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29551发布日期:2021-06-11 21:4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装配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工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不断被开发、创新。我国建设需求量大、建设速度快,与此同时,我国大力提倡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而现浇混凝土建筑污染比较大,材料浪费比较严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具有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的装配式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作为房屋地面的楼板以及作为房屋墙体的墙板,楼板上表面开设有插接槽,墙板包括墙体以及一体设置于墙体底部的插接部,插接部用于插入插接槽中,从而将墙体固定在楼板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仅通过插接部与插接槽配合,墙板与楼板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升楼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申请提供装配式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装配式结构,包括楼板以及墙板,所述楼板上表面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侧壁开设有加强插孔,所述墙板包括墙体以及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一体设置于墙体底端,所述插接部厚度与插接槽宽度相同,插接部朝向插接槽侧壁的表面开设有容置孔,插接部侧表面开设有高度高于楼板的灌浆孔,插接部内部开设有连通灌浆孔和两容置孔的灌浆通道,容置孔与加强插孔一一对应,对应的容置孔与加强插孔连通且设有同一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的一端位于加强插孔中,另一端位于容置孔中,容置孔背对加强钢筋的部分、灌浆孔以及灌浆通道中均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填充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接部插入插接槽,并在灌浆孔处灌入混凝土浆料,形成混凝土填充层,使得加强钢筋在墙板和楼板装配后不可移动,通过加强钢筋连接加强插孔和容置孔,提升插接部与插接槽连接后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加强插孔、容置孔均沿墙板到楼板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向下设置能够使得加强钢筋对稳定性的加强作用较大,并且在装配时,加强钢筋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容置孔滑移进入加强插孔,装配过程较为方便。

可选的,所述插接部朝向插接槽槽壁的表面开设有缺口槽,缺口槽向下与容置孔连通,所述加强钢筋表面设有沉头孔,沉头孔中设有固定柱,缺口槽内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位于固定柱上方,所述加强插孔半径大于容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可以在凸出部和固定柱之间连接上固定绳,通过固定绳拉住加强钢筋,使得加强钢筋靠近加强插孔的端部在吊装时不会从容置孔露出,利用固定绳进行固定,在容置孔进入插接槽中以后,可以剪断固定绳,解除加强钢筋的固定状态,固定和解除固定较为简单,且对装配结构造成的影响较小;加强插孔半径大于容置孔可以使加强钢筋以及加强钢筋上残留的固定绳部分进入加强插孔。

可选的,所述插接槽与楼板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倾斜面,所述灌浆孔的高度位置位于倾斜面的高度范围之内,所述插接部、插接槽、倾斜面之间设置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增加插接槽、插接部以及灌浆孔处的防水性能。

可选的,所述缺口槽的较高端高于倾斜面较低端,所述缺口槽的较低端与加强插孔连通,所述插接部、倾斜面、缺口槽中、插接槽之间设置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防水层时,防水层通过缺口槽与倾斜面连通处进入缺口槽,并通过缺口槽与加强插孔连通处进入加强插孔,从而对缺口槽、加强插孔的空隙部分进行填充,增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稳定性以及防水性。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法,用于生产装配式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01、利用楼板预制模具浇筑楼板,楼板表面具有插接槽,插接槽两侧壁均设有多个加强插孔;s002、利用墙板预制模具浇筑墙板,墙板底部具有插接部,插接部上具有容置孔、灌浆孔以及灌浆通道;s003、制作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的半径与加强插孔相同,加强钢筋的长度大于加强插孔的长度;s004、将楼板、墙板、加强钢筋装车运输至施工场地,将楼板吊装安装至目标位置;s005、将加强钢筋插入容置孔,并用固定绳进行固定,将墙板吊装至楼板的插接槽上方,将钢筋插入墙板底部的容置孔,降低墙板高度,待加强钢筋进入插接槽以后,剪断固定绳,然后继续降低墙板高度,使得插接部插入插接槽中;s006、向灌浆孔灌入混凝土浆料,充实灌浆孔、灌浆通道以及容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墙板和楼板进行浇筑,浇筑时,通过改变预制模具结构使得浇筑得到的墙板和楼板的结构满足需求,然后制作出加强钢筋,将墙板、楼板以及加强钢筋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进行装配,装配时先将楼板水平安装好,然后将墙板吊装到楼板的插接槽上方,然后缓慢下降,待容置孔进入插接槽以后剪断固定绳,固定绳连接在缺口槽中的部分可以取下,也可以不取出,然后继续下移墙板,使得插接部完全插入插接槽中,完成拼装,然后向灌浆孔灌入混凝土浆料,然后在插接槽以及插接部之间涂抹和填入防水涂料,形成防水层;如此装配和安装能够保证装配式结构顺利安装且安全、高效。

可选的,s001的具体方法是:在楼板预制模具的插接槽成型位置设置插接槽模,插接槽模包括第一模板以及两第二模板,两第二模板位于第一模板沿插接槽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模板背对第一模板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用于成型加强插孔的加强插孔模,第一模板的厚度大于加强插孔模的水平长度,浇筑后先将第一模板向上取出,然后逐个移动第二模板使加强插孔模与楼板脱离,并向上取出,得到楼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板预制模具中放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方便插接槽以及加强插孔的成型,结构简单,脱模方便。

可选的,s002的具体方法是:在墙板预制模具中放入用于分别成型灌浆孔、灌浆通道、容置孔的灌浆孔模柱、灌浆通道模柱、容置孔模柱,浇筑完成并脱模以后取出灌浆孔模柱、灌浆通道模柱、容置孔模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板预制模具中放入灌浆孔模柱、灌浆通道模柱、容置孔模柱,能够方便的得到所需墙板,模具结构简单,脱模方便。

可选的,所述灌浆孔模柱、容置孔模柱为木质模、金属模、塑料模、砂模或消失模,灌浆通道模柱为砂模或消失模,浇筑时,在木质模、金属模、塑料模外涂覆混凝土脱模剂,将砂模用布袋包裹,并在布袋外表面涂覆混凝土脱模剂,然后将脱灌浆孔模柱、加强插孔模以及灌浆通道模柱固定连接,脱模时,取出木质模、金属模、塑料模,破坏布袋并清理砂模,除去消失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失模和砂模制成灌浆通道模柱,便于灌浆通道模柱的取出、脱模,灌浆孔模柱、容置孔模柱进可以选择木质模、金属模、塑料模、砂模或消失模均可,通过袋子将砂模包住便于砂模制成的模柱与相邻的模柱之间的固定,也便于涂覆混凝土脱模剂。

可选的,所述灌浆孔模柱、灌浆通道模柱、容置孔模柱通过粘接剂互相连接从而固定在墙板预制模具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接的方式使得灌浆孔模柱、灌浆通道模柱、容置孔模柱容易分离,便于墙板成型以后的脱模。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插接部插入插接槽,向灌浆孔处灌入混凝土浆料,形成混凝土填充层,使得加强钢筋在墙板和楼板装配后不可移动,通过加强钢筋连接加强插孔和容置孔,提升插接部与插接槽连接后的连接强度;

2.通过固定件保持加强钢筋的较低端在安装墙板时不突出于插接部表面,方便插接部插入插接槽,当加强钢筋进入插接槽以后,剪断固定绳,使得加强钢筋脱离固定,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进入加强插孔中,操作方便;

3.楼板和墙板结构可以通过对应的预制模具进行批量生产,效率高,并且相应的预制模具的使用过程和脱模过程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相关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式结构的墙板和楼板在装配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式结构的墙板和楼板安装时即将剪断固定绳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楼板预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墙板预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楼板;11、插接槽;12、加强插孔;13、倾斜面;2、墙板;21、墙体;22、插接部;23、容置孔;24、缺口槽;241、凸出部;25、灌浆孔;26、灌浆通道;3、加强钢筋;31、沉头孔;32、固定柱;4、固定绳;5、混凝土填充层;6、防水层;7、楼板预制模具;71、插接槽模;711、第一模板;712、第二模板;713、加强插孔模;714、三角凸块;8、墙板预制模具;81、灌浆孔模柱;82、灌浆通道模柱;83、容置孔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装配式结构,参照图2,包括楼板1以及墙板2,楼板1水平放置,楼板1表面开设有插接槽11,插接槽11的两个侧壁开设均开设有加强插孔12,加强插孔12沿插接槽11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加强插孔12沿插接槽11到楼板1内部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插接槽11的槽壁与楼板1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倾斜面13。

墙板2包括墙体21以及插接部22,插接部22一体设置于墙体21的底端,且用于插入插接槽11中,插接部22的高度大于插接槽11的高度,插接部22的厚度与插接槽11的宽度相同,插接部22朝向插接槽11侧壁的两个表面均开设有半径与加强插孔12相同的容置孔23,插接部22插接入插接槽11,且插接部22底部与插接槽11槽底抵触以后,容置孔23与加强插孔12同轴连通,容置孔23与加强插孔12中滑移连接有半径与容置孔23相同的加强钢筋3,容置孔23的半径小于加强插孔12,加强钢筋3的一端与加强插孔12的孔底抵紧,另一端伸入容置孔23中,加强钢筋3的总长度小于一个容置孔23的长度。

如图3所示,加强钢筋3的表面开设有沉头孔31,沉头孔31的孔底固定有固定柱32。

如图3和图4所示,插接部22朝向插接槽11侧壁的两个表面均开设有缺口槽24,缺口槽24向下与缺口槽24所在侧的容置孔23连通,缺口槽24最高点位置高于倾斜面13最低位置,从而使得缺口槽24与倾斜面13底部连通,缺口槽24的底部、容置孔23孔口、加强插孔12连通。

如图5和图6所示,缺口槽24槽底设有凸出部241,凸出部241位于固定柱32的上方,凸出部241用于供固定绳4连接固定,固定绳4的一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柱32上,从而在装配强拉住加强钢筋3,使得加强钢筋3完全处于容置槽中。安装时,先将插接部22插入插接槽11,待加强钢筋3位于插接槽11中时,再剪断固定绳4,使得加强钢筋3的一个端部能够滑移进入加强插孔12中。

如图1和图6所示,插接部22其中一个侧表面开设有高度高于插接槽11槽壁的灌浆孔25,灌浆孔25沿插接部22侧壁到插接部22内部倾斜向下设置,灌浆孔25孔口的高度位于倾斜面13高度范围内,插接部22内部开设有灌浆通道26,灌浆通道26竖直向下设置,且连通灌浆孔25和容置孔23,当完成墙板2与楼板1的插接安装后,向灌浆孔25内灌入混凝土浆料,利用混凝土浆料充满灌浆孔25、灌浆通道26以及容置孔23,形成混凝土填充层5。

如图1和图3所示,倾斜面13、插接槽11以及插接部22之间设置有防水层6,防水层6由防水涂料填充在倾斜面13、插接槽11以及插接部22之间的空间中形成,防水层6通过缺口槽24顶部与倾斜面13底部的连通处进入缺口槽24,并填满缺口槽24和加强插孔12。

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式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先将楼板1安装在施工位置,将墙板2运到楼板1上方,墙板2的插接部22对准插接槽11,然后将加强钢筋3放入容置孔23,将固定绳4一端固定在凸出部241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柱32上,加强钢筋3较低的一端不超出容置孔23范围,降低插接部22的高度,插接部22底端进入插接槽11中,直到加强钢筋3的较低端进入插接槽11中,剪断固定绳4,继续下降插接部22的高度,加强钢筋3的较低端抵在插接槽11的槽壁上并继续下移,直到加强钢筋3的较低端对准加强插孔12后,加强钢筋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入加强插孔12,并且加强钢筋3的较高端仍然位于容置槽中,此时,插接部22底端与插接槽11底面也刚好接触,完成插接部22的装配。

然后向灌浆孔25中灌入混凝土砂浆,填满灌浆孔25、灌浆通道26,并继续填满容置孔23的空余部分。然后在倾斜面13、插接槽11以及插接部22朝向倾斜面13的表面形成的空间中用防水涂料涂抹、填充,防水涂料通过缺口槽24顶端和倾斜面13底部的连通处进入缺口槽24,再通过缺口槽24底部与加强插孔12连通处进入加强插孔12,形成防水层6,防水层6将灌浆孔25覆盖。

完成墙板2与楼板1的安装。

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01、利用楼板预制模具7浇筑楼板1,楼板1表面具有插接槽11,插接槽11两侧壁均设有多个加强插孔12,楼板预制模具7的结构如图7所示。

具体的做法是:在楼板预制模具7的插接槽11成型位置设置插接槽模71,插接槽模71包括第一模板711以及两第二模板712,两第二模板712位于第一模板711沿插接槽11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模板712背对第一模板711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用于成型加强插孔12的加强插孔模713,第一模板711的厚度大于加强插孔模713的水平长度。第二模板712朝向插接槽11槽壁的表面一体凸出设置有用于成型倾斜面13的三角凸块714,三角凸块714位于第二模板712的顶部位置。

浇筑后先将第一模板711向上取出,然后逐个将第一模板711移动到加强插孔模713与楼板1脱离,并向上取出,得到楼板1。

s002、利用墙板预制模具8浇筑墙板2,墙板2底部具有插接部22,插接部22上具有容置孔23、灌浆孔25以及灌浆通道26,墙板预制模具8的结构如图8所示。

具体的做法是:在墙板预制模具8中放入用于分别成型灌浆孔25、灌浆通道26、容置孔23的灌浆孔模柱81、灌浆通道模柱82、容置孔模柱83,浇筑完成并脱模以后取出灌浆孔模柱81、灌浆通道模柱82、容置孔模柱83。其中,所述灌浆孔模柱81、容置孔模柱83为木质模、金属模、塑料模、砂模或消失模,灌浆通道模柱82为砂模或消失模。

浇筑时,在木质模、金属模、塑料模外涂覆混凝土脱模剂,将砂模用布袋包裹,并在布袋外表面涂覆混凝土脱模剂,将灌浆孔模柱81、灌浆通道模柱82、容置孔模柱83通过粘接剂互相连接,然后固定在墙板预制模具8上。

脱模时,取出木质模、金属模、塑料模,破坏布袋并清理砂模,除去消失模,最后得到墙板2。

s003、制作加强钢筋3,加强钢筋3的半径与加强插孔12相同,加强钢筋3的长度大于加强插孔12的长度且小于容置孔23的长度,在加强钢筋3靠近其中一个端部的位置开设沉头孔31,开沉头孔31时,在沉头孔31中心处留下一根柱体,作为固定柱32;

s004、将楼板1、墙板2、加强钢筋3装车运输至施工场地,将楼板1吊装安装至目标位置;

s005、将加强钢筋3插入容置孔23,并用固定绳4进行固定,将墙板2吊装至楼板1的插接槽11上方,将钢筋插入墙板2底部的容置孔23,降低墙板2高度,待加强钢筋3进入插接槽11以后,剪断固定绳4,然后继续降低墙板2高度,使得插接部22插入插接槽11中。

s006、向灌浆孔25灌入混凝土浆料,充实灌浆孔25、灌浆通道26以及容置孔23。

s007、在倾斜面13、插接槽11以及插接部22之间用防水涂料涂抹、填充形成防水层6,在制作填充层时,防水涂料沿倾斜面13与缺口槽24连通处进入缺口槽24,将缺口槽24空间填满。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