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82782发布日期:2021-08-31 17:3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防水是为防止水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而从建筑材料上和构造上所采取的措施,达到避免水对建筑物的危害的目的;防水多使用在屋面、地下建筑、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和需防水的内室和储水构筑物等。

楼顶防水一般须铺设软性防水层和刚性水泥层,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法施工,可保屋顶有效防水几十年,但由于没有做好保养和维护的措施,使得房屋屋面老化而损坏,从而使得雨水通过防水层对楼顶进行渗透。目前,一旦最表层的水泥层出现裂纹,雨水会穿过裂纹进入到底部的防水层,而雨水长期与防水层接触后,会加速防水层的老化,进而渗透进入到保温层内,由保温层整个渗透,并最终导致楼顶出现漏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包括建筑体,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的建筑体的顶部设有刚性防水层,其中刚性防水层的顶面开设有防水凹槽,且防水凹槽的内壁由依次连接到的第一环形立面、第一环形平面、第二环形立面和第二平面组成,所述的第一环形立面和第一环形平面的连接处固定有环形角防水件,其中环形角防水件的侧壁呈l型结构,且环形角防水件的竖直部分与第一环形立面贴合并沿第一环形立面延伸,环形角防水件的水平部分与第一环形平面贴合并沿第一环形平面延伸,所述的环形角防水件内固定有外防水层,其中外防水层的外周面与环形角防水件的竖直部分贴合,外防水层的下端面与环形角防水件的水平部分的下端面齐平,且外防水层的下端面固定有吸水膨胀层,所述的第二环形立面内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增强层、弹性密封层、气凝胶层、聚氨酯防水层和防水覆盖层,其中弹性密封层的上端面与吸水膨胀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防水覆盖层的下端面与第二平面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刚性防水层为混凝土层。

作为优选的,防水凹槽的内壁涂覆有高分子防水涂料层。

作为优选的,环形角防水件的竖直部分的上端面由外向内向下倾斜设置,且环形角防水件的水平部分的上端面由外向内向上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的,环形角防水件的竖直部分的上端面不超过第一环形立面的上端面。

作为优选的,外防水层由沥青防水卷材制成。

作为优选的,吸水膨胀层由吸水膨胀止水条制成,且吸水膨胀止水条下端面为条纹状。

作为优选的,增强层为蜂窝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设置环形角防水件,能起到交接角的防水效果,避免出现交接角处的漏水情况,通过刚性防水层、外防水层、吸水膨胀层、增强层、弹性密封层、气凝胶层、聚氨酯防水层、防水覆盖层和高分子防水涂料层之间的配合,大大提高建筑楼顶的防水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建筑体,2-刚性防水层,3-第一环形立面,4-第一环形平面,5-第二环形立面,6-第二平面,7-环形角防水件,8-外防水层,9-吸水膨胀层,10-增强层,11-弹性密封层,12-气凝胶层,13-聚氨酯防水层,14-防水覆盖层,15-高分子防水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包括建筑体1,所述的建筑体1的顶部设有刚性防水层2,其中刚性防水层2的顶面开设有防水凹槽,且防水凹槽的内壁由依次连接到的第一环形立面3、第一环形平面4、第二环形立面5和第二平面6组成,所述的第一环形立面3和第一环形平面4的连接处固定有环形角防水件7,其中环形角防水件7的侧壁呈l型结构,且环形角防水件7的竖直部分与第一环形立面3贴合并沿第一环形立面3延伸,环形角防水件7的水平部分与第一环形平面4贴合并沿第一环形平面4延伸,所述的环形角防水件7内固定有外防水层8,其中外防水层8的外周面与环形角防水件7的竖直部分贴合,外防水层8的下端面与环形角防水件7的水平部分的下端面齐平,且外防水层8的下端面固定有吸水膨胀层9,所述的第二环形立面5内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增强层10、弹性密封层11、气凝胶层12、聚氨酯防水层13和防水覆盖层14,其中弹性密封层11的上端面与吸水膨胀层9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防水覆盖层14的下端面与第二平面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水凹槽的内壁涂覆有高分子防水涂料层15。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角防水件7的竖直部分的上端面由外向内向下倾斜设置,且环形角防水件7的水平部分的上端面由外向内向上倾斜设置。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角防水件7的竖直部分的上端面不超过第一环形立面3的上端面。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防水层8由沥青防水卷材制成。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吸水膨胀层9由吸水膨胀止水条制成,且吸水膨胀止水条下端面为条纹状。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增强层10为蜂窝状结构。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设置环形角防水件7,能起到交接角的防水效果,避免出现交接角处的漏水情况。环形角防水件7的竖直部分的上端面由外向内向下倾斜设置,避免水在环形角防水件7的竖直部分的上端面上积聚,且环形角防水件7的水平部分的上端面由外向内向上倾斜设置,进一步避免水通过环形角防水件7和外防水层8之间向下渗透。通过刚性防水层2、外防水层8、吸水膨胀层9、增强层10、弹性密封层11、气凝胶层12、聚氨酯防水层13、防水覆盖层14和高分子防水涂料层15之间的配合,大大提高建筑楼顶的防水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