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8600发布日期:2022-04-09 03:1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筑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或者阳台等),并在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3.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304745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包括外墙和楼板,外墙的底侧设置有第一接合部,楼板上设有第二接合部,第二接合部上设有条形的钢板,第一接合部上开设有与钢板插接配合的容置槽;容置槽内预埋有多个灌注筒,灌注筒沿外墙的高度方向设置,外墙的侧壁设置有贯通灌注筒的浇注口,钢板上设置有多根与灌注筒一一对应的连接钢箍;灌注筒的顶端设置有扩口部,扩口部的小口端连通于灌注筒;第一接合部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加强钢筋,加强钢筋远离第一接合部的一端设置有勾持部,钢板上开设有用于供加强钢筋插入的开槽,开槽内设置于与勾持部相互勾持配合的勾持件。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容纳槽的内侧壁与钢板之间滑移配合,为了防止楼板与钢板之间发生碰撞,在楼板上安装外墙需要操作人预先进行精准定位,由于操作人员需要保证外墙的水平位置以及垂直度,精准定位的步骤需要耗费操作人员较长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墙板与楼板之间对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包括楼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楼板上的墙板,所述楼板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墙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板插接配合的容纳槽,所述墙板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的操作口,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橡胶充气体,所述橡胶充气体的内侧壁分别与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抵接,所述橡胶充气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滑移配合,所述橡胶充气体上连通有气管,所述橡胶充气体上一体成型有支撑柱,所述容纳槽的内顶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撑柱插接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墙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相连通的进料口。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先通过气管将安装板上的橡胶充气体充气,橡胶充气体充气使得支撑柱挺起,支撑柱与定位槽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预定位墙体的位置,进而提高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对接效率,橡胶充气体的设置则有利于防止楼板与安装板之间发生碰撞,进而对楼板和安装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墙板与底座抵接时,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口取出橡胶充气体以及支撑柱,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口灌注混凝土,接着操作人员再通过进料口灌注混凝土,分批灌注混凝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最终有利于加强楼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8.优选的,所述橡胶充气体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块滑移配合的卡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卡槽的配合一方面有利于操作人员确定橡胶充气体的安装位置,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橡胶充气体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10.优选的,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容纳槽内侧壁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燕尾块,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燕尾块滑移配合的燕尾槽,所述底座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挡板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挡板的固定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块以及燕尾槽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挡板脱离容纳槽的内侧壁上,当墙板与底座对接后,操作人员移动挡板插入插槽内,挡板与插槽的配合一方面有利用加强墙板与底座之间的连接,从而防止墙板倾斜,挡板与插槽的配合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浇筑的混凝土从墙板与底座的间隙中渗出。
12.优选的,所述燕尾块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远离所述燕尾块的端部与所述燕尾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挡板一一对应,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挡板并与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插接配合,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杆移动的驱动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弹簧的设置使得挡板预先处于容纳槽内,从而避免干扰墙板与楼板之间的拼接,当楼板与底座对接完成后,操作人员按下挡板,挡板插入插槽内,接着操作人员利用驱动组件驱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穿过挡板并插入限位槽内,限位杆的设置有利于固定挡板的位置。
14.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安装板内并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的定位杆、固定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上的转动齿轮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杆上的齿条,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定位杆,定位杆转动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限位杆移动,最终使得限位杆插入限位槽内。
16.优选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的外边缘与所述连接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槽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安装钢丝网,钢丝网的设置有利于加强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加强墙板与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动齿轮的空腔,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空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扭簧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固定所述定位杆位置的定位组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的设置有利于辅助操作人员转动定位杆,当定位杆处于初始状态时,扭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限位杆位于空腔内,操作人员利用定位组件限制定位杆转动,当操作人员按下挡板时,操作人员解除定位组件对于定位杆的限位,此时转动齿轮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转动的,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限位杆移动,最终实现限位杆插入限位槽内。
20.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杆上的弧形连接杆、设置于所述
弧形连接杆上的定位柱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柱上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套设于所述弧形连接杆远离所述定位杆的端部,且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弧形连接杆螺纹配合,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定位柱插接配合的定位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限制定位杆转动时,操作人员转动螺纹套筒,螺纹套筒转动带动定位柱竖向向下移动,直至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定位柱与定位孔的插接配合有利于限制定位杆转动,进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限位杆的位置,此外,弧形连接杆、螺纹套筒、定位柱设置于混凝土内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极强安装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橡胶充气体充气使得支撑柱挺起,支撑柱与定位槽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预定位墙体的位置,进而提高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对接效率,橡胶充气体的设置则有利于防止楼板与安装板之间发生碰撞,进而对楼板和安装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墙板与底座抵接时,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口取出橡胶充气体以及支撑柱,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口灌注混凝土,接着操作人员再通过进料口灌注混凝土,分批灌注混凝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最终有利于加强楼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操作人员移动挡板插入插槽内,挡板与插槽的配合一方面有利用加强墙板与底座之间的连接,从而防止墙板倾斜,挡板与插槽的配合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浇筑的混凝土从墙板与底座的间隙中渗出;定位柱与定位孔的插接配合有利于限制定位杆转动,进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限位杆的位置,此外,弧形连接杆、螺纹套筒、定位柱设置于混凝土内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极强安装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橡胶充气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墙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楼板;11、底座;111、插槽;12、安装板;121、卡槽;122、空腔;123、定位孔;2、墙板;21、容纳槽;22、定位槽;23、进料口;24、操作口;25、燕尾槽;3、橡胶充气体;31、卡块;32、支撑柱;321、安装槽;33、气管;4、挡板;41、燕尾块;411、限位弹簧;42、连接槽;43、钢丝网;5、固定件;51、限位杆;6、驱动组件;61、定位杆;611、扭簧;62、转动齿轮;63、齿条;7、定位组件;71、弧形连接杆;72、定位柱;73、连接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参照图1,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包括楼板1以及墙板2。
30.参照图1、图2,楼板1上设置有底座11,底座11呈长条状,底座11的底面与楼板1的
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底座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1的长度方向一致,安装板12的横截面为矩形。墙板2竖直设置,墙板2的底面与底座11的上表面抵接,墙板2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安装板12的容纳槽21,容纳槽21的横截面呈矩形,且容纳槽2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板12的长度方向一致。
31.参照图2、图3,安装板12上设置有多个橡胶充气体3,多个橡胶充气体3沿安装板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橡胶充气体3的内侧壁与安装板12的外侧壁滑移配合。橡胶充气体3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卡块31,安装板1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卡块31滑移配合的卡槽121,卡块31与卡槽121的配合一方面有利于操作人员确定橡胶充气体3的安装位置,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橡胶充气体3沿安装板12的长度方向滑动。
32.参照图2、图3,橡胶充气体3上设置有支撑柱32,支撑柱32与橡胶充气体3一体成型。容纳槽21的内顶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支撑柱32插接配合的定位槽22,墙板2上开设有进料口23,进料口23位于定位槽22上端,且进料口23与定位槽22相互连通。橡胶充气体3上设置有用于充放气的气管33,气管33与橡胶充气体3相互连通。墙板2上两侧均开设有操作口24,操作口24与容纳槽21相连通,操作口24设置有多个,操作口24与橡胶充气体3一一对应,操作口24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对橡胶充气体3进行充放气操作,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口24能够取出容纳槽21内的橡胶充气体3。操作人员能够先通过操作口24向容纳槽21内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工序,当混凝土的高度到达一定高度后,操作人员封闭操作口24,并通过进料口23灌注混凝土,操作口24的设置能够提高下层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而减少混凝土内的空洞的产生。
33.参照图2、图3,容纳槽21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挡板4,挡板4设置有多个,多个挡板4沿容纳槽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位于安装板12两侧的挡板4相互远离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燕尾块41,容纳槽21靠近燕尾块4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燕尾槽25,燕尾槽25竖直设置,且燕尾块41与燕尾槽25的内侧壁滑移配合。燕尾块41上设置有限位弹簧411,限位弹簧411一端与燕尾块41固定连接,限位弹簧411另一端与燕尾槽25的内端面固定连接。
34.参照图2、图3,挡板4上开设有连接槽42,连接槽42的横截面为矩形。挡板4上设置有钢丝网43,钢丝网43的外边缘与连接槽4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底座11上开设有多个插槽111,插槽111的横截面呈矩形,插槽111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1的长度方向一致,插槽111与挡板4一一对应,挡板4与插槽111的内侧壁滑移配合。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口24向容纳槽21内灌注混凝土时,钢丝网43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混凝土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挡板4与插槽111的配合有利于防止混凝土从墙板2与底座11的间隙中渗出。
35.参照图3、图4,安装板1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挡板4的多组固定件5,多组固定件5沿安装板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固定件5与挡板4一一对应。每组固定件5包括两个限位杆51,两个限位杆51平行设置,限位杆51水平穿设于安装板12内,限位杆51与安装板12滑移配合,且限位杆51的长度方向与容纳槽21的内侧壁相垂直,限位杆51远离安装板12的端部穿过挡板4并与容纳槽21的内侧壁插接配合。
36.参照图3、图4,安装板1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杆51转动的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包括定位杆61、转动齿轮62与以及齿条63,定位杆61竖直穿设于安装板12上,安装板12内开设有多个空腔122,空腔122的横截面呈矩形,空腔122与固定件5一一对应,且定位杆61的底部延伸至空腔122内,定位杆61的底部与空腔122的内底面转动连接。转动齿轮62设置于定
位杆61位于空腔122内的端部上,转动齿轮62套设于定位杆61上,转动齿轮62与定位杆61固定连接,且转动齿轮62设置于同一组固定件5的两个限位杆51之间。齿条63设置有多个,齿条63与限位杆51一一对应,且齿条63与限位杆51靠近转动齿轮62的侧面固定连接,齿条63与转动齿轮62相互啮合。
37.参照图3、图4,定位杆61位于空腔122内的端部上套设有扭簧611,扭簧611一端与转动齿轮62的底面固定连接,扭簧611另一端与空腔122的内底面固定连接。定位杆6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定位杆61位置的定位组件7,定位组件7包括弧形连接杆71、定位柱72以及连接套筒73,弧形连接杆71设置于定位杆61的顶部,弧形连接杆71的中部与定位杆61的顶部固定连接。单个弧形连接杆71上的定位柱72设置有两个,连接套筒73设置定位柱72靠近弧形连接杆71的端部,连接套筒73一端与定位柱72固定连接,连接套筒73另一端套设于弧形连接杆71的端部上,且连接套筒73与弧形连接杆71的端部螺纹配合。安装板1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定位柱72插接配合的定位孔123,且支撑柱32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定位组件7的安装槽321,安装槽321的横截面呈矩形。
38.参照图3、图4,操作人员转动定位柱72一圈,定位柱72带动转动齿轮62转动,转动齿轮62转动带动齿条63移动,齿条63移动使得限位杆51移动,限位杆51缩回安装板12的空腔122内,操作人员转动连接套筒73使得定位柱72插入定位孔123内,从而限定限位杆51的位置。此时扭簧611处于压缩状态,操作人员安装好橡胶充气体3,定位组件7位于支撑柱32的安装槽321内,定位组件7有利于防止支撑柱32倾斜。当操作人员从操作口24取出橡胶充气体3后,操作人员通过旋转连接套筒73使得定位柱72脱离定位孔123,此时转动齿轮62在扭簧611的弹力作用下反向转动,转动齿轮62带动齿条63反向移动,齿条63带动限位杆51穿过挡板4并插入限位槽26内,定位柱72复位,操作人员再次转动连接套筒73使得定位柱72插入定位孔123内,进而再次锁定定位柱72以及弧形连接杆71的位置。弧形连接杆71、定位柱72以及定位杆61与浇筑的混凝土配合有利于加强墙板2与安装板12之间的连接强度。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节能建筑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先通过气管33将安装板12上的橡胶充气体3充气,橡胶充气体3充气使得支撑柱32挺起,支撑柱32与定位槽22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预定位墙体的位置,进而提高墙体与楼板1之间的对接效率。橡胶充气体3的设置则有利于防止楼板1与安装板12之间发生碰撞,进而对楼板1和安装板1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墙板2与底座11抵接时,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口24取出橡胶充气体3以及支撑柱32,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口24灌注混凝土,接着操作人员再通过进料口23灌注混凝土,分批灌注混凝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最终有利于加强楼板1与墙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