机构充满气后,很难将防雨保温布搭在充气机构的外部,该救援帐篷需要将固定销插入地下进行固定,教学时一般在室内或硬质地面,该救援帐篷不适用于进行教学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救援帐篷存在搭设困难、不适用于应急救援教学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急救援教学用气墙充气帐篷,该充气帐篷便于搭建,能适用于进行应急救援教学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急救援教学用气墙充气帐篷,包括充气地垫、充气侧墙和两个充气端墙;

所述充气地垫包括防水布垫和防水布垫顶面四周设置的充气圈,所述充气圈的截面呈l型,充气圈的横翼部底端与防水布垫的顶面固定连接,具体地,l型充气圈包括横翼部和竖翼部;

两个所述充气端墙与充气侧墙一体成型,且内部相互连通,便于同步充气;所述充气圈和充气侧墙上均设有用于充气和放气的气嘴;

所述充气侧墙的两端底部、所述充气端墙的底部、以及l型充气圈的横翼部顶端外侧壁均分别设有多个连接环;所述充气侧墙的两端底部的多个连接环与l型充气圈的横翼部的多个连接环之间、所述充气端墙的底部多个连接环与l型充气圈的横翼部的多个连接环之间一一对应,且分别通过设置绳索相连接,具体地,绳索为尼龙绳;当该充气帐篷充气后,充气侧墙和两个充气端墙围绕在充气圈的竖翼部外侧;该种结构能避免雨水进入充气帐篷的内部;

至少一个所述充气端墙上设有门帘,便于进出该充气帐篷,具体地,门帘与充气端墙之间通过设置防水拉链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充气圈的内侧设有防潮垫,防潮垫的底面与防水布垫的顶面接触;具体地,防潮垫可铺设在防水布垫上,或与防水布垫粘接固定。

进一步限定,所述充气圈的外侧间隔设有多个锚固钉,每个所述锚固钉与充气圈和充气侧墙之间分别通过设置拉线连接,当该充气帐篷在土地上搭建时,可通过多个锚固钉锚固充气地垫和充气侧墙,确保该充气帐篷的牢靠性。

进一步限定,所述充气侧墙充气后呈拱形,充气侧墙的内侧间隔设有多个充气横梁,每个充气横梁的两端均分别与充气侧墙相连通,充气横梁随充气侧墙一起充气,充气横梁能提高该充气帐篷的稳固性。

进一步限定,所述充气侧墙的侧壁设有窗口,窗口处设有纱帘和遮光帘,所述纱帘位于遮光帘的内侧,且所述纱帘和遮光帘与充气侧墙之间均通过设置防水拉链连接,该种结构能便于打开纱帘和遮光帘;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纱帘和遮光帘与充气侧墙之间防水拉链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急救援教学用气墙充气帐篷,有益效果在于:该充气帐篷通过充气的方式便于搭建安装,能节省安装时间;该充气帐篷能适用于在室内或硬质地面进行应急救援教学使用,结构稳固牢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b方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充气地垫,11-防水布垫,12-充气圈,13-防潮垫,2-充气侧墙,21-充气横梁,22-窗口,23-纱帘,24-遮光帘,3-充气端墙,4-连接环,5-绳索,6-门帘,7-锚固钉,8-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应急救援教学用气墙充气帐篷,包括充气地垫1、充气侧墙2和两个充气端墙3;

所述充气地垫1包括防水布垫11和防水布垫11顶面四周设置的充气圈12,所述充气圈12的截面呈l型,充气圈12的横翼部底端与防水布垫11的顶面固定连接,具体地,l型充气圈12包括横翼部和竖翼部;

所述充气圈12的内侧设有防潮垫13,防潮垫13的底面与防水布垫11的顶面接触;具体地,防潮垫13可铺设在防水布垫11上,或与防水布垫11粘接固定;

两个所述充气端墙3与充气侧墙2一体成型,且内部相互连通,便于同步充气;所述充气圈12和充气侧墙2上均设有用于充气和放气的气嘴(图中未示出);

所述充气侧墙2的两端底部、所述充气端墙3的底部、以及l型充气圈12的横翼部顶端外侧壁均分别设有多个连接环4;所述充气侧墙2的两端底部的多个连接环4与l型充气圈12的横翼部的多个连接环4之间、所述充气端墙3的底部多个连接环4与l型充气圈12的横翼部的多个连接环4之间一一对应,且分别通过设置绳索5相连接,具体地,绳索5为尼龙绳;当该充气帐篷充气后,充气侧墙2和两个充气端墙3围绕在充气圈12的竖翼部外侧;

所述充气圈12的外侧间隔设有多个锚固钉7,每个所述锚固钉7与充气圈12和充气侧墙2之间分别通过设置拉线8连接,具体地,充气圈12和充气侧墙2上设有连接环4,当该充气帐篷在土地上搭建时,可通过多个锚固钉7锚固充气地垫1和充气侧墙2,确保该充气帐篷的牢靠性;

所述充气侧墙2充气后呈拱形,充气侧墙2的内侧间隔设有多个充气横梁21,每个充气横梁21的两端均分别与充气侧墙2相连通,充气横梁21随充气侧墙2一起充气,充气横梁21能提高该充气帐篷的稳固性;

至少一个所述充气端墙3上设有门帘6,便于进出该充气帐篷,具体地,门帘6与充气端墙3之间通过设置防水拉链连接;

所述充气侧墙2的侧壁设有窗口22,窗口22处设有纱帘23和遮光帘24,所述纱帘23位于遮光帘24的内侧,且所述纱帘23和遮光帘24与充气侧墙2之间均通过设置防水拉链连接,该种结构能便于打开纱帘23和遮光帘2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纱帘23和遮光帘24与充气侧墙2之间防水拉链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应急救援教学时,将充气地垫1在地面展开,将充气圈12的气嘴外接充气设备,并对充气圈12进行充气;充气圈12充满气后,该充气地垫1完全展开成型;将充气侧墙2的两端底部的多个连接环4与l型充气圈12的横翼部的多个连接环4之间、充气端墙3的底部多个连接环4与l型充气圈12的横翼部的多个连接环4之间一一对应,且分别通过绳索5相连接;将充气侧墙2的气嘴外接充气设备,并对充气侧墙2进行充气;充气端墙3和充气横梁21随充气侧墙2充气;充气侧墙2、充气端墙3和充气横梁21充满气后展开成型;该充气帐篷充气搭建完成。该充气帐篷在室外土地或应急救援现场搭建时,可将多个锚固钉7钉入地下,以此提高该充气帐篷的牢靠性。该充气帐篷通过充气的方式便于搭建安装,能节省安装时间;该充气帐篷能适用于在室内或硬质地面进行应急救援教学使用,结构稳固牢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