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876发布日期:2021-08-03 13:1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梁柱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柱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结构体系大多以实心预制结构为主,但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预制构件侧面出筋导致的构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现场钢筋连接导致的质量管控困难,构件自重大导致的塔吊型号大、现场吊装困难、运输不便,后浇带连接导致的模板及钢筋作业量大,人工需求量大等。

目前,由于预制柱与预制梁十字交叉节点钢筋数量横纵交错、钢筋直径较大,梁柱节点构件安装极为困难。节点安装困难问题延缓了装配式在框架结构建筑中的推进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用以解决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安装困难问题,实现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的快速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包括:

预制柱;

至少两个预制梁,安装于所述预制柱,所述预制梁设有伸至所述预制柱内部对应位置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内端设有端板;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预制梁上的所述端板连接,以连接所有所述预制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上的所述端板关于所述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端板包括呈夹角设置的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件与每个所述端板的至少一个连接板对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上设置有卡槽,每个所述端板的至少一个连接板对应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上的相邻的两个连接板至少部分贴合形成组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预制梁、多个所述连接板沿所述预制柱的轴向中心线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端板的内端相交于一点,两个所述连接板呈v形结构、从交点由内向外逐渐扩张;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端板的相邻的两个连接板至少部分贴合形成所述组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组件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块,相邻两个所述定位块的一侧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卡槽,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块的另一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挡板,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块的另一侧通过所述挡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柱连接节点,通过在预制梁伸出至预制柱内部的连接筋上设置端板,并通过连接件将全部预制梁上的端板进行连接固定,使得全部的预制梁能够快速装配、安装。进而能够解决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处的钢筋碰撞问题,提升了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的施工速度,为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提供了保障。

梁柱结构通过设置上述的梁柱连接节点,能够保证全部预制梁的快速装配和安装。解决了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处的钢筋碰撞问题,提升了梁柱结构的安装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梁柱结构的结构强度,保证了梁柱结构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预制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预制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六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七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八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连接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连接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九种梁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预制柱;102、预制梁;104、端板;106、连接件;108、连接板;112、卡槽;114、箍筋;116、柱筋;118、梁筋;120、定位块;122、挡板;12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100、至少两个预制梁102、连接件106;其中,预制梁102安装于预制柱100,在预制梁102设置有伸至预制柱100的内部对应的位置的连接筋,在连接筋的内端设置有端板104;连接件106适于与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以连接所有的预制梁10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柱连接节点,通过在预制梁102伸出至预制柱100内部的连接筋上设置端板104,并通过连接件106将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进行连接固定,使得全部的预制梁102能够快速装配、安装。进而能够解决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处的钢筋碰撞问题,提升了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的施工速度,为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提供了保障。

具体来说,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1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柱连接节点中,预制柱100的底端可以直接坐设于地面,预制柱100的顶端用于安装预制梁102。

在预制梁102伸出至预制柱内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筋,连接筋可以是箍筋、梁筋118等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筋为梁筋118。在连接筋的内端设置有端板104,其中,所谓连接筋的内端是指连接筋上背离预制梁102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梁柱连接节点包括梁筋118,梁筋118沿预制梁102的长度方向穿设于预制梁102并部分伸出预制梁102,端板104连接于伸出于预制梁102的梁筋118。

参见图1、图3、图4以及图6,在预制梁102中穿设有梁筋118,梁筋118可以使用钢筋等材料制成,梁筋118可以沿着预制梁102的长度方向预埋在预制梁102中。此外,还有部分梁筋118穿出预制梁102以与端板104连接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板104与穿出预制梁102的梁筋118可通过穿孔焊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1、图8以及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关于该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图1、图8以及图10、图15中的虚线)对称设置。采用这种结构,能保证各预制梁102受力均匀,保证梁柱节点的安全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预制梁102为两个时,如图7所示,两个预制梁102呈相互垂直的方式设置,设置在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关于这两个预制梁102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也即,这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关于45度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

如图8所示,两个预制梁102呈水平设置,设置在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关于这两个预制梁102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也即,这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关于如图8所示的竖直方向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

当预制梁102为三个时,如图10所示,三个预制梁102之间的间隔两两相等,也即,三个预制梁102中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之间的夹角是120度,设置在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关于相邻两个预制梁102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也即以图10所示为例,位于上方的预制梁102上的端板与位于左侧的预制梁102上的端板沿着这两个预制梁102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设置。

当预制梁102为四个或更多时,以此类推,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端板104包括呈夹角设置的两个连接板108,连接件106与每个端板104的至少一个连接板108对应连接。

将端板104设置为呈夹角设置能保证稳定连接的同时,增加端板自身的强度,从而保证连接节点的强度。连接件106可以与每个端板104中的一个连接板108连接,也可以与每个端板104中的两个连接板108均连接,也可以与部分端板104中的一个连接板108连接、与另一部分端板104中的两个连接板108连接,多种方式均可实现对所有预制梁102的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个实施例中,均呈现了相邻两个端板104的相邻连接板108靠近贴合的情形,事实上,本技术方案也包括相邻两个端板104的相邻连接板108呈夹角设置(非贴合)的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也就是说,凡是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关于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的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然,端板104中的两个连接板108也不仅限于夹角设置,如图12所示,还可以将其设置为开口向外的抛物线形式。

如前所述,预制梁10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也即,预制梁102可以是两个,两个预制梁102可以呈l形设置,或者呈一字形设置。预制梁102也可以是三个,三个预制梁102可以呈t字形设置或者如图10所示的方式设置。预制梁102也可以是四个,四个预制梁102可以呈十字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无论预制梁102的数量为几个,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之间的夹角均相等,且至少两个预制梁102均沿预制柱100的纵向中心轴线的周向间隔设置。也即,如图8、图9所示,若预制梁102为两个,则两个预制梁102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如图10所示,若预制梁102为三个,则三个预制梁102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如图1、图4所示,若预制梁102为四个,则四个预制梁102之间的夹角为90度。多个端板104的内端相交于一点,两个连接板108呈v形结构、从交点由内向外逐渐扩张。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之间的夹角。以预制梁102是两个且两个预制梁102呈l形设置为例。当两个预制梁102呈l形设置时,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通过连接件106连接固定。连接件106适于连接于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以通过连接件106对端板104的连接实现相邻两个预制梁102的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106包括卡接件,该卡接件上设置有与端板104卡接适配的卡槽112,所有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适于通过卡槽连接。

也即,当连接件106将所有的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进行卡接时,所有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均卡接于同一个连接件106的卡槽112中。

其中,卡槽112的数量可以与端板104的数量相对应。具体地,对于端板104中的连接板108非贴合的情况来说,可以将卡槽112的数量设置成等于所有连接板108的数量的形式,每个连接板108卡接于对应的卡槽112中;对于相邻端板104的相邻连接板108贴合的情况来说,卡槽112的数量可以为连接板108的数量的一半,每贴合的两个连接板108卡接于一个卡槽112中。上述两种方式都属于连接件106与所有连接板108都连接的情况,这种连接的稳定性较强。当然,也可以将卡槽112的数量设置成少于所有连接板108的数量、大于所有连接板108的一半的数量的形式,将每个端板104的至少一个连接板108卡接于卡槽112中,从而保证连接件106与所有端板104均连接。

例如,当预制梁102为两个且呈一字形或l形设置时,一个卡槽112可以连接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当预制梁102为三个且呈t字形或者呈如图10所示的方式设置时,卡槽112可以连接三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件106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块120,至少两个定位块120的一侧间隔设置,这样一来,至少两个定位块120之间的间隙即可形成上文所述的卡槽112。

相应的,定位块120的设置方式与预制梁102的数量以及端板104的数量相互适配。例如,端板104为两个,则定位块120也为两个,两个定位块120之间的间隙形成连接两个端板104的卡槽112;端板104为三个,则定位块120也为三个,相邻两个定位块120之间的间隙形成连接两个端板104的卡槽112。

为了防止连接件106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端板104动作,在定位块120的另一侧设置有挡板122,挡板122朝向定位块120的一侧与端板104形成抵接关系以实现上述目的。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连接件106与端板104的连接稳定性,该连接件106还包括紧固件124,当连接件106将所有的端板104卡接后,紧固件124可以连接于相邻两个端板104上,具体的,紧固件124可以连接每两个端板的相邻两个连接板108,以连接所有梁。

其中,紧固件124可以是螺栓、销子等结构件,此外,还可通过焊接、铆接等形式将相邻两个端板104连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紧固件124是螺栓时,螺栓可以穿设在相邻两个端板104上,当紧固件124是销子时,销子可以卡接于相邻两个端板104上。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06与端板104的连接可以采用上述卡接件的卡槽卡接的方式,也可以在卡接的基础上增加紧固件124紧固连接。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4,可以将卡接件设于柱的中心部位,然后将紧固件124紧固连接于卡接件的外侧。除此之外,也可以仅采用紧固件124紧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板104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种形成方式。

形成方式一:

在这种形成方式中,端板104包括呈夹角设置的两个连接板108,连接件106上设置有卡槽112,卡槽112适于卡接于每个端板104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板108以连接所有预制梁102。

参见图1和图3,端板104大致呈l形,也即,端板104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连接板108,其中,连接板108可以呈板状。在连接件106上形成有卡槽112,卡槽112的形状与连接板108的形状相适配。

换而言之,当预制梁102为四个且呈十字形设置时,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上的连接板108相互靠近并贴合形成组件。此时,将连接件106上的卡槽112分别倒扣在相邻的两个连接板108上,即可将相邻的两个连接板108连接固定,进而实现了对所有预制梁102的连接固定。

在形成方式一中,卡槽112的开口宽度等于或略小于两个连接板108或两个的厚度总和。当卡槽112的宽度略小于两个连接板108的厚度总和时,需要外部敲击将两个连接板108敲击进入卡槽112,形成过盈配合。

通过将卡槽112的开口宽度设置成等于或小于两个连接板108或两个的厚度总和的形式,使得卡槽112能够更加稳定的与连接板108和连接,进而能够实现相邻两个预制梁102的稳定连接,进而能够解决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处的钢筋碰撞问题,提升了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的施工速度,为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提供了保障。

形成方式二:

在这种形成方式中,端板104呈一字形(相当于包括夹角为180°的两个连接板108),连接件106上设置有卡槽112,卡槽112适于卡接于所有端板104,以连接所有预制梁102。

参见图6,端板104呈一字形,在连接件106上形成有卡槽112,卡槽112的形状与端板104的形状相适配。换而言之,当两个预制梁102呈一字形设置时,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相互靠近并贴合形成组件。此时,将连接件106上的卡槽112分别倒扣在相邻的两个端板104上,即可将全部端板104连接固定,进而实现了全部预制梁102的连接固定。

在形成方式二中,卡槽112的开口宽度等于或小于相邻两个端板104的厚度总和。

通过将卡槽112的开口宽度设置成等于或小于相邻两个端板104的厚度总和的形式,使得卡槽112能够更加稳定的与全部端板104的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对全部预制梁102的稳定连接,进而能够解决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处的钢筋碰撞问题,提升了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的施工速度,为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提供了保障。

形成方式三:

如图11所示,在这种形成方式中,端板104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个连接板108,连接板108上开设有安装孔,紧固件124穿设于相邻两个连接板108上的安装孔,以连接全部的预制梁102。

结合参见图1和图3,端板104大致呈l形,也即,端板104可以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连接板108,其中,连接板108可以呈平板状。在连接板108上均开设有安装孔,紧固件124分别穿设于相邻两个连接板108上的安装孔,进而能够使得全部的连接板108固定连接。在这种形成方式中,紧固件124可以是螺栓、铆钉等。

换而言之,当预制梁102为四个且呈十字形设置时,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上的连接板108相互靠近并贴合形成组件。此时,将紧固件124分别穿设于相邻两个连接板108上的安装孔中,即可将全部的连接板108连接固定,进而实现了全部预制梁102的连接固定。

形成方式四:

在这种形成方式中,端板104呈一字形(相当于包括夹角为180°的两个连接板108),端板104上开设有安装孔,紧固件124连接相邻两个端板104上的安装孔,以连接相邻两个预制梁102。

参见图6,端板104呈一字形,在端板104上开设有安装孔。换而言之,当两个预制梁102呈一字形设置时,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相互靠近并贴合形成组件。此时,将紧固件124分别穿设于相邻的两个端板104上,即可将全部端板104连接固定,进而实现了对全部预制梁102的连接固定。在这种形成方式中,紧固件124可以是螺栓、铆钉等。

当然,上述形成方式一与形成方式三、形成方式二与形成方式四可以组合使用。例如,将形成方式一与形成方式三组合,可以将卡槽112分别倒扣在相邻的两个连接板108上,同时,通过螺栓、铆钉等紧固将连接相邻的两个连接板108,这样即可将相邻的两个连接板108连接固定,进而实现了对所有预制梁102的连接固定

形成方式五:

如图12所示,在这种形成方式中,端板104呈抛物线形状,也即,连接板108和呈弧形的形状,相应的,连接件106上与连接板108和对应的形状设置有卡槽112。

上述几种端板104的形成方式,可以分别对应于几种不同的预制梁102的布置方式。例如,预制梁102为两个时,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可以设置成如上述形成方式一、形成方式二的形式;预制梁102为三个时,三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可以设置成如上述形成方式一、形成方式三的形式。以此类推,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参见图1和图3,预制梁10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预制梁102以及四个预制梁102上的连接板108沿着预制柱100的轴向中心线的周向间隔均匀地设置。

每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的内端相交于一点,这里提及的端板104的内端是指如图3所示的右侧的端点。两个连接板108呈v字形结构,由端板104的内端交点向外扩张倾斜。

当四个预制梁102呈如图1所示的十字形设置时,相邻两个预制梁102上的端板104中的连接板108至少部分贴合形成组件,连接件106与组件连接以使得全部的预制梁102实现连接。

参见图1、图2、图4、图5以及图7至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箍筋114,箍筋114沿预制梁1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沿预制梁1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箍筋114,能够提高预制梁102的结构强度。其中,相邻两个箍筋114之间的间隔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柱筋116,柱筋116沿预制柱100的边缘穿设于预制柱100,箍筋114沿柱筋116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沿预制柱10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柱筋116,能够提高预制柱100的结构强度。其中,柱筋116可以预埋在预制柱100中,相邻两个柱筋116之间的间隔相等,这样在保证预制柱10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方便预制梁102与柱筋116的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梁柱结构,包括上述的梁柱连接节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