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0697发布日期:2021-12-15 06:2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特别是一种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大型火灾安全事故随之增多,火灾事故类型与规模的多样性,小型的事故水塔已满足不了灭火的需要,因此,大型事故水塔的建设是必要的,然而对于大型的事故水塔施工要求及方法也随之提高和创新,特别是对于1000立方米大型事故水塔的蓄水池自重达到650t,水塔全高56.95m,采用原有的吊装方法和在塔身周围搭设脚手架做支撑体系高空现浇砼成型等的施工方法是难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大型事故水塔重量大、提升高度高、提升过程容易造成开裂,难度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作为吊装平台,将高难度的水塔提升方法转变为利用混凝土塔身顶面作为基础,钢结构平台上下环梁作为支撑体系,钢绞线作为受力牵引,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提升,带动蓄水池匀速平稳提升,减弱了施工难度,提高质量,提高安全系数。以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所述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利用水塔塔身顶面作为混凝土基础,所述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包括上环梁结构、下环梁结构、千斤顶和支撑立柱;
5.所述上环梁结构包括上环形梁、上连梁和上环形板;所述上环形梁内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根上连梁,所述上环形梁通过上连梁与上环形板连接;
6.所述下环梁结构包括下环形梁、下连梁和下环形板;所述下环形梁内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根下连梁,所述下环形梁通过下连梁与下环形板连接;
7.所述上环形梁和下环形梁之间设置有多个千斤顶,多个千斤顶沿下环形梁顶面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支撑立柱通过立柱底板垂直安装在水塔塔身顶面上,所述下环形梁垂直焊接在支撑立柱的上端。
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立柱沿下环形梁底面圆周方向垂直均匀分布。
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千斤顶与支撑立柱的数量相等,每个千斤顶对应一根支撑立柱,每个所述千斤顶的放置位置选在对应支撑立柱与下环形梁接触面的上方。
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上连梁、下连梁和支撑立柱的数量均为12根,其中横跨在两根对立的支撑立柱支筒顶上的两根上连梁或是下连梁为一根长连梁。
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千斤顶采用自锁式液压千斤顶。
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上环梁结构和所述下环梁结构上预留有钢绞线的穿线孔。
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上连梁和下连梁靠支撑立柱端依次设置有加强板、连
接板和牛腿板。
14.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上环梁结构还包括有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沿上环梁四周焊接,其高度不低于1.2米。
15.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6.1、 本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作为吊装平台由上环梁结构、下环梁结构、千斤顶、支撑立柱组成,设计简单、直观,材料均为市场常用性材料,易于采购。
17.2、利用现有的混凝土塔身顶面作为吊装平台的基础,不需制作吊装平台支撑基础,精简吊装平台制作步骤,减少材料投入,节约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18.3、 本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的支撑立柱上端与下环梁结构垂直焊接固定,采用焊接,使提升支架稳固,垂直能使承受能力最大化,支撑立柱下端通过底板与基础预埋板焊接,垂直稳固在基础上,使支撑立柱承受能力最大化;支撑立柱沿着圆形下环梁结构垂直均匀分布,受力均匀,达到最优支撑效果,强化了安全性能。本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可在地面制作,完成后整体吊装,避免高空焊接作业。
19.4、利用液压千斤顶整体同步提升,保证水柜提升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匀速顶升,提高吊装安全系数。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施例之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施例之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的剖视图;
23.图3是本实施例之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的俯视图;
24.图4是本实施例之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提升水柜的状态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施例之上下环形梁拼接构件示意图(h型钢冷弯成型件);
26.图6是本实施例之上下环形板的示意图;
27.图7是支撑立柱与梁接点选择图;
28.图8是各种加强板、连接板、牛腿板、立柱底板的形状示意图。
29.图中:
30.ⅰ‑
上环梁结构,1a

上环形梁,2a

上连梁,3a

上环形板;
31.ⅱ‑
下环梁结构ⅱ,1b

下环形梁,2b

下连梁,3b

下环形板;1c

h型钢冷弯成型件;
[0032]1‑
加强板,2

连接板,3

梁柱连接板,4

支撑立柱,5

立柱底板,6

牛腿板ⅰ,7

牛腿板ⅱ,8

牛腿板ⅲ,9

千斤顶,10

钢绞线,11

水塔塔身,12

水柜,13

次梁连接板,14

梁梁连接板;a表示立柱与梁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如图1

图3所示,一种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所述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利用水塔塔身顶面作为混凝土基础,所述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包括上环梁结构ⅰ、下环梁结构ⅱ、千斤顶9和支撑立柱4。
[0034]
所述上环梁结构ⅰ包括上环形梁1a、上连梁2a、上环形板3a和防护栏杆;所述上环形梁1a内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根上连梁2a,所述上环形梁1a通过上连梁2a与上环形板3a连接;所述防护栏杆沿上环梁四周焊接,其高度不低于1.2米。
[0035]
所述下环梁结构ⅱ包括下环形梁1b、下连梁2b和下环形板3b;所述下环形梁1b内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根下连梁2b,所述下环形梁1b通过下连梁2b与下环形板3b连接。
[0036]
所述上环形梁1a和下环形梁1b之间设置有多个千斤顶9,多个千斤顶9沿下环形梁1b顶面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支撑立柱4通过立柱底板5垂直安装在水塔塔身顶面上,所述下环形梁1b垂直焊接在支撑立柱4的上端。
[0037]
所述支撑立柱4沿下环形梁1b底面圆周方向垂直均匀分布。
[0038]
所述千斤顶9与支撑立柱4的数量相等,每个千斤顶9对应一根支撑立柱4,每个所述千斤顶9的放置位置选在对应支撑立柱4与下环形梁1b接触面的上方。
[0039]
所述上连梁2a、下连梁2b和支撑立柱4的数量均为12根,其中横跨在两根对立的支撑立柱4支筒顶上的两根上连梁2a或是下连梁2b为一根长连梁。
[0040]
所述千斤顶9采用自锁式液压千斤顶。
[0041]
所述上环梁结构ⅰ和所述下环梁结构ⅱ上预留有钢绞线的穿线孔。
[0042]
所述上连梁2a和下连梁2b靠支撑立柱4端依次设置有加强板、连接板和牛腿板。使用钢板制作成相应规格形状的加强板、连接板和牛腿板,各板的形状参见图8,在下连梁2b靠立柱端依次将加强板、连接板和牛腿板采用焊接或高强螺栓连接稳定,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各板的分布参见图2。
[0043]
本一种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的环形梁(分别为上环形梁1a和下环形梁1b),作为支撑体系;连梁(分别为上连梁2a和下连梁2b),用于把环梁连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环梁结构连在一起;环形板(分别为上环形板3a和下环形板3b)用于把各连梁的中心端固定在一起,即环形板与环形梁形成同心圆,各连梁如同圆半径,环形梁很大,通过各连梁将环形梁与环形板连接固定成一整体的环梁结构,可以保证稳定性安全性,加强结构强度和受力均匀;支撑立柱4用于支撑整个上环梁结构ⅰ和下环梁结构ⅱ的主要受力件;所述立柱底板5基于整个架体的底部,与预埋板焊接固定整个架体。本一种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采用液压千斤顶双钢环梁提升法,用液压千斤顶设置于上下两道圈粱之间,通过操作控制台控制液压油泵,液压油泵提供动力源,控制箱(油泵)以恒定压力对千斤顶进行供油,使千斤保持匀速顶升,通过千斤顶回缩、顶升,使上下两道钢圈梁交替作用,并由锚具、钢绞线带动水柜逐步上升,参见图4本实施例之大型事故水塔蓄水池提升支架提升水柜的状态示意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