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9773发布日期:2021-11-22 22:5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预制件制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


背景技术:

2.混凝土预制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混凝土预制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
3.混凝土预制件在制作过程中一般将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的周侧水平布置在浇筑模具中,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均由多个纵横交错的连接钢筋构成,而后对浇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预制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冲击力易使得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的间隔不稳定,对混凝土预制件成型后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间隔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包括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所述上钢筋网由多根交错的上连接钢筋组成,所述下钢筋网由多根交错的下连接钢筋组成,所述上连接钢筋绑扎在一起,并且所述下连接钢筋绑扎在一起;所述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连接设置有支撑钢筋,所述支撑钢筋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上支撑部与上钢筋网连接,所述下支撑部和下钢筋网连接,所述连接部连接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钢筋网通过支撑钢筋和下钢筋网固定连接,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支撑钢筋的上支撑部对上钢筋网进行支撑,支撑钢筋的下支撑部对下钢筋网进行支撑,进而使得支撑钢筋对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间隔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混凝土预制件成型后的质量。
9.可选的,所述下支撑部包括两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多根下连接钢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钢筋对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进行支撑时,两根连接杆分别与多根钢筋进行连接,提高了下支撑部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支撑钢筋支撑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间隔的稳定性。
11.可选的,两根所述连接杆指向相反方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钢筋对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进行支撑时,连接杆指向相反方向与多根不同的下连接钢筋进行连接,使得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力被分散到多根不同的下连接钢筋上,有利于进一步支撑钢筋支撑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上支撑部和连接杆在水平方向交错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钢筋对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进行支撑时,上支撑
部与连接杆异向,进而使得支撑钢筋在与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连接后不易沿连接杆方向滑动,进一步提高了支撑钢筋支撑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端竖直设置有弯折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折杆竖直设置使得支撑钢筋整体的立体性更强,提高了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强度。
17.可选的,所述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加强筋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支撑钢筋的强度,进而降低了支撑钢筋被混凝土冲击弯折的可能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支撑钢筋支撑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支撑钢筋通过卡槽分别与上连接钢筋和下连接钢筋卡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支撑钢筋进行安装时,卡槽的设置便于快速对齐支撑钢筋和上连接钢筋以及下连接钢筋安装的位置,且支撑钢筋在安装时通过卡槽分别与上连接钢筋和下连接钢筋进行卡接,降低了支撑钢筋和上连接钢筋以及下连接钢筋之间错位移动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支撑钢筋支撑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支撑钢筋和上连接钢筋通过捆扎铁丝捆扎连接,所述支撑钢筋和下连接钢筋通过捆扎铁丝捆扎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支撑钢筋进行安装时,通过铁丝捆扎,方便快捷。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支撑钢筋,并使支撑钢筋分别连接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支撑钢筋对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间隔的稳定性;
25.2.通过设置连接杆,并使连接杆分别连接多根下连接钢筋,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使得支撑钢筋支撑在多根下连接钢筋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间隔的稳定性;
26.3.通过设置加强筋板,并使加强筋板对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进行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间隔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上钢筋网;11、上连接钢筋;2、下钢筋网;21、下连接钢筋;3、支撑钢筋;31、上支撑部;32、下支撑部;321、连接杆;33、连接部;4、加强筋板;5、弯折杆;6、卡槽;7、捆扎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参照图1,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包括水平设置上钢筋网1和下钢筋网2,上钢筋网1由多根相互垂直交错的上连接钢筋11组成,下钢筋网2由多根相互垂直交错的下连接钢筋21组成,上连接钢筋11和下连接钢筋21沿竖直
方向一一对应,且相互平行的上连接钢筋11之间的间隔相等,上连接钢筋11通过铁丝绑扎在一起,且下连接钢筋21通过铁丝绑扎在一起。如此设置,上连接钢筋11和下连接钢筋21分别构成了稳定的网状框架。
32.上钢筋网1和下钢筋网2之间连接设置有支撑钢筋3,支撑钢筋3包括上支撑部31、下支撑部32和连接部33,支撑部包括两根连接杆321。上支撑部31水平设置且与上连接钢筋11交汇处连接,连接部33为两个且竖直朝下设置在上支撑部31的两端,两个连接杆321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部33远离上支撑部31的一端,上支撑部31、下支撑部32和连接部33连接处圆滑过渡且设置有呈片状的加强筋板4。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支撑钢筋3通过上支撑部31对上钢筋网1进行支撑,且支撑钢筋3通过连接杆321对下钢筋网2进行支撑,提高上钢筋网1和下钢筋网2之间间隔的稳定性,且加强筋板4的设置提高了支撑钢筋3的强度。
33.两个连接杆321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并且两个连接杆321指向相反方向,两个连接杆321与下连接钢筋21连接,连接杆321与其自身连接的下连接钢筋21之间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和钝角,并且连接杆321分别连接多根下连接钢筋21,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杆321可以连接两根下连接钢筋21。当混凝土浇筑时,连接杆321连接多根下连接钢筋21分散混凝土浇筑的冲击力,提高了支撑钢筋3支撑的稳定性。
34.上支撑部31和连接杆321在水平方向交错设置且夹角为直角。如此设置,使得支撑钢筋3不易沿连接杆321指向滑移,提高了支撑钢筋3支撑的稳定性。
35.连接杆321相互远离的一端竖直朝上设置有呈圆柱体状的弯折杆5。如此设置,使得支撑钢筋3结构框架更加立体,提高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强度。
36.参照图1和图2,支撑钢筋3上靠近上连接钢筋11和下连接钢筋21的位置处设置有卡槽6,卡槽6分别位于上支撑部31和上钢筋网1的连接处以及连接杆321和下钢筋网2的连接处。支撑钢筋3通过卡槽6分别与上钢筋网1和下钢筋网2连接,连接更加稳定。
37.支撑钢筋3和上连接钢筋11通过捆扎铁丝7捆扎连接,支撑钢筋3和下连接钢筋21通过捆扎铁丝7捆扎连接。如此操作,安装支撑钢筋3的过程方便快捷。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混凝土预制钢筋骨架的实施原理为:上钢筋网1通过支撑钢筋3和下钢筋网2支撑连接,并且通过铁丝捆扎在一起,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支撑钢筋3的上支撑部31对上钢筋网1进行支撑,支撑钢筋3的下支撑部32对下钢筋网2进行支撑,并且连接部33对上支撑部31和下支撑部32进行支撑,并且下支撑部32通过连接杆321连接在多个不同的下连接钢筋21上,分散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力,提高支撑稳定性,并且加强筋板4对支撑钢筋3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进一步强化。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