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4898发布日期:2021-12-11 10:1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帐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采用可充气的支撑件作为支架的帐篷。


背景技术:

2.帐篷作为一种户外使用的装置,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一些特殊用途的帐篷,比如搭建后长期使用的救灾帐篷、军用帐篷等大型帐篷,最常见的还是野外露营使用的单人或双人帐篷,此类帐篷包括防水布料制成的外罩,以及用于支撑外罩的若干根金属杆,为了便于携带,金属杆一般是可以折叠的,因为外罩的布料比较薄,金属杆折叠后长度一般在30cm左右,因此,收纳后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携带;但这一类帐篷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难以搭建,到达目的地后,需要展开外罩,并将折叠的金属杆逐段拉出,并穿设在外罩表面上的柔性连接筒内,然后弯曲金属杆,即完成帐篷的搭建,拆除时则过程相反,采用该结构的帐篷,无论是搭建还是拆卸,均费时费力,而且往往一个人难以完成;同时,金属杆的端部并不能固定在地面上,如遇大风,帐篷可能倾覆或者被风吹走,因此在使用时存在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帐篷,其用于支撑外罩的支撑件在充气后即可支撑外罩,解决了现有帐篷搭建和拆卸费时费力、使用不便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气帐篷,包括采用防水布料制成的外罩,设于外罩底部相连接并形成封闭空间的底垫,还包括,至少两根可充气的条形袋状支撑件,所述条形袋状支撑件与外罩一体成型,在其内充气后用于支撑外罩;所述条形袋状支撑件的两端均封闭,且在其上至少设有一个充气孔,在充气孔处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所述条形袋状支撑件为两根,二者交叉设置且二者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在每根条形袋状支撑件的两端各设有一块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内设有插孔。两端封口的条形袋状支撑件在充满气后则呈圆筒状,两根以上的充气的条形袋状支撑件即可很好的支撑外罩,形成一个稳定的帐篷;到达目的地后,将外罩展开,取下其中一个密封盖,采用充气筒给条形袋状支撑件充气,在充气过程中,随着条形袋状支撑件的逐渐撑开,外罩则被拉伸并展开,条形袋状支撑件充满气后盖上密封盖,形成帐篷的支架,而因为外罩与条形袋状支撑件一体成型,即加工时将二者直接缝制在一起,外罩对条形袋状支撑件起到限制作用,因此,充满气的条形袋状支撑件形成一个弯曲的支架,而不是呈直线型,从而,两根以上的充气条形袋状支撑件与外罩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帐篷;拆卸时,取下密封盖,对条形袋状支撑件放气,如需要快速放气,按压条形袋状支撑件即可,放气后即可将外罩与条形袋状支撑件折叠在一起。
5.优选地,相互连接的两根条形袋状支撑件展开时呈x型,并将外罩分割为四个区域,分别为前罩布、后罩布及两块端罩布。
6.优选地,所述两根条形袋状支撑件相结合的位置设有一个充气孔,在该充气孔处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
7.优选地,在前罩布内壁上设有下边缘与底垫固定连接的内衬布,所述内衬布的中上部沿中上部的纵向中线分为左半幅和右半幅,且左半幅和右半幅通过拉链连接。
8.优选地,所述前罩布分为外左半幅、外右半幅,且二者通过拉链相连接。
9.优选地,在前罩布的两侧各设有两根收纳扎带,同一侧的两根扎带分别设于前罩布的内表面、外表面上。
10.优选地,所述每块端罩布内各设有一个透气窗,在透气窗处设有一块透气布料,在端罩布上还设有一块上端与其相连接的遮光布,在遮光布下端两侧各设有一根连接带,在连接带的末端设有一个扣件,在端罩布上设有两个分别与扣件可分离连接且位于透气窗上方两侧的连接扣。
11.有益技术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条形袋状支撑件支撑帐篷,便于搭建及拆卸,而且条形袋状支撑件与外罩一体成型,在加工时,直接将二者缝制在一起,无需其他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条形袋状支撑件与外罩;同现有的同类帐篷相比,本实用新型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帐篷端部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7.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帐篷,包括采用防水布料制成的外罩1,设于外罩底部相连接并形成封闭空间的底垫2,还包括,至少两根可充气的条形袋状支撑件3,所述条形袋状支撑件3与外罩1一体成型,在条形袋状支撑件3内充气后用于支撑外罩1;所述条形袋状支撑件3的两端均封闭,且在其上至少设有一个充气孔,在充气孔处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4。
18.两端封口的条形袋状支撑件3在充满气后则呈圆筒状,为了防止条形袋状支撑件3漏气,其采用不透气的面料制成,两根以上的充气的条形袋状支撑件3即可很好的支撑外罩1,形成一个稳定的帐篷;到达目的地后,将外罩 1展开,取下其中一个密封盖4,采用充气筒给条形袋状支撑件3充气,在充气过程中,随着条形袋状支撑件3的逐渐撑开,外罩1则被拉伸并展开,条形袋状支撑件3充满气后盖上密封盖4,形成帐篷的支架,而因为外罩1与条形袋状支撑件3一体成型,即加工时将二者直接缝制在一起,外罩1对条形袋状支撑件3起到限制作用,因此,充满气的条形袋状支撑件3形成一个弯曲的支架,而不是呈直线型,从而,两根以上的充气条形袋状支撑件3与外罩1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帐篷;拆卸时,取下密封盖4,对条形袋状支撑件3 放气,如需要快速放气,按压条形袋状支撑件3即可,放气后即可将外
罩1 与条形袋状支撑件3折叠在一起,便于收纳。
19.显然,条形袋状支撑件3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制,而且多根条形袋状支撑件3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各异,只要充气后能够支撑外罩1,形成帐篷即可;充气孔本身也用于放气,因此其数量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根据实际需求而确定。
20.本实施例以设置两根条形袋状支撑件3为例进行说明,且两根条形袋状支撑件3交叉设置,二者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二者相互连通的目的在于,只需要针对其中一根条形袋状支撑件3上的充气孔进行充气,即可将另一根条形袋状支撑件3充满气,从而无需针对每根条形袋状支撑件3进行充气;因此,虽然两根以上的条形袋状支撑件3可以不相互连通甚至不相互连接,二者分别充气后也可起支撑作用,但显然没有将二者连通,一次性充气后即可使用的结构方便。
21.在每根条形袋状支撑件3的两端各设有一块连接片5,所述连接片5内设有插孔501。其目的在于,如果帐篷放置在泥地上,即可采用四根插扦分别穿过四个插孔501,通过固定帐篷的四个转角而将帐篷固定在地面上,防止刮风时帐篷倾覆或被刮走。
22.因两根条形袋状支撑件3交叉设置,二者未充气时展开呈x型,或者充气后的帐篷的俯视方向的投影呈x型;两根交叉设置的条形袋状支撑件3将外罩1分割为四个区域,分别为前罩布101、后罩布102及两块端罩布103。
23.在所述两根条形袋状支撑件3相结合的位置设有一个充气孔,在该充气孔处同样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4,此处的充气孔主要用于放气,因该位置位于搭建好的帐篷的顶部。
24.如图2

4所示,在前罩布101内壁上设有下边缘与底垫2固定连接的内衬布6,所述内衬布6的中上部沿中上部的纵向中线分为左半幅和右半幅,且左半幅和右半幅通过拉链7连接。内衬布6一般采用纱布制成,起到透气和防虫的作用。
25.所述前罩布101同样分为外左半幅、外右半幅,且二者通过拉链7相连接。
26.在前罩布101的两侧各设有两根收纳扎带8,同一侧的两根扎带分别设于前罩布101的内表面、外表面上,需要打开前罩布101、内衬布6时,分别将两侧的两根扎带连接在一起,分别用于收纳前罩布101、内衬布6的两个半幅,如图4所示。
27.如图1

3所示,所述每块端罩布103内各设有一个透气窗103a,在透气窗处设有一块透气布料,在端罩布上还设有一块上端与其相连接的遮光布9,在遮光布下端两侧各设有一根连接带10,在连接带的末端设有一个扣件11,在端罩布103上设有两个分别与扣件11可分离连接且位于透气窗103a上方两侧的连接扣12。
28.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条形袋状支撑件3支撑帐篷,便于搭建及拆卸,而且条形袋状支撑件3与外罩1一体成型,在加工时,直接将二者缝制在一起,无需其他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条形袋状支撑件3与外罩1;同现有的同类帐篷相比,本实用新型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29.在以上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相应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
30.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
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