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9552发布日期:2021-12-11 07:4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建筑模板之间需要进行拼装;建筑模板通常采用卡扣卡接安装,安装后建筑模板之间稳定性较差,需要支承杆进行支撑,导致建筑模板整体稳固性较差;针对上述所提到的建筑模板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经检索发现,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1710479356.1一种建筑施工浇筑模板,该种建筑施工浇筑模板,该建筑施工浇筑模板的支撑杆下方设置有液压千斤顶,施工者只需要通过脚踏开关就能调节该装置的高度,使该装置的模板安装起来更加的牢固,安装拆卸都十分方便;上述建筑施工模板通常采用螺栓进行安装固定,需要对建筑施工模板进行多个点位加工固定,无法通过单个点位的嵌合,实现多个点位的限位固定,进而对施工模板整体进行加固限位,导致现有建筑施工模板在安装时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模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描述问题。
4.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模板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模板,包括模具,所述模具的一侧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设有支点。
5.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斜板、支架、内滑板、滑块、凸块、连杆、旋转架、转轴和圆球,斜板摆动于卡块的上下两端,支架摆动于斜板的另一侧,内滑板滑动于斜板的内侧,滑块贯穿滑动于斜板的两侧,凸块滑动于斜板的内部,连杆摆动于凸块的两端,旋转架摆动于凸块的一侧,转轴贯穿于旋转架的内侧,圆球滑动于旋转架的一侧。
6.进一步的,所述斜板和支架摆动于支点的两侧,斜板呈倾斜25

45
°
设置,凸块靠近内滑板的一侧呈半圆弧状设置,旋转架呈“x”状设置,圆球靠近滑块的一侧滑动。
7.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卡接板、旋转轴承、连接架、气囊和吸盘,卡接板滑动嵌入于卡块的内侧,旋转轴承铰接于卡块的内侧,连接架和气囊分别摆动于旋转轴承的一侧,吸盘嵌入于气囊的表面。
8.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板的下端与支架连接,气囊呈半圆弧状设置。
9.有益效果:1.利用模具内侧凹槽挤压,斜板内侧内滑板滑动,内滑板挤压至凸块的一侧,凸块能够利用旋转架带动圆球滑动,圆球能够挤压至滑块的一侧,进而滑块嵌入于模具的内侧,使得斜板能够在摆动时进一步增加模具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利用设有多个滑块,形成多位加固,而斜板通过支点带动支架摆动,从而使得该种传动机构能够在带动支架摆动时,进一
步对模具之间进行自动加固,形成单一卡接动作而实现多点位限位的效果;2.卡接板同步滑动,进而卡接板能够进一步嵌入于模具的内侧,卡接板滑动时,卡接板的两侧挤压至气囊的一侧,气囊通过旋转轴承呈同步摆动,气囊受到产生形变,形变时气囊内部气体对卡接板形成同步支撑,进而利用气囊内部气体对卡接板形成相互挤压支撑,而利用气囊整体形状设置,能够减少吸盘与卡接板的接触面积,同时方便吸盘与卡接板的外侧吸附贴合。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发明模具背面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发明卡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发明斜板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发明斜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7为本发明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8为本发明气囊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1

8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

模具,101

卡块,102

支点,2

斜板,201

支架,202

内滑板,203

滑块,3

凸块,301

连杆,302

旋转架,303

转轴,304

圆球,4

卡接板,5

旋转轴承,501

连接架,502

气囊,503

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实施例1: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模板,包括模具1,模具1的一侧安装有卡块101,卡块101的内部设有支点102;其中:模具1的内部填充混凝土,模具1多个之间进行配套使用,混凝土利用模具1之间进行混合;模具1远离卡块101的一侧嵌入有凹槽,凹槽与卡块101嵌合配套设置,支点102摆动于卡块101内部的上下两端,支点102呈角度摆动,摆动角度为25

45
°
,支点102与杠杆架作用相同,卡块101的内侧设有可自动加固的传动机构;卡块101嵌入于凹槽的内部时,利用挤压,传动机构于支点102的外侧摆动,摆动时进行自动加固;传动机构包括斜板2、支架201、内滑板202、滑块203、凸块3、连杆301、旋转架302、转轴303和圆球304,斜板2摆动于卡块101的上下两端,支架201摆动于斜板2的另一侧,内滑
板202滑动于斜板2的内侧,滑块203贯穿滑动于斜板2的两侧,凸块3滑动于斜板2的内部,连杆301摆动于凸块3的两端,旋转架302摆动于凸块3的一侧,转轴303贯穿于旋转架302的内侧,圆球304滑动于旋转架302的一侧;斜板2和支架201摆动于支点102的两侧,斜板2呈倾斜25

45
°
设置,凸块3靠近内滑板202的一侧呈半圆弧状设置,旋转架302呈“x”状设置,圆球304靠近滑块203的一侧滑动;其中:利用模具1内侧凹槽挤压,斜板2内侧内滑板202滑动,内滑板202挤压至凸块3的一侧,凸块3能够利用旋转架302带动圆球304滑动,圆球304能够挤压至滑块203的一侧,进而滑块203嵌入于模具1的内侧,使得斜板2能够在摆动时进一步增加模具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利用设有多个滑块203,形成多位加固,而斜板2通过支点102带动支架201摆动,从而使得该种传动机构能够在带动支架201摆动时,进一步对模具1之间进行自动加固,形成单一卡接动作而实现多点位限位的效果;斜板2嵌入于模具1的内侧,利用模具1内侧凹槽挤压,斜板2内侧内滑板202滑动,内滑板202挤压至凸块3的一侧,凸块3能够利用旋转架302带动圆球304滑动,圆球304能够挤压至滑块203的一侧,进而滑块203嵌入于模具1的内侧,使得斜板2能够在摆动时进一步增加模具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利用设有多个滑块203,形成多位加固,而斜板2通过支点102带动支架201摆动;其中:斜板2,斜板2的内侧嵌入有凹槽,内滑板202滑动于凹槽的内部,斜板2靠近滑块203的两侧贯穿有孔洞,滑块203于孔洞内部滑动;支架201,支架201延伸至卡块101的内侧,斜板2摆动时,支架201同步摆动;凸块3,说明书附图6为凸块3滑动后整体示意图,凸块3半圆弧角度为180
°
,凸块3摆动时,连杆301同步摆动,同时连杆301整体呈竖直排布,凸块3静止时,连杆301整体呈倾斜排布;旋转架302,旋转架302与转轴303呈角度摆动,旋转架302摆动时,圆球304挤压至滑块203的一侧,同时滑块203嵌入于模具1的内侧;滑块203,滑块203设有多个,且滑块203每两个呈一组对应设置,模具1的内部嵌入有与滑块203相匹配凹槽,滑块203长度为3

5cm,而滑块203嵌入于模具1内部长度为1

2cm;实施例2:参考说明书附图3、7和8可得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传动机构包括卡接板4、旋转轴承5、连接架501、气囊502和吸盘503,卡接板4滑动嵌入于卡块101的内侧,旋转轴承5铰接于卡块101的内侧,连接架501和气囊502分别摆动于旋转轴承5的一侧,吸盘503嵌入于气囊502的表面;卡接板4的下端与支架201连接,气囊502呈半圆弧状设置;其中:卡接板4同步滑动,进而卡接板4能够进一步嵌入于模具1的内侧,卡接板4滑动时,卡接板4的两侧挤压至气囊502的一侧,气囊502通过旋转轴承5呈同步摆动,气囊502受到产生形变,形变时气囊502内部气体对卡接板4形成同步支撑,进而利用气囊502内部气体对卡接板4形成相互挤压支撑,而利用气囊502整体形状设置,能够减少吸盘503与卡接板4的接触面积,同时方便吸盘503与卡接板4的外侧吸附贴合;支架201呈角度摆动时,卡接板4同步滑动,进而卡接板4能够进一步嵌入于模具1的内侧,卡接板4滑动时,卡接板4的两侧挤压至气囊502的一侧,气囊502通过旋转轴承5呈同步摆动,气囊502受到产生形变,形变时气囊502内部气体对卡接板4形成同步支撑,进而
利用气囊502内部气体对卡接板4形成相互挤压支撑,而利用气囊502整体形状设置,能够减少吸盘503与卡接板4的接触面积,同时方便吸盘503与卡接板4的外侧吸附贴合;其中:卡接板4,卡接板4与支架201呈滑动连接,卡接板4静止时与卡块101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卡接板4滑动时,卡接板4延伸至卡块101的外侧;气囊502,气囊502的一侧与卡接板4贴合,气囊502半圆弧角度为180
°
,气囊502内壁厚度为0.2

1cm;当气囊502内壁厚度小于0.2cm时,气囊502受到卡接板4挤压,整体变形严重,对卡接板4支撑效果较差,当气囊502内壁厚度大于1cm时,气囊502整体不易形变,不方便卡接板4整体摆动;连接架501,连接架501与气囊502配套设置,连接架501呈三角状设置于气囊502的内侧;吸盘503,吸盘503设有多个,吸盘503之间间隔为1

2cm,气囊502摆动时,吸盘503与卡接板4的外侧形成紧密吸附,进而气囊502对卡接板4的下端形成紧密支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