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矿粉尘回收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5285发布日期:2021-06-18 20:2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矿粉尘回收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石矿粉尘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石矿粉尘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砌块以水泥、矿渣、砂、石灰等为主要原料,加入发气剂,经搅拌成型、蒸压养护而成的实心砌块,加气混凝土按用途,可分为非承重砌块、承重砌块、保温块、墙板与屋面板五种。

加气砖具有容重轻、保温性能高、吸音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加工性等优点,是我国推广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轻质墙体材料之一。

在全世界能源和自然资源保护日益重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其他工业废弃物的利用也呈现上升趋势,大多数国家对工业废弃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许多工业废弃物被证明可以被循环利用,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工业及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其多样化的结果,则形成了大生产化、高消耗化和多废弃化的社会体系。特别是大量的城市垃圾,不得不采用焚烧减容无害化和填埋处理。但是占用土地及环境污染仍是最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日益深刻化问题的最有力的对策是推行垃圾及工业废弃物再资源化。

将各种工业废弃物或城市建设废弃物作为原材料添加到加气砖的生产中,起到节省天然资源,利废环保等效果,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石矿粉尘作为石矿破碎时产生的粉尘垃圾,也可加入到加气砖的生产中,原料混合后在挤压机内挤压成长条后利用切刀切成砖坯,切好的砖坯需要运输至晒场做晒干处理,一般操作为将切好后的砖坯放置在木板上,然后经由小车运输砖坯,由于木板整块的面积较大,成型后的砖坯具有较大的粘性,砖坯很难在木板上移动,砖坯无法放满整个木板,砖坯的运输效率低下,木板上的空间无法得到充分使用,若强行在木板上推动砖坯容易对砖坯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石矿粉尘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石矿粉尘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多个载料板,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载料板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所述载料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顶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侧壁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载料板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载料板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槽;当两块所述载料板从第三滑槽内往所述第一滑槽内移动时,两块连接的所述载料板相分离;原料加入到挤压机内后,利用切刀将长条形砖坯切割成块状砖坯,切割后的砖块往底座方向移动,多块载料板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一块载料板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砖坯直接输送至载料板上,当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上装满砖坯后,第一滑块往第二滑槽内移动,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往上运动,从第一活动槽底部移动至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上的第一连接块插入到原本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上的第一活动槽内,使两块载料板形成连接;当两块载料板移动至同一平面上后,第一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连接块的相互配合下,将两块载料板固定在一起,使两块载料板形成一个整体,下一批切割后的砖坯被输送至新的载料板上,使每个载料板上均处于装满状态,对载料板上的空间做合理利用,使小车单程能够搬运更多的砖坯,提升砖坯的运输效率,从而提升砖块的加工效率;通过单块载料板的移动,避开了砖坯的移动,减少砖坯在载料板上的移动,从而减少砖坯移动对砖坯造成的损坏;载料板在上升后能够自动与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形成连接配合,从而将多块载料板连接在一起,降低载料板的搬运难度,使多块载料板可同时搬运,进一步的提升砖坯的运输效率;可根据小车的车型选择相应个数的载料板进行拼接,对小车上的空间做充分利用,增加载料板的适用范围;载料板上的砖坯取下后,将处于连接状态的载料板放入到第三滑槽内,载料板自动往第一滑槽内移动,处于连接状态的载料板自动分离后依次移动至第一滑槽内,使载料板处于叠放状态,以便对载料板进行使用,使载料板的使用更为方便。

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弹簧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壁上;所述载料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相通的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线轮,所述第一线轮上设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一线轮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配合的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槽内壁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一限位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弹簧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

所述第一滑块顶部设有第四活动槽,所述第四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上设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一限位块顶部,所述第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侧壁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四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一传动板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弹簧,所述第一支撑弹簧设于所述第一推块下方。

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吸盘,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弹簧;所述第一推块上设有第四活动腔,所述第四活动腔内设有第二传动板、与所述第二传动板相配合的第一传动轮及与所述第一传动轮相配合的第三传动板,所述第一推块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传动板穿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三传动板顶部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滑块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滑槽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的凸条。

所述载料板上设有第五活动槽,所述第五活动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弹簧;所述第五活动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活动槽相通的第六活动槽,所述第六活动槽内设有传动辊,所述第一连接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六传动槽相通的第五活动腔,所述第五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传动辊相配合的第四传动板,所述第四传动板上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滑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配合的第七活动槽,所述第三滑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配合的第八活动槽。

所述第一连接块侧壁上设有第九活动槽,所述第九活动槽内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侧壁上设有第四连接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设有第五连接弹簧,所述第五连接弹簧一端设有第三推板,当所述第三推板往所述第四凹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二限位块往所述第九活动槽内移动。

所述第二连接槽内壁上设有第十活动槽,所述第十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五活动槽和所述第十活动槽的第六活动腔,所述第十活动槽内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六连接弹簧;所述第六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推块,所述第六活动腔内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推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相配合的第十一活动槽,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三推块,当所述第三推板往所述第四活动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三推块往所述第二推块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七活动腔,所述第七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十二活动槽,所述第三推块穿设于所述第十二活动槽内,所述第三推块上设有第七连接弹簧;所述第七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推块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的第二传动轮一侧设有第五传动板,所述第五传动板上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设于所述第三推板一侧;所述第三推板上设有第十三活动槽,所述第十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转辊,所述第一转辊上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四凹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配合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十三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十四活动槽,所述第十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一转辊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三推板上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壁上设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二转辊上设有第三连接绳,所述第三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上;所述第八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五凹槽相配合的第四推块。

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相配合的第五滑槽,所述第五滑槽与所述第九活动槽相通;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推杆相对应的第十五活动槽,所述第十五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八活动腔,所述第八活动腔内设有第三转辊,所述第三转辊绕设有第一同步带,所述第八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同步带传动配合的第四转辊,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八活动腔相通的第九活动腔,所述第九活动腔内设有第五转辊,所述第五转辊与所述第三转辊通过一第二同步带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第九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设有第六转辊;所述第九活动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七转辊,所述第七转辊上绕设有第四连接绳,所述第四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上。

所述第八活动腔一侧设有第十活动腔,所述第十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内设有第八转辊,所第十活动腔内设有两组第九转辊,所述第八转辊与所述第九转辊通过一第三同步带形成传动配合,所述两组第九转辊上绕着有第四同步带,所述第十活动腔另一侧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内设有与所述第四同步带传动配合的第十转辊;所述第九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十一活动腔,所述第十一活动腔内侧壁上设有第十六活动槽,所述第十一活动腔另一端设有第十七活动槽,所述第十六活动槽内设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上设有第三限位弹簧,所述第四限位块上活动连接有第六传动板,所述第十七活动槽内设有与所述第十转辊传动配合的活动块,所述第六传动板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动块侧壁上,所述活动块侧壁上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单块载料板的移动,避开了砖坯的移动,减少砖坯在载料板上的移动,从而减少砖坯移动对砖坯造成的损坏;载料板在上升后能够自动与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形成连接配合,从而将多块载料板连接在一起,降低载料板的搬运难度,使多块载料板可同时搬运,进一步的提升砖坯的运输效率;可根据小车的车型选择相应个数的载料板进行拼接,对小车上的空间做充分利用,增加载料板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b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c处放大图。

图9为图8中的d处放大图。

图10为图2中沿j-j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e处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的f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14为图13中沿d-d处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的g处放大图。

图16为图14中的h处放大图。

图17为图13中沿e-e处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中的i处放大图。

图19为图18中的j处放大图。

图20为图13中沿f-f处的剖视图。

图21为图20中的k处放大图。

图22为图21中的l处放大图。

图23为图13中沿i-i处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3中的m处放大图。

图25为图23中的n处放大图。

图26为图24中的o处放大图。

图27为图13中沿g-g处的剖视图。

图28为图27中的p处放大图。

图29为图27中的q处放大图。

图30为图29中的r处放大图。

图31为图13中沿h-h处的剖视图。

图32为图31中的s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2所示,一种石矿粉尘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底座1和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多个载料板2,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载料板2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所述载料板2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23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顶部设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侧壁上设有第三滑槽12;所述载料板2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块21,所述载料板2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21相配合的第一连接槽22,所述第一连接块21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杆28,所述第一连接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8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槽;当两块所述载料板2从所述第三滑槽12内往所述第一滑槽内移动时,两块连接的所述载料板2相分离;原料加入到挤压机内后,利用切刀将长条形砖坯切割成块状砖坯,切割后的砖块往底座方向移动,多块载料板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一块载料板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砖坯直接输送至载料板上,当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上装满砖坯后,第一滑块往第二滑槽内移动,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往上运动,从第一活动槽底部移动至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上的第一连接块插入到原本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上的第一活动槽内,使两块载料板形成连接;当两块载料板移动至同一平面上后,第一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连接块的相互配合下,将两块载料板固定在一起,使两块载料板形成一个整体,下一批切割后的砖坯被输送至新的载料板上,使每个载料板上均处于装满状态,对载料板上的空间做合理利用,使小车单程能够搬运更多的砖坯,提升砖坯的运输效率,从而提升砖块的加工效率;通过单块载料板的移动,避开了砖坯的移动,减少砖坯在载料板上的移动,从而减少砖坯移动对砖坯造成的损坏;载料板在上升后能够自动与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形成连接配合,从而将多块载料板连接在一起,降低载料板的搬运难度,使多块载料板可同时搬运,进一步的提升砖坯的运输效率;可根据小车的车型选择相应个数的载料板进行拼接,对小车上的空间做充分利用,增加载料板的适用范围;载料板上的砖坯取下后,将处于连接状态的载料板放入到第三滑槽内,载料板自动往第一滑槽内移动,处于连接状态的载料板自动分离后依次移动至第一滑槽内,使载料板处于叠放状态,以便对载料板进行使用,使载料板的使用更为方便。

所述第一活动槽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液压缸13,液压缸为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提供推力,以便将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推送至第一活动槽顶部;所述第一滑槽侧壁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支撑板15,支撑板上设有第八连接弹簧151;所述第一滑槽内壁上设有第十八活动槽,所述第十八活动槽内设有第四推板16,第四推板上设有第二连接轴161,第二连接轴一端设有第三传动轮162,底座侧壁上设有第二线轮17,第二线轮上设有第五连接绳171,第五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支撑板上;第二连接轴上设有扭簧;第一滑块未处于第一滑槽顶部时,第四推板从第十八活动槽内翻出,支撑板处于通槽内;第一滑块往第一滑槽顶部移动时,第一滑块推动第四推板往上转动,第三连接绳带动第二线轮转动,第五连接绳从第二线轮上绕出,支撑板产生从通槽内伸出的趋势,当第四推板翻转至竖直状态时,第一滑块移动至支撑板上方,支撑板从通槽内伸出后处于第一滑块底部,利用支撑板为第一滑块提供支撑力,使载料板稳定的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保证载料板使用的可靠性。

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内壁上设有第十九活动槽,第十九活动槽内设有第二传动辊,第二传动辊上绕设有传送带14,传送带为载料板的移动提供动力,使载料板可在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内移动,以便将装满砖坯的载料板运出或将卸料后的载料板送进。

所述第一连接杆28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弹簧281,所述第一连接弹簧281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壁上;所述载料板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相通的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线轮29,所述第一线轮29上设有第一连接绳291,所述第一连接绳291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8一端;所述第一线轮29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轴292,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292相配合的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槽内壁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一限位弹簧2201,所述第一限位弹簧2201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220,所述第一连接轴292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20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液压缸推动载料板往上运动时,往上运动的载料板上的第一连接块插入到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第一连接槽内,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形成初步配合,两块载料板暂时连接在一起,当两块载料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后,第一限位块往第三活动槽内移动,第一限位块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第一连接弹簧推动第一连接杆往第二连接槽内移动,第一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对两块载料板的纵向位置做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连接块的相互配合下,将两块载料板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以便同时搬运多块载料板,提升对砖坯的搬运效率。

所述第一限位块一侧设有斜槽,在斜槽设置下使第一线轮能够单向转动;可在第一活动腔上设置开口活动槽,在底座侧壁上设置与开口活动槽相对应的传动杆,使载料板在第三滑槽内移动时传动杆与第一线轮相接触拨动线轮转动,将第一连接绳绕于第一线轮上,从而通过第一连接绳拉动第一连接杆重新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完成第一连接杆的复位。

所述第一滑块23顶部设有第四活动槽,所述第四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一传动板25,第一传动板中部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活动腔内,所述第一传动板25上设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20顶部,所述第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一推块26,所述第一推块26侧壁上设有第二滑块267,所述第四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267相配合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一传动板25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弹簧251,所述第一支撑弹簧251设于所述第一推块26下方;载料板往第一活动槽顶部移动时,第一滑块往第一滑槽顶部移动,第一滑块移动至第一滑槽顶部后,液压缸继续推动载料板往上运动,第一推块抵在第一滑槽顶部,第一推块往第四活动槽内移动,第一推板推动第一传动板一端往下运动,第一传动板绕连接点转动,第一传动板拉动第二连接绳移动,第二连接绳拉动第一限位块往上运动,第一限位块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第一连接杆失去限位后第一连接弹簧推动第一连接杆从第二活动槽内伸出,第一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与第一连接块相配合完成两个载料板之间的连接,使两块载料板形成整体,便于载料板的搬运。

所述第二滑块267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吸盘268,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密封板269,所述密封板269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弹簧2691;所述第一推块26上设有第四活动腔,所述第四活动腔内设有第二传动板266、与所述第二传动板266相配合的第一传动轮265及与所述第一传动轮265相配合的第三传动板263,所述第三传动板底部设有第二支撑弹簧264,第二传动板上设有第六连接绳,第六连接绳一端固连于密封板上;所述第一推块26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传动板263穿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三传动板263顶部设有第一推板261,所述第一滑块23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滑槽11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的凸条;第二滑块处于第四滑槽顶部时,吸盘吸附在第四滑槽顶部,在吸盘作用下将第一推块固定在第四活动槽顶部,避免载料板在搬运过程中触碰到第一推块,保证载料板连接后使用的稳定性;第一滑块移动至第一滑槽顶部后,凸条推动第一推板往下运动,第一推板带动第三传动板往下运动,第三传动板移动带动第二传动板移动,第六连接绳拉动密封板在第三活动腔内移动,密封板从通孔处移开,通孔处于开启状态,吸盘内外的气压处于平衡状态,吸盘自动从第四滑槽顶部脱开,第一滑块继续往上运动,第一推块抵在第一滑槽顶部,第一推块往第四活动槽内移动,第一推块推动第一传动板转动,使第一连接杆正常从第二活动槽内伸出;第一推块进入到第四活动槽内后凸条嵌于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内,避免凸条对第一滑块的移动造成阻碍,使第一滑块可在第二滑槽内正常移动。

所述载料板2上设有第五活动槽,所述第五活动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杆24,所述第二连接杆24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弹簧241;所述第五活动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活动槽相通的第六活动槽,所述第六活动槽内设有传动辊210,所述第一连接槽22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六传动槽相通的第五活动腔,所述第五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传动辊210相配合的第四传动板221,所述第四传动板221上设有第二推板222,所述第二推板222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22内;所述第二滑槽11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4相配合的第七活动槽,所述第三滑槽12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4相配合的第八活动槽121;当两块载料板形成连接配合后,其中一块载料板上的第一连接杆插入到另一块载料板上的第二连接槽内,第一连接杆进入到第二连接槽内时推动第二推板移动,第二推板带动第四传动板移动,第四传动板带动传动辊转动,传动辊带动第二连接杆在第五活动槽内移动,使第二连接杆从第五活动槽内伸出;即两块连接载料板上有一个载料板上的第二连接杆处于伸出状态;当砖坯从载料板上卸下后,将第二连接杆未伸出的载料板先放入到第三滑槽内,传送带带动载料板往第一滑槽内移动,第二连接杆伸出的载料板上的第二连接杆移动至第八活动槽一端,在第八活动槽与第二连接杆的相互配合下对处于后侧的载料板起到阻碍作用,处于前侧的载料板相对于后侧的载料板往前移动,使两个载料板相分离,从而使载料板以叠放的方式处于第一滑槽内,以便使每个载料板上均装满砖坯,对载料板上的空间做合理利用。

所述第一连接块21侧壁上设有第九活动槽,所述第九活动槽内设有第二限位块211,所述第二限位块211侧壁上设有第四连接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24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设有第五连接弹簧276,所述第五连接弹簧276一端设有第三推板27,当所述第三推板27往所述第四凹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二限位块211往所述第九活动槽内移动;在第二限位块设置下,使第一连接块在插入到第一连接槽内时第一连接块无法水平从第一连接槽内抽出,对两个载料板起到初步固定,以便与第一连接杆相配合将两个载料板完全固定;在将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载料板放入到第三滑槽内后,第二连接杆伸出的载料板上的第二连接杆处于第八活动槽内,第二连接杆移动至第八活动槽一端后抵在第八活动槽内壁上,在第八活动槽内壁作用下使第三推板往第四凹槽一侧移动,第三推板在移动时第二限位块往第九活动槽内移动,第二限位块进入到第九活动槽内后传送带继续推动载料板移动,处于前侧的载料板在传送带作用下相对于后侧的载料板移动,第一连接块直接从第一连接槽内脱出,使两个载料板相分离,以将载料板以单块叠放的方式输送至第一滑槽内。

所述第二连接槽内壁上设有第十活动槽,所述第十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五活动槽和所述第十活动槽的第六活动腔,所述第十活动槽内设有推杆250,所述推杆250上设有第一连接板2501,所述第一连接板2501上设有第六连接弹簧2502;所述第六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推块230,所述第六活动腔内设有第二连接块240,所述第二推块23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块240相配合的第十一活动槽,所述第二连接块240上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24上设有第三推块245,当所述第三推板27往所述第四活动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三推块245往所述第二推块230方向移动;第二连接杆从第四活动槽内伸出后,第三推块移动至第二推块一侧,第二连接杆抵在第八活动槽内壁上后,第三推板往第四凹槽内移动,第三推块往第二推块方向移动,第二推块推动第一连接板往第十活动槽一侧移动,第一连接板带动推杆移动,推杆插入到第一连接杆上,在推杆作用下使第二限位块往第九活动槽内移动,从而使两个载料板在传送带作用下可相对运动,将两个连接的载料板自动分离,使载料板的使用更为方便。

所述第二连接杆24上设有第七活动腔,所述第七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十二活动槽,所述第三推块245穿设于所述第十二活动槽内,所述第三推块245上设有第七连接弹簧2451;所述第七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推块245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轮244,所述的第二传动轮244一侧设有第五传动板2431,所述第五传动板2431上活动连接有传动杆243,所述传动杆243设于所述第三推板27一侧,传动杆为伸缩杆,传动杆中部可转动连接于第七活动腔内壁上;所述第三推板27上设有第十三活动槽,所述第十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转辊271,所述第一转辊271上设有第一限位板272,所述第四凹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272相配合的第三限位块242;所述第十三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十四活动槽,所述第十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二限位板273,所述第二限位板273上设有第三限位板2731,所述第一转辊271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板273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273上设有第二限位弹簧274;所述第三推板27上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壁上设有第二转辊275,所述第二转辊275上设有第三连接绳,所述第三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73上;所述第八活动槽121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五凹槽相配合的第四推块122;两块载料板连接后正常使用时,第三限位板插入到第二限位槽内,第一限位板与第三限位块相接触,在第三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及第三限位块的相互配合下,为第三推板提供支撑力,避免载料板在使用时发生分离;第二连接杆移动至第八活动槽一端后,第四推块插入到第五凹槽内,第四推块往第五凹槽内移动时带动第二转辊转动,第二转辊转动拉动第三连接绳移动,第三连接绳拉动第二限位板往第十四活动槽内移动,第三限位板从第二限位槽内脱出,第一转辊可自由转动,传送带继续推动载料板移动,第三推板抵在第八活动槽端面上,在第八活动槽内壁的作用下第三推板往第四凹槽内移动,第三推板移动时推动传动杆一端移动,传动杆带动第五传动板移动,第五传动板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在第二传动轮作用下带动第三推块往第七活动腔外侧移动,第三推块推动第二推块移动,推杆往第一连接杆方向移动,在推杆与第一连接杆的相互配合下使第二限位块进入到第九活动槽内,以便将两个连接的载料板分离;当处于前侧的载料板从后侧的载料板上脱开后,第一连接杆不再推动第二推板,第三连接杆拉动第二连接杆往回移动,第二连接杆从第八活动槽内移出,载料板的限位消失后在传送带作用下往第一滑槽方向移动,将两个载料板均输送至第一滑槽内。

所述第一连接杆28上设有第三滑块282,所述第二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282相配合的第五滑槽,所述第五滑槽与所述第九活动槽相通;所述第一连接杆28上设有与所述推杆250相对应的第十五活动槽,所述第十五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八活动腔,所述第八活动腔内设有第三转辊284,所述第三转辊284上绕设有第一同步带2841,所述第八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同步带2841传动配合的第四转辊283,所述第三滑块282上设有与所述第八活动腔相通的第九活动腔,所述第九活动腔内设有第五转辊,所述第五转辊与所述第三转辊284通过一第二同步带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第九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设有第六转辊;所述第九活动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板212,所述第二连接板212上设有第七转辊213,所述第七转辊213上绕设有第四连接绳2131,所述第四连接绳2131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限位块211上;两个载料板形成连接配合后,其中一个载料板上的第一连接杆插入到另一个载料板上的第二连接槽内,第三滑块移动至第五滑槽一端,此时第三滑槽处于第九活动槽内,第六转辊处于第七转辊一侧,第六转辊与第七转辊处于传动配合状态;第二连接杆移动至第八活动槽一端后,第二推块推动推杆往第十五活动槽内移动,推杆进入到第十五活动槽内后与第四转辊相接触,推杆移动时带动第四转辊转动,第四转辊转动带动第一同步带转动,第一同步带将动力传递至另一个第三转辊上,在第二同步带作用下将动力传递至第六转辊上,第六转辊带动第七转辊转动,第七转辊转动拉动第四连接绳,在第四连接绳作用下将第二限位块拉入到第九活动槽内,处于前侧的载料板失去限位后相对于后侧的载料板往前移动,当处于前侧的载料板与处于后侧的载料板完全分离后,前侧载料板上的第一连接杆从后侧载料板上的第二连接槽内抽出,后侧载料板上的第二连接杆进入到第五活动槽内,此时后侧载料板上的限位也失去,传送带带动后侧载料板往第一滑槽内移动,将两块载料板分前后推送至第一滑槽内,使载料板叠放在第一滑槽内。

所述第八活动腔一侧设有第十活动腔,所述第十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内设有第八转辊285,所第十活动腔内设有两组第九转辊286,所述第八转辊285与所述第九转辊286通过一第三同步带287形成传动配合,所述两组第九转辊286上绕着有第四同步带,所述第十活动腔另一侧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内设有与所述第四同步带传动配合的第十转辊288;所述第九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十一活动腔,所述第十一活动腔内侧壁上设有第十六活动槽,所述第十一活动腔另一端设有第十七活动槽,所述第十六活动槽内设有第四限位块214,所述第四限位块214上设有第三限位弹簧2141,所述第四限位块214上活动连接有第六传动板215,所述第十七活动槽内设有与所述第十转辊288传动配合的活动块289,所述第六传动板215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动块289侧壁上,第六传动板为伸缩板,第六传动板中部可转动连狙诶与第十七活动腔内壁上,所述活动块289侧壁上设有第二复位弹簧2891;载料板在正常使用时,第四限位块处于第二限位块一侧,第四限位块为第二限位块提供支撑力,保证第二限位块处于伸出状态,从而保证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的连接效果,增加载料板使用的可靠性;两个载料板形成连接配合时,第四开口处活动块一侧,第十转辊与活动块形成传动配合;推杆插入到第十五活动槽内时,推杆与第八转辊相接触,第八转辊带动第三同步带转动,第四同步带与第三同步带相配合带动第十转辊转动,第十转辊带动活动块移动,活动板带动第六传动板转动,第六传动板带动第四限位块往第十六活动槽内移动,使第四限位块从第二限位块一侧移开,从而使第二限位块能够正常移动。

第八转辊设于第四转辊前端,使第四限位块相对于第二限位块移动先移动;所述第八转辊上设有环槽,环槽内设有第四传动轮2851,环槽顶部设有橡胶膜,第四传动轮通过橡胶膜与第八转辊形成传动配合,推杆插入到第十五活动槽内时与第四传动轮侧壁相接触,通过第四传动轮的转动带动第八转辊转动;当活动块移动至无法移动位置后,第四传动轮可相对于第八转辊转动,从而使推杆能够继续移动。

本申请附图仅为示意图,其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调整;载料板拼接个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