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5308发布日期:2021-11-10 09:5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


背景技术:

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和不均匀沉降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筑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在浇筑后浇带前,需要在后浇带的下方依次设置现浇加强层,并在现浇加强层上方设置防水层,当现浇加强层与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也即,后浇带需要在现浇加强层以及防水层设置完成后再进行浇筑,现浇加强层以及防水层的设置将会延长后浇带的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浇筑后浇带前需要设置现浇加强带和防水层,导致后浇带施工周期较长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定义后浇带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包括:
6.模板单元:预制而成,模板单元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若干块;
7.相邻模板单元之间、模板单元与地下室外墙侧边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
8.钢筋网:浇筑在模板单元中,钢筋网在模板单元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层;
9.插接件:设置在相邻模板单元其中一块的侧面上;
10.插接腔:设置在相邻模板单元另一块的侧面上;
11.插接件与插接腔插接适配,相邻模板单元通过插接件和插接腔拼接连接;
12.浇筑孔:与插接腔对应设置,浇筑孔实现插接腔与外界连通;
13.第一预埋件:包括第一预埋部和与第一预埋部连接的第一悬伸部,第一预埋部预埋在模板单元中,第一悬伸部向上悬伸出模板单元的上表面,第一悬伸部用于与止水螺杆连接;
14.第二预埋件:包括第二预埋部和与第二预埋部连接的第二悬伸部,第二预埋部预埋在模板单元中,第二悬伸部向上悬伸出模板单元的上表面,第二悬伸部用于与挡土墙外侧竖向受力钢筋焊接连接。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在后浇带浇筑前进行拼接铺设,由于混凝土模板单元是预制而成,使用时,仅需要将多个模板单元拼接在一起即可,大大节省了工期;不仅如此,相邻模板单元之间通过插接件与插接腔插接在一
起,不仅方便模板单元的拼接,而且在插接件与插接腔插接适配后通过浇筑孔往插接腔挤压发泡剂,能够实现相邻模板单元之间的稳定的连接;另外,相邻模板单元之间、模板单元与地下室外墙侧边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抗渗效果。
16.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单元的左侧面为从上向下、从左向右延伸的外凸弧形面;所述模板单元的右侧面为从上向下、从右向左延伸的外凸弧形面。
17.有益效果:在模板单元的两侧面设置成弧形面能够直接进行防水卷材的施工,减少抹灰施工工序,大大节省了施工工期和成本。
18.所述插接件呈“几”字形,“几”字形插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位于第一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之间且分别与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连接;第二连接段凸出于模板单元侧面形成吊环。
19.有益效果:一方面,插接件呈“几”字形能够方便实现插接件与插接腔的插接适配,从而实现相邻模板单元之间的拼接;另一方面,插接件的第二连接段凸出于模板单元侧面形成吊环,方便模板单元的吊装运输。
20.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卷曲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卷曲设置。
21.有益效果:插接件的第一连接段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卷曲设置和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卷曲设置能够增加插接件与模板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22.所述模板单元包括预埋块,预埋块中设置有与插接件插接适配的插接孔,插接孔与浇筑孔连通,所述插接孔形成插接腔。
23.有益效果:预埋件的设置能够在插接件插入插接腔后减小插接件与模板单元之间的缝隙,少量的发泡剂即可将插接件与插接腔之间填满并实现相邻模板单元之间的固定连接,节省了材料,节约了成本。
24.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块为挤塑聚苯板或模塑聚苯板。
25.有益效果:预埋块容易获得,成本较低。
26.所述第一预埋件呈l形,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段,外螺纹段形成第一悬伸部。
27.有益效果:在方便实现第一预埋件与止水螺杆连接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第一预埋件与模板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28.所述第二预埋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成型段、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成型段和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成型段,第二成型段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段的上端、第三成型段的上端固定连接。
29.有益效果:第三连接段用于与挡土墙外侧竖向受力钢筋焊接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模板单元在方便第二预埋件与挡土墙外侧竖向受力钢筋焊接连接的同时还能保证第二预埋件与模板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30.所述密封结构由聚硫密封膏形成。
31.有益效果:保证密封结构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32.在左右方向,插接件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插接腔也对应设置有两个。
33.有益效果:保证相邻模板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在安装时的状态图;
35.图2是图1中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的左视图;
36.图3是图1中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中的模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是图3中的1

1剖视图;
38.图5是图3中的2

2剖视图;
39.图6是图3中的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是图3中的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是图3中的第二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9是图3中的预埋块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1

模板单元;2

地下室外墙;3

后浇带;4

第一预埋件;5

第二预埋件;6

密封结构;7

插接件;8

预埋块;9

浇筑孔;10

第一连接段;11

第二连接段;12

第三连接段;13

竖向钢筋;14

第一连接杆;15

第二连接杆;16

第一成型段;17

第二成型段;18

第三成型段;19

止水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5.定义后浇带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由若干块模板单元1拼接而成,模板单元1提前预制,且模板单元1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后浇带3的宽度。在浇筑后浇3带前,先将模板单元1沿前后方向进行拼接铺设。为了保证铺设的混凝土模板具有一定的防水抗渗效果,相邻模板单元1之间、模板单元1与地下室外墙2侧边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抗渗混凝土模板是永久性的。
46.为了方便防水卷材的施工,模板单元1的左侧面为从上向下、从左向右延伸的外凸弧形面;所述模板单元1的右侧面为从上向下、从右向左延伸的外凸弧形面。
47.为了保证模板单元1的结构强度,模板单元1中浇筑有钢筋网,钢筋网在模板单元1厚度方向(也即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两层,且上下两层钢筋网在四周边缘处通过竖向钢筋13进行连接。每层钢筋网均由双层双向钢筋绑扎而成。混凝土模板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p8,既能保证回填土抗压强度,同时满足防水抗渗要求。
48.如图2所示,相邻模板单元1之间插接连接,具体的,相邻模板单元1的其中一块的侧面上设置有插接件7,相邻模板单元1的另一块中设置有开口朝向插接件7的插接腔,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插接件7设置在模板单元1的后侧面上,插接腔开设在模板单元1的前侧面,在左右方向上,模板单元1间隔设置有两个插接件7,与之对应的,模板单元1间隔设置有两个与插接件7插接适配的插接腔。插接件7与插接腔插接适配,相邻模板单元1通过插接件和插接腔的插接适配实现拼接连接。并且,在混凝土模板的最前方的模板单元1的前侧面没有开设插接腔,在混凝土模板的最后方的模板单元1的后侧面不设置插接件。
49.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插接件7呈“几”字形,“几”字形插接件7包括第一连接段10、第二连接段11和第三连接段12,第二连接段11位于第一连接段10与第三连接段1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连接段10和第三连接段12连接;第二连接段11凸出于模板单元1侧面形成吊环;插接件7结构设置,不仅增加了插接件7与模板单元1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还方便实现模板单元1的吊装。插接件7是由φ20的圆钢弯折而成。
50.插接件7的第一连接段10的远离第二连接段11的一端卷曲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12的远离第二连接段11的一端卷曲设置。插接件7的结构形式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插接件7与模板单元1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在插接件7在第一连接段10的卷曲位置、第一连接段10与第二连接段11的连接处、第二连接段11与第三连接段12的连接处、第三连接段12的卷曲位置分别与两层钢筋网之间的竖向钢筋13焊接连接。
51.如图3、图4和图9所示,模板单元1还包括预埋块8,预埋块8中设置有与插接件7插接适配的插接孔(图中未显示),插接孔形成插接腔。在模板单元1上,与插接腔对应设置有浇筑孔9,浇筑孔9实现插接腔与外界连通,从而方便通过浇筑孔9向插接腔注入发泡剂,实现插接件7与插接腔之间的粘接固定从而实现相邻模板单元1之间的拼接连接,保证相邻模板单元1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预埋块8为挤塑聚苯板或模塑聚苯板。
52.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模板单元1中设置有第一预埋件4,第一预埋件4呈l形,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杆14和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5的远离第一连接杆14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段,外螺纹段与止水螺杆19连接,后浇带3施工时,止水螺杆19能够与第一预埋件4安装并与内侧模板进行安装加固。从第一预埋件4与模板单元1的内外关系划分,第一预埋件4包括第一预埋部和与第一预埋部连接的第一悬伸部,第一预埋部预埋在模板单元1中,第一悬伸部向上悬伸出模板单元1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外螺纹段形成第一悬伸部,第一连接杆14和第二连接杆15的光杆段预埋在模板单元1中形成第一预埋部。
53.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模板单元1中还设置有第二预埋件5,第二预埋件5与第一预埋件4左右间隔设置;第二预埋件5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成型段16、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成型段17和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成型段18,第二成型段1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段16的上端、第三成型段18的上端固定连接。从第二预埋件5与模板单元1的内外关系划分,第二预埋件5包括第二预埋部和与第二预埋部连接的第二悬伸部,第二预埋部预埋在模板单元1中,第二悬伸部向上悬伸出模板单元1的上表面,第二悬伸部用于与挡土墙外侧竖向受力钢筋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型段16和第二成型段17的一部分预埋在模板单元1中形成第二预埋部;第二成型段17的另一部分以及第三成型段18形成第二悬伸部。
54.相邻的模板单元1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在插接件7插接在插接腔后,通过浇筑孔9向插接腔注入的发泡剂,本实施例中,发泡剂为聚氨酯发泡剂;密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模板单元1缝隙中的防水砂浆和双组分聚硫密封膏。在浇筑孔9注射发泡剂后,为了保证浇筑孔9处的密封性,浇筑孔9通过双组分聚硫密封膏实现浇筑孔9的封堵密封。
55.模板单元1与地下室外墙2侧边之间的密封结构6包括防水砂浆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在混凝土模板与其上方的地下室外墙2之间设置有多层防水结构,多层防水结构的厚度
为5

15mm,分别包括聚合物防水砂浆找平层、聚氨酯发泡剂密封层、双组分聚硫密封膏密封层。
56.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在铺设时,先将预制好的模板单元1拼接在一起,也即将模板单元1的插接件7插接在预埋块8的插接孔中,完成相邻模板单元1之间的拼接。然后从浇筑孔9往插接腔中注入发泡剂,实现相邻模板单元1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分别用防水砂浆和双组分聚硫密封膏对相邻模板单元1之间的缝隙、模板单元1与地下室外墙2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从而形成密封结构。当混凝土模板完全铺设完成时,便可接下来进行后浇带3的施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用来铺设混凝土模板的模板单元1是提前预制完成的,因此,能够大大节省整个混凝土模板的施工周期。
57.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单元的左侧面为从上向下、从左向右延伸的外凸弧形面;所述模板单元的右侧面为从上向下、从右向左延伸的外凸弧形面;其他实施例中,模板单元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也可以设置成竖直面,这种情况下在铺设防水卷材时,可以在模板单元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抹灰以方便防水卷材的铺设施工。
58.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呈“几”字形,“几”字形插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位于第一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之间且分别与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连接;第二连接段凸出于模板单元侧面形成吊环;其他实施例中,插接件的还可以呈m形。
5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卷曲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卷曲设置;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还可以水平设置,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水平设置。
60.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单元包括预埋块,预埋块中设置有与插接件插接适配的插接孔,插接孔与浇筑孔连通,所述插接孔形成插接腔;其他实施例中,模板单元还可以不包括预埋块,此时应该在预制模板单元时,将预埋块放置在插接腔位置处,等到模板单元预制完成后,将预埋块从模板单元中去除以形成插接腔。
6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埋块为挤塑聚苯板或模塑聚苯板;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预埋块还可以为泡沫板。
62.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件呈l形,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段,外螺纹段形成第一悬伸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埋件还可以呈倒“t”字形。
6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埋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成型段、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成型段和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成型段,第二成型段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段的上端、第三成型段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预埋件还可以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成型段、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成型段和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成型段,第二成型段的下端与第一成型段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成型段的上端与第三成型段的上端固定连接。
64.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由聚硫密封膏形成;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结构还可以有发泡剂形成。
65.上述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插接件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插接腔也对应设置有两个;其他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插接件间隔设置有三个,插接腔也对应设置有三个。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