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钢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3949发布日期:2022-02-26 00:5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钢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钢筋。


背景技术:

2.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俗称线材和圆钢)、带肋钢筋(俗称螺纹钢)。钢筋可以承受拉力,增加机械强度。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一)按轧制外形分(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建筑钢筋大多用于房屋建造和桥梁建造,场地大多是工地现场,使用时需要各种机器来实现对钢筋的利用,人力需求量较大,工人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且钢筋之间无法保证距离相等,且钢筋之间通常以焊接的形式连接,费时费力。
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钢筋之间的距离和垂直度无法保证,焊接处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钢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钢筋之间的距离和垂直度无法保证,焊接处容易断裂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钢筋,包括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交界处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
7.所述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的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的特征值不小于1.25,所述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的实测屈服强度与标准规定屈服强度的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所述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不小于9%;
8.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夹板、中间件、压板、螺杆、螺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螺杆贯穿压板和中间件并与压板和中间件转动连接,所述螺母设置于螺杆外侧一端,所述螺母与螺杆转动连接,所述夹板与螺杆远离螺母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板设置于螺母一侧,所述中间件设置于压板一侧,所述压板设置于中间件一侧。
9.优选的,所述夹板与中间件之间设置有夹槽,所述中间件与压板之间设置有压孔。
10.优选的,所述夹槽内设置有两个空槽,所述空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空槽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压孔内设置有两个空槽,所述空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空槽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壳体、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壳体设置于横向钢筋
与竖向钢筋的端口连接处,所述第一圆孔设置于壳体内侧,所述第二圆孔设置于第一圆孔底部。
13.优选的,所述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钢筋一体成型。
14.优选的,所述横向钢筋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孔,所述竖向钢筋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孔。
15.优选的,所诉夹板、中间件和压板外侧均设置有保护层,所诉保护层与夹板、中间件和压板固定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不仅实现了钢筋的距离把控,且对其垂直度和韧性进行了改善;
17.(1)使用时将竖向钢筋放入夹槽内,且将横向钢筋放入压孔内部,放入时竖向钢筋顶住夹槽,使其带动第一弹簧张开,从而带动夹板和中间件向两边挤压,对竖向钢筋定位和初步夹紧,横向钢筋进入压孔内时会带动压孔内的第二弹簧张开,带动中间件和压板张开,使得横向钢筋贯穿压孔,对横向钢筋初步定位和夹紧,螺母在螺杆上转动,从而带动压板对横向钢筋进行挤压,从而带动中间件移动,进而带动夹板对竖向钢筋进行挤压,三个夹紧力对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进行挤压,可以更加固定,使得竖向钢筋与横向钢筋之间保持垂直,有利于使用时的方便快捷,不需要工人进行测量;
18.(2)夹槽与压孔之间保持垂直,使得竖向钢筋与横向钢筋之间保持垂直,有利于使用时的方便快捷,不需要工人进行测量,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孔,可以与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顶端和底端的凸块进行配合,从而达到转角的目的,使用时方便快捷,不需要过多的操作,当需要调整的时候,可以将螺母松动,从而移动夹板、中间件和压板,使得其带动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达到方便调节的效果;
19.(3)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端口交接处的第一圆孔与钢筋体相匹配,从而达到引导的效果,第二圆孔与凸块相匹配,使得凸块可以进入第二圆孔使得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固定在内部,在使用时发生少量偏移,不卡死断裂在第二圆孔内部,在地震时交接处固定连接,可以有利于抵抗冲击波。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横向钢筋;2、竖向钢筋;3、夹板;4、中间件;5、压板;6、螺杆;7、螺母;8、保护层;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夹槽;12、压孔;13、通孔;14、凸块;15、第一圆孔;16、第二圆孔;1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钢筋,包括横向钢筋1,横向钢筋1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孔13,竖向钢筋2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孔13,利于转角处的连接,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凸块14,凸块14与钢筋一体成型,可以与第一圆孔15和第二圆孔16相匹配,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交界处设置有固定组件,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壳体17、第一圆孔15和第二圆孔16,壳体17设置于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的端口连接处,第一圆孔15设置于壳体17内侧,第二圆孔16设置于第一圆孔15底部,有利于钢筋端口处的夹紧;
27.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的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的特征值不小于1.25,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的实测屈服强度与标准规定屈服强度的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的最大力总伸长不小于9%;
28.固定组件包括夹板3、所诉夹板3、中间件4和压板5外侧均设置有保护层8,所诉保护层8与夹板3、中间件4和压板5固定连接,夹板3与中间件4之间设置有夹槽11,夹槽11内设置有两个空槽,空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与空槽固定连接,起到初步夹紧作用,中间件4与压板5之间设置有压孔12,压孔12内设置有两个空槽,空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10与空槽固定连接,可以起到初步夹紧作用,可以对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进行挤压,中间件4、压板5、螺杆6、螺母7、第一弹簧9和第二弹簧10,螺杆6贯穿压板5和中间件4并与压板5和中间件4转动连接,螺母7设置于螺杆6外侧一端,螺母7与螺杆6转动连接,夹板3与螺杆6远离螺母7的一端固定连接,压板5设置于螺母7一侧,中间件4设置于压板5一侧,压板5设置于中间件4一侧。
29.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将竖向钢筋2放入夹槽11内,且将横向钢筋1放入压孔12内部,放入时竖向钢筋2顶住夹槽11,使其带动第一弹簧9张开,从而带动夹板3和中间件4向两边挤压,使得竖向钢筋2进入并贯穿夹槽11,对竖向钢筋2定位和初步夹紧,横向钢筋1进入压孔12内时会带动压孔12内的第二弹簧10张开,从而带动中间件4和压板5张开,使得横向钢筋1可以贯穿压孔12,对横向钢筋1初步定位和夹紧,之后拧动螺母7,螺母7在螺杆6上转动,从而带动压板5对横向钢筋1进行挤压,从而带动中间件4移动,进而带动夹板3对竖向钢筋2进行挤压,三个夹紧力对竖向钢筋2和横向钢筋1进行挤压,可以更加固定,且夹槽11与压孔12之间保持垂直,使得竖向钢筋2与横向钢筋1之间保持垂直,有利于使用时的方便快捷,不需要工人进行测量,当在转角处时,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孔13,通孔13数量设置为两个,可以与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顶端和底端的凸块14进行配合,从而达到转角的目的,使用时方便快捷,不需要过多的操作,当需要调整的时候,可以将螺母7松动,从而移动夹板3、中间件4和压板5,使得其带动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达到方便调节的效果,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端口交接处的第一圆孔15与钢筋体相匹配,从而达到引导的效果,第二圆孔16与凸块14相匹配,使得凸块14可以进入第二圆孔16使得横向钢筋1与竖向钢筋2固定在内部,在使用时发生少量偏移,不卡死断裂在第二圆孔16内部。
30.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竖向钢筋2放入夹槽11内,且将横向钢筋1放入压孔12内部,放入时竖向钢筋2顶住夹槽11,使其带动第一弹簧9张开,从而带动夹板3和中间件4向两边挤
压,使得竖向钢筋2进入并贯穿夹槽11,横向钢筋1进入压孔12内时会带动压孔12内的第二弹簧10张开,从而带动中间件4和压板5张开,使得横向钢筋1可以贯穿压孔12,拧动螺母7在螺杆6上转动,从而带动压板5对横向钢筋1进行挤压,从而带动中间件4移动,进而带动夹板3对竖向钢筋2挤压。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