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2442发布日期:2022-02-12 11:2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均化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


背景技术:

2.开裂是混凝土结构常见的问题,裂缝的产生不但会影响结构外观,同时降低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造成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有很多,过大的收缩变形是产生裂缝最主要的因素,收缩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而混凝土是脆性材料,其抗拉性能较差,当拉应力超过其极限抗拉强度,裂缝就会产生。因此控制裂缝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强度,二是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3.在混凝土中掺入复合纤维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同时增加裂缝扩展的阻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膨胀剂水化产生体积膨胀可以部分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者在硬化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膨胀,减小内部拉应力,从而降低开裂风险。复合纤维和膨胀剂有机结合可以在提高极限拉伸强度的基础上减小内部拉应力,从而显著改善开裂问题,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
4.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复合纤维经常团聚在一起,且与膨胀剂密度差异较大,导致混凝土中复合纤维分散不充分、分布不均与,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大,工程应用效果较差。
5.基于上述情况,急需一种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可先将复合纤维分散,将膨胀剂和分散后的复合纤维通入到所述搅拌单元中搅拌,复合纤维与膨胀剂混合后密度差异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包括均化本体、供气单元、分散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均化本体的内部形成均化腔,所述供气单元用于给所述均化腔内供气,所述分散单元上设置有多个分散孔,所述分散单元设于所述均化本体的内部,以供将所述均化腔隔离成复合纤维的待分散腔室和分散腔室,当向所述均化本体内供气和向所述待分散腔室中通入复合纤维时,复合纤维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由所述分散孔分散,分散后的复合纤维位于所述分散腔室中;
9.所述搅拌单元的内部形成搅拌腔,所述搅拌单元用于对分别通入所述搅拌腔中的膨胀剂和分散后的复合纤维搅拌。
10.进一步的,所述均化本体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待分散腔室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均化本体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分散腔室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均化本体的底面开设有与所
述待分散腔室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料口用于通入所述复合纤维,所述供气单元位于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设置有一气动阀。
12.进一步的,所述均化本体呈上宽下窄的类圆锥状。
13.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单元为一金属网片,所述均化本体的侧面设置有一气锤,所述气锤用于敲打所述均化本体,以供振动并疏通所述网片。
14.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单元为犁刀式搅拌单元。
15.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孔呈圆柱形。
16.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孔直径大小为8至12mm。
17.进一步的,所述网片经由一连接件与所述均化本体拆卸式固定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的口径比所述出料口的口径小。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所述供气单元给所述均化腔中通入气体并向所述待分散腔室中通入复合纤维,复合纤维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由所述分散孔分散,再将膨胀剂和分散后的复合纤维通入到所述搅拌腔中搅拌,由于复合纤维已经先分散了,分散后的复合纤维与膨胀剂混合后密度差异较小,再将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混合物与混凝土混合,使得混凝土中复合纤维分散充分、分布均匀,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小,工程应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均化本体;11、待分散腔室;12、分散腔室;13、进料口;14、出料口;15、进气口;151、气动阀;16、气锤;2、供气单元;3、分散单元;4、搅拌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范围。
24.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包括均化本体1、供气单元2、分散单元3和搅拌单元4,所述均化本体1的内部形成均化腔,所述供气单元2用于给所述均化腔内供气,所述分散单元3上设置有多个分散孔,所述分散单元3设于所述均化本体1的内部,以供将所述均化腔隔离成复合纤维的待分散腔室11和分散腔室12,当向所述均化本体1内供气和向所述待分散腔室11中通入复合纤维时,复合纤维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由所述分散孔分散,分散后的复合纤维位于所述分散腔室 12中;
25.所述搅拌单元4的内部形成搅拌腔,所述搅拌单元4用于对分别通入所述搅拌腔中的膨胀剂和分散后的复合纤维搅拌。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所述供气单元2给所述均化腔中通入气体并向所述待分散腔室11中通入复合纤维,复合纤维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由所述分散孔分散,再将膨胀剂和分散后的复合纤维通入到所述搅拌腔中搅
拌,由于复合纤维已经先分散了,分散后的复合纤维与膨胀剂混合后密度差异较小,再将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混合物与混凝土混合,使得混凝土中复合纤维分散充分、分布均匀,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小,工程应用效果较好。
27.其中,所述供气单元2可以为气泵,所述气泵用于提供高压气体,以供带动复合纤维经由所述分散孔分散。
28.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均化本体1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待分散腔室11相连通的进料口13,所述均化本体1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分散腔室 12相连通的出料口14,所述均化本体1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待分散腔室11相连通的进气口15,所述进料口13用于通入所述复合纤维,所述供气单元2位于所述进料口13和出料口14之间;先通过所述供气单元2 给所述均化腔中通入气体,之后经由所述进料口13向所述均化腔中通入复合纤维,复合纤维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由所述分散孔分散,再将膨胀剂和分散后的复合纤维通入到所述搅拌单元4中搅拌,由于复合纤维已经先分散了,复合纤维与膨胀剂混合后密度差异较小,再将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混合物与混凝土混合,使得混凝土中复合纤维分散充分、分布均匀,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小,工程应用效果较好。
29.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5设置有一气动阀151;设置所述气动阀151用于控制并调节气体的进气量,以便于复合纤维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由所述分散孔更好的分散。
30.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均化本体1呈上宽下窄的类圆锥状;在气流通入所述均化腔后,所述均化本体1呈上宽下窄的类圆锥状,以便于复合纤维在向上的运动过程中不断的分散。
31.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单元3为一金属网片,所述均化本体1 的侧面设置有一气锤16,所述气锤16用于敲打所述均化本体1,以供振动并疏通所述网片;所述复合纤维经由所述网片长时间分散后,所述网片会发生部分堵塞,当所述复合纤维不再进行分散时,通过所述气锤16 敲打所述均化本体1,使得所述网片振动并被疏通。
32.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单元4为犁刀式搅拌机;设置所述犁刀式搅拌机,膨胀剂和分散后的复合纤维在搅拌的过程中更加均匀。
33.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孔呈圆柱形;这样设计便于复合纤维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由所述分散孔分散。
34.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孔直径大小为8至12mm,优选的,所述分散孔直径大小为10mm。
35.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网片经由一连接件与所述均化本体1拆卸式固定连接;这样设计便于所述网片的装拆,以便于网片的后期维护修理和清洗,特别的,所述连接件可以为螺栓。
36.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3的口径比所述出料口14的口径小。这样设计便于复合纤维在向上的运动过程中不断的分散,并从一个较大的出料口14输送出去。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均化系统有以下有益效果:
38.先通过所述供气单元2给所述均化腔中通入气体并向所述待分散腔室11中通入复合纤维,复合纤维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由所述分散孔分散,再将膨胀剂和分散后的复合纤维通入到所述搅拌腔中搅拌,由于复合纤维已经先分散了,分散后的复合纤维与膨胀剂混合
后密度差异较小,再将复合纤维和膨胀剂的混合物与混凝土混合,使得混凝土中复合纤维分散充分、分布均匀,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小,工程应用效果较好。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