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圆形保温预制件的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1873发布日期:2021-10-30 09:3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圆形保温预制件的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半圆形保温预制件的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管道保温过程中,大多使用的是直筒式保温管件,此种保温管件在生产中一般是通过制作模具进行浇注生产。
3.现有的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4914372u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管道浇筑模具,包括内部套有模芯的外模,外模和模芯直接装有空心内套筒,空心内套筒底部通过销键与外模底部相连,空心内套筒顶与外模顶部和底部之间均留有间隙。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模具生产出的保温管件为一体式,在对使用中的管道进行保温时,往往需要将保温管件切割再拼装,而切割的过程费时又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圆形保温预制件的制作模具,其能直接成型半圆形保温预制件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半圆形保温预制件的制作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所述外模设为底面封闭、顶面敞口的圆桶状,所述内模设为中空的圆桶状并插于外模内,所述外模包括两块相对合的半圆形模板,两块所述半圆形模板的对合处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模上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底边与外模的底面平齐,所述分隔板的顶边凸出于外模的敞口,所述分隔板的两侧边分别背向延伸至外模的内壁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模上设置有能与外模内壁接触的分隔板,当内模置于外模内时,向两者之间浇注原料,原料便可在分隔板的作用下形成半圆形保温预制件,外模包括两块相对合的半圆形模板,进而在原料成型后分开两块半圆形模板便可取出半圆形保温预制件,从而直接成型半圆形保温预制件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与两块半圆形模板的对合处相对应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开设有开槽,两块所述半圆形模板通过开槽对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分隔板的两侧设置承接板,承接板上开设开槽,两块半圆形模板通过开槽对合,以使分隔板与两块对接后的半圆形模板连接,进而增强内模的稳定性,提升半圆形保温预制件的成型效果。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块所述半圆形模板的对合边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插块和插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块半圆形模板的对合边上设置相适配的插块和插槽,以使两块半圆形模板在对合时更加稳固,防止因两者在对合时发生错位而破坏预制件
的成型。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模的外壁上覆盖有半圆形顶板,所述半圆形顶板上设置有穿射内模侧壁并与内模侧壁滑动连接的驱动支杆,所述内模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随驱动轴转动而与驱动支杆抵触的驱动承接杆,所述驱动承接杆水平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预制件成型时,将两块半圆形模板打开,驱动承接杆在驱动轴的转动下带动驱动支杆移动,进而将半圆形顶板从内模的外壁上顶出,便可使预制件从内模上顶起,避免由于预制件粘附在内模上而导致在卸料时破坏了预制件的完整性,从而实现卸料方便的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支杆在其与驱动承接杆抵触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支杆上设置弧形板,当驱动承接杆与驱动支杆抵触时,弧形板能增加两者的抵触面积,以使驱动支杆更易被顶出。
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板与内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支杆在顶出后并与驱动承接杆分离时,驱动支杆能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带着半圆形顶板复位,以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模的外壁上覆盖有半圆形卸料板,所述半圆形卸料板上设置有穿射内模侧壁并与内模侧壁滑动连接的卸料支杆,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随驱动轴转动而与卸料支杆抵触的卸料承接杆,所述卸料承接杆水平设置并与驱动承接杆垂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卸料承接杆在驱动轴的转动下带动卸料支杆移动时,半圆形卸料板被顶起,此时驱动支杆与驱动承接杆分离,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预制件能随半圆形顶板向内模的方向靠近,以使半圆形卸料板与预制件抵触并将预制件从半圆形顶板上顶下,从而进一步实现卸料方便的效果。
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模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内模的外径适配的定位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模的底面设置定位圈,定位圈与内模的外径适配,当内模安置于外模内时,便可通过定位圈对内模进行定位,以使内模的安置更加精准便捷。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内模上设置有能与外模内壁接触的分隔板,当内模置于外模内时,向两者之间浇注原料,原料便可在分隔板的作用下形成半圆形保温预制件,外模包括两块相对合的半圆形模板,进而在原料成型后分开两块半圆形模板便可取出半圆形保温预制件,从而直接成型半圆形保温预制件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25.2.当预制件成型时,将两块半圆形模板打开,驱动承接杆在驱动轴的转动下带动驱动支杆移动,进而将半圆形顶板从内模的外壁上顶出,便可使预制件从内模上顶起,避免由于预制件粘附在内模上而导致在卸料时破坏了预制件的完整性,从而实现卸料方便的效果;
26.3.当卸料承接杆在驱动轴的转动下带动卸料支杆移动时,半圆形卸料板被顶起,
此时驱动支杆与驱动承接杆分离,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预制件能随半圆形顶板向内模的方向靠近,以使半圆形卸料板与预制件抵触并将预制件从半圆形顶板上顶下,从而进一步实现卸料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3是实施例突显外模和内模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0.图4是实施例突显半圆形顶板和半圆形卸料板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1.图5是实施例突显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外模;11、半圆形模板;111、插块;112、插槽;12、螺栓;13、定位圈;2、内模;21、分隔板;211、承接板;212、开槽;22、半圆形顶板;221、驱动支杆;222、弧形板;223、复位弹簧;23、半圆形卸料板;231、卸料支杆;3、驱动轴;31、驱动承接杆;32、卸料承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半圆形保温预制件的制作模具,包括外模1,外模1设为底面封闭、顶面敞口的圆桶状,外模1包括两块相对合的半圆形模板11,两块半圆形模板11为外模1沿其径向的一分为二。
35.两块半圆形模板11的两处对合处分别设置有两组螺栓12,两组螺栓12分别置于两块半圆形木板对合处的顶部和底部,以使两块半圆形模板11通过螺栓12连接。
36.参照图1、图2,每块半圆形模板11在其两条对合边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插块111和插槽112,插块111和插槽112分别沿外模1的轴向在对合边上延伸,当两块半圆形模板11进行对合时,其中一块半圆形模板11上的插块111和插槽112能分别与另一块半圆形模板11上的插槽112和插块111对接,以使两块半圆形模板11在对合时更加稳固。
37.参照图1、图3,外模1内设置有内模2,内模2设为中空的圆桶状并插于外模1内,内模2上设置有呈长方形的分隔板21,分隔板21沿内模2的径向插于内模2内,分隔板21的底边与外模1的底面平齐,分隔板21的顶边凸出于外模1的敞口,分隔板21的两侧边分别背向延伸至外模1的内壁处,当内模2置于外模1内时,向两者之间浇注原料,原料便可在分隔板21的作用下直接形成半圆形保温预制件。
38.分隔板2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承接板211,两块承接板211分别延伸至两块半圆形模板11的两处对合处,两块承接板211上分别开设有长条状的开槽212,开槽212沿内模2的轴向在承接板211上延伸,且开槽212的长度与两块半圆形模板11的对合边长度相等,以使两块半圆形模板11能穿过开槽212进行对合,以使分隔板21与两块对合后的半圆形模板11连接,进而增强内模2的稳定性,提升半圆形保温预制件的成型效果。
39.外模1的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圈13,定位圈13的外径与内模2的外径相适配,当内模2安置于外模1内时,便可通过定位圈13对内模2进行定位,以使内模2的安置更加精准便捷。
40.参照图1、图4,内模2的外表面以分隔板21为分隔界分成两面同大的半面,每面半面上均覆盖有两块半圆形顶板22,两块半圆形顶板22分别置于内模2的上、下两端部,每块
半圆形顶板22均与内模2的半面相适配并沿内模2的圆周方向延伸,每块半圆形顶板22的两侧边分别延伸至分隔板21的两侧。
41.每块半圆形顶板22在其靠近内模2外壁的一面上均设置有驱动支杆221,驱动支杆221水平设置并穿射内模2的外壁,驱动支杆221沿水平方向与内模2外壁滑动连接。
42.参照图5,内模2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轴3,驱动轴3沿内模2的轴向延伸,驱动轴3上设置有两根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驱动承接杆31,两根驱动承接杆31分别位于驱动轴3的上、下两端部,两根驱动承接杆31分别与置于内模2上、下两端部的半圆形顶板22上的驱动支杆221平齐,且当驱动轴3转动时,驱动承接杆31的两端能分别与该驱动承接杆31平齐的驱动支杆221抵触并将驱动支杆221顶出,进而将半圆形顶板22从内模2的外壁上顶出,便可使预制件从内模2上顶起。
43.每根驱动支杆221在其与驱动承接杆31抵触的一端均设置有弧形板222,弧形板222的轴向为竖直方向设置,当驱动承接杆31与驱动支杆221抵触时,弧形板222能增加两者的抵触面积,以使驱动支杆221更易被顶出。
44.每块弧形板222与内模2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复位弹簧223,复位弹簧223套设在与该弧形板222连接的驱动支杆221上,当驱动支杆221在被驱动承接杆31顶出并与驱动承接杆31分离时,驱动支杆221能在复位弹簧223的作用下带着半圆形顶板22复位,以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45.内模2的每面半面上均覆盖有一块半圆形卸料板23,每块半圆形卸料板23置于与其处于同一半面上的两块半圆形顶板22之间,每块半圆形卸料板23均与内模2的半面相适配并沿内模2的圆周方向延伸,每块半圆形卸料板23的两侧边分别延伸至分隔板21的两侧。
46.每块半圆形卸料板23在其靠近内模2外壁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卸料支杆231,卸料支杆231水平设置平穿射内模2的外壁,卸料支杆231沿水平方向与内模2外壁滑动连接。
47.驱动轴3上设置有一个卸料承接杆32,卸料承接杆32水平设置,卸料承接杆32与两根驱动承接杆31垂直并置于两根驱动承接杆31之间,卸料承接杆32与半圆形卸料板23上的卸料支杆231平齐,当驱动轴3转动时,卸料承接杆32的两端能分别与该卸料承接杆32平齐的卸料支杆231抵触并将卸料支杆231顶出,进而将半圆形卸料板23顶起,此时驱动支杆221与驱动承接杆31分离,并在复位弹簧223的作用下预制件能随半圆形顶板22向内模2的方向靠近,以使半圆形卸料板23与预制件抵触并将预制件从半圆形顶板22上顶下。
4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先将内模2置于外模1内,然后向两者之间浇注原料,原料便可在分隔板21的作用下形成半圆形保温预制件,进而在原料成型后分开两块半圆形模板11,便可取出半圆形保温预制件,从而减少保温管件的切割消耗以实现保温效果的提升。
4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