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8952发布日期:2022-01-12 02:1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


背景技术:

2.建筑设施,尤其是公共建筑设施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时效性。当今社会由于人口密集导致用地越来越紧张,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多种建筑功能,满足不同时段的需求,能够有效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
3.授权公告号为cn20506302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该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包括能够收纳于地面下方的格子本体,格子本体连接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能够驱动格子本体沿竖向升降,格子本体包括顶板和底板,顶升机构设置于底板的下方,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收展机构,收展机构能够带动顶板与底板沿竖向收纳或展开。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简易建筑空间需要在地面下开设一个能够容纳格子本体的空间,格子本体在收纳状态下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简易建筑空间收纳时的占用空间,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包括顶部组件,所述顶部组件包括用于与地面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连接有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顶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顶板铰接,另一端与地面铰接,所述地面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连接有用于支撑侧板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侧板连接,另一端与地面连接,所述顶板与侧板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地面开设有用于容纳顶板的容纳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构成建筑空间时,侧板通过固定杆与地面连接,此时侧板呈竖直状态,驱动支撑杆转动,通过连接件将顶板与侧板连接,使得顶部组件与侧部组件构成一个简易的建筑空间。无需构成建筑空间时,驱动支撑杆转动,将顶板收纳在容纳槽中,使顶板不占用地面空间。用于支撑顶板的支撑杆与地面转动连接,减少了顶板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
9.可选的,所述侧板与地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与侧板铰接,所述固定杆通过固定件与地面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与地面转动连接,当无需构成建筑空间时,可将侧板转动放下,使得构成建筑空间的顶板与侧板同时收纳在容纳槽中,使得顶板与侧板均不占用地面空间。需要进行建筑空间时,将固定杆通过固定件与地面连接,使得固定杆能够支撑侧板。
11.可选的,所述地面开设有与容纳槽连通的连接槽,所述固定杆远离侧板的一端在连接槽内活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构成建筑空间时,驱动固定杆在连接槽内滑动,使得侧板竖直设置,通过固定件将固定杆与地面固定连接,固定杆对侧板进行稳定支撑。无需构成建筑空间时,取出固定件,使得侧板以及固定杆能够运动,此时固定杆能够收纳在连接槽中。
13.可选的,所述固定杆设置为两个,相对应地所述连接槽与固定件设置为两个。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固定杆,在构成建筑空间时,使两个固定杆对侧板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提高建筑空间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建筑空间进行围挡的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第一遮挡板以及第二遮挡板,所述第一遮挡板与顶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遮挡板滑移穿设在第二遮挡板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遮挡组件,在构成建筑空间时,第一遮挡板与第二遮挡板能够对建筑空间进行围挡,提高建筑空间的私密性,同时提高建筑空间的防风防雨性能。
17.可选的,所述遮挡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遮挡组件用于对建筑空间的两侧进行围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组遮挡组件,对建筑空间的两侧进行围挡,进一步提高建筑空间的私密性以及防风防雨性能。
19.可选的,所述顶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容纳遮挡组件的安装板,所述顶板以及侧板位于容纳槽内时,所述安装板与侧板齐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需构成建筑空间时,顶板与侧板位于容纳槽内,安装板与侧板齐平,使得地面更加平整。
21.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组设置为若干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组支撑杆组,使得顶板能够更加稳定地运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顶部组件、侧部组件的配合运动,能够简单快速地构成简易建筑空间,同时在不需要构成建筑空间时能够将顶板与侧板收纳进容纳槽中,减少其占用的空间;
25.2.通过设置遮挡组件,提高了建筑空间的私密性,同时提高了建筑空间的防风防雨性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顶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的结构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30.图5是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剖视图。
31.图6是第一遮挡板与第二遮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10、容纳槽;11、连接槽;2、顶部组件;21、顶板;211、支撑槽;212、连接孔;22、支撑杆组;221、支撑杆;23、连接件;3、侧部组件;31、侧板;32、固定杆;
33、连接块;34、固定件;4、遮挡组件;40、安装板;401、挡板槽;402、滑移槽;41、第一遮挡板;411、第一限位块;412、第二限位块;42、第二遮挡板;421、空腔;422、挡板滑移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
35.参照图1,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包括设置在地面1上的顶部组件2、侧部组件3以及遮挡组件4,本实施例中遮挡组件4设置为两组。地面1上开有容纳槽10,顶部组件2、侧部组件3以及遮挡组件4能够收纳在容纳槽10中。
36.需要构成建筑空间时,将顶部组件2、侧部组件3以及遮挡组件4围合成建筑空间。无需构建建筑空间时,将顶部组件2、侧部组件3以及遮挡组件4收纳在容纳槽10中,减少其占用空间。
37.参照图3和图4,侧部组件3包括与地面1通过合页铰接的侧板31,侧板31铰接有固定杆32,固定杆32远离侧板31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块33,连接块33通过固定件34与容纳槽10的槽底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4为销钉。地面1开有与容纳槽10连通的连接槽11,侧部组件3处于收起状态时,固定杆32能够收纳在连接槽11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固定杆32设置有两个。
38.需要构成建筑空间时,转动侧板31至竖直状态,将连接块33通过固定件34与地面1固定连接,使得固定杆32能够稳定支撑侧板31。无需构成建筑空间时,取出固定件34,使得固定杆32与地面1分离,转动侧板31以及固定杆32,使得固定杆32位于连接槽11中,侧板31位于容纳槽10中。
39.参照图1和图2,顶部组件2包括与地面1连接的顶板21,顶板21连接有两组支撑杆组22,支撑杆组22包括两个支撑杆221,两个支撑杆221分别位于顶板21的两侧,支撑杆221的一端与顶板21铰接,另一端与容纳槽10的槽壁铰接。顶板21开有与支撑杆221对应的支撑槽211,当顶部组件2处于收起状态时,支撑杆221位于支撑槽211内。
40.参照图1和图2,顶板21上开有连接孔212,侧板31上开有与连接孔212对应的通孔,在构成建筑空间时,顶板21与侧板31通过连接件23固定连接,连接件23位于穿设在通孔中,并与连接孔212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3为销钉。
41.当需要构成建筑空间时,转动支撑杆221至竖直状态,通过连接件23将顶板21与侧板31固定连接,使得顶部组件2以及侧部组件3构成建筑空间。当无需构成建筑空间时,转动支撑杆221,使得顶板21位于容纳槽10内。
42.参照图5和图6,顶板21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0,安装板40开设有与遮挡组件4一一对应的挡板槽401,安装板40还开设有与挡板槽401连通的滑移槽402。遮挡组件4包括与安装板40活动连接的第一遮挡板41,第一遮挡板41滑移连接有第二遮挡板42。第一遮挡板41固接有第一限位块411以及第二限位块412,第一限位块411的横截面积为圆形,第二限位块412的横截面积为方形。第二遮挡板42开有空腔421以及与空腔421连通的挡板滑移槽422,第二限位块412在挡板滑移槽422中滑动。第一限位块411在滑移槽402中运动。
43.无需构成建筑空间时,第一遮挡板41收纳在空腔421中,第二遮挡板42位于挡板槽401中,使得遮挡组件4位于安装板40内部,减少其占用的空间。需要构成建筑空间时,拉动
第一遮挡板41以及第二遮挡板42,使其从挡板槽401中滑移出来,此时第一限位块411在滑移槽402中滑移,当第一限位块411滑移至滑移槽402的一端时,转动第一遮挡板41以及第二遮挡板42使其竖直设置,此时第一限位块411在滑移槽402中转动。第一遮挡板41转动至竖直状态后,第二遮挡板42由于自重下落,此过程中第二限位块412在挡板滑移槽422中滑动,第一遮挡板41与第二遮挡板42能够对建筑空间的侧面进行围合遮挡。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411,减少第一遮挡板41脱离安装板40的可能性,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块412,减少第二遮挡板42脱离第一遮挡板41的可能性。
44.参照图1,顶部组件2、侧部组件3以及遮挡组件4位于收起状态时,安装板40的上表面与侧板31的上表面齐平。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模块式简易建筑空间的实施原理为:无需构成建筑空间时,顶部组件2以及侧部组件3均位于容纳槽10内,遮挡组件4位于安装板40内,安装板40与侧板31齐平。需要构成建筑空间时,首先驱动侧板31转动至竖直状态,将连接块33通过固定件34与地面1固定连接,使得固定杆32对侧板31进行支撑。之后驱动支撑杆组22转动,使得顶板21与侧板31抵接,通过连接件23将顶板21与侧板31固定连接。将遮挡组件4中的第一遮挡板41以及第二遮挡板42从挡板槽401中拉出,使其竖直设置,第二遮挡板42由于自重下落,与第一遮挡板41一起构成围合结构。顶部组件2、侧部组件3、两个遮挡组件4以及地面1围合成一侧开口的简易建筑空间结构。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