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高效的陶瓷纤维真空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1315发布日期:2021-12-08 11:4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高效的陶瓷纤维真空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陶瓷纤维制造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稳定高效的陶瓷纤维真空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对企业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客户对高温热处理炉的升级改造也越来越多,近几年陶瓷纤维成型品的市场需求持续不断扩大,客户对产品交期,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真空成型系统(2泵1容器的方式,真空罐顶部一端与陶瓷纤维成型模具连接,另一端与真空泵相连接,罐底安装潜水泵配电磁阀的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3.整个成型生产过程中真空泵与潜水泵持续工作状态,潜水泵需要克服真空泵的压力,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潜水泵叶轮的磨损吸力减弱,潜水泵克服不了真空泵的压力,导致真空吸引至真空罐的水排不出去。
4.真空罐内的潜水泵一旦排水不畅,导致罐内水位上升,最后会随着空气进入真空泵,引起真空泵故障。
5.真空泵进水无法正常吸引成型模具中的水与空气时,陶瓷纤维成型品的原料就会停止吸附在模具中,造成产品缺料不良和含水率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定高效的陶瓷纤维真空成型装置,其消除真空泵进水故障。使生产效率提升。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稳定高效的陶瓷纤维真空成型装置,包括:
8.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
9.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上设有第五接口、第六接口以及第七接口;所述第二罐体通过第五管道、第三接口以及第五接口与所述第一罐体连通;所述第二罐体还通过第三管道、第四接口以及第六接口连通。
10.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过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罐体连通。
11.成型池,所述成型池内设有模具,所述模具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罐体连通。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的上端,所述第三接口设置所述第一罐体的侧上方,所述第四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
13.优选的,所述第五接口设置在所述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的上方,所述第六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的侧上方,所诉第七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的下方。
14.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气动蝶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管道上还设有第一分支管道,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高压空气系统连通,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上设有第四
气动蝶阀和第四电磁阀。
15.优选的,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二气动蝶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五管道上还设有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上设有第三气动蝶阀和第三电磁阀。
16.优选的,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单向阀。
17.优选的,所述第二罐体上连接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通过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第二罐体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上连接有第二单向阀。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取消了潜水泵,靠水压自重进行排水,消除了设备故障;
20.2、采用2个罐体同时作业,水始终流向第二罐体,且间歇式自动排水,始终保持了第一罐体的真空度,使成型模具腔体的吸引力持续保持稳定,使产品厚度达到预期,且含水率稳定,品质稳定;
21.3、采用单向阀连接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使成型废水无回流,消除真空泵进水故障。使生产效率提升,降低修理成本。
22.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稳定高效的陶瓷纤维真空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26.1、第一罐体;11、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第三接口;14、第四接口;
27.2、第二罐体;21、第五接口;22、第六接口;23、第七接口;24、第三管道;25、第一单向阀;26、第四管道;27、第二单向阀;
28.3、真空泵;31、第一管道;
29.4、成型池;41、模具;42、第二管道;43、第一气动蝶阀;44、第一电磁阀;45、第一分支管道;46、第四气动蝶阀;47、第四电磁阀;48、高压空气系统;
30.5、第五管道;51、第二气动蝶阀;52、第二电磁阀;53、第二分支管道;54、第三气动蝶阀;55、第三电磁阀;
31.6、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陶瓷纤维真空成型装置。
35.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第一罐体1、第二罐体2、真空泵3以及成型池4。
36.所述第一罐体1上设有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以及第四接口14。
3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1的上端,所述第三接口13设置所述第一罐体1的侧上方,所述第四接口14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1的底部。
38.所述第二罐体2上设有第五接口21、第六接口22以及第七接口23;所述第二罐体2通过第五管道5、第三接口13以及第五接口21与所述第一罐体1连通;所述第二罐体2还通过第三管道24、第四接口14以及第六接口22连通。
3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道24上设有第一单向阀25。
40.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接口21设置在所述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2的上方,所述第六接口22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2的侧上方,所诉第七接口23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2的下方。
41.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管道5上设有第二气动蝶阀51和第二电磁阀52,所述第五管道5上还设有第二分支管道53,所述第二分支管道53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道53上设有第三气动蝶阀54和第三电磁阀55。
4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罐体2上连接有第四管道26,所述第四管道26通过所述第七接口23与所述第二罐体2连通,所述第四管道26上连接有第二单向阀27。
43.所述真空泵3通过第一管道31和所述第一接口11与所述第一罐体1连通。
44.所述成型池4内设有模具41,所述模具41通过所述第二管道42和所述第二接口12与所述第一罐体1连通。
4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道42上设有第一气动蝶阀43和第一电磁阀44,所述第二管道42上还设有第一分支管道45,所述第一分支管道45与高压空气系统48连通,所述第一分支管道45上设有第四气动蝶阀46和第四电磁阀47。
46.进一步的,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6,所述控制机构6与各阀门电性连接。
47.借由上述结构,将陶瓷纤维原料与水及粘结剂配合成浆料储存至成型池4中备用。
48.启动电源,真空泵3开启持续吸气,抠门后置机构开始运行。
49.初始状态为第二电磁阀52控制第二气动蝶阀51开启,第三电磁阀55控制第三气动蝶阀54关闭,第三管道24与第四管道26的第一单向阀25和第二单向阀27均为关闭状态,第一罐体1与第二罐体2同时为真空负压状态。
50.开启第一电磁阀44,第一气动蝶阀43打开,模具41腔体通过真空泵3的吸力从成型池4中不断吸附纤维浆料,空气和废水通过模具41上的滤网进入第二管道42流入第一罐体1,水压达到一定时,第一单向阀25自动开启,废水经第三管道24从第一罐体1流入第二罐体
2。
51.系统运行45秒之后,第二罐体2的废水达到一定量,自动关闭第二电磁阀52,第二气动蝶阀51关闭,第一单向阀25自动关闭。自动开启第三电磁阀55,第三气动蝶阀54打开,空气由外部流入第二罐体2。此时,第四管道26的第二单向阀27自动开启,第二罐体2的废水经第四管道26排出至废水处理系统。
52.15秒后,自动关闭第三电磁阀55,第三气动蝶阀54关闭,第二单向阀27自动关闭。第二电磁阀52自动启动,第二气动蝶阀51打开,第二单向阀27自动开启。
53.在整个成型过程中,空气由真空泵3持续吸走,第一罐体1始终保持稳定的真空负压,第二罐体2在储水过程中与第一罐体1联通,保持负压,在排水时与第二罐体2隔断完全不影响第一罐体1,使第一罐体1的真空度得以持续保持。
54.当模具41持续吸附浆料至一定厚度时,关闭第一电磁阀44,第一气动蝶阀43关闭,产品成型结束。
55.模具41腔体与真空系统切断,成型完成,将产品脱模(开启第二管道42旁通的第四电磁阀47压空气系统连接,由模具41腔体由内而外吹气,使浆料与模具41滤网分离,实现产品脱模。)
56.连续进行下一件产品的成型作业。
57.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