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拆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8368发布日期:2022-02-23 20:0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早拆模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早拆模架。


背景技术:

2.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在混凝土浇筑时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模板的外端需要框架支撑固定,但是支撑框架一般需要等混凝土完全固化后才可拆除,因混凝土固化时间较长,这就占用了大量的支撑材料,使施工效率缓慢,而且对施工周期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早拆模架,包括外模板和对称分体式内模板,所述内模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同为分体式的滑架,所述内模板的中间断开处由一水平晚拆带模板连接,所述晚拆带模板的下端由一晚拆支撑立杆支撑;所述滑架包括互相垂直并成网状排布的次楞和主楞,所述次楞与所述内模板固定连接;在滑架的下端,所述主楞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移动滑轮;与原有模架相比,本新型早拆模架通过中间顶端晚拆带模板的支撑,使滑架能在混泥土强度达设计强度50%时拆模、移动周转,减少材料投入,并且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整个早拆模架的构造简单,通过各支撑杆的连接支撑,形成稳定可靠的支撑定位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早拆模架,包括外模板和对称分体式内模板,所述内模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同为分体式的滑架,所述内模板的中间断开处由一水平晚拆带模板连接,所述晚拆带模板的下端由一晚拆支撑立杆支撑;所述滑架底端设置有移动滑轮。
6.其中,所述滑架包括互相垂直并成网状排布的次楞和主楞,所述次楞与所述内模板固定连接;在滑架的下端,所述主楞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滑轮固定连接;
7.优选的,相邻两个次楞之间的间距为300mm,相邻两个主楞之间的间距为1200mm。
8.其中,所述晚拆带模板两端的下拐角处设置有倒角,所述晚拆带模板下端固定设置有与内模板连接的平板连接件;
9.优选的,所述倒角的角度为45
°

10.其中,所述内模板顶面和侧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式腋角模,所述腋角模一端与内模板的侧面固定连接,腋角模另一端与内模板的顶面铰接;在内模板顶面和侧面的拐角处,所述主楞铰接相连。
11.其中,所述滑架下端设置有水平下对撑杆,所述下对撑杆两端分别与滑架两侧上的主楞锁扣连接,所述下对撑杆的长度可伸缩调节;所述滑架的中间断开处设置有上对撑杆,所述上对撑杆分别与滑架顶端两侧的主楞锁扣连接。
12.其中,所述滑架内部顶端设置有与底面相支撑的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的长度可伸缩调节,并于底部设置有支架脚轮。
13.其中,所述主楞,其在内模板顶面和侧面的拐角处设置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与内模板顶面和侧面上的主楞锁扣连接。
14.其中,所述滑架底端水平设置有与主楞和支撑立杆固定连接的移动连接杆。
15.其中,所述主楞的底端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支撑底座。
16.其中,所述外模板外端设置有与滑架相对应的主楞和次楞,所述次楞与外模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的侧面贯穿设置有水平对拉的拉杆,所述拉杆两端分别设置圆盘螺母将内模板和外模板限位紧固。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与原有模架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中间顶端晚拆带模板的支撑,使滑架能在混泥土强度达设计强度50%时拆模、移动周转,减少材料投入,并且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19.2、本实用新型滑架的底端设置有移动滑轮和支架脚轮,使滑架移动起来更加方便;移动连接杆将主楞和支撑立杆连接固定,提高了滑架整体的结构刚度,使滑架移动更加平稳。
20.3、本实用新型滑架由互相垂直并成网状排布的次楞和主楞组成,搭配下对撑杆和上对撑杆,使两侧滑架与内模板形成一整体,结构强度高;斜撑杆和支撑立杆提高了滑架顶端的支撑,有效防止浇筑时模架的变形。
21.4、本实用新型内模板和滑架为分体式设计,当滑架和内模板需要早拆移动时,分体式的设计便于模板与混凝土脱模分离。
22.5、本实用新型晚拆带模板两端的下拐角处设置有倒角,倒角能防止倒钩或者拔模摩擦,使内模板上端与混凝土的分离更加顺畅。
23.6、本实用新型内模板和外模板的侧面贯穿设置有水平对拉的拉杆,拉杆能将内模板和外模板紧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内模板和外模板错位变形,保证了浇筑的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圆圈处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侧向移动滑轮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腋角模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早拆后的示意图。
29.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30.1-外模板、2-内模板、3-滑架、4-晚拆带模板、5-晚拆支撑立杆、6-移动滑轮、7-次楞、8-主楞、9-平板连接件、10-腋角模、11-下对撑杆、12-上对撑杆、13-支撑立杆、14-斜撑杆、15-移动连接杆、16-支架脚轮、17-支撑底座、18-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32.参见图1至5,一种早拆模架,包括外模板1和对称分体式内模板2,所述内模板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同为分体式的滑架3,当滑架3和内模板2需要早拆移动时,分体式的设计便于与混凝土脱模分离,不会受到双向挤压限制;所述内模板2的中间断开处由一水平晚拆带模板4连接,所述晚拆带模板4的下端由一晚拆支撑立杆5支撑,所述滑架3底端设置有移动滑轮6;通过中间顶端晚拆带模板4的支撑,使滑架3能在混泥土强度达设计强度50%时拆模、移动周转,减少材料投入,并且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33.进一步的,所述滑架3包括互相垂直并成网状排布的次楞7和主楞8,所述次楞7与所述内模板2固定连接,交错连接固定的主楞8和次楞7使滑架3与内模板2连为一体,结构强度高;在滑架3的下端,所述主楞8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滑轮6固定连接;
34.优选的,相邻两个次楞7之间的间距为300mm,相邻两个主楞8之间的间距为1200mm,此间距通过有限元受力计算满足施工受力需求,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最大化减少材料的投入;主楞8优选双拼蜂槽钢,强度高且重量轻。
35.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晚拆带模板4两端的下拐角处设置有倒角,倒角能防止倒钩或者拔模摩擦,使内模板2上端与晚拆带模板4的分离更加顺畅;所述晚拆带模板4下端固定设置有与内模板2连接的平板连接件9;
36.优选的,所述倒角的角度为45
°

37.进一步的,参见图4,所述内模板2顶面和侧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式腋角模10,所述腋角模10一端与内模板2的侧面固定连接,腋角模10另一端与内模板2的顶面铰接,倒角式的腋角模10有效避免拐角处应力挤压,方便脱模拔出;在内模板2顶面和侧面的拐角处,所述主楞8铰接相连;内模板2和滑架3在顶部拐角处可转动收小,便于侧墙的拆模。
38.进一步的,所述滑架3下端设置有水平下对撑杆11,所述下对撑杆11两端分别与滑架3两侧上的主楞8锁扣连接,所述下对撑杆11的长度可伸缩调节,当需要脱模时,旋转下对撑杆11便可将滑架3和内模板2从混凝土筑件脱模,操作轻松省力;所述滑架3的中间断开处设置有上对撑杆12,所述上对撑杆12分别与滑架3顶端两侧的主楞8锁扣连接,通过下对撑杆11和上对撑杆12,使两侧滑架3形成一整体,具有较好的结构刚度,有效防止浇筑时滑架3弯曲变形。
39.进一步的,所述滑架3内部顶端设置有与底面相支撑的支撑立杆13,所述支撑立杆13的长度可伸缩调节;当需要移动滑架3时,先缩短支撑立杆13,下部设置支架脚轮16,移动滑轮6和支架脚轮16搭配使用,使滑架3移动起来更加方便。
40.优选的,参见图3,在滑架3的侧面,可设置多个移动滑轮6,减少滑架3侧向的阻力。
41.进一步的,所述主楞8,其在内模板2顶面和侧面的拐角处设置有斜撑杆14,所述斜撑杆14与内模板2顶面和侧面上的主楞8锁扣连接,斜撑杆14对滑架3的顶部起到支撑作用,增加了滑架3的刚度。
42.进一步的,所述滑架3底端水平设置有与主楞8和支撑立杆13固定连接的移动连接杆15,移动连接杆15将主楞8和支撑立杆13连接固定,提高了滑架3整体的结构刚度,使滑架3移动更加平稳。
43.进一步的,所述主楞8的底端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支撑底座17,当需要拆模时,将支撑底座17调高,使滑架3有向下脱模的移动空间。
44.进一步的,所述外模板1外端设置有与滑架3相对应的主楞8和次楞7,所述次楞7与
外模板1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内模板2和外模板1的侧面贯穿设置有水平对拉的拉杆18,所述拉杆18两端分别设置圆盘螺母将内模板2和外模板1限位紧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内模板2和外模板1错位变形,保证了浇筑的尺寸精度。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6.首先按单元长度预拼装模架,将滑架3和内模板2连接固定,然后将拼装好的内模板2和滑架3吊装到已经浇筑好的底板上;然后对模架进行支模,通过架设调节下对撑杆11、上对撑杆12、支撑立杆13、斜撑杆14等,将内模板2和滑架3定型并固定;随后安装晚拆带模板4,并用晚拆支撑立杆5支撑固定,然后安装固定外模板1,并通过拉杆18与内模板2紧固定位;当需要更长的模架时,可将多个单元长度的模架拼装连接,相邻单元模架之间通过连接手柄旋转90
°
进行连接。
47.模架安装好后,浇筑混凝土主体和顶板,当顶板强度达到早拆要求时,可对模架进行拆卸;首先调节支撑底座17和支撑立杆13并使之离地;然后拆除顶部上对撑杆12,并转动下对撑杆11使两侧内模板2脱模,随后通过移动连接杆15将支撑立杆13与滑架3连接固定形成稳定架体,将支架脚轮16与支撑立杆13连接固定,最后将脱模后的架体移动至下一施工段。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