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3097发布日期:2022-03-19 22:5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脚手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在施工现场为工人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为建筑领域的术语,主要在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者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
3.如根据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0738051u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支撑台,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设有滑槽,便于支撑台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可手动操控支撑台上下滑动,调节支撑台的高度,通过使用螺栓和螺母固定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使支撑台四角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固定,提高其牢固性,通过设有加固连接板将一对第一支杆和一对第二支杆底端之间进行固定,提高其稳定性,通过设有踏板,便于工作人员爬上支撑台,通过设有刹车万向轮,推动本脚手架便可进行移动,同时踩住刹车万向轮的刹车板,便可将其固定,避免工作人员工作时,脚手架滑动,整体结构合理,便于调节,使用便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移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但是还存在着支撑板上方放置面积较小,而有的工作环境需要较大的放置面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合适的放置面积,影响脚手架的实用性,且一般的脚手架不方便移动,而方便移动的脚手架容易滑动,存在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解决了现有的脚手架还存在着支撑板上方放置面积较小,而有的工作环境需要较大的放置面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合适的放置面积,影响脚手架的实用性,且一般的脚手架不方便移动,而方便移动的脚手架容易滑动,存在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支撑结构、固定结构和移动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方通过螺钉与防护栏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上方设置有挂杆,所述支撑结构下方通过螺钉与支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腿下方通过螺钉与移动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结构两端均通过螺钉与支腿固定连接,所述支腿通过螺钉与爬梯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爬梯另一侧通过螺钉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侧板、滑动板、挡板、支撑主板和滑动槽,所述支撑侧板通过螺钉与滑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另一侧通过螺钉与挡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主板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板通过滑动槽与支撑主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侧板、滑动板、挡板和滑动槽各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滑筒、滑杆、螺纹插梢和螺纹孔,所述滑筒一侧通过螺钉与支腿固定连接,所述滑筒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插梢与螺纹孔相适配,所述螺纹孔设置有多个。
7.优选的,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存放框、转动机构和万向轮,所述存放框上方通过螺
钉与支腿固定连接,所述存放框内部通过螺钉与转动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机构通过螺钉与万向轮一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存放框四周均胶合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采用pvc防滑垫。
9.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转动杆、转动块和转动框,所述转动杆两端均通过螺钉与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与转动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框一端通过螺钉与存放框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块和转动框各设置有两个。
10.优选的,所述挂杆与支撑结构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结构和防护栏各设置有两个,所述移动结构、挂杆和支腿各设置有四个。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利用支撑结构和固定结构,通过拉动两个支撑侧板,使得滑动板在支撑主板中的滑动槽内部滑动,改变两个滑动板在外部的面积,进而改变脚手架的放置面积,当需要改变放置面积时,通过旋出螺纹插梢,拉动支腿,使得滑动板在支撑主板内滑动,滑杆在滑筒内滑动,当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再将螺纹插梢旋入滑杆上对应的螺纹孔中进行固定,防止不能满足需要较大的放置面积的工作环境,解决了支撑板上方放置面积较小,而有的工作环境需要较大的放置面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合适的放置面积,影响脚手架的实用性的问题。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利用移动结构,通过转动机构可将万向轮转出存放框或者收回存放框内,当需要移动装置时,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块在转动框内转动,将万向轮转出存放框,使得万向轮与地面接触,便于移动装置,当需要固定装置时,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块在转动框内转动,将万向轮收回存放框,使得防滑垫与地面接触,便于移动固定,防止装置滑动,解决了一般的脚手架不方便移动,而方便移动的脚手架容易滑动,存在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支撑结构;2、固定结构;3、移动结构;4、防护栏;5、挂杆;6、支腿; 7、爬梯;101、支撑侧板;102、滑动板;103、挡板;104、支撑主板;105、滑动槽;201、滑筒;202、滑杆;203、螺纹插梢;204、螺纹孔;31、存放框;32、转动机构;33、万向轮; 34、防滑垫;35、转动杆;36、转动块;37、转动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实施例一:
21.由图1-4给出,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支撑结构1、固定结构2和移动结构3,支撑结构1上方通过螺钉与防护栏4可拆卸连接,支撑结构1上方设置有挂杆5,支撑结构1 下方通过螺钉与支腿6可拆卸连接,支腿6下方通过螺钉与移动结构3固定连接,固定结构 2两端均通过螺钉与支腿6固定连接,支腿6通过螺钉与爬梯7一侧可拆卸连接,爬梯7另一侧通过螺钉与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支撑结构1还包括支撑侧板101、滑动板102、挡板 103、支撑主板104和滑动槽105,支撑侧板101通过螺钉与滑动板102一侧固定连接,滑动板102另一侧通过螺钉与挡板103可拆卸连接,支撑主板104内部开设有滑动槽105,滑动板102通过滑动槽105与支撑主板104滑动连接,支撑侧板101、滑动板102、挡板103和滑动槽105各设置有两个,固定结构2还包括滑筒201、滑杆202、螺纹插梢203和螺纹孔204,滑筒201一侧通过螺钉与支腿6固定连接,滑筒201与滑杆202滑动连接,滑杆202内部开设有螺纹孔204,螺纹插梢203与螺纹孔204相适配,螺纹孔204设置有多个。
2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拉动两个支撑侧板101,使得滑动板102在支撑主板104中的滑动槽105内部滑动,改变两个滑动板102在外部的面积,进而改变脚手架的放置面积,当需要改变放置面积时,通过旋出螺纹插梢203,拉动支腿6,使得滑动板102在支撑主板104内滑动,滑杆202在滑筒201内滑动,当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再将螺纹插梢203旋入滑杆202 上对应的螺纹孔204中进行固定,防止不能满足需要较大的放置面积的工作环境,解决了支撑板上方放置面积较小,而有的工作环境需要较大的放置面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合适的放置面积,影响脚手架的实用性的问题。
23.实施例二:
24.请参阅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移动结构3 还包括存放框31、转动机构32和万向轮33,存放框31上方通过螺钉与支腿6固定连接,存放框31内部通过螺钉与转动机构32可拆卸连接,转动机构32通过螺钉与万向轮33一端固定连接,存放框31四周均胶合有防滑垫34,防滑垫34采用pvc防滑垫,转动机构32还包括转动杆35、转动块36和转动框37,转动杆35两端均通过螺钉与转动块36固定连接,转动块36与转动框37转动连接,转动框37一端通过螺钉与存放框31可拆卸连接,转动块36 和转动框37各设置有两个,挂杆5与支撑结构1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固定结构2和防护栏4各设置有两个,移动结构3、挂杆5和支腿6各设置有四个。
25.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转动机构32可将万向轮33转出存放框31或者收回存放框31内,当需要移动装置时,通过转动杆35带动转动块36在转动框37内转动,将万向轮33转出存放框31,使得万向轮33与地面接触,便于移动装置,当需要固定装置时,通过转动杆35带动转动块36在转动框37内转动,将万向轮33收回存放框31,使得防滑垫34与地面接触,便于移动固定,防止装置滑动,解决了一般的脚手架不方便移动,而方便移动的脚手架容易滑动,存在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27.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支腿6一侧爬梯7爬上脚手架,然后在支撑结构1上方进行工作。当需要改变放置面积时,利用拉动两个支撑侧板101,使得滑动板102在支撑主板104中的滑动槽105内部滑动,改变两个滑动板102在外部的面积,进而改变脚手架的放置面积,首先旋出螺纹插梢203,拉动支腿6,使得滑动板102在支撑主板104内滑动,滑杆202在滑筒 201内滑动,然后当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再将螺纹插梢203旋入滑杆202上对应的螺纹孔 204中
进行固定,防止不能满足需要较大的放置面积的工作环境;当需要移动装置时,首先利用转动杆35带动转动块36在转动框37内转动,将万向轮33转出存放框31,然后使得万向轮33与地面接触,便于移动装置,当需要固定装置时,首先利用转动杆35带动转动块36 在转动框37内转动,然后将万向轮33收回存放框31,使得防滑垫34与地面接触,便于移动固定,防止装置滑动。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