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设计方法及转换梁节点构造与流程

文档序号:27080937发布日期:2021-10-24 12:3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设计方法及转换梁节点构造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建筑构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设计方法及转换梁节点构造。


背景技术:

2.传统风格古建筑因木材承载力较低、木柱和木梁的间距较小,导致木质古建筑能搭建的层数有限。当传统风格古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结构构件及节点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还需要满足建筑造型要求,使得传统风格建筑的结构构件的节点尺寸与构造方法受到很大的限制。
3.公开号为105971117a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文献,公开了一种采用箱型截面梁的仿古建筑钢框架结构,包括人字形的坡屋顶,坡屋顶下方设置有框架柱,框架柱包括坡屋顶下方两端设置的第一框架柱和第二框架柱,在第一框架柱与第二框架柱之间靠近第二框架柱处还设置有第三框架柱,在第一框架柱与第三框架柱之间设置有正厅大梁,在正厅大梁上设置若干较短柱;较短柱顶端通过第二斗构件连接在坡屋顶上;框架柱的下柱采用圆钢管,上柱采用方钢管。也就是说,该专利文献的框架柱在靠近斗拱的位置从圆形柱收分为方形柱。该专利文献整体结构模仿中国古建筑的坡屋顶、圆钢管的形式,并在局部部位设置古建筑特有的斗构件、拱构件;在地震发生时,拱构件作为仿古建筑钢框架的第一道抗震防线,起到耗能的作用。在正厅大梁上起若干较较短柱,可以确保刚度和承载力的要求,明确仿古建筑钢框架的传力途径。
4.然而,当传统风格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在同一个位置既有托柱转换又有圆柱收分时,这个节点处抗震性能会更为不利。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圆柱收分处研究出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设计方法及转换梁节点构造,以期改善这个节点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设计方法及转换梁节点构造,为了保证托柱转换梁的内力传递给钢筋混凝土框架,本公开的托柱转换梁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圆形混凝土柱和落地圆柱均固定连接,为了克服柱构件刚度突变引起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本公开在圆柱收分处选择方钢管混凝土柱,并把方钢管混凝土柱插入圆形混凝土柱内,改善了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方面,提供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设计方法,包括:
8.针对圆柱收分处转换梁确定抗震性能降低的节点:(1)圆柱刚度突变引起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2)在同一位置既有托柱转换梁又有圆柱收分节点抗震性能降低;
9.针对每个所述节点构思预防措施:(1)针对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圆柱收分处选择方钢管混凝土柱;(2)针对同一位置既有托柱转换梁又有圆柱收分节点抗震性能降低的预防措施包括:托柱转换梁选择钢筋混凝土结
构;托柱转换梁设计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落地收分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内侧的落地圆柱之间;托柱转换梁的纵筋与落地收分柱的钢筋骨架、落地圆柱的钢筋骨架固定连接;
10.根据所述预防措施设计节点构造:方钢管混凝土柱位于落地收分柱的圆形混凝土柱上方,落地圆柱位于落地收分柱内侧;托柱转换梁的全部纵筋一端均与落地圆柱的钢筋骨架连接,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另一端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连接,托柱转换梁的剩余纵筋另一端与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连接;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插入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中;
11.基于所述节点构造对转换梁搭建于圆柱收分处受力分析:托柱转换梁承担托柱的轴力剪力和弯矩,托柱转换梁以剪力弯矩扭矩的内力形式将托柱的轴力剪力和弯矩传递给方钢管混凝土柱、圆形混凝土柱和落地圆柱。
12.结合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针对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的预防措施,还包括:
13.将方钢管混凝土柱底端插入圆形混凝土柱内,方钢管混凝土插入圆形混凝土柱部分均设置栓钉。
14.结合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针对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的预防措施,还包括:
15.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中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圆形混凝土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16.结合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柱转换梁的纵筋与落地收分柱的钢筋骨架、落地圆柱的钢筋骨架固定连接,包括:
17.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与方钢管混凝土柱上固定的套筒连接,托柱转换梁的其余纵筋弯锚入圆形混凝土柱中;
18.所述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另一端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连接,包括:
19.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另一端与方钢管上固定的套筒连接;
20.所述托柱转换梁的剩余纵筋另一端与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连接,包括:
21.托柱转换梁的剩余纵筋另一端向下折弯锚入圆形混凝土柱,托柱转换梁的剩余纵筋另一端向下折弯与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固定连接。
22.结合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柱转换梁设计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落地收分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内侧的落地圆柱之间,包括:
23.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至少四根落地收分柱,落地圆柱位于相邻两根落地收分柱之间;
24.托柱转换梁的梁底齐落地收分柱的收分处,托柱转换梁的梁顶齐楼层标高。
25.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构造,包括托柱转换梁,所述托柱转换梁的一端连接落地圆柱,所述托柱转换梁的另一端连接于落地收分柱的方钢管混凝土柱;
26.所述落地收分柱包括圆形混凝土柱和方钢管混凝土柱,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位于仿古建筑的斗拱位置,所述圆形混凝土柱与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连接;
27.所述托柱转换梁的另一端部分纵筋与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连接,所述托柱转换梁的另一端其余纵筋与所述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连接。
28.结合另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形混凝土柱包括下端圆形混凝
土柱和上端圆形混凝土柱,所述下端圆形混凝土柱和所述上端圆形混凝土柱之间为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
29.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安装有仿古建筑的斗拱,所述托柱转换梁的另一端其余纵筋与所述下端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连接。
30.结合另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柱转换梁的底面与所述下端圆形混凝土柱和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底端连接处平齐,所述托柱转换梁的顶面与仿古建筑的楼层标高平齐;
31.仿古建筑的楼层标高低于所述上端圆形混凝土柱与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顶端连接处。
32.结合另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上固定有多个套筒,所述套筒从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朝向所述落地圆柱的侧面延伸至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外侧,所述托柱转换梁的另一端部分纵筋与多个套筒逐一连接;
33.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与所述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连接,所述托柱转换梁的另一端其余纵筋与所述钢筋骨架固定连接。
34.结合另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套筒分成两组,第一组的n个套筒标高一致,第一组的n个套筒均靠近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的顶端设置,n≥2;
35.第二组的n个套筒标高一致,第二组的m个套筒均靠近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底端设置,m≥2;
36.所述托柱转换梁的纵筋呈上下两层分布,上层纵筋的数量为n+x,x≥2,n根上层纵筋对应固设于n个套筒,x根纵筋向下折弯锚入所述圆形混凝土柱的下端圆形混凝土柱内部;
37.下层纵筋的数量为m+y,y≥2,y根纵向下折弯锚入所述圆形混凝土柱的下端圆形混凝土柱内部。
38.在本公开中,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9.1、为了保证托柱转换梁的内力传递给钢筋混凝土框架,本公开的托柱转换梁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圆形混凝土柱和落地圆柱均固定连接;为了克服柱构件刚度突变引起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本公开在圆柱收分处选择方钢管混凝土柱,并把方钢管混凝土柱插入圆形混凝土柱内,改善了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
40.2、本公开采用托柱转换梁不同纵筋同一端固定于不同金属件的方式提高仿古建筑圆柱收分处托柱转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
41.3、本公开通过托柱转换梁一端跟内侧的落地圆柱连接,另一端跟外侧的方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托柱转换梁的所有纵筋一端折弯锚入落地圆柱,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另一端与方钢管混凝土柱上焊接的套筒连接,托柱转换梁的其余纵筋另一端折弯锚入圆形混凝土柱,有效改善仿古建筑圆柱收分处托柱转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3.图1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设计方法流程图;
44.图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构造示意图;
45.图3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托柱转换梁与落地收分柱和落地圆柱连接示意图;
46.图4为图3的a

a剖视图;
47.图5为图3的b

b剖视图;
48.图6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托柱转换梁与圆形混凝土柱连接示意图;
49.图7为图6的c

c剖视图;
50.附图标记:1

托柱转换梁;11

纵筋;2

落地收分柱;21

圆形混凝土柱;211

上端圆形混凝土柱;212

下端圆形混凝土柱;22

方钢管混凝土柱;221

方钢管;222

套筒;3

落地圆柱;4

梁上圆柱;5

斗拱;a

楼层标高;b

梁顶标高。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52.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53.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54.请参阅图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设计方法,包括:针对圆柱收分处转换梁确定抗震性能降低的节点;针对每个节点构思预防措施;根据预防措施设计节点构造;基于节点构造对转换梁搭建于圆柱收分处受力分析。
55.为了保证托柱转换梁的内力传递给钢筋混凝土框架,本公开的托柱转换梁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圆形混凝土柱和落地圆柱均固定连接;为了克服柱构件刚度突变引起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本公开在圆柱收分处选择方钢管混凝土柱,并把方钢管混凝土柱插入圆形混凝土柱内,改善了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
56.传统风格古建筑因木材的承载力较低,木柱和木梁的间距较小,能搭建的层数也有限。当传统风格古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结构构件及节点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还需要满足建筑造型要求,这使得传统风格建筑的结构构件的节点尺寸与构造方法受到很大的限制。还有如果钢筋混凝土框柱均落地,这样会导致在建筑物下面几层会出现过多的框柱,不利于建筑功能的利用。
57.传统风格建筑的木柱上下两端直径是不一样的,通常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做
法称为收分。收分构造易导致柱构件刚度突变,引起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另外,当传统风格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在同一个位置既有托柱转换又有圆柱收分时,这个节点处抗震性能会更为不利。
58.上述的针对圆柱收分处转换梁确定抗震性能降低的节点,包括:(1)圆柱刚度突变引起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2)在同一位置既有托柱转换梁又有圆柱收分节点抗震性能降低。
59.为了解决圆柱刚度突变引起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这一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落地收分柱,在落地收分柱的圆形混凝土柱和落地收分柱的方钢管混凝土柱变截面处虽存在刚度突变,方钢管混凝土柱方便预制斗拱预埋件与落地收分柱连接,设计时将位于圆形混凝土柱上方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插入圆形混凝土柱中。
60.为了解决在同一位置既有托柱转换梁又有圆柱收分节点抗震性能降低这一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托柱转换梁一端跟内侧的落地圆柱连接,托柱转换梁另一端跟外侧的方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托柱转换梁的梁底与落地收分柱的收分处最低点平齐,托柱转换梁的梁顶与楼层标高平齐,落地收分柱的收分处最高点高于楼层标高。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与方钢管混凝土柱上焊接的套筒连接,托柱转换梁的其余纵筋弯锚入方钢管混凝土柱下方的圆形混凝土柱中。
61.上述的针对每个节点构思预防措施,包括:(1)针对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圆柱收分处选择方钢管混凝土柱;(2)针对同一位置既有托柱转换梁又有圆柱收分节点抗震性能降低的预防措施包括:托柱转换梁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托柱转换梁设计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落地收分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内侧的落地圆柱之间;托柱转换梁的纵筋与落地收分柱的钢筋骨架、落地圆柱的钢筋骨架固定连接。
62.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的预防措施,除了包括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在圆柱收分处选择方钢管混凝土柱之外,还包括:将方钢管混凝土柱底端插入圆形混凝土柱内,方钢管混凝土插入圆形混凝土柱部分均设置栓钉。更具体地,针对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的预防措施,除了包括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在圆柱收分处选择方钢管混凝土柱之外,还包括:将方钢管混凝土柱底端插入圆形混凝土柱内,方钢管混凝土插入圆形混凝土柱部分均设置栓钉;以及,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中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圆形混凝土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63.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柱转换梁的纵筋与落地收分柱的钢筋骨架、落地圆柱的钢筋骨架固定连接,包括: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与方钢管混凝土柱上固定的套筒连接,托柱转换梁的其余纵筋弯锚入圆形混凝土柱中。上一层的梁上圆柱落在托柱转换梁上,托柱转换梁承担梁上圆柱底部轴力剪力和弯矩,托柱转换梁以剪力弯矩扭矩的内力形式传递给圆形混凝土柱和落地圆柱,为了保证托柱转换梁能有效的传递内力给圆形混凝土柱,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跟方钢管混凝土柱侧壁的套筒连接,托柱转换梁的一部分纵筋需要往下锚入方钢管混凝土柱下方的圆形混凝土柱中。其中托柱转换梁根据跨度和受力大小做成钢筋混凝土梁或者钢骨混凝土梁,当采用钢骨混凝土梁时,钢骨混凝土梁的钢梁翼缘宽度同方钢管的尺寸,钢骨混凝土梁的钢梁与方钢管进行固定连接。
64.本公开实施例选择方钢管混凝土柱兼具钢构件与混凝土构件的优点。混凝土构件优点。其中,混凝土构件的优点包括:(1)水泥、沙子、石材建造成本低同时由于混凝土的抗
渗性与耐高温的特性构件的耐火性与耐久性较好;(2)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好,构件的刚度大。其中,钢结构构件的优点包括:(1)钢材自重轻,承载力高,变形性能高好;(2)钢构件在进入建筑工地后,仅需吊装,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施工速度快;(3)钢材可回收,能耗小,绿色环保。本公开实施例的方钢管混凝土柱能够改善混凝土框架在收分处的受力性能。由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管内混凝土强度、密实度以及方钢管壁厚对方钢管混凝土柱的稳定性影响显著,同时方钢管混凝土柱的稳定性需要考虑管内混凝土的徐变。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中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比下落地圆柱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本公开实施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外露,方钢管可以直接跟套筒焊接,方钢管和托柱转换梁的纵筋通过焊接的套筒固定连接,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
65.上述的根据预防措施设计节点构造,包括:方钢管混凝土柱位于落地收分柱的圆形混凝土柱上方,落地圆柱位于落地收分柱内侧;托柱转换梁的全部纵筋一端均与落地圆柱的钢筋骨架连接,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另一端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连接,托柱转换梁的剩余纵筋另一端与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连接;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插入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中。
66.上述的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另一端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连接,包括: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另一端与方钢管上固定的套筒连接。上述的托柱转换梁的剩余纵筋另一端与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连接,包括:托柱转换梁的剩余纵筋另一端向下折弯锚入圆形混凝土柱,托柱转换梁的剩余纵筋另一端向下折弯与圆形混凝土柱的钢筋骨架固定连接。
67.上述的托柱转换梁设计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落地收分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内侧的落地圆柱之间,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至少四根落地收分柱,落地圆柱位于相邻两根落地收分柱之间;托柱转换梁的梁底齐落地收分柱的收分处,托柱转换梁的梁顶齐楼层标高。
68.请参阅图2至图7,本公开实施例的节点构造,包括托柱转换梁1,托柱转换梁1的一端连接落地圆柱3,托柱转换梁1的另一端连接于落地收分柱2的方钢管混凝土柱22;落地收分柱2包括圆形混凝土柱21和方钢管混凝土柱22,方钢管混凝土柱22位于仿古建筑的斗拱5位置,圆形混凝土柱21与方钢管混凝土柱22连接;托柱转换梁1的另一端部分纵筋11与方钢管混凝土柱22的方钢管221连接,托柱转换梁1的另一端其余纵筋11与圆形混凝土柱21的钢筋骨架连接。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7,本公开采用托柱转换梁1不同纵筋11同一端固定于不同金属件的方式提高仿古建筑圆柱收分处托柱转换梁1节点的抗震性能。更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托柱转换梁1一端跟内侧的落地圆柱3连接,另一端跟外侧的方钢管混凝土柱22连接,托柱转换梁1的所有纵筋11一端折弯锚入落地圆柱3,托柱转换梁1的部分纵筋11另一端与方钢管混凝土柱22上焊接的套筒222连接,托柱转换梁1的其余纵筋11另一端折弯锚入圆形混凝土柱21,有效改善仿古建筑圆柱收分处托柱转换梁1节点的抗震性能。
69.请参阅图3和图6,本公开实施例的圆形混凝土柱21包括下端圆形混凝土柱212和上端圆形混凝土柱211,下端圆形混凝土柱212和上端圆形混凝土柱211之间为方钢管混凝土柱22;方钢管混凝土柱22安装有仿古建筑的斗拱5,托柱转换梁1的另一端其余纵筋11与下端圆形混凝土柱212的钢筋骨架连接。
70.请参阅图2和图3,本公开实施例的托柱转换梁1的上方固定有梁上圆柱4,梁上圆
柱4平行于落地圆柱3和落地收分柱2设置。上述的托柱转换梁1的底面与圆形混凝土柱21和方钢管混凝土柱22的连接处平齐,托柱转换梁1的顶面与仿古建筑的楼层标高a平齐。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本公开实施例的托柱转换梁1的底面与下端圆形混凝土柱212和方钢管混凝土柱22的底端连接处平齐,托柱转换梁1的顶面与仿古建筑的楼层标高a平齐;仿古建筑的楼层标高a低于上端圆形混凝土柱211与方钢管混凝土柱22顶端连接处。
71.请参阅图6和图7,本公开实施例的方钢管混凝土柱22的方钢管221上固定有多个套筒222,套筒222从方钢管混凝土柱22朝向落地圆柱3的侧面延伸至方钢管混凝土柱22外侧,托柱转换梁1的另一端部分纵筋11与多个套筒222逐一连接;方钢管混凝土柱22的方钢管221与圆形混凝土柱21的钢筋骨架连接,托柱转换梁1的另一端其余纵筋11与钢筋骨架固定连接。
72.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套筒222分成两组,第一组的n个套筒222标高一致,第一组的n个套筒222均靠近方钢管混凝土柱22的顶端设置,n≥2;第二组的n个套筒222标高一致,第二组的m个套筒222均靠近方钢管混凝土柱22的底端设置,m≥2;托柱转换梁1的纵筋11呈上下两层分布,上层纵筋11的数量为n+x,x≥2,n根上层纵筋11对应固设于n个套筒222,x根纵筋11向下折弯锚入圆形混凝土柱21的下端圆形混凝土柱212内部;下层纵筋11的数量为m+y,y≥2,y根纵向下折弯锚入圆形混凝土柱21的下端圆形混凝土柱212内部。
73.上述的基于节点构造对转换梁搭建于圆柱收分处受力分析,包括:托柱转换梁承担托柱的轴力剪力和弯矩,托柱转换梁以剪力弯矩扭矩的内力形式将托柱的轴力剪力和弯矩传递给方钢管混凝土柱、圆形混凝土柱和落地圆柱。
74.同上所述,上一层的梁上圆柱落在托柱转换梁上,托柱转换梁承担梁上圆柱底部轴力剪力和弯矩,托柱转换梁以剪力弯矩扭矩的内力形式传递给圆形混凝土柱和落地圆柱,为了保证托柱转换梁能有效的传递内力给圆形混凝土柱,托柱转换梁的部分纵筋跟方钢管混凝土柱侧壁的套筒连接,托柱转换梁的一部分纵筋需要往下锚入方钢管混凝土柱下方的圆形混凝土柱中。其中托柱转换梁根据跨度和受力大小做成钢筋混凝土梁或者钢骨混凝土梁,当采用钢骨混凝土梁时,钢骨混凝土梁的钢梁翼缘宽度同方钢管的尺寸,钢骨混凝土梁的钢梁与方钢管进行固定连接。
75.为了保证托柱转换梁的内力传递给钢筋混凝土框架,本公开的托柱转换梁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圆形混凝土柱和落地圆柱均固定连接;为了克服柱构件刚度突变引起上柱节点抗震性能降低,本公开在圆柱收分处选择方钢管混凝土柱,并把方钢管混凝土柱插入圆形混凝土柱内,改善了圆柱收分处转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
76.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边长b同斗拱的斗口尺寸,方钢管边长b不宜小于190mm,原则上来说,本公开实施例方钢管混凝土柱下方连接的圆形混凝土柱直径根据建筑营造规格确定,为了提高抗震性能,本公开实施例的圆形混凝土柱直径不宜小于2b。
77.本公开实施例的方钢管混凝土柱上托柱转换梁宽度不宜小于2b,托柱转换梁的梁高不宜小于3b,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宜伸入与托柱转换梁连接的楼板中;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向下插入圆形混凝土柱的长度不宜小于4b。为了增加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钢管与圆形混凝土柱的连接性能,方钢管插入圆形混凝土柱部分设置栓钉,方钢管中灌注自
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圆形混凝土柱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
78.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公开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公开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7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公开。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公开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8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