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0514发布日期:2021-11-25 13:5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立杆是工程施工中脚手架工程的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它是立起来的,立杆在间距以及连接等方面都有很多的要求,不准搭接,要确保杆间受力均匀,以此来增强整体的稳定性。
3.施工现场常见的支撑钢管立杆的方式是通过地面与现浇板挤压立杆的方式,钢管立杆与地面接触的一端接触面积小,受力不均匀,受到碰撞时容易晃动,在浇筑时,可能会导致浇筑面不平整,拆卸不方便,而且板面筋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存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具备安装方便,便于拆卸,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以解决在浇筑时,可能会导致浇筑面不平整,拆卸不方便,而且板面筋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存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5.为实现安装方便,便于拆卸,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壁与钢管立杆本体的表面连接,所述支撑管的表面设置有紧固机构,所述支撑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上方设置有托板机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托板机构包括支撑板和第一螺纹环,所述支撑板套接在支撑管的表面,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第一面筋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螺纹环螺纹套接在支撑管的表面,所述第一螺纹环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表面通过铰链连接有弧形盖,所述弧形盖的表面与第一面筋的表面连接,所述弧形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表面与第二面筋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面筋的表面设置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通过第一螺钉与弧形板的表面连接,所述弧形盖通过第二螺钉与支撑板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环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壁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连接环和第二螺纹环,所述连接环通过轴承与支撑管的表面连接,所述连接环的上表面与第二螺纹环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螺纹环与钢管立杆本体的表面螺纹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环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壁与支撑管的表面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通过设置底板、支撑管、连接环以及第二螺纹环,支撑管焊接在底板的表面,在使用时,将钢管立杆本体插入到第二螺纹环的内部,旋转第二螺纹环,使钢管立杆本体旋进支撑管的内部,当第二螺纹环不能继续旋转时,停止旋转第一螺纹环,达到了可以将钢管立杆本体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受压变形,同时可以通过第二螺纹环调节钢管立杆本体的标高的效果,解决了钢管立杆本体直接与地面接触,受力面积小,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13.2、该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板、弧形盖、弧形板以及压紧板,将第一面筋放置到卡槽的内部,盖上弧形盖,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再将第二面筋放置到弧形板的表面,通过第一螺钉和压紧板将第二面筋固定住,通过第一螺纹环可以将支撑板进行固定,达到了便于支撑钢管立杆本体的同时,方便对第一面筋和第二面筋进行固定,相对于传统的使用钢丝对第一面筋和第二面筋固定的方式而言,这种方式具有使用方便,节省人力,工作效率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固定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钢丝,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14.3、该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通过设置限位环,限位块和支撑环,限位环可以对支撑板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对支撑板进行固定,同时支撑环可以起到对限位环的支撑作用,防止限位环受压变形,达到了便于对支撑板进行固定限位,防止支撑板活动的效果,解决了支撑板可能会发生晃动,导致第一面筋和第二面筋扭曲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支撑管;3、钢管立杆本体;4、紧固机构;401、连接环;402、第二螺纹环;5、限位环;6、托板机构;601、支撑板;602、第一螺纹环;603、卡槽;604、第一面筋;7、弧形盖;8、弧形板;9、第二面筋;10、压紧板;11、第一螺钉;12、限位槽;13、限位块;14、支撑环;15、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的内壁与钢管立杆本体3的表面连
接,所述支撑管2的表面设置有紧固机构4,所述支撑管2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的上方设置有托板机构6。
23.具体的,所述托板机构6包括支撑板601和第一螺纹环602,所述支撑板601套接在支撑管2的表面,所述支撑板60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603,所述卡槽603的内壁与第一面筋604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螺纹环602螺纹套接在支撑管2的表面,所述第一螺纹环602的下表面与支撑板601的上表面连接。
24.本实施方案中,支撑板601位于限位环5的上方,将支撑板601通过限位槽12和限位块13预固定后,旋转第一螺纹环602,通过第一螺纹环602挤压支撑板601,将支撑板601固定,再将第一面筋604放置到卡槽603的内部,准备固定第一面筋604。
25.具体的,所述支撑板601的表面通过铰链连接有弧形盖7,所述弧形盖7的表面与第一面筋604的表面连接,所述弧形盖7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板8,所述弧形板8的表面与第二面筋9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面筋9的表面设置有压紧板10,所述压紧板10通过第一螺钉11与弧形板8的表面连接,所述弧形盖7通过第二螺钉15与支撑板601连接。
26.本实施方案中,将第一面筋604放置好后,盖上弧形盖7,通过第二螺钉15使弧形盖7固定在支撑板601上,将第一面筋604夹住,然后将第二面筋9放置到弧形板8上,通过第一螺钉11和压紧板10将第二面筋9固定住。
27.具体的,所述支撑板601的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环5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的表面与限位槽12的内壁连接。
28.本实施方案中,限位槽12的数量可开设多个,与限位块13相对应,将支撑板601进行预固定,再通过第一螺纹环602锁死,这样可以防止支撑板601发生旋转,安装不牢固。
29.具体的,所述紧固机构4包括连接环401和第二螺纹环402,所述连接环401通过轴承与支撑管2的表面连接,所述连接环401的上表面与第二螺纹环402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螺纹环402与钢管立杆本体3的表面螺纹连接。
30.本实施方案中,当第一面筋604与第二面筋9固定完成后,将钢管立杆本体3插入到第二螺纹环402的内部,通过旋转第二螺纹环402使钢管立杆本体3自动旋进支撑管2内部,钢管立杆本体3借助支撑管2和底板1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止钢管立杆本体3受力不均匀而弯曲。
31.具体的,所述限位环5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环14,所述支撑环14的内壁与支撑管2的表面固定连接。
32.本实施方案中,支撑环14与限位环5和支撑管2连接,起到支撑限位环5的作用,防止限位环5受压而扭曲变形,影响下次使用。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先将支撑管2与底板1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防止晃动,使支撑板601下表面的限位槽12与限位环5上的限位块13一一对应,然后旋转第一螺纹环602,将支撑板601锁住,再将第一面筋604放置到卡槽603的内部,盖上弧形盖7,通过第二螺钉15将弧形盖7锁住,将所有的第一面筋604安装完成后,再将第二面筋9放置到弧形板8的表面,通过压紧板10和第一螺钉11将第二面筋9固定住,最后将钢管立杆本体3的一端插进第二螺纹环402的内部,旋转第二螺纹环402,将钢管立杆本体3自动旋进支撑管2的内部,当第二螺纹环402不能继续旋转时,安装完成。
34.综上所述,该用于板面筋上支撑钢管立杆的装置,通过设置支撑管2、支撑板601、
第一螺纹环602以及第二螺纹环402,解决了在浇筑时,可能会导致浇筑面不平整,拆卸不方便,而且板面筋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存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