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9237发布日期:2021-11-29 21:5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材板与铝板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建筑装饰的审美不断追求与提高,装饰材料的运用也越来越丰富,更多的材料可能被同时运用到一个空间中,比如在一些高档酒店、商场、综合体等空间中庭部分可能同时运用到石材、铝板、玻璃和grg,这些材料错综复杂的交接运用构成了一个外装饰面体系。
3.不同的材料运用到同一装饰墙面虽然外观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安装的质量上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传统的石材干挂和铝板干挂等由于其材料本身的特殊性,导致石材板与铝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现提供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墙体上的石材板和固定安装在墙体上的铝板,所述石材板的底端和铝板的顶端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
7.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盒体和分别安装在盒体顶端和底端的第一工字型连接杆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所述第一工字型连接杆的顶端连接有第一u型杆,所述第二工字型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二u型杆,所述石材板的底端卡入第一u型杆中,且第一u型杆与石材板的连接部位贯穿有螺栓,所述铝板的顶端卡入第二u型杆中,且第二u型杆与铝板的连接部位贯穿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与螺母螺接,所述盒体的顶端与第一u型杆的底端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盒体的底端与第二u型杆的顶端之间预留有间隙。
8.优选的,所述盒体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一工字型连接杆的中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盒体顶端的槽口中,所述第二工字型连接杆的中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盒体底端的槽口中,所述第一工字型连接杆的下半部分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的上半部分均位于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工字型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二工字型连接杆的顶端之间安装有弹簧。
9.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杆的底端和第二u型杆的顶端均开设有t型槽,所述第一工字型连接杆的上半部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第一u型杆的t型槽中,且第一工字型连接杆与第一u型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工字型连接杆的下半部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第二u型杆的t型槽中,且第二工字型连接杆与第二u型杆通过螺栓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工字型连接杆的底端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的顶端均开设有插
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工字型连接杆底端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顶端的插孔中。
11.优选的,所述弹簧设置有三根,且三根弹簧在第一工字型连接杆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之间等距离分布。
12.优选的,所述盒体的边侧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与盒体通过螺栓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石材板的底端两侧与铝板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石材板开设有插槽的底端与第一u型杆插接,所述铝板开设有插槽的顶端与第二u型杆插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利用螺栓和螺母将石材板与第一u型杆连接,再将螺栓和螺母铝板与第二u型杆连接,继而实现了利用连接机构将石材板与铝板连接在一起的目的,方便快捷,且连接后的稳定性较好。
16.2、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因外力因素导致石材板与铝板相互靠近,可使得第一工字型连接杆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挤压弹簧,实现缓冲,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石材板和铝板受挤压而损坏变形的情况,避免了损失,实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的第一u型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的第一工字型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石材板、2铝板、3连接机构、301盒体、302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3螺栓、304插槽、305第一u型杆、306t型槽、307槽口、308弹簧、309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10插孔、311盖子、312第二u型杆、4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

5,超高墙面石材与铝板造型稳固安装结构,包括石材板1和铝板2,石材板1和铝板2均固定安装在墙体4上,且石材板1的底端和铝板2的顶端之间通过连接机构3连接;
25.连接机构3包括盒体301、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分别安装在盒体301顶端和底端,第一工字型连接
杆302的顶端连接有第一u型杆305,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的底端安装有第二u型杆312,石材板1的底端卡入第一u型杆305中,且第一u型杆305与石材板1的连接部位贯穿有螺栓303,铝板2的顶端卡入第二u型杆312中,且第二u型杆312与铝板2的连接部位贯穿有螺栓303,螺栓303的一端与螺母螺接,盒体301的顶端与第一u型杆305的底端之间预留有间隙,盒体301的底端与第二u型杆312的顶端之间预留有间隙;
26.盒体301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槽口307,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的中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盒体301顶端的槽口307中,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的中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盒体301底端的槽口307中,方便将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安装到盒体301上,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的下半部分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的上半部分均位于盒体301的内部,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的底端与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的顶端之间安装有弹簧308,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因外力因素导致石材板1与铝板2相互靠近,可使得带动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挤压弹簧308,实现缓冲,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石材板1和铝板2受挤压而损坏变形的情况;
27.第一u型杆305的底端和第二u型杆312的顶端均开设有t型槽306,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的上半部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第一u型杆305的t型槽306中,且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与第一u型杆305通过螺栓连接,方便将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与第一u型杆305固定连接,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的下半部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第二u型杆312的t型槽306中,且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与第二u型杆312通过螺栓连接,方便将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与第二u型杆312固定连接;
28.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的底端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的顶端均开设有插孔310,弹簧308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底端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顶端的插孔310中,便于固定弹簧308,防止弹簧偏移;
29.弹簧308设置有三根,且三根弹簧308在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之间等距离分布,对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
30.盒体301的边侧设置有盖子311,盖子311与盒体301通过螺栓连接,利用盖子311可将盒体301的端部封住;
31.石材板1的底端两侧与铝板2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插槽304,石材板1开设有插槽304的底端与第一u型杆305插接,可保持石材板1与第一u型杆305同一侧的平整性,铝板2开设有插槽304的顶端与第二u型杆312插接,可保证铝板2与第二u型杆312同一侧的平整性,避免凹凸不平。
32.工作原理:将石材板1开设有插槽304的底端与第一u型杆305插接,并将螺栓303插进事先开设在石材板1和第一u型杆305的通孔中,然后将螺栓303的一端与螺母连接,使得螺栓303的头部和螺母头部均嵌入第一u型杆305中,然后再将铝板2开设有插槽304的顶端与第二u型杆312插接,将螺栓303插进事先开设在石材板1和第一u型杆305插孔中,然后将螺栓303的一端与螺母连接,使得螺栓303的头部和螺母头部均嵌入第二u型杆312中,继而实现了利用连接机构3将石材板1与铝板2连接的目的,方便快捷;若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因外力因素导致石材板1与铝板2相互靠近,可使得带动第一工字型连接杆302和第二工字型连接杆309挤压弹簧308,实现缓冲,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石材板1和铝板2受挤压而损坏变形
的情况,避免了损失。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