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4720发布日期:2022-01-05 09:4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2.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相邻叠合楼板之间通常采用后浇带进行连接,后浇带处施工一般是采用木模板沿着后浇带方向搭设落地式钢管支模体系。该方法不仅安装、拆卸复杂,不便于操作,而且木模板刚度较低,容易出现胀模、漏浆。一旦出现胀模或漏浆,后期需返工或剔凿处理,增加成本。
3.为解决此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207453459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叠合楼板后浇带支模结构,拼接间隙处底部设有模板,模板延伸至预制叠合板底部,模板两端设置有下支撑件,下支撑件通过拉杆与上支撑件连接,拉杆上具有调节螺母可以调节模板和下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上支撑件位于预制叠合板上部,上支撑件两端与预制叠合板之间设置有垫块,模板上部与上支撑件下部的区域形成现浇混凝土的浇注空间,从而形成整体的叠合楼板。该技术安装、拆卸方便,减少了支模架搭设等施工工序,缩短工期。
4.但是,在实施该技术时首先需要在拼缝两侧的预制叠合板上表面设置混凝土垫块,然后将上支撑件架设在两侧的混凝土垫块上,混凝土垫块放置的是否平整直接决定上支撑件的架设的水平程度,上支撑件架设的水平程度又决定了下支撑件的水平程度以及模板和预制叠合板底部的密封性能。倘若混凝土垫块未能平整布置,模板和预制叠合板底部会存在缝隙,进而导致浇筑接缝混凝土时漏浆的风险。但是,为了保证预制叠合板和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会对预制叠合板上表面采用机械拉毛的方式来增加粗糙度,机械拉毛会使预制叠合板上表面凹凸不平,导致混凝土垫块很难放置平整,进而仍然存在漏浆的风险。即使用沙子铺平垫块所在区域,虽然能使垫块放置平整,但沙子铺平区域会产生混凝土结合面缺陷。
5.因此,为了使得垫块与预制叠合板更好地结合,使得垫块平整布置于预制叠合板上,需要提供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6.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垫块在预制叠合板中布置不平整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模具,包括:模体、吊装梁臂、混凝土垫块、中心螺杆;所述吊装梁臂的一端固定于模体;所述混凝土垫块内设有预埋套筒;所述中心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吊装梁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中心螺杆与预埋套筒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体包括:底模、分布在底模表面周围的主模。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模包括横边、与横边垂直的竖边,所述横边与底模相抵。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模还包括压铁,所述压铁分别与横边、竖边相抵,所述吊装梁臂的一端与压铁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装梁臂的一端与压铁通过螺钉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螺杆上还设有上固定螺母、下固定螺母,中心螺杆的一端通过上固定螺母、下固定螺母与所述吊装梁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装梁臂的另一端设有长圆形孔,所述中心螺杆穿过长圆形孔。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装梁臂呈“乙”字型结构。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埋套筒的端面与混凝土垫块的端面齐平。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垫块的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圆柱体结构。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吊装梁臂、模体、中心螺杆,并在混凝土垫块内设置预埋套筒以与中心螺杆相配合,通过中心螺杆将内置预埋套筒的混凝土垫块位置固定并与预制叠合板浇筑成一体,能保证混凝土垫块定位准确,以形成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预埋套筒还可作为预制叠合板的上支撑件的连接件,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构件,按照混凝土垫块的分布设计要求,制作所需预制叠合板,精度高,成型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且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0.图1是本实用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模具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垫块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制作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模体;101、底模;102、主模;1021、横边;1022、竖边;103、压铁;2、吊装梁臂;201、长圆形孔;3、混凝土垫块;4、中心螺杆;5、预埋套筒;6、上固定螺母;7、下固定螺母;8、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模具,包括:模体1、吊装梁臂2、混凝土垫块3、中心螺杆4,所述吊装梁臂2的一端固定于模体1;所述混凝土垫块3内设有预埋套筒5;所述中心螺杆4的一端与所述吊装梁臂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中心螺杆4与预埋套筒5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吊装梁臂2、模体1、中心螺杆4,并在混凝土垫块3内设置预埋套筒5以与中心螺杆4相配合,通过中心螺杆4将内置预埋套筒5的混
凝土垫块3位置固定并与预制叠合板浇筑成一体,能保证混凝土垫块3定位准确,以形成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预埋套筒5还可作为预制叠合板的上支撑件的连接件,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构件,按照混凝土垫块3的分布设计要求,制作所需预制叠合板,精度高,成型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且可以重复使用。
26.进一步地,所述吊装梁臂2呈“乙”字型结构,结构简单且支撑强度高。
27.进一步地,所述预埋套筒5的端面与混凝土垫块3的端面齐平,方便制作混凝土垫块3,且使得预埋套筒5水平高度一致。
28.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垫块3的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圆柱体结构,本实施例以长方体为例。
29.进一步地,所述模体1包括:底模101、分布在底模101表面周围的主模102,所述模体1整体呈框体结构,方便预制叠合板的浇筑。
30.进一步地,所述主模102包括横边1021、与横边1021垂直的竖边1022,所述横边1021与底模101相抵,所述主模102还包括压铁103,所述压铁103分别与横边1021、竖边1022相抵,所述吊装梁臂2的一端与压铁103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很好地将吊装梁臂2固定于主模102上,并且浇筑完成后,方便主模102的拆卸。
31.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螺杆4上还设有上固定螺母6、下固定螺母7,中心螺杆4的一端通过上固定螺母6、下固定螺母7与所述吊装梁臂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中心螺杆4吊装在吊装梁臂2上,从而调节中心螺杆4,进而调节混凝土垫块3的底部与底模101表面的距离,一般调节中心螺杆4使得混凝土垫块3底面抵接于底模101表面,通再通过下固定螺母7的锁紧,下固定螺母7与上固定螺母6能够将中心螺杆4紧固在吊装梁臂2上。
32.进一步地,所述吊装梁臂2的另一端设有长圆形孔201,所述中心螺杆4穿过长圆形孔201;所述吊装梁臂2的一端与压铁103通过螺钉8连接。中心螺杆4穿过长圆形孔201设置,使得中心螺杆4在吊装梁臂2上锁固的位置可调,调节中心螺杆4的锁固位置,即调节了混凝土垫块3离所浇筑的预制叠合板边端的位置。吊装梁臂2通过螺钉8锁固在压铁103的顶面上,操作简单,当需要位置微调时,松开螺钉8,然后旋转吊装梁臂2即可,且可以配合长圆形孔201达到调整目的。
33.原理:当预制叠合板浇筑成型并养护结束后,先拆除上固定螺母6,然后将吊装梁臂2取走,接着将中心螺杆4拔走,再将中心螺杆4上的下固定螺母7取走,整体操作简单,稳定可靠。
3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