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间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3554发布日期:2021-11-18 11:2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间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间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改造类建筑设计中,新建钢结构与原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如何有效连接,保证整体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是目前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如何对连接节点位置进行防水处理,防止屋面种植部分土壤水分对原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侵蚀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节点结构,存在防水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间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间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在新建钢结构(13)和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之间设置种植型变形缝结构;所述种植型变形缝结构,包括:排水沟(8)、阻火带(7)、第一保温层(6)、止水带(5)、第二保温层(4)、防水卷材(3)和盖板(2);
6.在种植型变形缝的内则最下部安装所述排水沟(8);所述排水沟(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建钢结构(13)的底部和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底部固定;
7.所述排水沟(8)的上方设置所述阻火带(7);所述阻火带(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建钢结构(13)的中部和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中部固定;
8.所述阻火带(7)的上方设置所述第一保温层(6);所述第一保温层(6)的上方设置所述止水带(5);所述止水带(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建钢结构(13)的顶面和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顶面固定;
9.所述止水带(5)的上方设置所述第二保温层(4);所述第二保温层(4)与所述新建钢结构(13)和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表面铺设的屋面保温层(12)连续;
10.所述第二保温层(4)的上方铺设所述防水卷材(3),同时,所述防水卷材(3)分别延伸到所述新建钢结构(13)的屋面保温层(12)和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屋面保温层(12)的上方;
11.所述新建钢结构(13)的屋面保温层(12)和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屋面保温层(12)的上方均铺设有混凝土保护层(11);所述混凝土保护层(11)的上方铺设种植屋面(10);
12.在植型变形缝的内部,在所述防水卷材(3)的上方设置所述盖板(2);所述盖板(2)位于所述种植屋面(10)的底部,所述盖板(2)底部的盖板支架浇筑固定于所述混凝土保护层(11)中,实现对所述盖板(2)位置的固定和防水。
13.优选的,所述盖板(2)的上方为缓冲带(1)。
14.优选的,所述种植屋面(10)的上方填平土壤,形成土壤种植区(9)。
15.优选的,所述排水沟(8)与所述新建钢结构(13)之间通过膨胀螺栓加焊接模式固定;所述排水沟(8)与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之间通过膨胀螺栓固定。
16.优选的,所述排水沟(8)为铝合金排水沟。
17.优选的,所述止水带(5)、所述防水卷材(3)和所述阻火带(7)在变形缝的缝内,具有伸缩变形余量。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间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9.(1)通过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盖板、防水卷材、止水带、阻火带和排水沟,均实现防水效果,提高种植型变形缝结构的防水性能,有效防止屋面种植部分土壤水分对原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侵蚀作用,提高建筑物整体的使用可靠性;(2)通过设置两层保温层,保证了变形缝的保温性能,减少冷桥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间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变形缝结构区域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间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为一种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之间低能耗的种植型变形缝节点设计,能够防止屋面变形缝冷桥,提高建筑防水性能,满足种植屋面平整等优点。
24.参考图1和图2,在新建钢结构13和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之间设置种植型变形缝结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包括:排水沟8、阻火带7、第一保温层6、止水带5、第二保温层4、防水卷材3和盖板2;
25.在种植型变形缝的内则最下部安装排水沟8;排水沟8的两端分别与新建钢结构13的底部和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底部固定;具体的,排水沟8与新建钢结构13之间通过膨胀螺栓加焊接模式固定;排水沟8与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之间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排水沟8具有1%坡度。排水沟8可采用铝合金排水沟。
26.排水沟8的上方设置阻火带7;阻火带耐火极限同楼板;阻火带7的两端分别与新建钢结构13的中部和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中部固定;
27.阻火带7的上方设置第一保温层6;第一保温层6的上方设置止水带5;止水带5的两端分别与新建钢结构13的顶面和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顶面固定;
28.止水带5的上方设置第二保温层4;第二保温层4与新建钢结构13和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表面铺设的屋面保温层12连续,不产生冷桥;
29.第二保温层4的上方铺设防水卷材3,防水卷材耐用耐根穿刺,同时,防水卷材3分别延伸到新建钢结构13的屋面保温层12和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屋面保温层12的上方;
30.新建钢结构13的屋面保温层12和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14的屋面保温层12的上方均铺设有混凝土保护层11;混凝土保护层11为加配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11的上方铺设种植屋面10;种植屋面10的上方填平土壤,形成土壤种植区9。
31.在植型变形缝的内部,在防水卷材3的上方设置盖板2;盖板2位于种植屋面10的底部,盖板2底部的盖板支架浇筑固定于混凝土保护层11中,实现对盖板2位置的固定和防水。盖板2的上方为缓冲带1。盖板2既具有防水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承力作用,可满足种植荷载要求。盖板2可采用大于6毫米厚的不锈钢盖板;盖板支架可采用铝合金支架。
32.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参考附图可以看出,止水带5、防水卷材3和阻火带7在变形缝的缝内为弧形,具有伸缩变形余量。从而使止水带5、防水卷材3和阻火带7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进而保证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均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建钢结构与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间的种植型变形缝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盖板、防水卷材、止水带、阻火带和排水沟,均实现防水效果,提高种植型变形缝结构的防水性能,有效防止屋面种植部分土壤水分对原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侵蚀作用,提高建筑物整体的使用可靠性;(2)通过设置两层保温层,保证了变形缝的保温性能,减少冷桥现象的产生。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