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声效果好的泄爆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5759发布日期:2022-02-09 02:0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声效果好的泄爆墙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隔声效果好的泄爆墙板。


背景技术:

2.对于有爆炸隐患的厂房,例如化工厂房、锅炉厂及制药厂等,在特定的生产工艺或贮存过程中可能泄露出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一定条件下会爆炸而产生强大的冲击气浪,摧毁建筑物和周围财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在事故状态下降低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程度,通常采用的是泄爆墙系统。其中,泄爆墙系统通过泄爆配件或装置,使墙体开启并释放压力,以控制爆炸的产生或使破坏程度达到最小,是增加建筑安全的主要方式。
3.现有技术中的泄爆墙体大部分是采用专门的泄爆螺栓固定轻钢类墙板,当事故状态下作用在墙板上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通过泄爆螺栓垫片的作用使墙板脱落,达到泄压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泄爆墙板大多数均采用彩钢板或者复合钢板制成,这种墙板虽然满足了泄爆的需求,但是在隔音效果上较差,厂房之外的区域也很容易受到机器工作噪音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隔声效果好的泄爆墙板。
5.一种隔声效果好的泄爆墙板,包括框架,所述框架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矩形框,所述框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框架上表面的通孔与框架下表面的通孔一一对应,
6.所述框架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立柱一,所述立柱一的上表面与框架的上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一的下表面与框架的下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一的上端边缘固定安装上法兰一,所述上法兰一的上表面与立柱一的上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一的下端边缘固定安装下法兰一,所述下法兰一的下表面与立柱一的下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一的左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立柱一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凹槽的上端与立柱一的上表面连通,所述凹槽的下端与立柱一的下表面连通,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框架的右侧面上固定安装立柱二,所述立柱二的上表面与框架的上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二的下表面与框架的下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二的上端边缘固定安装上法兰二,所述上法兰二的上表面与立柱二的上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二的下端边缘固定安装下法兰二,所述下法兰二的下表面与立柱二的下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二的右侧面上设有长条状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长度方向与立柱二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凸起的上端面与立柱二的上表面对齐,所述凸起的下端面与立柱二的下表面对齐,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凸起的尺寸与凹槽的尺寸相匹配;
7.所述框架的前端开口处固定安装钢板一,所述钢板一将框架的前端开口封住,所述框架的后端开口处固定安装钢板二,所述钢板二将框架的后端端口封住,所述框架内固定安装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将框架的内部分隔成前后两部分,所述金属网与钢板一之间填
充吸音棉,所述金属网与钢板二之间填充隔音棉,所述吸音棉和隔音棉均附着在金属网上。
8.所述立柱一的上法兰一通过泄爆螺栓与另一个立柱一的下法兰一连接,所述立柱二的上法兰二通过泄爆螺栓与另一个立柱的下法兰二连接。
9.所述立柱二上的凸起表面设有若干防滑纹,所述凸起插入凹槽中,所述凸起通过防滑纹增加其外表面与凹槽内表面的摩擦力。
10.所述框架上表面的通孔处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插入框架上表面的通孔内并与通孔形成过盈配合。
11.所述钢板一的前表面与框架的前端开口对齐,所述钢板二的后表面与框架后端开口对齐。
12.所述钢板一、钢板二和金属网相互平行,所述钢板一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钢板二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
13.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的下表面上均设有插头,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的上表面上均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插头相匹配。
14.所述插头的形状为倒置的圆锥形或者倒置的棱锥形。
15.所述上法兰一位于立柱一上端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所述下法兰一位于立柱一下端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所述上法兰一的宽度和下法兰一的宽度均与立柱的宽度相同;所述上法兰二位于立柱二上端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所述下法兰二位于立柱二下端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所述上法兰二的宽度和下法兰二的宽度均与立柱的宽度相同。
16.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均为方杆,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框架固定连接。
17.有益效果
18.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隔声效果好的泄爆墙板,其具有如下优势:
19.1、本装置在两个钢板之间设置吸音棉和隔音棉,同时利用金属网作为吸音棉和隔音棉的支撑骨架,充分的保证了吸音棉和隔音棉在两个钢板之间的均匀分布,避免了吸音棉和隔音棉在长期的震动环境下发生窜动,影响吸音棉和隔音棉的分布不均,影响隔音效果的技术问题;
20.2、本装置通过立柱一上的凹槽和立柱二上的凸起形成两块墙板在水平方向的连接结构,同时通过插头、插槽、通孔和连接杆的组合实现墙板与地面的连接以及墙板与墙板在竖直方向上的连接,连接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隔声效果好的泄爆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隔声效果好的泄爆墙板a-a面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框架;2、立柱一;3、上法兰一;4、下法兰一;5、凹槽;6、立柱二;7、上法兰二;8、下法兰二;9、凸起;10、钢板一;11、钢板二;12、金属网;13、吸音棉;14、隔音棉;15、连接杆;16、插头;17、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
25.本技术的创造点在于,在框架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立柱一2,所述立柱一的上表面与框架的上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一的下表面与框架的下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一的上端边缘固定安装上法兰一3,所述上法兰一的上表面与立柱一的上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一的下端边缘固定安装下法兰一4,所述下法兰一的下表面与立柱一的下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一的左侧面上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立柱一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凹槽的上端与立柱一的上表面连通,所述凹槽的下端与立柱一的下表面连通,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框架的右侧面上固定安装立柱二6,所述立柱二的上表面与框架的上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二的下表面与框架的下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二的上端边缘固定安装上法兰二7,所述上法兰二的上表面与立柱二的上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二的下端边缘固定安装下法兰二8,所述下法兰二的下表面与立柱二的下表面对齐,所述立柱二的右侧面上设有长条状的凸起9,所述凸起的长度方向与立柱二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凸起的上端面与立柱二的上表面对齐,所述凸起的下端面与立柱二的下表面对齐,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凸起的尺寸与凹槽的尺寸相匹配;
26.本技术的创造点还在于,在框架的前端开口处固定安装钢板一10,所述钢板一将框架的前端开口封住,所述框架的后端开口处固定安装钢板二11,所述钢板二将框架的后端端口封住,所述框架内固定安装金属网12,所述金属网将框架的内部分隔成前后两部分,所述金属网与钢板一之间填充吸音棉13,所述金属网与钢板二之间填充隔音棉14,所述吸音棉和隔音棉均附着在金属网上。
27.本技术的创造点还在于,所述立柱一的上法兰一通过泄爆螺栓与另一个立柱一的下法兰一连接,所述立柱二的上法兰二通过泄爆螺栓与另一个立柱的下法兰二连接;所述立柱二上的凸起表面设有若干防滑纹,所述凸起插入凹槽中,所述凸起通过防滑纹增加其外表面与凹槽内表面的摩擦力;所述框架上表面的通孔处设有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插入框架上表面的通孔内并与通孔形成过盈配合;所述钢板一的前表面与框架的前端开口对齐,所述钢板二的后表面与框架后端开口对齐;所述钢板一、钢板二和金属网相互平行,所述钢板一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钢板二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的下表面上均设有插头16,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的上表面上均设有插槽17,所述插槽与插头相匹配;所述插头的形状为倒置的圆锥形或者倒置的棱锥形;所述上法兰一位于立柱一上端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所述下法兰一位于立柱一下端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所述上法兰一的宽度和下法兰一的宽度均与立柱的宽度相同;所述上法兰二位于立柱二上端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所述下法兰二位于立柱二下端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所述上法兰二的宽度和下法兰二的宽度均与立柱的宽度相同;立柱一和立柱二均为方杆,所述立柱一和立柱二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框架固定连接。
28.本技术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将第一块墙板放置在地面上,让插头插入地面并让框架的下表面紧挨着地面,然后将第二块墙板放置在第一块墙板的旁边,将第二块墙板的插头同样插入地面并让其框架的下笔凹面紧挨着地面,同时将第二块墙板上的凸起插入第一块墙板的凹槽中,依次类推,将多个墙板拼接成厂房外墙的第一层;然后在第一块墙板的上表面上安装另一块墙板,让另一块墙板下表面的插头插入第一块墙板上表面的插槽中,并通过泄爆螺栓将另一块墙板的下法兰一和下法兰二与第一块墙板的上法兰一和上法兰二连接,与此同时,第一块墙板上表面的连接杆的上端插入另一块墙板下表面对应的插
孔中,依次类推,在厂房外墙的第一层上安装第二层、第三层
……
,直到厂房外墙达到设定高度位置。
29.当厂房外墙完成安装后,最顶层墙板上表面的上法兰一、上法兰二以及连接杆用于连接厂房的顶棚。为了保证厂房外墙的稳定,可在厂房的外侧安装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墙板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斜向下延伸到地面上并与地面固定连接。
30.需要注意的是,墙板在安装时钢板一需要面向厂房内部作为厂房外墙的内表面,钢板二面向厂房外部作为厂房外墙的外表面,从而保证厂房内机械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经过吸音棉后传到隔音棉处。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2.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