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搭建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8783发布日期:2021-12-15 11:1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搭建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户外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搭建的帐篷。


背景技术:

2.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是一种常见的户外用品,同时也是户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装备。帐篷一般由篷布和多个骨架拼接组装而成,可随时拆下转移。
3.公告号为的cn2063091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异形豪华帐篷,其包括篷顶、围挡和篷垫,篷顶上端由四根顶杆构成,四根顶杆上端部汇聚一点,并通过连接球固定连接,每根顶杆下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球,连接球外出面设有若干个连接螺孔,连接螺孔沿着连接球的直径分布,相邻的连接螺孔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相邻的连接球之间设有上横杆,顶杆下端处的连接球下端竖直设有竖杆,每根竖杆下端都设有一个连接球,相邻的竖杆末端连接球之间设有下横杆,上横杆、竖杆和下横杆之间构成围挡。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种帐篷骨架结构较多,搭建起来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帐篷的搭建更为简便,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搭建的帐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搭建的帐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搭建的帐篷,包括篷布和用于支撑篷布的中心支撑杆,篷布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布和底布,顶布和底布共同围成帐篷的内部空间,顶布上设有供人员通过的进出口,顶布上连接有遮挡进出口的帐门,帐门的一侧边固定连接于顶布,另一侧边通过拉链与顶布连接,顶布上设有供中心支撑杆穿过的安装孔,顶布的下边沿通过地钉与地面连接,中心支撑杆具有柔韧性,中心支撑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于使中心支撑杆与地面稳定连接的支撑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使用者将中心支撑杆穿过顶布上的安装孔,之后,将中心支撑杆弯曲,并通过中心支撑杆两端的支撑组件将中心支撑杆稳定连接于地面,此时,篷布被中心支撑杆撑起。使用者拉动顶布至合适位置并利用地钉将顶布和地面稳定连接,使得顶布和底布围成内部空间,安装过程中无需组装复杂的帐篷骨架,操作简便。通过利用连接有支撑组件的中心支撑杆作为支撑,并利用地钉协助固定,实现了使帐篷的搭建更为简便的效果。
9.可选的,顶布内部固定穿设有加固绳,加固绳的一端从顶布下边沿穿出并通过地钉与地面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完中心支撑杆后,使用者拉动加固绳使其绷直,并通过地钉使其与地面连接,提高了帐篷的稳定性。
11.可选的,内部空间中设有用于遮挡进出口的网纱布,网纱布包括通过拉链相互连接的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相互远离的侧边分别连接于顶布。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纱布减小了帐门打开时外界蚊虫进入帐篷内部空间的可能性。
13.可选的,中心支撑杆包括若干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携带时,使用者可将中心支撑杆拆卸成多个连接杆,方便携带。
15.可选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柱,另一端开设有供对接柱插入的对接槽,对接槽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开设,对接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对接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一锁止槽,第一卡块分别与第一让位槽和第一锁止槽滑动配合,第一让位槽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一锁止槽沿连接杆的周向开设。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使用者将任一连接杆上的对接柱插入相邻连接杆上的对接槽,并转动该连接杆,使得其上的第一卡块旋入相邻连接杆上的第一锁止槽内,从而完成两个连接杆的对接,操作方便。
17.可选的,对接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压簧,压簧远离对接槽槽底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压板滑移在对接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接柱插入对接槽内时,对接柱挤压压板,压板带动压簧收缩,在将第一卡块旋入第一锁止槽内后,压板在压簧弹力的作用下具有向远离对接槽槽底方向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对接柱具有与压板同方向的运动趋势,使得第一卡块和第一锁止槽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减小了第一卡块滑出的可能性。
19.可选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第一插杆连接于中心支撑杆的一端,第二插杆连接于中心支撑杆的另一端,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的插入端均呈圆锥体状设置,第一插杆远离插入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柱,插接柱与相邻连接杆上的对接槽卡接配合,插接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二卡块与相邻连接杆上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一锁止槽滑动配合;第二插杆远离插入端的端部开设有供对接柱插入的插接槽,插接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的第二让位槽和第二锁止槽,第一卡块分别与第二让位槽和第二锁止槽滑动配合,第二让位槽沿第二插杆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二锁止槽沿第二插杆的周向开设。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工作人员将插接柱插入相邻连接杆上的对接槽,之后转动第一插杆,使得第一插杆上的第二卡块旋入相邻连接杆上的第一锁止槽内;同时,工作人员通过第二让位槽和第二插杆上的第一卡块的配合,使得第二插杆连接于相邻插接杆,从而实现了支撑组件与中心支撑柱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21.可选的,顶布上连接有用于遮挡帐门上拉链的布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条一方面能够保护帐门上的拉链,另一方面提高了帐篷的美观度。
23.可选的,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保护套筒,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的插入端分别位于对应的保护套筒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携带时,使用者将保护套筒套设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上,减小了尖锐的插入端划破周围物体的可能性,需要安装帐篷时,工作人员将保护套筒拆下即可,不会对支撑组件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利用连接有支撑组件的中心支撑杆作为支撑,并利用地钉协助固定,实现
了使帐篷的搭建更为简便的效果;
27.2.通过设置加固绳,提高了帐篷的稳定性。
28.3.通过设置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若干连接杆,若干连接杆组成中心支撑杆,携带时,使用者可将中心支撑杆拆卸成多个连接杆,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种便于搭建的帐篷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安装孔和中心支撑杆的剖视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加固绳和帐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连接杆以及相邻连接杆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插杆以及保护套筒的剖视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篷布;11、顶布;111、安装孔;112、进出口;113、帐门;114、布条;115、网纱布;1151、第一网体;1152、第二网体;12、底布;2、中心支撑杆;3、加固绳;4、连接杆;41、对接柱;42、对接槽;43、第一卡块;44、第一让位槽;45、第一锁止槽;5、压簧;51、压板;6、支撑组件;61、第一插杆;611、插接柱;6111、第二卡块;62、第二插杆;621、插接槽;622、第二让位槽;623、第二锁止槽;7、插入端;8、保护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搭建的帐篷。参照图1和图2,便于搭建的帐篷包括篷布1和用于支撑篷布1的中心支撑杆2。篷布1包括相互缝合在一起的顶布11和底布12,顶布11和底布12共同围成帐篷的内部空间。顶布11的中线位置开设有供中心支撑杆2穿过的安装孔111。顶布11上开设有供人员通过的进出口112,顶布11上连接有一对用于遮挡进出口112的帐门113,两个帐门113关于顶布11的中线对称设置。
38.参照图1和图3,帐门113靠近顶布11中线的侧边固定连接于顶布11,另一侧边通过拉链与顶布11连接,帐门113的下边沿贴合于底布12,使用者通过拉动帐门113上的拉链可实现帐门113的打开或关闭。顶布11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遮挡帐门113上拉链的布条114,布条114的一侧边固定连接于顶布11,另一侧边悬空设置。
39.参照图1,为了减小帐门113打开时蚊虫进入帐篷内部空间的可能性,内部空间中设有用于遮挡进出口112的网纱布115。网纱布115包括通过拉链相互连接的第一网体1151和第二网体1152,第一网体1151和第二网体1152相互远离的侧边分别固定连接于顶布11的内侧面,第一网体1151和第二网体1152的下侧边贴合于底布12的上表面。
40.参照图1和图3,顶布11的下边沿通过地钉与地面连接,顶布11内部固定穿设有一对加固绳3,两个加固绳3关于安装孔111对称设置,加固绳3的一端从顶布11下边沿穿出并通过地钉与地面连接,安装时,使用者将加固绳3拉直,并通过其上的地钉与地面连接,加固绳3对顶布11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41.参照图2和图4,中心支撑杆2包括若干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4,连接杆4由具有柔韧性的合金材料制成。连接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柱41,另一端开设有供相邻连
接杆4上的对接柱41插入的对接槽42,对接槽42沿连接杆4的长度方向开设。
42.参照图4,对接柱4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卡块43,对接槽42的内侧壁开设有供第一卡块43滑移的第一让位槽44,第一让位槽44和第一卡块43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让位槽44沿连接杆4的长度方向开设且贯通至连接杆4开设有对接槽42的端面。对接槽42的内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第一锁止槽45,第一锁止槽45与第一让位槽44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第一锁止槽45和第一让位槽44相互连通。
43.参照图4,对接槽42的槽底连接有压簧5,压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对接槽42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对接槽42滑动配合的压板51,压簧5的外周侧壁贴合于对接槽42的内侧壁。
44.参照图4,组装时,使用者将一个连接杆4上的对接柱41插入相邻连接杆4上的对接槽42内,在此过程中,第一卡块43和第一让位槽44滑动配合,对接柱41逐渐挤压压板51并使压簧5收缩。之后,使用者转动连接杆4,使得该连接杆4上的第一卡块43旋进相邻连接杆4上的第一锁止槽45内,从而完成对接,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所有连接杆4的对接。安装完成后,压簧5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推动压板51,压板51挤压对接柱41,使得对接柱41上的第一卡块43和第一锁止槽45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45.参照图1和图5,中心支撑杆2的端部连接有支撑组件6,支撑组件6包括第一插杆61和第二插杆62,第一插杆61连接于中心支撑杆2的一端,第二插杆62连接于中心支撑杆2的另一端。第一插杆61和第二插杆62远离中心支撑杆2的端部为插入端7,第一插杆61和第二插杆62的插入端7均呈圆锥体状设置。
46.参照图4和图5,第一插杆61可拆卸连接于中心支撑杆2,第一插杆61朝向中心支撑杆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柱611,插接柱611与相邻连接杆4上的对接槽42卡接配合。插接柱611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二卡块6111,第二卡块6111的大小与第一卡块43一致,从而能够与第一让位槽44以及第一锁止槽45滑动配合。
47.参照图4和图6,第二插杆62可拆卸连接于中心支撑杆2,第二插杆62朝向中心支撑杆2的端面开设有供相邻连接杆4上的对接柱41插入的插接槽621,插接槽621的内侧壁开设有供第一卡块43滑移的第二让位槽622,第二让位槽622和第一卡块43一一对应设置。第二让位槽622沿第二插杆62的长度方向开设且贯通至第二插杆62朝向中心支撑杆2的端面。插接槽621的内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第二锁止槽623,第二锁止槽623与第二让位槽622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第二锁止槽623和第二让位槽622相互连通。
48.参照图5和图6,第一插杆61和第二插杆62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保护套筒8,第一插杆61和第二插杆62的插入端7分别位于对应的保护套筒8内,携带时,使用者将保护套筒8套设在第一插杆61和第二插杆62上,减小了尖锐的插入端7划破周围物体的可能性,需要安装帐篷时,工作人员将保护套筒8拆下即可,不会对支撑组件6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搭建的帐篷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使用者将多个连接杆4组装成中心支撑杆2,并将中心支撑杆2穿过顶布11上的安装孔111,之后,使用者将中心支撑杆2撑起,并将第一插杆61和第二插杆62安装到中心支撑杆2上。使用者将第一插杆61和第二插杆62的插入端7插入地面,从而完成对中心支撑杆2的定位。此时,顶布11被中心支撑杆2撑起,顶布11和底布12共同围成帐篷的内部空间。之后,工作人员拉动顶布11的边沿并拉直加固绳3,并通过加固绳3和顶布11上的地钉完成顶布11和地面的连接,即可实现帐篷
的安装,操作方便。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