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住宅电梯井用吸隔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4994发布日期:2021-12-12 21:1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住宅电梯井用吸隔声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隔声板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住宅电梯井用吸隔声板。


背景技术:

2.住宅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噪声,这种噪声往往会影响乘客乘坐电梯时的心情和舒适度,因此通常需要对此类噪声进行处理。
3.针对住宅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现有的方式是在电梯井的墙壁上安装具有吸声和隔声功能的板材来吸收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往往是将每个单独的板材通过在电梯井墙壁上打孔并配合螺栓进行安装固定。然而,由于电梯井的空间本身就很狭小,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方式存在安装过程繁琐、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住宅电梯井用吸隔声板,其能够简化安装工序,提高安装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住宅电梯井用吸隔声板,包括多个呈矩形的吸隔声板本体,多个所述吸隔声板本体阵列分布,所述吸隔声板本体两侧壁均设有插接柱和插接槽,所述插接柱和所述插接槽相适配;
7.位于同一行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吸隔声板本体上的所述插接柱和所述插接槽相互对位。
8.可选的,所述吸隔声板本体每一个侧壁上设置的所述插接柱和所述插接槽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插接柱和多个所述插接槽依次交错设置。
9.可选的,还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多个所述吸隔声板本体阵列分布于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之间;
10.所述插接柱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紧邻所述左支架的所述吸隔声板本体上的所述插接柱穿过所述左支架后螺纹连接有螺母,紧邻所述右支架的所述吸隔声板本体上的所述插接柱穿过所述右支架后螺纹连接有螺母。
11.可选的,所述吸隔声板本体的顶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吸隔声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吸隔声板本体,所述吸隔声板本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条。
12.进一步的,所述滑条呈t字型结构。
13.可选的,所述吸隔声板本体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填充有吸音棉;
14.所述吸隔声板本体的外侧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吸音孔,所述吸音孔倾斜设置,所述吸音孔较高一侧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吸音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音孔阵列分布于所述吸隔声板本体上。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隔声板本体上设置插接柱和插接槽,从而实现以插接的方式将多个吸隔声板本体拼接在一起,在实际安装时无需单独进行打孔安装,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大大简化了吸隔声板的安装工序,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吸隔声板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隔声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一行相邻两个吸隔声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隔声板本体的侧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隔声板安装好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

左支架,2

右支架,3

吸隔声板本体,4

插接柱,5

插接槽,6

滑槽,7

滑条,8

吸音棉,9

吸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实施例
28.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住宅电梯井用吸隔声板,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2以及多个呈矩形的吸隔声板本体3,多个吸隔声板本体3阵列分布于左支架1和右支架2之间;吸隔声板本体3两侧壁均设有插接柱4和插接槽5,插接柱4和插接槽5相适配;同时,位于同一行且相邻的两个吸隔声板本体3上的插接柱4和插接槽5相互对位,以使得相邻两个吸隔声板本体3中的其中一个吸隔声板本体3上的插接柱4能够插入另一个吸隔声板本体3上的插接槽5内,而另一个吸隔声板本体3的插接柱4则插入前一个吸隔声板本体3上的插接槽5内,以此实现将相邻两个吸隔声板本体3拼接在一起。其中单个吸隔声板本体3每一个侧壁上设置的插接柱4和插接槽5均为多个,多个插接柱4和多个插接槽5依次交错设置,从而使得两个吸隔声
板本体3拼接后,其侧壁所受的力更加均匀,以提高吸隔声板本体3拼接后的稳定性。
29.而为了实现将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吸隔声板本体3在拼接成一个整体后固定在电梯井的墙壁上同时使得安装后的吸隔声板本体3更加安全可靠,上述插接柱4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紧邻左支架1的吸隔声板本体3上的插接柱4穿过左支架1后螺纹连接有螺母,紧邻右支架2的吸隔声板本体3上的插接柱4穿过右支架2后螺纹连接有螺母,以此实现将紧邻左支架1的吸隔声板本体3固定在左支架1上,而紧邻紧邻右支架2的吸隔声板本体3则固定在右支架2上。
3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位于同一列且相邻的两个吸隔声板本体3之间更好的拼接在一体,吸隔声板本体3的顶部设有滑槽6,滑槽6沿吸隔声板本体3的长度方向贯穿吸隔声板本体3,吸隔声板本体3的底部设有与滑槽6适配的滑条7。为了提高同一列的吸隔声板本体3拼接后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上述滑条7呈t字型结构。在安装同一列相邻的两个吸隔声板本体3时,位于上方的吸隔声板本体3的滑条7滑入位于下方的吸隔声板本体3的滑槽6内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31.在本实施例中,吸声隔板本体3优选为陶瓷挤出板、发泡陶瓷板或发泡水泥板,吸隔声板本体3内部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填充有用于吸收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的吸音棉8;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吸音棉8外,容置腔内也可以填充其他任意能够吸收噪声的材料。
32.同时,吸隔声板本体3的外侧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吸音孔9,以便于噪声通过吸音孔9进入容置腔内,进而被吸音棉8吸收实现去噪;为了提高单个吸隔声板本体3吸收噪声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吸音孔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音孔9阵列分布于吸隔声板本体3上。此外,考虑到有的电梯井内部属于阴暗潮湿的环境,因此在电梯井的墙壁上往往有水,因此为了避免水通过吸音孔9流入容置腔内浸湿吸音棉8影响去噪效果,上述吸音孔9倾斜设置,吸音孔9较高一侧与容置腔连通。
33.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具体阐述在电梯井的墙壁上安装本吸隔声板的过程中。
34.首先,在实施安装时,先将左支架1固定在电梯井的其中一面墙壁上,随后安装最左侧一列的吸隔声板本体3,其中先安装最下方的吸隔声板本体3。将吸隔声板本体3的插接柱4穿过左支架1后,通过螺母将吸隔声板本体3与左支架1固定。待最下方的吸隔声板本体3安装好后,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最左侧一列的所有吸隔声板本体3,其安装方式与安装最下方的吸隔声板本体3的方式类似,区别在于需要将位于上方的吸隔声板本体3的滑条7滑入位于下方吸隔声板本体3的滑槽6内。
35.其次,待最左侧一列的所有吸隔声板本体3安装好后,再安装紧邻最左侧一列的吸隔声板本体3,同样可以先安装最下方的吸隔声板本体3。将最下方的吸隔声板本体3的插接柱4插入至前一个安装好的吸隔声板本体3的插接槽5内,同时前一个安装好的吸隔声板本体3的插接柱4则插入至该吸隔声板本体3的插接槽5内,随即再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完成第二列所有的吸隔声板本体3。如此重复,直至从左至右依次完成每一列吸隔声板本体3的安装。
36.最后,待所有吸隔声板本体3均拼接安装好后再安装右支架2。其中,将最右侧一列的所有吸隔声板本体3的插接柱4穿过右支架2,在通过螺母将最右侧一列的所有吸隔声板本体3与右支架2固定,随后再将右支架2与电梯井的墙壁固定,至此完成所有吸隔声板本体3的安装。
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吸隔声板本体3在实施安装上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而并不局限于上述所述的这一种安装方式。
38.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隔声板,通过在吸隔声板本体3上设置插接柱4和插接槽5,从而实现以插接的方式将多个吸隔声板本体3拼接在一起,在实际安装时无需单独进行打孔安装,且以上述的安装方式来看,在安装时仅需要固定左支架1、右支架2以及紧邻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吸隔声板本体3,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大大简化了吸隔声板的安装工序,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吸隔声板的安装效率。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