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模板及模板抗浮加固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5779发布日期:2021-07-09 11:5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抗浮模板及模板抗浮加固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模板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浮模板及模板抗浮加固框架。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质量和材料的节约已成为施工单位最重视的两个方面。现有的反坎模板的抗浮加固大多采用在模板侧面预埋马镫并配合背楞的方式,或在模板盖板上增设单顶与顶板对顶的方式,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依然存在一定的上浮现象。并且,如果采用在模板盖板上增设单顶与顶板对顶的方式,还可能出现将单顶连同顶部的楼板一起顶起的现象,导致后期的修补打磨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抗浮模板及模板抗浮加固框架,以低成本的防止反坎模板上浮。
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模板,包括基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基板包括底壁;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设于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并排设于所述底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并排间隔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所述连接部开设有固定槽。
5.上述的抗浮模板可通过宽度较大的第二连接板稳定的贴合于目标平台,并通过固定槽将基板稳定的固定于目标平台;结构简单可靠,节约成本。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为长条形,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沿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固定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长度的2/3,且所述固定槽的端部距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部不小于10mm;沿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固定槽的宽度不小于16mm,且不大于20mm。
7.上述的固定槽不仅可以用于连接部,还不会影响第二连接板的结构强度。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大25mm至35m。
9.上述较宽的第二连接板可稳定的贴合于目标平台。
10.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板抗浮加固框架,用于固定在楼板表面,包括上述的抗浮模板和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槽,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楼板。
11.上述的模板抗浮加固框架通过加固装置将抗浮模板稳定的紧固于楼板;结构简单可靠。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抵压部、固定部和夹持部;所述抵压部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楼板的一侧;所述固定部一端与所述抵压部固定,另一端用于伸入所述楼板;所述夹持部设置于所述抵压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
13.上述的固定件通过将第二连接板紧固于楼板表面,以将抗浮模板稳定的紧固于楼板表面;结构简单可靠。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浮模板还包括第一侧边肋和第二侧边肋;所述第一侧边肋垂直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设于所述底壁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边肋垂直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设于所述底壁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孔;任一个所述抗浮模板的所述第一侧边肋和另一个所述抗浮模板的所述第二侧边肋抵接时,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15.上述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对应,可通过销钉或其他配件插接于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以将相邻的两个抗浮模板固定。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用于抵接所述楼板表面,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17.上述的支撑件可防止抗浮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上浮及歪斜的情况;结构简单可靠。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肋具有第一槽;所述第二侧边肋具有第二槽;所述加固装置还包括拉片;任一个所述抗浮模板的所述第一侧边肋和另一个所述抗浮模板的所述第二侧边肋抵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连接,形成可供所述拉片穿过的容腔。
19.上述的容腔可供拉片穿过,以使得拉片将相对的抗浮模板连接。
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上具有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所述容腔;所述第二槽上具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容腔;所述拉片上具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拉片穿设于所述容腔时,所述第三连接孔可连接所述第一槽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槽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
21.上述的第三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接,可通过销钉或其他配件将拉片稳定的连接于抗浮模板。
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n个所述抗浮模板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抵接,形成第一组模板框架;n个所述抗浮模板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抵接,形成第二组模板框架;所述第一组模板框架和所述第二组模板框架沿所述底壁的法线方向间隔的相对设置;所述拉片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拉片一端的所述第三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一组模板框架内的所述容腔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拉片另一端的所述第三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二组模板框架内的所述容腔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23.上述的拉片将位于两侧的第一组模板框架和第二组模板框架连接,可进一步加强抗浮模板抵抗冲击的能力,防止抗浮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被顶开。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模板抗浮加固框架设于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模板抗浮加固框架的细节示意图。
26.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抗浮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8.第一组模板框架
ꢀꢀꢀꢀꢀꢀꢀꢀꢀꢀꢀꢀꢀꢀꢀꢀꢀꢀꢀꢀꢀꢀ
100
29.第二组模板框架
ꢀꢀꢀꢀꢀꢀꢀꢀꢀꢀꢀꢀꢀꢀꢀꢀꢀꢀꢀꢀꢀꢀ
200
30.抗浮模板
ꢀꢀꢀꢀꢀꢀꢀꢀꢀꢀꢀꢀꢀꢀꢀꢀꢀꢀꢀꢀꢀꢀꢀꢀꢀꢀꢀꢀ131.基板
ꢀꢀꢀꢀꢀꢀꢀꢀꢀꢀꢀꢀꢀꢀꢀꢀꢀꢀꢀꢀꢀꢀꢀꢀꢀꢀꢀꢀꢀꢀꢀꢀ
11
32.底壁
ꢀꢀꢀꢀꢀꢀꢀꢀꢀꢀꢀꢀꢀꢀꢀꢀꢀꢀꢀꢀꢀꢀꢀꢀꢀꢀꢀꢀꢀꢀꢀꢀ
111
33.第一连接板
ꢀꢀꢀꢀꢀꢀꢀꢀꢀꢀꢀꢀꢀꢀꢀꢀꢀꢀꢀꢀꢀꢀꢀꢀꢀꢀ
12
34.第二连接板
ꢀꢀꢀꢀꢀꢀꢀꢀꢀꢀꢀꢀꢀꢀꢀꢀꢀꢀꢀꢀꢀꢀꢀꢀꢀꢀ
13
35.连接部
ꢀꢀꢀꢀꢀꢀꢀꢀꢀꢀꢀꢀꢀꢀꢀꢀꢀꢀꢀꢀꢀꢀꢀꢀꢀꢀꢀꢀꢀꢀ
131
36.固定槽
ꢀꢀꢀꢀꢀꢀꢀꢀꢀꢀꢀꢀꢀꢀꢀꢀꢀꢀꢀꢀꢀꢀꢀꢀꢀꢀꢀꢀꢀꢀ
132
37.第一侧边肋
ꢀꢀꢀꢀꢀꢀꢀꢀꢀꢀꢀꢀꢀꢀꢀꢀꢀꢀꢀꢀꢀꢀꢀꢀꢀꢀ
14
38.第一连接孔
ꢀꢀꢀꢀꢀꢀꢀꢀꢀꢀꢀꢀꢀꢀꢀꢀꢀꢀꢀꢀꢀꢀꢀꢀꢀꢀ
141
39.第一槽
ꢀꢀꢀꢀꢀꢀꢀꢀꢀꢀꢀꢀꢀꢀꢀꢀꢀꢀꢀꢀꢀꢀꢀꢀꢀꢀꢀꢀꢀꢀ
142
40.第二侧边肋
ꢀꢀꢀꢀꢀꢀꢀꢀꢀꢀꢀꢀꢀꢀꢀꢀꢀꢀꢀꢀꢀꢀꢀꢀꢀꢀ
15
41.第二连接孔
ꢀꢀꢀꢀꢀꢀꢀꢀꢀꢀꢀꢀꢀꢀꢀꢀꢀꢀꢀꢀꢀꢀꢀꢀꢀꢀ
151
42.第二槽
ꢀꢀꢀꢀꢀꢀꢀꢀꢀꢀꢀꢀꢀꢀꢀꢀꢀꢀꢀꢀꢀꢀꢀꢀꢀꢀꢀꢀꢀꢀ
152
43.容腔
ꢀꢀꢀꢀꢀꢀꢀꢀꢀꢀꢀꢀꢀꢀꢀꢀꢀꢀꢀꢀꢀꢀꢀꢀꢀꢀꢀꢀꢀꢀꢀꢀ
16
44.加固装置
ꢀꢀꢀꢀꢀꢀꢀꢀꢀꢀꢀꢀꢀꢀꢀꢀꢀꢀꢀꢀꢀꢀꢀꢀꢀꢀꢀꢀ245.固定件
ꢀꢀꢀꢀꢀꢀꢀꢀꢀꢀꢀꢀꢀꢀꢀꢀꢀꢀꢀꢀꢀꢀꢀꢀꢀꢀꢀꢀꢀꢀ
21
46.抵压部
ꢀꢀꢀꢀꢀꢀꢀꢀꢀꢀꢀꢀꢀꢀꢀꢀꢀꢀꢀꢀꢀꢀꢀꢀꢀꢀꢀꢀꢀꢀ
211
47.固定部
ꢀꢀꢀꢀꢀꢀꢀꢀꢀꢀꢀꢀꢀꢀꢀꢀꢀꢀꢀꢀꢀꢀꢀꢀꢀꢀꢀꢀꢀꢀ
212
48.夹持部
ꢀꢀꢀꢀꢀꢀꢀꢀꢀꢀꢀꢀꢀꢀꢀꢀꢀꢀꢀꢀꢀꢀꢀꢀꢀꢀꢀꢀꢀꢀ
213
49.支撑件
ꢀꢀꢀꢀꢀꢀꢀꢀꢀꢀꢀꢀꢀꢀꢀꢀꢀꢀꢀꢀꢀꢀꢀꢀꢀꢀꢀꢀꢀꢀ
22
50.第一支撑部
ꢀꢀꢀꢀꢀꢀꢀꢀꢀꢀꢀꢀꢀꢀꢀꢀꢀꢀꢀꢀꢀꢀꢀꢀꢀꢀ
221
51.第二支撑部
ꢀꢀꢀꢀꢀꢀꢀꢀꢀꢀꢀꢀꢀꢀꢀꢀꢀꢀꢀꢀꢀꢀꢀꢀꢀꢀ
222
52.拉片
ꢀꢀꢀꢀꢀꢀꢀꢀꢀꢀꢀꢀꢀꢀꢀꢀꢀꢀꢀꢀꢀꢀꢀꢀꢀꢀꢀꢀꢀꢀꢀꢀ
23
53.第三连接孔
ꢀꢀꢀꢀꢀꢀꢀꢀꢀꢀꢀꢀꢀꢀꢀꢀꢀꢀꢀꢀꢀꢀꢀꢀꢀꢀ
231
54.楼板
ꢀꢀꢀꢀꢀꢀꢀꢀꢀꢀꢀꢀꢀꢀꢀꢀꢀꢀꢀꢀꢀꢀꢀꢀꢀꢀꢀꢀꢀꢀꢀꢀ355.第一方向
ꢀꢀꢀꢀꢀꢀꢀꢀꢀꢀꢀꢀꢀꢀꢀꢀꢀꢀꢀꢀꢀꢀꢀꢀꢀꢀꢀꢀ
z
56.第二方向
ꢀꢀꢀꢀꢀꢀꢀꢀꢀꢀꢀꢀꢀꢀꢀꢀꢀꢀꢀꢀꢀꢀꢀꢀꢀꢀꢀꢀ
y
57.第三方向
ꢀꢀꢀꢀꢀꢀꢀꢀꢀꢀꢀꢀꢀꢀꢀꢀꢀꢀꢀꢀꢀꢀꢀꢀꢀꢀꢀꢀ
x
5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60.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6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6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模板及模板抗浮加固框架,可用于在楼板表面浇筑反坎或反梁,所述抗浮模板包括基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基板包括底壁;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设于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并排设于所述底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并排间隔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所述连接部开设有固定槽。
63.上述的抗浮模板可通过宽度较大的第二连接板稳定的贴合于目标平台,并通过固定槽将基板稳定的固定于目标平台;结构简单可靠,节约成本。
64.下面以模板抗浮加固框架固定于楼板表面,楼板表面的法线方向为第一方向、底壁的法线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65.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66.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模板抗浮加固框架,固定在楼板3表面,可以用于浇筑反坎或反梁,并避免反坎或反梁结构出现上浮或移位问题。
67.该模板抗浮加固框架包括抗浮模板1和加固装置2,加固装置2连接抗浮模板1和楼板3,并将抗浮模板1紧固于楼板3表面。
68.在浇筑混凝土时,n个抗浮模板1沿第三方向x依次抵接,构成浇筑反坎或反梁的第一组模板框架100。并且,沿第二方向y,另外一组沿第三方向x依次抵接的n个抗浮模板1与第一组模板框架100间隔设置,并构成浇筑反坎或反梁的第二组模板框架200。
69.第一组模板框架100和第二组模板框架200之间的距离决定反坎或反梁的宽度,第一组模板框架100和第二组模板框架200的高度决定反坎或反梁的高度。
70.当不同的抗浮模板1沿第三方向x相互抵接时,不同的抗浮模板1上的侧边肋相互抵接。
71.抗浮模板1包括基板1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
72.基板11具有底壁111,第一连接板12垂直的设于底壁111的一端,第二连接板13与第一连接板并排的设于底壁111上,并且第二连接板13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外侧。
73.第二连接板13包括连接部131,连接部131抵接于楼板3的表面,使得抗浮模板1连接于楼板3表面。
74.加固装置2包括固定件21和支撑件22。
75.固定件21通过连接楼板3和连接部131以将抗浮模板1紧固于楼板3表面,可以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抗浮模板1出现上浮。
76.但是由于抗浮模板1沿第一方向z具有一定的高度,在浇筑混凝土时,还有可能会出现抗浮模板1被混凝土冲击出现歪斜的情况。
77.因此,为了防止抗浮模板1歪斜,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支撑件22的一端抵接于楼板3表面,支撑件22的另一端连接于抗浮模板1的侧边肋,以支撑固定抗浮模板1。
78.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部131上设有固定槽132,固定槽132贯穿第二连接板13,固定件21穿过固定槽132后连接楼板3以将抗浮模板1紧固于楼板3表面。
79.固定件21包括相互连接的抵压部211和固定部212。
80.抵压部211抵接于连接部131靠近第一连接板12的一侧。
81.固定部212设于抵压部211靠近第二连接板13的一侧,且固定部212穿过固定槽132后连接于楼板3,以将第二连接板13固定于楼板3表面。
82.固定部212可以是螺杆,也可以是钉状结构。如果固定部212是螺杆,则需要转动固定件21以使得抵压部211往靠近楼板3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于连接部131;如果固定部212是钉状结构,则需要锤击抵压部211以使得抵压部211往靠近楼板3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于连接部131。
83.下面以固定部212为螺杆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84.固定部212为螺杆,为了便于施工人员转动固定件21,固定件21还包括夹持部213,夹持部213设于抵压部211背离固定部212的一侧。
85.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工具夹持该夹持部213,以轻松地转动固定件21,将第二连接板13固定于楼板3表面。
86.夹持部213可以是环状结构,也可以是具有侧平面的柱状结构。
87.如果该夹持部213是环状结构,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撬棍或尖锤插接于该环状结构,以轻松地转动固定件21。
88.如果该夹持部213是具有侧平面的柱状结构,施工人员可以通过适配的扳手或其它工具夹持该柱状结构,以轻松地转动固定件21。
89.为了便于螺杆转动并连接于楼板3,及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可以在楼板3上设置具有内螺纹的第一预埋件(图未示出),使螺杆穿过固定槽132后可以直接旋合于该第一预埋件,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连接强度。
90.如果采用第一预埋件的方式将固定件21连接于楼板3,由于预埋误差或者抗浮模板1的安装误差,有可能出现固定槽132与第一预埋件错位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固定槽132与第一预埋件错位的情况,固定槽132可以设置为沿第三方向x延伸的长条孔,以容许固定槽132和第一预埋件的对接误差。同时,还可以沿第二方向y适当的增加固定槽132的宽度,进一步的保证固定槽132可以对接于第一预埋件。
91.为了增强第二连接板13和楼板3的连接可靠性,可以在固定槽132上沿第三方向x设置多个固定件21,以将第二连接板13稳定的紧固于楼板3表面。
92.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于基板11,也可以是和基板11一体成型。抗浮模板1的材质可以为铝材质。
93.为了增加连接部131抵接楼板3的稳定性,可以适当增加第二连接板13沿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使第二连接板13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板12的宽度,作为参考,第二连接板13的宽度可以比第一连接板12的宽度大25mm至35mm,例如30mm。
94.为了进一步保证连接部131连接楼板3表面的可靠性,及保证固定槽132可以对接于第一预埋件,固定槽132沿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应不小于16mm及不大于20mm,例如18mm。
95.为了能够在固定槽132上设置多个固定件21,可以适当增加固定槽132沿第三方向x的长度,使固定槽132的长度不小于抗浮模板1的长度的2/3。同时,为了避免固定槽132的长度过大而影响到第二连接板13的结构强度,沿第三方向x上,固定槽132的端部距离抗浮模板1的端部应不小于10mm,例如距离为12mm。
96.抗浮模板1上的侧边肋包括第一侧边肋14和第二侧边肋15,第一侧边肋14垂直于
第一连接板12和底壁111的设于底壁111的一端,第二侧边肋15垂直于第一连接板12和底壁111的设于底壁111的另一端。
97.当多个抗浮模板1沿第三方向x依次抵接时,相邻的两个抗浮模板1上的第一侧边肋14和第二侧边肋15相互抵接。
98.支撑件22远离楼板3的端部连接于抵接后的第一侧边肋14和第二侧边肋15,以支撑抗浮模板1。
99.为了使支撑件22可以稳定的连接第一侧边肋14和第二侧边肋15,第一侧边肋14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41,第二侧边肋15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51,且在第一侧边肋14和第二侧边肋15抵接时,第一连接孔141和第二连接孔151可以对接。
100.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件22的端部设有第一支撑部221,第一支撑部221能够插接于对接后的第一连接孔141和第二连接孔151,以精准、稳定的连接于第一侧边肋14和第二侧边肋15。
101.支撑件22远离第一支撑部221的端部还设有第二支撑部222,第二支撑部222抵接于楼板3表面,以支撑抗浮模板1。
102.为了便于第二支撑部222连接楼板3及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可以在楼板3上对应于第二支撑部222的位置设置第二预埋件(图未示出),第二支撑部222抵接于第二预埋件,使得支撑件22稳定的支撑抗浮模板1;还可以使第二支撑部222转动地连接于支撑件22的本体,然后通过销钉或其它配件将第二支撑部222固定于楼板3,使得支撑件22稳定的支撑抗浮模板1。
103.在浇筑混凝土时,支撑件22不仅可以给抗浮模板1施加沿第一方向z的分力以防止抗浮模板1上浮,还可以施加沿第二方向y的分力以防止抗浮模板1被混凝土顶开出现歪斜。
104.如果抗浮模板1在第一方向z上的高度较大,为了进一步的防止抗浮模板1被混凝土顶开出现歪斜,该模板抗浮加固框架还包括拉片23,通过拉片23将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一组模板框架100和第二组模板框架200连接,以防止抗浮模板1被混凝土顶开出现歪斜。
105.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侧边肋14上设有第一槽142,第二侧边肋15上设有第二槽152,当第一侧边肋14和第二侧边肋15抵接时,使得第一槽142和第二槽152沿第三方向x相对,并形成可容许拉片23穿过的容腔16。拉片23穿过该容腔16,并且拉片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组模板框架100和第二组模板框架200上对应的第一侧边肋14和第二侧边肋15。
106.第一槽14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41,第二槽15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51,当第一槽142和第二槽152对接形成容腔16时,第一连接孔141和第二连接孔151可以对接。
107.拉片23的两端设有第三连接孔231,当拉片23穿设于容腔16,并且一端的第三连接孔231连接容腔16内的第一连接孔141和第二连接孔151时,拉片23另一端的第三连接孔231可以连接对侧容腔16内的第一连接孔141和第二连接孔151,通过销钉或其他配件将第三连接孔231和第一连接孔141、第二连接孔151连接,可使拉片23稳定的连接第一侧边肋14和第二侧边肋15,以将两侧的第一组模板框架和第二组模板框架连接在一起,可以增强抗浮模板1抵抗混凝土冲击的能力,避免抗浮模板1出现歪斜。
108.为了使得拉片23可以较好的达到防止抗浮模板1底部歪斜的效果,作为参考,拉片23靠近楼板3的侧边距离楼板3的高度应不小于50mm及不大于200mm,例如160mm。
109.如果抗浮模板1沿第一方向z的高度较大,可以沿第一方向z设置多个拉片23,以增
加抗浮模板1抵抗混凝土冲击的能力。
110.上述的抗浮模板1通过较宽的第二连接板13稳定的抵接于楼板3表面;通过固定件21穿过固定槽132后连接楼板3,以将抗浮模板1紧固于楼板3表面;通过支撑件22连接抗浮模板1的侧边肋和楼板3,以进一步的加固抗浮模板1,提高抗浮模板1与楼板3的连接可靠性;结构简单可靠,稳定性高。
111.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