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走廊的集装箱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2485发布日期:2021-12-04 11:4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享走廊的集装箱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走廊的集装箱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集装箱房,在组装时往往会将过道区单独暴露于外部,导致在雨天环境下,住客在进入住房前淋湿,不利于住客的使用体验;或者现有技术的集装箱房直接不考虑过道,直接在箱的竖直侧面上设置门口;而这种方式会导致住客在进入住房时弄湿,同时住房内亦容易渗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共享走廊的集装箱房,其通过多块厢板组合成内外相隔的居房区,而集装箱之间可由过道区相连,集装箱房内只需设置一个连接过道区的入口,住客即可由过道区分别进入不同集装箱的居房区。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共享走廊的集装箱房,包括:多个集装箱;
6.所述集装箱包括:板体组件和柱组件;
7.所述板体组件包括:底架、顶架和厢板;所述柱组件包括:外支柱、中间支柱和内支柱;
8.所述外支柱、内支柱和中间支柱分别依次安装于所述底架;所述外支柱、中间支柱和内支柱三者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架;
9.所述厢板分别水平安装于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所述厢板还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柱和所述内支柱两者之间,和相邻位置的两个所述中间支柱之间;
10.多个位置的所述厢板之间形成内外相隔的居房区;多个所述外支柱与所述居房区之间的距离差形成过道区;
11.多个所述集装箱依次并列分布,多个所述集装箱的所述过道区依次对齐。
12.优选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护栏架;
13.所述护栏架安装于相邻两个所述外支柱之间。
14.优选地,多个所述厢板于背向所述居房区的一面设有多道加强凸起。
15.更优地,所述厢板包括:主板体和外板;
16.所述外板固定于所述主板体的表面;所述外板的外侧面与所述主板体之间形成缓冲间隙,使所述外板向外突出形成所述加强凸起。
17.进一步优化,所述加强凸起之间通过平面延伸的凸起间隙隔开;所述外板于所述凸起间隙处与所述主板体固定。
18.进一步优化,所述加强凸起为梯形状。
19.可优选地,所述顶架设有吊孔。
20.可优选地,还包括:挡水板;
21.所述顶架的多个外侧边设有挡水框;
22.所述挡水框设有开口水平向外的u型槽;所述挡水板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相邻位置所述集装箱的所述u型槽。
23.可优选地,所述挡水框的一侧面向另一侧面内凹,形成加强筋结构。
24.可优选地,所述过道区的外侧设置有幕墙。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6.本集装箱房将多个集装箱组合,通过多块厢板组合成内外相隔的居房区,而集装箱之间可由过道区相连,集装箱房内只需设置一个连接过道区的入口,住客即可由过道区分别进入不同集装箱的居房区,使不同集装箱能通过单个过道区相通,防止住客和住房内被弄湿,又节省了集装箱房的空间位置。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未完全安装厢板时集装箱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安装厢板时集装箱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厢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挡水框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多个集装箱房并列分布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其中:
33.集装箱01;挡水板02;
34.板体组件1、柱组件2;护栏架3;
35.底架11、顶架12、厢板13;居房区14;过道区15;吊孔121;挡水框122;u型槽1221、加强筋结构1222;
36.主板体131、外板132;加强凸起133;缓冲间隙134;凸起间隙135;
37.外支柱21、中间支柱22、内支柱23。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方案的技术方案。
39.如图1和图2,一种共享走廊的集装箱房,包括:多个集装箱01;
40.所述集装箱01包括:板体组件1和柱组件2;
41.所述板体组件1包括:底架11、顶架12和厢板13;所述柱组件2包括:外支柱21、中间支柱22和内支柱23;
42.所述外支柱21、内支柱23和中间支柱22分别依次安装于所述底架11;所述外支柱21、中间支柱22和内支柱23三者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1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架12;
43.所述厢板13分别水平安装于所述底架11和所述顶架12,所述厢板13还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柱22和所述内支柱23两者之间,和相邻位置的两个所述中间支柱22之间;
44.多个位置的所述厢板13之间形成内外相隔的居房区14;多个所述外支柱21与所述居房区14之间的距离差形成过道区15;
45.多个所述集装箱01依次并列分布,多个所述集装箱01的所述过道区15依次对齐。
46.本集装箱房将多个集装箱组合,通过多块厢板13组合成内外相隔的居房区14,而
集装箱01之间可由过道区15相连,集装箱房内只需设置一个连接过道区15的入口,住客即可由过道区15分别进入不同集装箱的居房区14,使不同集装箱能通过单个过道区15相通,防止住客和住房内被弄湿,又节省了集装箱房的空间位置。
47.如图1,具体地,外支柱21、中间支柱22和内支柱23依次分布于底架11,三者共同支撑顶架12;而厢板13安装于相邻两个中间支柱22之间,以及中间支柱22与内支柱23之间,和两个内支柱23之间;如图2,在柱组件2的厢板13包围形成四边形框体;四边形框体配合上下位置处顶架12的厢板13和底架11的厢板13形成闭合的居房区14;用户可在中间支柱22之间的厢板13处设置门口及门;如图5,多个集装箱01并列设置,将过道区15依次相连或相通,例如将过道区15连接成一条线,住客只需经过道区15即可进入不同集装箱的居房区14。
48.其中,板体组件1与柱组件2之间的连接可通过公知的连接机构或方法,例如通过常规的螺母与螺丝将两者固定,或者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例如,将外支柱21、中间支柱22和内支柱23三者的两端分别焊接于底架11和顶架12。
49.优选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护栏架3;
50.所述护栏架3安装于相邻两个所述外支柱21之间。
51.护栏架3能用于在过道区15提供扶手功能,使住客经过过道区15时,可用手扶住护栏架3,提高住客在过道区15的安全性,住客可从居房区14走出至过道区15处靠住护栏架3休息。并且,由于外支柱21之间为镂空,外支柱21之间仅通过护栏架3连接,镂空部分可提高过道区15的光线度,提高过道区15的采光度。
52.优选地,多个所述厢板13于背向所述居房区14的一面设有多道加强凸起133。
53.加强凸起133能加强居房区的整体强度,外部的物体冲击厢板13的表面时,加强凸起133能降低物体对厢板13的冲击影响,防止厢板13过度变形。
54.更优地,所述厢板13包括:主板体131和外板132;
55.所述外板132固定于所述主板体131的表面;所述外板132的外侧面与所述主板体131之间形成缓冲间隙134,使所述外板132向外突出形成所述加强凸起133。
56.如图3,本方案优选将主板体131与外板132分开,外板132设有加强凸起133;加强凸起133为从内至外凸出,因此加强凸起133与主板体131之间形成缓冲间隙134;缓冲间隙134可降低居房区14内部对外部的冲击,冲击力作用于在缓冲间隙134,加上外板132对主板体131的遮盖,主板体131的冲击痕迹可忽略;而外板132的加强凸起133,能降低居房区14外部对内部的冲击,对主板体131有保护作用。
57.进一步优化,所述加强凸起133之间通过平面延伸的凸起间隙135隔开;所述外板132于所述凸起间隙135处与所述主板体131固定。
58.外板132可通过公知的机构或方式固定于主板体131,例如螺丝固定或焊接等。加强凸起133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加强凸起133之间由凸起间隙135隔开,因此在凸起间隙135处连接主板体131时,可确保加强凸起133的两侧都有固定位点,提高了加强凸起133的结构稳定性。
59.进一步优化,所述加强凸起133为梯形状。
60.梯形状的加强凸起133,设有两面倾斜板,一方面对主板体131的加强作用,另一方面导水效果好。
61.可优选地,所述顶架12设有吊孔121。
62.吊孔121能为超重机提供吊起顶架12的支点,只需要在顶架12上的多个转角位上设置吊孔121,通过绳索将吊孔121连接于起重机的升降端,即可实现对顶架12的悬空吊挂。
63.可优选地,还包括:挡水板02;
64.所述顶架12的多个外侧边设有挡水框122;
65.所述挡水框122设有开口水平向外的u型槽1221;所述挡水板0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相邻位置所述集装箱01的所述u型槽1221。
66.如图4,挡水板02安装于u型槽1221,并且挡水板02的两端分别位于不同集装箱的u型槽1221;由于两个集装箱并列于一体时,集装箱之间会出现间隙,此间隙容易在下雨天时滴水;而本方案利用两个集装箱的u型槽1221与挡水板02连接,遮挡漏水部分的间隙。例如,将挡水板02设置于过道区15的上方,住客经过过道区15时不会被雨水滴湿。或者在居房区14之间的间隙设置挡水板02,挡水板02可防止集装箱之间滴水。
67.可优选地,所述挡水框122的一侧面向另一侧面内凹,形成加强筋结构1222。
68.由于挡水框122为长条状,挡水框122的长度过长,当挡水框122的两端支撑于柱组件2时,挡水框122的两端以内的位置容易向下沉;因此,为提高挡水框122于中部的强度,挡水框122的内侧加工有加强筋结构1222的结构;挡水框122在安装前,只需由外至内对挡水框122的侧壁进行压制,使挡水框122的内壁形成加强筋结构1222;加强筋结构1222形成了突出的棱角和/或棱边等的结构,挡水框122的中部不容易下沉,并保持挡水框122水平延伸。
69.可优选地,所述过道区的外侧设置有幕墙。幕墙为公知的机构,幕墙用在主体结构的外侧,即外支柱与外支柱之间,外支柱与中间支柱之间,以及中间支柱与中间支柱之间,使过道区的外侧形成幕墙,提高过道区的装饰效果。
7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方案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方案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方案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