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体地材铺装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3465发布日期:2022-01-12 02:5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体地材铺装组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轻体地材、装饰建材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轻体地材铺装组合。


背景技术:

2.轻体地材是相对于实木地材的新型地材,其主要是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加入填料、增塑剂,并通过涂料喷印等工艺加工形成。其中pvc轻体地材的质量轻、安装简便、防水防潮、防蛀虫,表面的花色图案多样,并具有耐污染、阻燃、隔声、隔热等良好性能,而spc轻体地材是硬质多层复合pvc板材的简称,由pvc彩膜、pvc耐磨层、pvc底膜一次性压贴复合而成的产品,工艺简单、贴合靠热量完成,不含胶水。
3.但是现有的pvc板从装饰效果看,美缝效果无法做到实木地材一样自然、美观。在安装时,相邻的板材之间几乎不留缝隙,为便于焊接,现有的板材外沿都采用平面倒角的方式进行加工,铺装后凹槽形状呈v形,对视觉效果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如不进行焊缝的话,v形缝隙会为清扫带来不便,也容易引起渗液,影响轻体地材的使用寿命。
4.另外,现有的轻体地材铺设的锁扣设计稳定性不足,施工不规范或热胀冷缩引起变形而导致翘起,均制约了本领域轻体地材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贴合铺装使相邻地材单元形成连续、完整弧形凹槽以达到实木地材美缝的效果。
6.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体地材铺装组合,包括若干在同一水平面彼此贴合的地材单元,所述地材单元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任意一个地材单元的第一侧边与一个相邻地材单元的第三侧边贴合,该地材单元的第二侧边同时还与另一个相邻地材单元的第四侧边贴合;每个地材单元所有侧边的上沿都具有一段弧面,当若干地材单元彼此之间相贴合后,相邻两个地材单元之间形成一段连续的且完整的弧形凹槽。
7.为了尽可能模拟实木地材的美缝效果,同时考虑到加工的便捷性,所述第一侧边上沿的弧面宽度小于第二侧边上沿的弧面;所述第三侧边上沿的弧面宽度小于第四侧边上沿的弧面。故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上沿的弧面为美缝效果提供主要的贡献,在生产加工时由于比现有技术对称加工的任一倒角宽度都要大,有利于进行上色。
8.所述的上色工艺基于热转印设备实现,通过将色带热压铺设于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上沿的弧面,使之形成一层涂料层。
9.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凹槽对应的弧度为30-60
°

10.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槽深与地材单元的厚度之比为1:6-10,槽宽根据地材单元厚度、地材宽度、设计风格选择性的进行变化。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地材单元的所有侧边均为平面,故该地材单元的上下表面呈四边形形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地材单元的至少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为曲面,在其基础上,另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13.为了保证轻型地材铺装扣接的稳定性,防止产生相对活动或翘起,所述地材单元下表面靠近侧边的位置设有卡扣组件。
14.基于前文所述的所述第一侧边上沿的弧面宽度小于第二侧边上沿的弧面;所述第三侧边上沿的弧面宽度小于第四侧边上沿的弧面。通过对不同侧边底面卡扣组件的设计,使它们的配合稳定性提高,并尽可能为铺装工艺提供方便。具体地说,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的卡扣组件包括开设于一个地材单元下表面的第一组装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组装槽外缘的第一凸边;所述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的卡扣组件包括开设于另一个相邻地材单元上表面的第二组装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组装槽外缘的第二凸边;所述第一组装槽与第二凸边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二组装槽与第一凸边相配合。在该设计方案下,施工者先铺设的地材单元提供了具有更宽弧面的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然后再组装相邻地材单元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只需从上往下扣合即完成相邻地材单元的铺装。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装槽与第二凸边的配合面设有扣合限位突起。所述扣合限位凸起包括但不限于弧形、楔形、四边形的凸起形状,用于在相邻地材单元扣合过程中形成“过盈配合”,可有效防止在后铺装的地材单元的第一侧边或第三侧边翘起。
1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组装槽与第一凸边的配合面设有配合间隙。该配合间隙位于弧形凹槽的下方,大于配合面的最小间距,主要是为了方便相邻地材单元的相互扣合。
1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轻体地材为pvc材料制成,或包含pvc的spc材料制成,均为公众目前能获得的已知材料。
1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体地材铺装组合提供了一端连续、完整的组合弧形凹槽,经过上色后可实现与实木地材美缝几乎完全一样的装饰效果,该视觉效果更具有立体感。组合弧形凹槽由宽部和窄部组成,其宽部提供了更便捷、更稳定的上色效果,上色不会溢出。同时轻体地材卡扣组件的设计亦考虑到弧形凹槽宽部和窄部的特点、兼顾铺装施工的便捷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1
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展示了一种轻体地材铺装组合,包括3个在同一水平面彼此的侧边相贴合的pvc地材单元,粗线代表地材单元的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细线代表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所有地材单元10,20,30侧边上沿都具有一段弧面。
24.更具体地说,第一地材单元10的第一侧边12与第二地材单元20的第二侧边24相互贴合,第一地材单元10的第三侧边16与第三地材单元30的第四侧边38相互贴合,同时第三地材单元30的第一侧边32与第二地材单元20的第二侧边24相互贴合。第一地材单元10的第
二侧边14和第四侧边18,第二地材单元20的第四侧边28,以及第三地材单元30的第二侧边34,其都为粗线表示,其侧边上沿弧面的宽度大于与之配合的地材单元对应的侧边上沿弧面。
25.而第一地材单元、第二地材单元、第三地材单元相贴合的部分,形成了一段连续的且完整的弧形凹槽,该弧形凹槽对应的弧度为30-60
°
,凹槽的槽深与地材单元的厚度之比为1:6-10。其中,所有地材单元第二侧边14,24,34和第四侧边18,28,38的宽度大于与之贴合侧面具有的弧面宽度,且其上通过热转印工艺,将色带热压形成一层涂料层。
26.实施例2
27.本实施提供了一种美缝线条为曲线的轻体地材铺装组合。
2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有地材单元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为波浪型曲面,两者之间相互平行,保证贴合时没有缝隙。该实施方式可为不同场合提供更具有装饰美感的铺装效果,但由于第二侧面为波浪型曲面,其上沿的弧面亦为波浪形,对热转印工艺的上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9.实施例3
30.本实施例提供了前述轻型地材的卡扣组件设计方案。每个地材单元10,20,30下表面靠近侧边的位置均设有卡扣组件。该卡扣组件可以是沿侧边的方向连续设置,也可以在侧边的特定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
31.请参考图2所示,图2展示了实施例1中第一地材单元的第一侧边12与第二地材单元的第二侧边24贴合处及其卡扣组件50的纵切面示意图。第一地材单元的第一侧边12形成一段弧面,即窄部122,第二地材单元的第二侧边24形成一段弧面,即宽部242,两者组合,形成一段连续、完整的弧形凹槽40。
32.第一地材单元10靠近第一侧边12的卡扣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一地材单元10下表面的第一组装槽512、以及位于第一组装槽512外缘的第一凸边514;第二地材单元20靠近第二侧边24的卡扣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二地材单元20上表面的第二组装槽522、以及位于第二组装槽522外缘的第二凸边524;第一组装槽512与第二凸边524相互配合,且第二组装槽514与第一凸边522相配合。
33.第一组装槽512与第二凸边524的配合面设有弧形形状的扣合限位突起530,用于在相邻地材单元扣合过程中形成“过盈配合”,可防止第一地材单元10铺装的第一侧边12翘起。第二组装槽522与第一凸边514的配合面设有配合间隙540。配合间隙540位于弧形凹槽的下方,大于配合面的最小间距,主要是为了方便地材单元的相互扣合。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