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砖铺贴装置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27490745发布日期:2021-11-22 14:2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建筑装修工程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砖铺贴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地砖多为陶瓷材质,是建筑物内部地面装修的重要材料。目前,地砖主要通过水泥砂浆粘贴在地面上,由于地砖日益呈现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需要较厚的水泥层才能保证铺贴的稳固,因此存在问题如下。
3.一、需要大量的水泥、沙粒等建筑材料,一方面造成一定的污染,另外运输以上建材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的成本十分惊人。
4.二、完全依靠施工工人经验对水泥、砂石进行混合,难以做到精确配比,容易造成地砖铺贴不牢固、平整度不高等问题。
5.三、地砖铺贴到地面后,短时间内水泥砂浆就会凝固,难以再次对地砖的平整度和间隙进行调整。
6.四、建筑物局部地砖出现破损时,由于底部的水泥砂浆层整体连接,难以对破损地砖单独进行更换。如建筑物再次装修,需更换地砖时,要完全破坏水泥砂浆层和地砖,才能清理出施工面,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和高分贝噪音,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采取破拆的形式清除原有地砖及附属砂浆层,还会出现施工造价增加的不良后果。
7.五、地砖大型化带来体积大、重量大两方面问题,既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容易在地砖搬运、安装过程中出现边角破损的情况。
8.因此,设计新的施工装置,采取新的施工方法,改变水泥砂浆手工铺贴地砖方式产生的投入成本高、更换维修难、施工效果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为解决目前水泥砂浆铺贴地砖产生的投入成本高、更换维修难、施工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提供一种地砖铺贴装置及施工方法,以获得地砖铺贴成本低廉、装饰效果稳定、劳动强度降低的积极效果。
10.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地砖铺贴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地轨、吸附器、张紧框、安装器四部分。其特征如下。
11.一、地轨由固定层、调节层、调节栓三部分组成。
12.固定层为长条状“工”形金属长条,位于调节层的下方,固定层底部两侧边间隔有膨胀螺栓孔,顶部两侧边间隔有螺孔,螺孔下方有弧形连接网。弧形连接网为圆弧状,由内部带螺纹的多个丝管组成,各丝管顶部相互聚集,尾部辐射发散。
13.调节层为“凹”字型金属长条,凸起的两侧边表面间隔分布气泡式水平仪,水平仪两侧有球形螺母。球形螺母三分之二在调节层内,三分之一在调节层之外,在调节层内能做旋转,该螺母与固定层的弧形连接网对接,调节层凹陷处间隔有螺孔。
14.调节栓为金属螺杆,外部有螺纹,连接调节层与固定层,其穿过调节层球形螺母与弧形连接网旋接,从而对调节层的水平进行调整和固定。
15.二、吸附器由多层吸盘、抽气泵、吸气管、电磁阀组成。
16.多层吸盘为多个同心圆形吸盘组成,为柔性材料,由圆心向外分层次套叠,接近圆心的盘体厚度较小,向外依次加厚;单个吸盘边缘内、外侧都有宽大的边条;底部连接吸气管和固定栓口,在套叠的吸盘之间留有吸气口;螺栓穿过固定栓口将多层吸盘与调节层凹陷处的螺孔进行连接。
17.抽气泵受电路控制,通过吸气管连接多层吸盘。
18.吸气管分出多根支管道,分散在工作面各区域,各支管道连接到各吸盘的内部,吸气管由电磁阀控制闭合或开启。
19.三、张紧框分为转接层、承接层两个层面,两者尺寸相同,通过四个边角的螺栓连接。
20.转接层位于承接层上方,四角螺栓孔为多向连接口,螺栓在该处有水平调节的空间;转接层四角有对位滚珠。对位滚珠由固定管和滚珠组成,固定管内部存储一段弹簧,弹簧顶部有一颗滚珠,固定管顶部收缩,顶部管口小于滚珠直径,受外力摩擦,滚珠发生滚动。转接层包括侧边框和内边框两部分,侧边框连接密封条,内边框连接衬托条,衬托条为硬质橡胶材料。
21.承接层连接调节层,四角有螺栓孔,对接转接层多向连接口旋出的螺栓杆。
22.四、安装器包括底盘、升降杆、转向杆、推杆、红外线水平仪五部分。
23.底盘为正方形,底部安装可转向的滑动轮,滑动轮沿调节层表面的凹槽滑动,底盘上部一侧设有卡槽。
24.升降杆内部为液压装置,垂直连接底盘,为电动操作,升降杆通过液压装置带动完成下降和提升两个动作。
25.转向杆与升降杆通过横向转轴连接。
26.推杆连接在转向杆顶部,推杆为电机控制,通电后推杆完成向下方按压动作;推杆底部连接吸附板,吸附板底部安装有海绵吸盘。
27.红外线水平仪安装在底盘边角,对地砖安装进行精准测量。
28.本发明的积极作用:本技术采取吸盘吸附的形式,实施地砖铺贴、更换施工比较方便,通过地轨、张紧框多维度的调节,地砖铺装平整度较高,施工强度降低,能够解决目前水泥砂浆铺贴地砖产生的投入成本高、更换维修难、施工难度大等的问题,获得成本低廉、铺设美观、操作简易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29.参照所附附图,通过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阐述和非限制性说明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以上所述和其他特点。
30.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总图。
31.图中:1-地轨、2-吸附器、3-张紧框、4-安装器。
32.图2为本发明地轨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1-固定层、12-调节层、13-调节栓、14-膨胀螺栓、
15-气泡式水平仪、16-球形螺母、17-弧形连接网。
34.图3为本发明调节栓工作示意图。
35.图中: 11-固定层、12-调节层、13-栓体、16-球形螺母、17-弧形连接网。
36.图4为本发明吸附器示意图。
37.图中:12-调节层、21-多层吸盘、22-吸气管、23-电磁阀、24-抽气泵。
38.图5为本发明张紧框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2-调节层、31-承接层、32-转接层、33-对位滚珠、34-侧边框、35-内边框、36-多向连接口。
40.图6为本发明对位滚珠结构示意图。
41.图中:37-固定管、38-滚珠。
42.图7为本发明安装器结构示意图。
43.图中:12-调节层、41-底盘、42-升降杆、43-红外线水平仪、44-转向杆、45-推杆、46-卡槽、47-吸附板、48-海绵吸盘、49-滑动轮。
44.图8为本发明施工工作示意图。
45.图中:45-推杆、47-吸附板、48-海绵吸盘、50-地砖。
具体实施方案
4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47.图1 所示,本发明包括地轨(1)、吸附器(2)、张紧框(3)、安装器(4)四部分,以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48.图2所示,本发明地轨(1)由固定层(11)、调节层(12)、调节栓(13)组成,固定层(11)为长条状“工”形金属长条,位于调节层(12)的下方,固定层(11)底部两侧边间隔有膨胀螺栓(14)孔,顶部两侧边间隔有螺孔,螺孔下方有弧形连接网(17),该连接网由内部带螺纹的多个丝管聚集组成;调节层(12)为“凹”字型金属长条,凸起的两侧边表面间隔分布气泡式水平仪(15),水平仪两侧有球形螺母(16),该螺母三分之二在调节层(12)内,三分之一在调节层(12)之外,在调节层(12)内能做旋转,调节栓(13)穿过该螺母后,与固定层(11)的弧形连接网(17)对接,调节层(12)凹陷处间隔有螺孔;在施工中首先使用膨胀螺栓(14)将固定层(11)与地面结合,随后将调节层(12)放置在固定层(11)之上,通过气泡式水平仪(15)测量地面水平状态,使用调节栓(13)穿过调节层(12)连接固定层(11),进行地轨(1)平整度调节。
49.图3所示,调节栓(13)旋转穿过球形螺母(16),逐渐与弧形连接网(17)旋接,通过调节层(12)表面分布的气泡式水平仪(15)判断地面水平位置,旋转调节栓(13)进入球形螺母(16),确定好调节层(12)的角度,实现施工面基础部分的平整。当出现地面倾斜导致固定层(11)不能水平的情况时,调节层(12)根据水平仪的显示,旋转球形螺母(16),使螺母孔与调节层(12)形成一定角度,调节栓(13)通过该螺母后,与固定层(11)形成一定夹角,与弧形连接网(17)内对应的丝管旋接,并加入垫片后,抵消固定层(11)的倾斜,支撑调节层(12)保持水平。弧形连接网(17)由多个丝管组成,各丝管顶部聚集,呈半圆弧形排列,各丝管自顶部向下呈放射状分散。
50.图4所示,多层吸盘(21)由圆心向外分层次套叠,接近圆心的盘体厚度较小,向外依次加厚,由于材料柔软,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接近圆心的吸盘与地砖背面紧紧贴附,其边缘有宽大侧边,在真空状态下,盘体内呈现负压状态,边缘向外延展,套叠的多层吸盘(21)对地砖形成多层次的吸附,即使个别吸盘内进入空气,其他吸盘也可以稳定吸附地砖。多层吸盘(21)固定在调节层(12)上,吸气管(22)为多根分支的方式,布设在施工面的各区域内,分别连接施工面区域内的多层吸盘(21),不同吸气管(22)由各自电磁阀(23)控制闭合或开启。地砖调整好位置后,抽气泵(24)工作,通过吸气管(22)将该区域多层吸盘(21)内部空气抽出,地砖与多层吸盘(21)间形成负压状态,地砖稳固在地面之上,抽气泵(24)停止工作后,电磁阀(23)断电闭合,防止空气进入多层吸盘(21)。局部地砖需要更换时,对相应控制区域的电源通电,电磁阀(23)开启,该区域吸气管(22)引入空气后,其连接的多层吸盘(21)内部失去负压状态,不再对地砖产生吸附作用,地砖即可取下更换。
51.图5所示,张紧框(3)为正方形,分为承接层(31)和转接层(32)两部分,承接层(31)向下连接调节层(12),向上连接转接层(32),四个边角有栓孔;转接层(32)有侧边框(34)和内边框(35)两部分,侧边框(34)连接密封条,挤在地砖之间,既能保护地砖边角,也能防止灰尘、水分由边缝落入地砖之间,内边框(35)连接衬托条,衬托条为硬质橡胶材料,向上平托地砖边角。多向连接口(36)使转接层(32)具有对地砖水平面纵、横向角度进行细微调节的空间,确保地砖铺设水平纵、横向的整齐;对位滚珠(33)分布在转接层(32)的四角,方便地砖在水平面位置的调整。
52.图6所示,对位滚珠(33)分布在转接层(32)四个边角,由滚珠(38)、固定管(37)组成,固定管(37)内部存储一段弹簧,弹簧顶部有一颗滚珠(38),固定管(37)顶部收缩,顶部管口小于滚珠(38)直径,滚珠(38)固定在固定管(37)的顶部,依托滚珠(38)的滚动,可以较轻松对地砖进行水平移动,确保地砖之间缝隙的细密、规则。
53.图7所示,底盘(41)为正方形,底盘(41)底部安装可转向的滑动轮(49),滑动轮(49)沿调节层(12)表面的凹陷滑动,底盘(41)上部一侧设有卡槽(46)。卡槽(46)摆放地砖(50)后,实现底盘(41)的配重平衡,底盘(41)底部的滑动轮(49)在调节层(12)凹槽处移动,地砖(50)到达施工面更加方便。升降杆(42)在液压装置带动下实现高低动作,转向杆(44)在推杆(45)顶部海绵吸盘(48)吸附地砖(50)后,进行转动,将地砖(50)放置在铺贴的工位上。
54.图8所示,推杆(45)上的海绵吸盘(48)吸附卡槽(46)内放置的地砖(50)后,转向进入铺贴位置,在确定该地砖(50)与周边地砖接缝细密、平整度一致,调整安放好后,电机带动推杆(45)向下移动,挤压地砖(50)贴附在地轨(1)的多层吸盘(21)上,启动抽气泵(24)电源,多层吸盘(21)作业后吸附地砖(50)底部,地砖(50)与多层吸盘(21)之间形成负气压状态,地砖(50)被固定下来,吸附板(47)上的海绵吸盘(48)停止工作,转向进入下一块地砖(50)的铺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